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应用人工真皮联合局部舌状筋膜瓣修复手指远端缺损骨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我科应用人工真皮联合局部舌状筋膜瓣修复手指远端缺损骨外露创面40例45指, 拇指9指、示指12指、中指7指、环指8指、小指9指。术后1个月拆除人工真皮, 随访观察创面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 平均15个月, 所有病例手指远端创面完全自行愈合, 且质地柔软、色泽红润、外形美观, 指端无疼痛及感觉过敏等症状, 40指指端感觉恢复至S4 , 5指恢复至S3+, 患者对术后手指恢复满意度:非常满意39例, 满意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38例, 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人工真皮联合局部舌状筋膜瓣修复手指远端缺损骨外露创面操作简单, 损伤小,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美学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指动脉背侧支皮瓣和掌骨背皮瓣修复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患者共32例, 其中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14例(A组), 掌骨背皮瓣修复18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伤指指别、受伤侧别、受伤机制、创面面积、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皮瓣存活情况、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患肢功能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A组(15.4±6.1)个月, B组(15.1±4.4)个月。两组的创面面积、受伤至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和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皮瓣完全存活, 功能评定A组优5例、良8例;B组优9例、良8例。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2±7.5)和(53.1±7.5) min, B组短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1±1.0和8.2±0.9, B组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相比, 掌骨背皮瓣更适合修复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浓缩物属于自体制剂, 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黏附分子, 具有较好的组织修复和再生作用, 在口腔颌面部外科、骨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受到较多的重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是第2代血小板浓缩物, 其生物特性更加稳定持久, 不添加凝血酶等异体材料, 除了使制备更加简便, 还很好地避免了过敏反应、免疫排斥、交叉感染等安全性问题, 被广大学者认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玻璃酸钠(SH)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KOA患者61例, 按治疗方式分PRP组30例和SH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关节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评估PRP与SH对不同KOA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样本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PRP组治疗4周后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76.8±12.1)分比(58.0±14.8)分, t=20.863, P<0.05], 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6.0±0.9)分比(4.2±1.1)分, t=48.694, P<0.05];SH组治疗4周后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77.4±9.2)分比(65.6±9.5)分, t=20.565, P<0.05], 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6.4±0.7)分比(5.1±0.6)分, t=11.180, P<0.05]。PRP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面修复外科对20例下肢伴有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慢性难愈创面的老年患者应用Masquelet技术,在治疗患者基础疾病的同时,经过多次清创后携抗生素骨水泥封闭创面,在创面诱导膜充分形成后,应用游离植皮覆盖四肢难愈创面。创面缺损面积4.5 cm×3.0 cm~15.0 cm×6.0 cm,所有软组织缺损创面均伴有肌腱或者骨外露。术后定期来院门诊复诊, 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随访,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取皮区有无相关并发症。采用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评价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0例术后均定期随访, 时间3~12个月, 平均7.6个月。第一阶段手术进行创面膜诱导1~4次, 平均(1.3±0.7)次,第二阶段在创面诱导膜上进行游离植皮, 20例植皮全部成活, 无坏死和感染发生;植皮区皮肤外观及质地满意, 术后LEFS评分为(69.83±10.82)分。结论 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老年难愈性创面, 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暴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暴露患者43例。使用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者为观察组(n=16),使用带蒂皮瓣移植者为对照组(n=27)。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包括两次手术间隔时间、皮片/皮瓣成活率和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瘢痕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对手指感觉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两点分辨觉测试。结果 对照组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观察组长(P<0.05),但两组患者皮片/皮瓣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明显皮片破溃表现。VS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修复部位色泽、血管分布及柔软度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时的感觉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感觉恢复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P<0.05)...  相似文献   

7.
皮肤创面是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 如何快速、高质量修复各种皮肤创面仍面临许多挑战。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 水凝胶可通过灵活的结构修饰、联合不同功能成分等, 集多种优良性能于一体, 并被广泛应用于创面治疗与研究。该文分别从水凝胶的基质材料、特殊结构、复合特殊功能等方面阐述其对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给社会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 国内外关于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治疗理念和方法也不断更新。该文就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概况、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机制及应用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为糖尿病足溃疡修复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急慢性创面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创面修复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材料学与组织工程的发展, 越来越多由天然成分制备的生物材料被用于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 此类材料可作为创面组织再生的模板, 诱导自体细胞黏附、迁移, 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对创面修复领域中目前研究热门的天然生物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旨在为新型创面敷料及组织工程皮肤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软骨细胞力学信号转导通路的协同机制, 并将该机制应用于PRP治疗大鼠软骨损伤的修复治疗。方法体外实验部分, 采用酶消法获取大鼠软骨细胞, 给与PRP处理和(或)流体剪切力刺激(摇床每日3 h, 40 r/min), 分组为对照组、PRP组、力学+PRP组、先力学后PRP组, 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整合素(Integrin β2)的mRNA表达。体内实验部分, 大鼠经木瓜蛋白酶注射后建立膝关节炎/软骨损伤模型, 分为对照组(制动+注射生理盐水)、PRP组(制动+注射PRP), 运动+PRP组(运动+注射PRP), 运动后PRP组(先运动+后注射PRP), 4周后取材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番红O染色评估软骨修复程度, 并通过PCR测定Ⅱ型胶原、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两组间比较行One way-ANOVA及LSD-t检验。结果体外实验正常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 PRP及力学+PRP均促进了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转录增多,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85±1.166比2.153±0.705/0.818±0....  相似文献   

11.
各种复杂难愈合创面修复是新时代国家疾病治疗的重大需求。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在有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创面修复科以来, 3年间我国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该文粗略总结了3年来我国创面修复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并对下一步学科发展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对裸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招募苏北人民医院40名健康志愿者, 包括32名女性、8名男性, 年龄为60~72岁, 抽取静脉血后制备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L-PRF)和A-PRF膜片,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片的微观结构。以下实验样本数均为3。将L-PRF、A-PRF膜片分别设为L-PRF组、A-PRF组并进行培养,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1、3、7、14 d上清液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PDGF-A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释放浓度。取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Fb), 分为L-PRF组、A-PRF组, 并分别加入L-PRF或A-PRF条件培养基培养, 于培养1、3、7 d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并计算划痕后24 h细胞迁移率。取36只6~8周龄雄性BALB/c裸鼠, 于一侧后腿皮肤制作1个深Ⅱ度烧伤创面后,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L-PRF组、A-PRF组, 每组12只。生理盐水组裸鼠创面仅行生理盐水冲洗, L-PRF组、...  相似文献   

13.
巨噬细胞是参与皮肤创面愈合的重要细胞类型。该文对近年巨噬细胞调控皮肤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糖尿病难愈性创面中巨噬细胞极化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表明, 皮肤创面巨噬细胞表型分为M1和M2型, 具有抗炎、促血管新生、促纤维化和组织塑形的作用。糖尿病时巨噬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因子分泌时空紊乱、表观修饰异常都导致巨噬细胞极化异常。靶向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可能是解决皮肤难愈性创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技术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前瞻性纳入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外科拟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患者, 男性33例, 女性27例, 年龄(52.0±8.4)岁(范围:35~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全身肝素化前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 对照组不进行血小板分离操作。记录术前、术后1 h、术后24 h的血栓弹力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围手术期液体输入量、异体输血量, 术后胸腔引流量、纤维蛋白原使用量等。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 不同时间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为0、1~2、3~4、>4单位的患者分别为6、11、1、12例和14、8、6、2例(Z=-2.516, P=0.012), 纤维蛋白原输注量为0、1、2单位的患者分别为19、2、9例和26、2、2例(Z=-2.190, P=0.029)。两组患者入院期间输血费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充满着挑战, 对医疗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组学分析可以揭示慢性创面形成的潜在机制, 识别与慢性创面诊断、预后和筛查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联合多个水平的组学分析能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其中详细的分子机制, 为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法提供线索, 为慢性创面的精准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该文针对近年各种组学分析在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相关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在大鼠跟腱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了解与Ⅰ型胶原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edford递增负荷力竭法建立大鼠跟腱损伤模型,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PRP组, 各20只。PRP组对跟腱损伤大鼠于跟腱伤口处注入100 μl PRP, 每周一次, 其余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组间Ⅰ型胶原蛋白、TGF-β1、生物力学相关参数、炎症因子差异相关性。结果模型组TGF-β1相对表达水平(2.76±0.56)显著高于对照组(0.87±0.15)和PRP组(1.25±0.14), PR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15.23±3.16)显著低于对照组(68.47±8.48)和PRP组(31.52±6.34), PRP组显著高于模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滑动距离、最大拉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RP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 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患者增多,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重患者家庭经济、护理负担, 成为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有较多研究证实, 脂肪干细胞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但需应用外源性蛋白酶, 且存在伦理等诸多问题, 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脂肪干细胞基质胶是脂肪组织经过流体漩涡及絮凝沉淀获取的富含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及基质血管成分的凝胶状混合物, 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时间短, 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微血管重建及胶原合成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因此, 该文总结了脂肪干细胞基质胶的制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0T MRI T2 mapping序列定量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早、中期KOA患者的病历资料。男性8例, 女性18例;年龄(66.4±12.0)岁(范围:51~94岁)。双侧KOA 4例, 单侧KOA 22例。所有患者均行PRP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行3.0T MRI T2 mapping序列检查, 测量股骨内侧髁、外侧髁及髌股关节面的T2值;同期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多组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进一步的多重比较采用 Bonferroni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WOMAC评分与T2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后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得到了部分改善(1例由Ⅲ级降为Ⅱ级, 1例由Ⅱ级降为Ⅰ级)。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6个月ICRS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的VAS和WOMAC评分均有所降低(P值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感染创面的手术处理方式,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4年10月—2022年9月,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感染创面患者, 其中男6例、女6例, 年龄46~78岁。Ⅰ期手术行清创、瘤体切除、动脉缝合/静脉移植修补动脉/动脉结扎, 瘤体切除后创面面积4.0 cm×1.5 cm~12.0 cm×6.5 cm。对可缝合的创面行减张缝合及皮外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较大无法缝合的创面予持续VSD治疗控制感染。Ⅱ期对可缝合的创面行减张缝合;较大创面采用邻近易位皮瓣(面积9.0 cm×5.0 cm~15.0 cm×7.0 cm)修复, 对于裸露股动脉长度≥3.0 cm者, 另切取股直肌肌瓣(长度15.0~18.0 cm)修复, 供区均直接缝合;对动脉结扎的创面予邮票皮移植+持续VSD治疗。记录入院时创面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记录Ⅰ期术中出血量、股动脉破口位置、动脉处理及创面修复方式, 术后置管灌洗天数、置管引流天数、VSD治疗天数及引流量;Ⅱ期创面修复方式, 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对肩袖腱内撕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于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连续就诊的诊断为肩袖腱内撕裂且行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治疗的43例(46侧肩)门诊患者资料。男23例, 女20例;年龄(47.8±13.5)岁。注射前病程6(4, 18)个月;左肩22侧, 右肩24侧。测定注射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 并应用MRI检查测量和比较注射前与注射后3~5个月肩袖腱内撕裂大小的变化。结果 43例患者治疗后获15(12, 17)个月随访。有7侧(15.2%, 7/46)恢复到完全正常, 对注射效果非常满意, 有19侧(41.3%, 19/46)对注射后的效果满意, 总满意率为56.5%(26/46)。注射PRP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3.0(2.0, 4.0)分]、ASES评分[80.0(65.0, 88.8)分]、UCLA评分[29.0(20.0, 32.0)分]均较注射前[5.5(4.0, 8.0)、55.0(39.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