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艳  程昕然  鄢力  王晓鸥  何卫兰  向蓉  曾欢欢 《四川医学》2012,33(10):1710-1712
目的分析31例儿童1型糖尿病的血脂特点以及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将我院31例1型糖尿病患儿分成DKA组(n=12)和非DKA组(n=19),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有无差异;根据血脂分为异常组(n=18)和正常组(n=13),比较两组DKA发生、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结果 DKA组和非DKA组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发生DKA的百分比分别是55.56%和1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病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不随HbA1c的升高而升高(P>0.05),HDL随HbA1c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合并DKA者三酰甘油明显升高,血脂异常组更易发生DK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DKA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KA分为DKA组和非DKA组,比较分析DK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37例患者,其中DKA组35例、非DKA组102例,DKA发生率为25.55%,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降钙素原(PCT)、尿白细胞水平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369,95%CI(1.013,5.541)]、血清PCT≥0.5 ng·L-1[OR=3.234,95%CI(1.215,8.609)]、HbA1c≥7%[OR=2.958,95%CI(1.130,7.743)]是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者发生DKA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血清PCT≥0.5 ng·L-1及Hb...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收集461例T2DM患者(T2DM组)的临床资料,记录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和血脂谱等生化指标,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T2DM组患者再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组,n=221)、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n=19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OA组,n=49),以30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仍然存在(P<0.01,P<0.05).T2DM患者的血清TBIL和DBIL水平,NA组>MA组>O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血清TBIL水平的三分位点将T2DM患者分为三组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血清TBIL水平的升高,ACR逐渐降低(P<0.01),肾小球滤过率则逐渐升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TBIL是ACR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5,P<0.01).结论 在T2DM患者中,血清高胆红素水平对DN的发生和发展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栓弹力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特点.方法 选择178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59)和非糖尿病组(n=119),分析两组的TEG特点.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n=22)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n=37),分析两组的TEG特点.结果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相比,R值、K值明显缩短,Angle角、MA值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呈明显高凝状态,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患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免疫球蛋白E(IgE)表达水平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电解质紊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KA患者94例为研究组,按照电解质紊乱程度分为轻度(30例)、中度(44例)和重度(20例)。另选取同期未发生DKA的DM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IgE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间及不同电解质紊乱程度DKA患者间血清hs-CRP、IgE水平,分析血清hs-CRP和IgE水平与DKA患者电解质紊乱程度的相关性以及DKA患者电解质紊乱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轻度、中度、重度电解质紊乱DKA患者血清hs-CRP和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电解质紊乱程度加重,血清hs-CRP水平逐渐升高,IgE水平逐渐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KA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电解质紊乱程度呈正相关,IgE水平与电解质紊乱程度呈负相关(r=0.363、-0.138,均P<0.05)。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清Apelin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按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血清Apelin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Apelin水平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FINS、HOMA-IR的自然对数[ln(HOMA-IR)]均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ln(HOMA-IR)、甘油三酯是血清Apelin独立相关因素(r2=0.299、r2=0.254,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较糖尿病非肾病患者升高,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血清Apelin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病程小于3年的新发或新诊断的T2DM患者,行颈动脉、髂总动脉及股动脉超声检测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超声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糖尿病斑块组(n=30)及糖尿病非斑块组(n=30),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32例做对照.常规生化检测各项代谢性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Apelin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斑块组及糖尿病非斑块组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非斑块组患者血清Apelin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斑块组患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清Apelin水平主要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胆固醇(TC)水平影响,而Logistic回归则显示血清Apelin水平升高可能是早期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早期T2DM患者中,血清Apelin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报因子,Apelin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78-167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157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若眼底正常则视为非DR患者,设为对照组(50例),再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将DR患者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57例)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50例),分别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TSH水平和甲状腺功能等参数指标。比较三组患者各参数间的差异,探讨TSH与D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与NPDR组患者在TSH水平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相关因素,发现TSH为NPDR的危险因素(B=0.326,OR=1.385);(3)在NPDR组中,第Ⅰ病变期患者的TSH水平显著低于第Ⅲ期(P<0.05),此外,在第Ⅰ、Ⅱ和Ⅲ病变期内,DR患者的TSH水平均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TSH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TSH水平可能与非增生期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灿晖  张琳  罗景梅  吴亚楠 《广西医学》2021,43(22):2665-2668,267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CD147水平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3例T2DM患者(T2DM组),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CAS组(cIMT≥0.9 mm,n=57)和非CAS组(cIMT<0.9 mm,n=146).另选取同时期体检的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T2 DM组和对照组血清PON1、CD147水平;比较CAS组和非CAS组血清PON1和CD147水平、一般资料、常规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血清PON1水平低于对照组,CD147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非CAS组相比,CAS组血清PON1水平降低,血清CD147、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0年、血清HbA1 c和CD147水平升高为T2 DM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血清PON1水平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PON1水平降低,CD147水平升高.PON1表达下调或CD147表达上调的T2 DM患者发生CAS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并根据UAER水平将其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n=184)、微量清蛋白尿组(n=76)和临床清蛋白尿组(n=40).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 从正常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到临床清蛋白尿组,血清VEGF和UAER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UAER(γ=0.746,P<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是UAER独立影响因素,P<0.01(R2=0.648).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VEGF与UAER密切相关,某种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酶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6年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收治的828例T2DM患者病例资料,记录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数值。将所有T2DM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及正常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肝酶水平,分析影响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比较肝酶正常组与异常组各代谢指标,以及肝酶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代谢综合征组血清ALT、AST、GG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与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增高相关(OR=3.154,95%CI=2.087~4.768),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肝酶升高,GGT水平的升高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组(n=200)与糖耐量正常组(n=200)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变化。采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技术测定TSH、FT4、FT3。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中FT3水平较糖耐量正常组降低(P<0.05),TSH及FT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当重视甲状腺激素的测定,以利于早期筛查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solubl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sLR11)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心内科拟诊冠心病患者102例,根据造影结果及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n=25)、单纯冠心病组(n=48)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n=29)。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LR11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sLR11水平。冠脉病变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分析sLR11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sLR11水平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35.62±9.80)、单纯冠心病组(27.21±6.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9±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sLR11水平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与单纯冠心病组具有差异性(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sLR11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855,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sLR11水平升高与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LR11有可能成为冠心病新预测标志物及治疗靶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绝经期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女性非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73例,根据腰椎1~4的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3组空腹血糖及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肽水平,采用化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1)3组的年龄、HbA1c及血清磷、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骨量正常组(t分别为1.93、1.37,P<0.05),空腹C肽水平均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t分别为3.41、3.07,P<0.01),骨质疏松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t=5.04,P<0.01),3组血钙水平均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2.16±0.37) mmol/L],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t=2.83,P<0.05),3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t松=3.69, P<0.01;t少=2.11, P<0.05).(2)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是空腹C肽及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结论(1)糖尿病患者血清钙水平较正常标准低.(2)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避免因糖代谢不佳导致的体重下降和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尽量保护β细胞功能,以延缓或减轻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3)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该指标有助于及早诊治糖尿病合并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功能正常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共218例,根据血清CysC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分别为G1组:≤0.56 mg/L,共58例;G2组:0.57~0.73 mg/L,共52例;G3组:0.74~1.11 mg/L,共56例;G4组:≥1.12 mg/L,共52例。比较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CysC水平,以及随着CysC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结果 4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显示:G4组与G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2,P=0.001),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较:G3组和G4组与G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3组:χ2=-23.827,P =0.000;G4组:χ2=-24.576,P=0.000),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G1组相比,随着CysC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显著增加(G2:OR=3.619,95%CI=1.539~8.510,P=0.003;G3:OR=5.524,95%CI=2.214~13.718,P=0.000;G4:OR=5.661,95%CI=2.321~13.806,P=0.000);血清最高CysC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OR=9.842,95%CI=3.324~29.145,P=0.000)。结论 血清CysC是2型糖尿病正常肾功能患者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并研究血脂代谢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96)与重症组(n=7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血脂代谢水平差异;根据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76)和升高组(n=91),将升高组患者进行亚组分类,比较不同TG水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重症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酗酒史、糖尿病占比和白细胞水平均高于轻症组,血清TG、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患者SOFA评分高于正常组,重症AP、胸腔积液和SIRS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中的重症AP患者的感染、AKI发生率高于轻症AP(P<0.05),TG水平重度升高患者重症AP、并发SIRS的风险高于轻度升高组和中度升高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TG和ApoA1水平与AP病情严重程度有关,TG水平越高,患者发生SIRS风险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tHCY浓度.结果①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t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P=0.024),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t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664);②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Cr、TG是糖尿病患者血清tHCY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tHCY浓度和DM病程是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①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清tHCY浓度升高,CCr是血清tHCY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②高HCY血症与2型DM早期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与血清CRP相关的因素。方法将98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5年者为A组,5年≤病程<15年者为B组,≥15年者为C组。用乳胶增强免疫速率散色比浊法定量检测3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3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组患者hs-CRP水平〔(3.64±0.81)mg/L〕较A、B两组〔(2.64±0.99)mg/L与(3.13±0.56)mg/L〕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糖尿病病程(r=0.403,P=0.000)、并发症数(r=0.383,P=0.000)、收缩压(r=0.232,P=0.021)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00,P=0.003)。多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亦得出上述结果。结论 T2DM患者血清hs-CRP水平随病程的延长、并发症数目的增多、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与血淀粉酶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KA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酮症酸中毒组(DKA组)和非酮症酸中毒组(非DK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DKA组患者的血淀粉酶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DKA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非D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3,P=0.000);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6、0.154,P=0.694、0.879)。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空腹血糖、随机血糖、pH、碳酸氢根、肌酐、尿素氮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试验中,DKA患者的年龄、尿酮体、病程、体重指数、pH、碳酸氢根、肌酐单因素与血淀粉酶无相关性(P0.05),而随机血糖、尿素氮则与血淀粉酶有相关性(P0.05)。DKA组血淀粉酶升高35例,所占比例为87.5%,而非DKA组血淀粉酶升高1例,所占比例2.5%,DKA组明显高于非D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A组的年龄较非DKA组年纪小,提示年龄较小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KA的可能性越大。DKA组随机血糖、空腹血糖较非DKA组偏高,提示血糖越高发生DKA的可能性越大。DKA组血pH和碳酸氢根偏低,体内酸中毒既是DKA诱因也是结果。DKA组较非DKA组血肌酐和尿素氮都升高,提示酮症酸中毒和肾功能损伤有内在联系。DKA组血淀粉酶异常率较非DKA组明显升高,说明DKA与血淀粉酶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罹患冠心病将所有患者分为冠心病组(CAD组,n=73)及非冠心病组(非CAD组,n=12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量患者血清的HMGB-1水平。结果有CAD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较无CA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HMGB-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冠心病呈独立相关(优势比2.403,95%CI 1.401-4.163,P<0.01)。结论血清HMGB-1水平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清HMGB-1有望成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风险的重要的血清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