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化学成分 皂甙类:黄芪中含有大量的皂甙类及三萜类化合物,约有50种左右(包括近属植物),它们大多属于四环三萜类,其中含量较多的为黄芪皂甙Ⅳ。 多糖类及其他成分:从多种黄芪中分得的多糖经水解后均得到5种单糖,已鉴定的4种为:葡萄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另外含有蔗糖、微量叶酸、胆碱、甜菜碱、β-谷甾醇、亚油酸、亚麻酸等。  相似文献   

2.
黄芪为补气之圣药,是中医临床常用之品,药用历史久远,主要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具有调节免疫、保护心血管与神经系统、抗肿瘤、护肝、降糖、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应以临床疗效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临床相关研究,以期加快黄芪及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有关黄芪地上部分(茎、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文献,并参照地下部分的相关研究,探讨其地上部分的合理利用,为黄芪药用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新药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正>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荚膜黄芪的干燥根茎,味甘而微温,归肺脾两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行滞通痹、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因虚所致病症,如气虚所致乏力、脾虚所致食少便溏、表虚自汗、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等。黄芪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是获得我国卫生部批准使用的重要中药材,  相似文献   

6.
7.
黄芪建中汤由黄芪等7种单味药材组成。本文主要对黄芪建中汤中单味药材化学成分进行简单综述,并对其临床药理作用进行介绍,为黄芪建中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芪自古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皂苷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药理作用和治疗应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免疫力、保护脑和心脏、降血脂、抗肿瘤、降血糖、神经保护、抗衰老、抗溃疡以及保护肝脏和肾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林漆清,宋钦兰(附属医院250011)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综述黄芪性味温、甘,归肺、脾经,主用于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黄芪又名黄春、绵黄芪、百本、王孙等 ̄[1]。自古以来就为上等营养补品,有参芪同效之说。《陶弘景方...  相似文献   

10.
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总结了近年来对黄芪的药理作用在实验、临床上的多方面研究,反应了黄芪在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等系统疾病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芪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黄芪是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cus Bge)的根为正品。是中医补气要药,味甘,微温,具有益气补中、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敛疮生肌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黄芪成分主要包括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对黄芪有效成分心血管药理作用,近些年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芪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芪是临床常用药物,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同科类似植物有2 000多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锌、铜)和钙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黄芪具有保护心脏及肾脏、双向调节血糖及血压、抗缺氧、抗自由基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本文就近年来黄芪及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1药理作用1…  相似文献   

13.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共五味药材组成的临床常用方剂.研究发现该方各单味药材中主要含有皂苷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单萜苷类等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疼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功效.本文综述黄芪桂枝五物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相关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芪多糖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以及保肝、护肾、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药理活性,为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典规定黄芪( Radix Astragali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利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成为中医临床常用补益中药。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芪异黄酮,目前主要采用黄芪皂苷中的黄芪甲苷作为评价黄芪药材质量优劣的标准。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黄芪甲苷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糖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将对黄芪甲苷最新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冀望有助于黄芪甲苷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芪味甘、性平,为常用传统中药,以根供药用,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能.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含有多种皂甙、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亚油酸、生物碱、胆碱等复杂的化学成分,黄芪多糖、皂甙、黄酮等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随着中药药理研究及应用的快速发展,黄芪的药理作用得到人们更多的认识,为了保证中药临床疗效、安全性与质量的稳定性,中药指纹图谱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检测手段、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R)-8,2′-dihydroxy-7,4′-dimethoxy-isoflavane,Ⅱ]、毛蕊异黄酮(calycosin,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aR,11aR)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Ⅳ]、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2′-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e-7-O-β-D-glucoside,)、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formononetin-7-O-β-D-glucoside,Ⅴ)、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Ⅵ)、红车轴草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pratensein-7-O-β-D-glucoside,Ⅶ)和染料木苷(genistin,(Ⅸ))。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黄芪是一味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的传统补益类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经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对心血管尤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保护心肌的作用;具有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具有保护肠道和改善糖代谢的作用;具有具有抗病毒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等。下面简述黄芪多糖药理作用方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柿叶乙酸乙酯部位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柿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6 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染料木素,异鼠李素,槲皮素-7-O-β-D-鼠李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芦丁。[结论] 化合物1~3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蒙古黄芪乙醇提取物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红车轴草素(1)、芒柄花素(2)、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3)、毛蕊异黄酮(4)、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5)、(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6)、(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7)、黄芪皂苷Ι(8)、乙酰黄芪皂苷Ι(9)、黄芪皂苷ΙΙ(10)、异黄芪皂苷ΙΙ(11)、腺嘌呤(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结论 此次从蒙古黄芪中主要分离得到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