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持续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症(prolonged isolated thrombocytopenia,PT)或继发性血小板恢复失败(secondary failure of platelet recovery,SFPR)。PT最早在1985年被提出[1],后被定义为HSCT后3个月以上PLT≤80×109/L,其余血细胞均恢复正常,并且没有明确的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植入失败、潜在恶性肿瘤复发、药物等)[2]。SFPR指移植后血小板重建后再次出现PLT<20×109/L连续7 d或需要血小板输注维持PLT>20×109/L[3]。以往多项研究显示,HLA全相合allo-HSCT后血小板减少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的危险因素[3-4]。为分析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血小板减少的预后意义,我们对92例haplo-HSC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SF)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小板减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例移植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及移植情况,并从血小板计数正常的424例患者中按照年龄及性别匹配方式选取35名同时期移植患者作为对照,参照移植前SF水平,通过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以及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模型估算生存曲线以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应用ROC曲线验证SF的预测效能。结果: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前SF水平显著增高(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SF水平为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SF水平可作为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预测指标。SF≥1 000 ng/ml的移植后血小板减少患者有较高的死亡风险(P=0.014)。结论:移植前的SF水平与移植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与预后相关,检测SF水平可以为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减少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此类患者较无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降低,死亡率明显增高,与预处理前较低血小板计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显著相关,其发病机制涉及骨髓微环境的异常,治疗采用促血小板生成素、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等方案。本文将从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定义、对预后的影响、相关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预后较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这一类患者唯一具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allo-HSCT治疗进展期CML的疗效及预后。对1998年9月至2008年1月28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从疗效、移植前基础特点与预后、移植前治疗策略与预后、移植后事件与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28例患者中10例活存并持续缓解,3年总活存率和无病活存率分别34.9%和35.7%;18例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克隆演进和原始细胞比例是预后不良的基线危险因素,二者结合可以预测预后。移植前应用伊马替尼并取得完全血液学缓解并不能改善预后。对移植后事件的预后分析发现,并发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allo-HSCT治疗的进展期CML病例,克隆演进和原始细胞比例是具有预后意义,移植前应用伊马替尼并不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我院确诊并接受HSCT治疗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的预后价值。结果:HSCT的患者中auto-HSCT 31例,allo-HSCT 22例,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1-174个月),auto-和allo-HSCT组各有1例植入失败,allo-HSCT组有4例在移植后1月内死亡。两组生存曲线无显著性差异,3年总生存分别为42.3%(95%CI 24.1%-60.5%)和42.9%(95%CI 21.7%-64.1%)。两组分别有11例和3例死于疾病进展,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22.6%(95%CI 6.1%-39.0%)和48.7%(95%CI 26.8%-70.7%)。初诊时骨髓受累是预后不良因素,根据PIT评分allo-HSCT患者中无或仅有1个危险因素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优于伴有3-4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结论:复发难治患者自体移植后复发风险仍较高,allo-HSCT早期移植相关死亡率高但有望获得长期生存,PIT评分系统有助于判断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HSCT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肝脏cGVH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allo-HSCT的147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移植前疾病状态、HLA相合程度、供者性别、干细胞类型、GVHD预防方案中是否加用ATG、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移植前HBsAg、急性GVHD与肝脏cGVHD发生的关系,并分析肝脏cGVHD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32例患者发生肝脏cGVHD,累积发生率26.4%。单因素分析移植前HBsAg~+及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均与肝脏cGVHD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期出现aGVHD(HR=2.087,P=0.045)是肝脏c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加用ATG显著降低肝脏cGVHD的发生率(HR=0.231,P=0.000)。单因素分析发生肝脏cGVHD与未发生组相比患者移植后2年复发率较低(P=0.038)。结论:移植早期出现aGVHD是肝脏c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TG可以减少肝脏cGVHD的发生率。肝脏cGVHD患者移植后2年复发率相对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HC的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及治疗转归。利用多因素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类型、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ATG、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CTX、干细胞来源、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时间、CMV感染、EBV感染、BKV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是否为发生HC的高危因素。结果:153例allo-HSCT患者中,25例发生HC,发生率为16.34%,发生的中位时间为31 d,治疗后全部好转,无1例遗留膀胱刺激症状及膀胱挛缩。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类型、预处理中含ATG、CMV血症以及a GVHD 4项因素(R值分别为1.036、3.234、3.298、2.817)是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患者尿BKV检测均为阳性,主要发生在移植后13-56 d。HLA配型半相合、含ATG的预处理方案、CMV血症及a GVHD是allo-HSCT后发生H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复发后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04年3月至2014年10月行allo-HSCT的20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移植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影响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有68例复发,累计复发率33.6%,中位复发时间4(1.5-2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P=0.035)、移植前伴有髓外病变(P=0.017)、诱导缓解疗程(P=0.042)、移植时疾病状态(P=0.007)、慢性GVHD(P=0.041)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伴有髓外病变(RR=2.622,95%CI:1.139-6.037)、诱导缓解疗程(RR=1.156,95%CI:0.682-1.957)、慢性GVHD(RR=1.728,95%CI:0.999-2.991)是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撤停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全身化疗、局部放疗、靶向药物治疗、二次移植等,根据复发部位个体化选择。移植后复发相关死亡率为25.2%。结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患者预后差,复发早期干预治疗有较好效果,移植前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预防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造血重建特别是血小板的重建与预后有密切的联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病毒感染也和血小板关系密切.国外报道检测移植后第60天(+60天)或+100天的血小板计数来判断其预后的关系[1,2].国内尚无此方面的报道.我们总结了河南省肿瘤医院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93例行allo-HSCT后患者移植后血小板水平的变化,从而探讨血小板计数在判断临床预后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2000年至2007年在我院进行allo-HSCT的75例CR期的AM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计算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并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年OS及DFS分别为58.4%及53.9%,累积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16.9%及29.9%。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总体发生率为59.6%,其中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18.7%。非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3年DFS为34.3%,低于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60.0%,p=0.019);难治性白血病患者3年DFS为35.7%,低于对照组(非难治性白血病组)58.2%(p=0.048);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及对照组3年DFS分别为35.7%及54.4%(p=0.059)。非亲缘HLA相合移植及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TRM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33和0.010)。多因素分析确认,与allo-HSCT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非亲缘HLA相合移植(p=0.049,RR=2.09,95%CI1.01-4.36)、难治性白血病(p=0.038,RR=2.33,95%CI1.05-5.20)及重度aGVHD(p=0.040,RR=2.33,95%CI1.04-5.20)。结论:Allo-HSCT是AML缓解后治疗的有效方法,TRM是移植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非亲缘HLA相合移植、难治性白血病、重度aGVHD是影响AML患者allo-HSCT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化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40%~60%的患者在allo-HSCT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其中10%~40%的患者因肺部并发症而死亡,成为影响移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1].特发性肺炎综合征(IPS)是allo-HSCT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在3%~15%,但其病死率高达60%以上.IPS的病因不清楚,目前倾向于IPS的发生可能与移植前放射预处理及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有关[2-3].我们以我院近年接受allo-HSC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alloHSCT患者中IPS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细胞因子IL-2、IL-6、TNF-α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7例SAA接受allo-HSCT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总体生存率(OS)、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细胞因子水平与OS及主要移植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SAA患者包含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 78例(66.7%),非亲缘供者allo-HSCT 12例(10.2%),单倍体相合供者alloHSCT 27例(23.1%)。所有患者5年OS率为76.0%(95%CI:64.4%-87.5%)。a GVHD累积发生率为49.6%(95%CI:40.4%-58.8%);c GVHD累积发生率为31.6%(95%CI:23.1%-40.2%)。接受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的患者,其5年OS率明显优于替代供者(82.3%±6.6%vs 61.3%±11.7%)(P0.05)。HLA匹配程度、供者年龄、移植后巨细胞病毒/EB病毒(CMV/EBV)血症是影响a GVHD发生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增高的患者,移植后血小板植入较快(14.6±1.8 vs 18.3±2.6 d)(P=0.05);血清TNF-α增高的患者,移植后CMV/EBV血症发生率较低(37.8%±11.1%vs 58.8%±16.8%)(P=0.029)。结论:HLA匹配同胞供者allo-HSCT是SAA患者有效治疗手段;供者选择仍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和TNF-α水平增高可能预示allo-HSCT后患者血小板植入加快,CM V/EBV血症发生率减低。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在维持正常的肠上皮和肠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因化疗、全身照射(TBI)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改变机体原有肠道菌群的构成,导致共生菌减少、菌群多样性降低.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联系,通过改变肠道免疫耐受及免疫应答功能,影响患者allo-HSCT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以及益生菌、益生元的适当使用,可以减少allo-HSCT过程中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破坏,改善患者预后.笔者拟就患者接受allo-HSCT后,肠道菌群改变对其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生存与复发危险因素,并探讨AML复发后的治疗选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中心行allo-HSCT术后处于完全缓解(CR)期的180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移植后生存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134例(74.4%)存活,46例(25.6%)死亡,40例(22.2%)复发。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4.3%、42.5%和25.0%。AML危险分层为高危组、伴高危细胞遗传学、移植前为CR2期以及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前为CR2期、AML危险分层高危组是影响移植后EFS的独立危险因素;AML危险分层高危组、单疗程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伴高危细胞遗传学、未发生cGvHD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后应用去甲基化药物(HMA)辅以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后复发患者的总生存率,2年OS率为62.5%。结论:allo-HSCT可大大提高AML患者的生存率,但移植后复发仍为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HMA联合DLI维持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移植后复发患者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特点、危险因素及抢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血液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165名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CMV发生率、发生时间、并发症情况与种类,以及抢先治疗后的转阴情况;应用多因素分析寻找allo-HSCT后患者发生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allo-HSCT患者CMV血症发生率39.39%(65/165),首次出现CMV血症的中位时间是移植+43(+11-+507)d,65名CMV感染者中,10名(15.38%)发展为CMV病,其中3人为CMV肺炎、7人为CMV相关性出血性膀胱炎。经抢先治疗后,63名患者转阴,转阴率为96.92%。多因素分析显示: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预处理中使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后100 d连续≥2次环孢素(CSA)浓度300 ng/m L或他克莫司(FK506)浓度15 ng/m L是发生CMV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 allo-HSCT患者CMV感染发生率较高,在预防a GVHD的同时,定期检测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浓度可能有助于减少CMV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HD-IVIG)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8名PT患者的病因,比较分别用HD-IVIG、地塞米松治疗后PT患者的血小板变化幅值、血小板输注情况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HD-IVIG较地塞米松可显著升高血小板数量,输注例数血小板减少;对血小板计数<20×109/L者应于围术期使用血小板制剂。PT患者经HD-IVIG治疗后产后出血率为12.07%(7/58),产后出血量与血小板计数成负相关,未发现新生儿出血;分娩后2月内血小板计数除ITP外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除个别病因引起的PT外,HD-IVIG治疗PT可使患者血小板升高迅速,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当前紧急救治PT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后发生非结核分支杆菌(NTM)肺病患者,经抗NTM治疗有效。方法 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移植后发生NTM感染,经克拉霉素、卷曲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抗NTM治疗有效。结论 allo-HSCT后NTM感染比较少见,及时正确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的免疫重建与其移植结果密切相关.移植后B淋巴细胞重建是allo-HSCT后患者机体主动免疫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植物来源及组成、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及其治疗均可影响allo-HSCT后患者的B淋巴细胞重建,而allo-HSCT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快速重建可降低GVHD的发生率.笔者就影响allo-HSCT后B淋巴细胞重建的因素及B淋巴细胞重建对移植结果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量文献证明,移植前铁过载可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的非复发相关死亡率,降低移植后总生存(OS)率,尤其增加感染及器官损伤的风险,可能导致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其主要机制涉及过多铁在组织中的沉积,活化氧自由基,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及组织和器官功能障碍.移植前铁过载是否可作为评估allo-HSCT预后的危险因素,祛铁治疗是否可使allo-HSCT患者获益,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50%~70%白血病患者通过allo-HSCT获得了治愈。但是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影响allo-HSCT的预后和疗效。根据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的统计,allo-HSCT后近30%的白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