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医保局于2019年在30个城市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试点改革工作,并于2020年在71个城市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试点工作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缺陷。结合现阶段医保支付改革进程,梳理DRG和DIP的内涵和异同点,结合DRG和DIP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并针对各服务主体如何优化DRG和DIP的融合发展模式提出建议与对策,为推进医保支付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DRG/DIP付费改革的效果,研究DRG/DIP付费改革对医生福利的影响。方法: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的251份样本数据进行城市固定效应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DRG/DIP付费改革降低了医生的工资水平,且对医生福利的影响在不同科室间存在显著差异。但随着改革规范程度的提高,DRG/DIP付费改革对医生工资水平的负向作用减弱。结论:医疗机构应该根据DRG/DIP付费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影响和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医生的绩效考核方式,不断提高DRG/DIP付费改革的规范性,使医生的劳务价值得到体现与回归。  相似文献   

3.
疾病诊断相关组(DRG)与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DIP),其设计思维和方案框架都来源于国际社会的疾病诊断相关组(DRG),区别在于DRG采取的是收敛的、取不同病种共性的最大公约数的分组原则,而DIP则采取更加具体细化的分组思路,其结果是国家医保局颁布的DRG有618个病组、DIP则有14052个病组。广州的DIP试点中,存在相当部分的人为、管理因素,导致支付不稳定和预测困难;沈阳的DRG试点方案相对稳定、客观、操作方便,对医疗机构行为和医疗资源配置产生了较好的效果。DIP只是完成全面DRG付费的一个过渡手段,随着地方实践的成熟,必将会形成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医保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科学设计DRG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指标阈值边界及其测量策略,对医疗机构和医保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有助于实现全流程、全周期的医保基金智能监测,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方法:根据科学设定、精准识别、分类分层的设计理念,基于全国部分DRG试点城市运行数据模拟结果,确定指标阈值边界类型和测算方法。结果:根据内涵及导向将监管指标阈值边界划分为上界、下界、上下界,并基于政策需求、专家判断和统计原理构建DRG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指标阈值设计思路。结论:政策阈值应与改革目标同步并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统计阈值测算方法,提升识别精度和效率,阈值风险识别技术置入智能监管平台,强化人工审核。  相似文献   

5.
李秋粟 《智慧健康》2022,(7):171-174
作为全市DRG付费改革试点医院之一,医院结合实际运行现状,针对DRG付费工作特点,剖析现有医保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在传统医保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细化新三级监管模式内涵,进行调整创新,通过“成立医院医疗保险委员会、建立DRG专项工作小组、设置科室DRG联络员”的新三级监管模式,自上而下开展DRG付费试点工作,每一层级细化责任分工,设置详细的工作制度和要求,不断捋顺监管思路,推动医保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向精细转变,推进DRG付费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了2021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实现DRG付费国家试点和DIP付费试点实际付费,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明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医保DRG付费的全面推进,对公立医院的院际比较、临床诊疗安全与质量、新技术运用、信息化、病案质控、运营等核心工作将产生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DRG/DIP为主导的付费方式是当前支付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其西医诊断与诊疗体系的核心机制与中医药诊治特点缺乏适配,导致中医药缺乏医保基金补偿的长效机制。针对医保支付与中医药的非对称问题,创新性地引入未充分补偿与非对称共摊的理念,探索适用当前付费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中医药非对称共摊支持机制,并以此理念指导全面实施DRG且有深厚中医药传统的江苏省常州市,对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非对称共摊相应的系列政策。政策实施后,常州市各中医医疗机构的支付率提升、人均住院费用下降、中医诊疗价值得到有效补偿,达到预期目标,为DRG/DIP付费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落实支持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制性、系统性卫生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类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资金管理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以DRG、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资金管理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医院资金管理优化策略。结果: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资金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医院应当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优化医疗服务定价策略,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同时提高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建设重视程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医院长期发展需求。结论:针对DRG、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资金管理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医院资金管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实行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管理方法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满意度评分,比较医院实行DRG支付前后院内医保事前监控中不合理收费项目反馈情况以及医保管理满意度得分。结果:医院实行DRG支付后,院内医保事前监控反馈不合理收费项目占比下降明显(P < 0.05),临床科室对医保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提高。结论:加强医保智能监控管理,对实行DRG支付病例及时管控,能切实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促进医保基金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博弈模型分析DRG制度对医院分解收费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析分解收费的定义、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医院诊疗费用的结构,分别构建按项目付费下和DRG付费下医保对医院分解收费行为的监督博弈模型,求解得到博弈模型的均衡解。结果 在纳什均衡时,医院在按项目付费和在DRG付费下分解收费的概率相等,但其实质不同。因为在纳什均衡时,医保在DRG付费下的检查概率小于按项目付费下检查的概率,如果医保维持原检查概率,则医院分解收费的概率将下降。结论 DRG制度的改革,导致医院开展分解收费的动机降低,降低了医保对医院分解收费的监督压力,保方可以减少相应的行政投入,适当转移监督的重点方向。此外,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大监管覆盖范围、加快科学定价的进程也可以减少医院的分解收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东岸,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2021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1万人(其中职工医保33万人,城乡居民医保258万人),医保基金总收入28.57亿元,总支出28.08亿元,年末累计结存16.81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汕尾市于2018年实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2020年8月被广东省医疗保障局确定为省级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徐州市DRG-PPS智能监管平台数据,为基于医保基金大数据智能监管DRG支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2年4-12月徐州市六家三级医院触发的DRG监管规则进行整理,分析徐州市DRG监管规则触发点及规则内涵。结果:收费问题是基金监管的重点,首批上线的监管规则覆盖病种较少,恶性肿瘤相关诊断的病例是触发规则最多的病种,病案首页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结论:智能监管可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医院、医保应协同管理,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公立医院从缺乏成本意识到重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主要受国家层面政策推进和DRG/DIP付费方式改革的影响.在实践中,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复杂、病种成本核算受限、实施过程困难和核算结果难以转化,导致公立医院推进成本管理缓慢.DRG/DIP付费下,公立医院应灵活采用多种核算方法,重视数据治理和信息化工作,加强核算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相结合体系的构建,并应用于公立综合医院的儿科学科建设中,探讨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方法 应用政府平台提供的DRG和DIP评价体系,关联医院病案首页数据库,计算2018—2020年儿科住院患者对应的DRG和DIP评价指标,探讨实现医保控费和学科发展双赢的措施。结果 2018—2020年医院收治疑难重症病人能力、效率和安全变化不大,病例组合指数(CMI)分别维持在0.45~0.47(普通儿科)和1.43~1.54(新生儿科),时间和费用效率指数在0.74~0.87,没有中低风险组死亡,除了新生儿科的疑难患者比例在2020年从原来的24.68%降至17.71%。总体医保控费情况尚可,到2020年实现了普通儿科和新生儿科无亏损。收治的部分高CMI的病种具有发展潜力,如普通儿科的“病毒性脑、脊髓和脑膜炎,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和新生儿科的“新生儿伴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早产儿伴严重问题”等。结论 DRG和DIP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构建,可不依赖第三方公司,实现学科建设发展态势、医保控费着力点、学科未来发展定位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探索我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机制,有助于促进诊疗行为规范,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确保基金安全和参保人的权益。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医保基金监管机制。建议完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加强多方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指标体系,建立智能监管系统;日常监管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建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下基金监管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医保支付的多元复合化进程,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DIP)逐渐推广开来,具有控费效果良好、利于地区推广、国家政策支持等优势与机会,同时也存在分值设置不完善、监管难度大等劣势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基于SWOT模型,全面分析我国DIP付费方式的实施流程与现状,结合DIP付费方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病种分值设置和加强智能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为进一步完善DIP付费方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综述国内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相关文献,对我国目前医保改革过程中供方、需方、第三方运营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下医疗保障政策的变化,分析了当前DRG/DIP改革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满足供方、需方、第三方利益的运营策略,为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持续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最终目标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院实施DRG后对经济运营、医疗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影响,为推进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策略建议。方法:以南京市DRG点数法付费为例,从医院DRG病组、中医DRG病组和科室病组3个层面与全市进行横向比较,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医疗成本等维度与医院去年同期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院实施点数法付费后,存在中医病种组数覆盖面相对不足,中医特色明显科室DRG亏损相对明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显著等问题。结论:医院能够快速适应DRG点数法付费改革,在总体运行情况较好的情况下,仍然要加强对中医医保政策和中医病种入组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推行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统筹协调“绩效考核与医保支付”等措施,实现在DRG点数法付费下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医保支付方式作为引导医疗服务行为、调节资源配置的杠杆,对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改革,以DRG和DIP为代表的支付方式已成为主要方向。文章从改革的现实出发,对DIP相较于DRG的实施优势、问题与挑战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按健康结果付费已逐渐成为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新趋势。DIP以大数据为支撑,将区域总额预算、点数法和按病种付费三种结算方式与监督评价机制结合,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以健康为导向,有效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机构的引导与制约作用,从而提高统筹区域健康水平。本文在分析DIP创新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健康为导向的DIP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