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标本采集效率,降低标本运送、接收、检测以及出具结果全流程错误率,加快核酸检验结果的共享与调阅。从市级层面建立一套全流程管理的核酸信息系统,并做好核酸检验数据的汇集与交互。通过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实现了核酸检测的全流程监管和各类场景支撑服务,完成了检验数据交互和共享。  相似文献   

2.
2022年3月,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增加,上海本土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隐匿快速的传播态势。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遏制疫情扩散,3月28日起,上海于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自查。笔者所在的军队医院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由医务处牵头招募、医学工程科筹备物资、护理处培训考核及组织管理、中青年医护骨干全程参与、所属地方街道提供检测对象,在接到紧急院外核酸检测任务后,迅速高效有序地完成从物资准备发放、人员统筹分配、核酸采集清点、转运交接、数据统计上报等一系列工作。笔者就此轮上海疫情期间本院核酸采集全程组织规划及队员日常管理规范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坚持以“动态清零”为总方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多地开展了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筛查(以下简称新冠大筛)工作。其间,以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为代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队(以下简称检测医疗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所使用的移动式实验室快速地增补了各地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并为各地公立医院支援的检测医疗队提供了临时实验室。移动实验室是指可快速完成临时搭建并实现核酸检测功能的医学实验室,具有可实现快速建设、成本较低、方便运输、安装简易等优势及特点;其中单体检测能力最大的为气膜实验室,24h检测能力基本以8万管样本起步,通常应用在进行人口规模在百万级以上的市或区级的筛查场景。我国气膜实验室的使用报道,最早见于2021年6月广州新冠大筛工作的新闻中。一年来,工作人员摸索出了一部分气膜实验室的搭建与运营管理经验:组织管理、场地搭建、布局规划、配置能力、信息路径、生物安全等方面,为快速投入新冠大筛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于翔翔  杨焕森  毛柯 《黑龙江医学》2021,45(17):1824-1826
目的:对连云港市两例确诊新型冠状病(SARS-CoV-2)毒感染者的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核酸检测与病毒传染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连云港市收治的两例境外输入性新冠感染病例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在疾病初期诊断、治疗出院、出院后居家隔离、追踪观察过程中患者临床病例及其核酸检测结果.结果:两例患者自发病后核酸检测阳性天数明显不同,核酸检测Ct值随病程延长,数值明显升高.结论:两例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不同,排毒时间长短不同,这为新冠防控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本文旨在对全流程的生物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梳理,为未来出现的大规模核酸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我们参考技术规范及其他医疗机构的实践总结,结合自身实际经验,梳理了核酸采集场所、个人防护、标本采集转运检测流程共3个方面的生物安全管理需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严格要求采样队伍按标准要求执行,以达到保质保量完成筛查任务的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25例达出院标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复检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阳性(简称复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25例复阳患者不同时间点临床资料。结果:淋巴细胞(LYM)在各时期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与确诊时比,复阳和出院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降低(均P<0.05),复阳时Ct值、白细胞(WBC)明显升高(均为P<0.05),中性粒细胞比值、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影像学显示复阳时患者肺部病灶较出院时进一步吸收或无明显差异。结论:复阳患者以LMY和WBC进行性升高,hs-CRP进行性下降为特点。各指标均较前趋好,推测复阳可能对患者无致病作用,但其传染性还待深究,管理部门需加强对COVID-19出院患者的随访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流行,患者感染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不一,甚至呈现为无症状感染状态,这给整个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COVID-19诊断的主要手段,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报告一例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但粪便及肛拭子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的COVID-19病例。患者为武汉某大学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即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放假回家,因病情加重而就诊入院,根据病情发展和诊疗需要,该患者进行了多次核酸检测,在症状明显好转,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后,其痰液、肛拭子及粪便样本的核酸检测仍持续阳性,由此,讨论多部位样本核酸检测对COVID-19诊疗的临床意义,并探讨疫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要求,进一步规范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技术人员、标本单采、标本混采、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效率,满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特制定本手...  相似文献   

11.
宋旭辉  郭琴  林胜  刁雪  付英  王华国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120-112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势严峻,并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构成巨大挑战,快速准确的诊断COVID-19对疫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COVID-19患者的调查和确诊过程,以对COVID-19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患者为赴渝务工于2020年1月23日返乡人员,在渝期间,其同工地的一同事确诊为COVID-19,之后该工地接连有另外8位同事被确诊。患者返乡后2月2日被当地疫情防控单位采取医学隔离。患者于隔离后不久出现咳嗽,阵发性,干咳为主,偶可咳出黄色痰液等COVID-19相关临床症状,遂被当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疗单位收治,后经市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专家组远程视频会诊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患者先后经历9次核酸检测,在前8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情况下,于第9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月21日最终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OVID-19患者粪便核酸检测结果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例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自2020年1月30日至2020年3月10日收治的COVID-19确诊病例的粪便标本用于RT-PCR核酸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治疗中期COVID-19粪便核酸检测阳性为12例,治疗后期阳性为3例,阳性率分别为48%、12%。ORF1ab/N基因随着病程进展扩增曲线由典型的S型到未检出,核酸检测阳性检出例数有明显的减少,CT值总体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随着病程和治疗时间的推进,患者粪便核酸阳性检出率和病毒载量降低,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国产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测定试剂,测定确诊的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多种生物样本内SARS-CoV-2核酸的携病毒情况,对机体不同系统中SARS-CoV-2的状态展开观察,并分析其临床价值,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53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COV...  相似文献   

14.
15.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因此,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已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SARS-CoV-2核酸检测是目前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环境样本核酸检测成为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污染环境中不同物品表面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另外,研究发现环境“假污染”也不少见,给疫情防控带来诸多困扰。笔者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经验,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对核酸检测方法、污染环境样本阳性率、阳性位点分布、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对云南省曲靖市1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病例进行介绍,该患者有着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有发热、干咳等临床症状,肺部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但连续6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目前的检测方法难以确诊,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防控、识别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范帮珍 《新疆医学》2021,(6):700-703,712
目的 调查分析后疫情期核酸采样人员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自制问卷、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问卷于2020年7月20日至27日期间,对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160名采集核酸次数均≥6次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情况下焦虑、抑郁状况发生率的差异,采用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核酸转阴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5月13日在天津市海河医院治疗的190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对确诊患者的核酸转阴情况、可能影响核酸转阴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期间核酸转阴患者187例,3例死亡。患者核酸转阴的时间为(17.03±8.33) d,转阴时间范围为3~51 d。70.6%(132/187)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21 d。低白蛋白血症、临床分型为重型、合并感染、就诊时有症状、接受激素或胸腺肽治疗、热程>4 d、就诊延误时间>5 d、乳酸脱氢酶(LDH)或CRP水平升高为患者治疗期间影响核酸转阴时间的风险因素(P值均<0.05)。低白蛋白血症、就诊时有症状、热程>4 d是患者治疗期间核酸转阴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就诊时患者有症状、热程>4 d、低白蛋白血症与COVID-19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延长显著相关。对于该类患者,应严密观察,适当延长隔离时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