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修复Wagner 3级或4级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0月—2022年1月,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创面患者, 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8~66岁, 平均52岁;Wagner 3级者5例、Wagner 4级者7例。对创面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控制感染,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3 cm×6 cm~28 cm×11 cm。然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其中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支或肌间隙支单块皮瓣修复者4例、分叶皮瓣修复者1例、双侧皮瓣串联修复者1例、嵌合股外侧肌肌瓣修复者6例, 组织瓣切取面积为9 cm×7 cm~21 cm×10 cm;供受区血管吻合方式均为端端吻合, 必要时进行增压处理。对10例患者的供区创面行美容减张缝合, 对2例患者供区创面采用头部刃厚皮修复。术后, 记录创面修复情况。于创面愈合后, 检测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随访时, 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与受区瘢痕形成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 采用CT血管造影检测患肢血流灌注情况并进行对比。末次随访时, 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复杂创面的疗效,讨论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笔者科室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24例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25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肌皮瓣5例)移植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8cm×10cm~20cm×20cm,术中吻合1根动脉,1~2根伴行静脉。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皮瓣均成活,其中术后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及重新吻合、桥接血管后血管再通;2例皮瓣下积液,经换药处理后痊愈。皮瓣供区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复杂创面效果良好,供区损伤小,针对血管危象等严重并发症,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作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比较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给予多巴酚丁胺对心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响,以探索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给予多巴酚丁胺的最佳时间.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9只),各组在Langendorff灌注装置上建立离体心脏I/RI模型.平衡灌注15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于再灌注期采取不同处理措施.单纯I/R组(I/R组)再灌注期全程以克-亨氏(Kreb'sHenseleit,K-H)液灌注;多巴酚丁胺一组(D1组)再灌注5 min时给予多巴酚丁胺灌注30 min,其余时间以K-H液灌注;多巴酚丁胺二组(D2组)再灌注15 min时给予多巴酚丁胺灌注30 min,其余时间以K-H液灌注;多巴酚丁胺三组(D3组)再灌注25 min时给予多巴酚丁胺灌注30 min,其余时间以K-H液灌注.其中,多巴酚丁胺输注剂量均为10 μg· kg-1·min-1.记录各组平衡灌注末(T0),再灌注10 min(T1)、20min(T2)、30min(T3)、60 min(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the maximum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change,±dp/dtmax)及冠状动脉流量(coronary flow,CF).留取T0~T4各时点冠状动脉流出液,使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试剂盒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中LDH和CK的活性.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yocardial infarct size,MIS).Western blot法检测肌浆网钙泵(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SERCA2a)和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s,RyR2)蛋白表达量. 结果 D1组在给予多巴酚丁胺后,HR、LVEDP、LDH、CK、MIS均比I/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在给予多巴酚丁胺后,HR、CF、LVDP、±dp/dtmax均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P、LDH、CK、M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多巴酚丁胺各组SERCA2a蛋白表达量和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yR2蛋白表达量则高于I/R组(P<0.05).D2组与D3组相比在给予多巴酚丁胺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心肌FR 15 min时应用多巴酚丁胺要优于其他时间点.在这一时间点用药可以及时而有效地提高大鼠HR,增加CF,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且不会加重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 我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39~58岁。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6例, 交通伤6例。其中4例伴有血管神经损伤, 1例伴有尺神经缺损。所有创面经一期行清创VSD术, 术后合并有骨、关节、肌腱、血管神经外露, 各创面皮肤缺损面积6 cm×9 cm~9 cm×35 cm, 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切取最大面积35 cm×9 cm。手部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与尺侧血管吻合2例、桡侧血管吻合3例;足、踝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与胫前血管吻合, 3例与胫后血管吻合。结果 12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术后均存活, 未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 清洁换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 皮瓣感觉部分恢复, 外形、质地、效果良好;供区仅存留线性瘢痕, 外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游离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31例, 男23例, 女8例, 年龄4~76岁, 平均40岁, 均切取携带旋股外侧动脉(LCFA)降支与斜支两组血管的游离ALTF进行移植并应用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进行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5 cm~22 cm×10 cm, 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23 cm×11 cm, 供区直接缝合。采用皮瓣内增压(或超回流)术式15例, 采用皮瓣外增压(或超回流)术式16例。术后经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定期随访, 评估创面修复术后疗效。结果本组31例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2例皮瓣术后创口轻度感染, 予拆线换药处理, 术后供区及受区创面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55个月, 受区皮肤质地、色泽、外观良好, 皮瓣TPD为7~12 mm。结论血管增压和超回流技术在游离ALT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中, 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3月—2019年9月,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5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 其中男12例、女3例, 年龄18~60岁。入院时创面面积为3.0 cm×3.0 cm~9.0 cm×8.0 cm。术前行3D-CTA检查, 选择血管蒂长度合适、血流灌注好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根据创面面积及3D-CTA检查定位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情况, 设计及切取大小为3.5 cm×3.5 cm~9.5 cm×8.5 cm腓动脉穿支皮瓣, 皮瓣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并与创面的神经吻合。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大腿中厚皮覆盖。观察术前3D-CTA检查拟切取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类型、管径、穿出位置与术中实际探测情况是否一致, 记录皮瓣切取时长和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 指导患者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 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该组患者术中探测到拟切取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类型为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资料。在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下, 根据Goldschlager分型中的Ⅲ型设计合适的静脉皮瓣血管走行, 放大镜辅助下切取皮瓣, 将游离的静脉皮瓣移植于受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修复情况, 包括皮瓣血运、颜色、质地、成活情况, 患指屈、伸活动度和前臂供区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 男性11例, 女性6例, 年龄19~68岁, 平均34.6岁。共设计切取18个皮瓣, 皮瓣大小为2.0 cm ×3.0 cm ~ 8.0 cm × 9.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 平均6个月, 8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水疱, 予抬高患肢保持水疱完整性, 术后1周皮瓣水疱消退;7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淤血情况, 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等常规处理2周后逐渐自行消退;1个皮瓣术后1周出现渐进性低灌注状态, 经保温、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对症处理后无明显改善, 最终...  相似文献   

8.
病例1 女,2岁,11kg.因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TOF)、永存左上腔静脉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体外循环时间13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min.术后返回ICU,于肋下约5.5cm扪及肝脏,血压88/49mmHg,给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剂量均为6μg/kg·min.术后6h出现心功能低下,血压难以维持,给予补液,调整血管活性药剂量,将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剂量分别调整至12 μg/kg·min,并加用肾上腺素50 ng/kg·min.术后18h出现腹胀,全腹膨隆,叩诊呈鼓音,伴少尿,给予持续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肌注新斯的明,针刺足三里,加强利尿等措施后,不见缓解,经膀胱测腹内压为18mmHg,腹部超声检查证实腹腔内有中等量积液,穿刺抽出淡黄色浆液性漏出液,接引流袋持续引流,尿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肢毁损性电烧伤的救治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4年7月—2020年12月, 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上肢毁损性电烧伤男性患者, 其年龄为21~57岁, 其中7例患者行急诊手术, 共对20个患肢行保肢治疗。对5个患肢坏死骨行切除处理, 将1例患者左侧患肢远端残余手及腕部交叉异位再植至右前臂残端, 对2个尺桡骨远端坏死患肢行截骨后短缩再植。彻底清创后, 拟用组织瓣修复的创面面积为12 cm×7 cm~58 cm×13 cm。根据创面大小和分布, 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吻合血管的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2个患肢创面;游离移植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脐旁穿支皮瓣修复其余17个患肢创面, 其中创面较大的10个患肢联合移植腹股沟皮瓣或另一侧脐旁穿支皮瓣。移植组织瓣总面积为20 cm×8 cm~52 cm×20 cm。组织瓣移植术中, 根据患肢血管缺损长度, 分别用组织瓣血管蒂远端、患侧无损伤静脉、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等桥接14个患肢远端动脉, 并对其中3个远端回流不畅患肢行大隐静脉移植再通肢体远端静脉。对供瓣区创面行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应用彩色多普勒在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进行精准定位后, 切取不携带主干血管的短蒂单穿支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 我科对15例四肢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短蒂股前外侧单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 皮瓣供养动脉与受区动脉端侧吻合, 皮瓣静脉与受区静脉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1 cm×7 cm, 所有皮肤缺损创面均伴有肌腱或骨外露, 皮瓣均为单穿支皮瓣, 皮瓣的游离时间为30~40 min, 平均切取时间为35 min。皮瓣供区一期缝合。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 随访时间3~12个月, 平均7.2个月, 皮瓣外形满意, 供区创面Ⅰ期愈合。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在股前外侧的近中段对皮瓣穿支入皮点及穿支血管在皮下和肌肉内的行径进行精确定位, 选择合适的穿支作为皮瓣的供养血管, 应用"Free-style"理念切取短蒂股前外侧皮瓣, 对供区损伤小, 切取较传统方式简便, 手术时间短, 供区能直接缝合, 是一种理想的应对血管变异的手术方法。对显微外科技术和彩色多普勒操作技术和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不论硬膜外麻醉还是异丙酚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异丙酚还直接降低血管平滑肌张力和心肌收缩力,而近年来胸科手术常联合使用浅全麻和硬膜外阻滞。为此作者为了对比研究在硬膜外麻醉下使用异丙酚作全麻诱导时注用麻黄碱、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维持循环的功效,特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肺叶切除或乳房切除术4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臂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挛缩松解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利用臂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2例虎口挛缩松解后皮肤缺损患者。虎口松解后拇指固定于外展位, 虎口创面大小5 cm×2 cm~9 cm×4 cm, 皮瓣切取面积大小6 cm×3 cm~10 cm×5 cm。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拇指功能恢复以及受区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皮瓣切取顺利, 术后全部存活。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4~18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 厚薄适中, 均未行二期皮瓣修薄手术。拇指活动不受限, 无功能障碍。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10 mm, 感觉良好。结论应用臂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部位皮肤缺损, 血管解剖较恒定, 手术操作简便, 皮瓣成活率高, 虎口受区外形美观, 拇指功能恢复良好, 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逆行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儿童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21年2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足外科采用逆行供血的游离ALTF修复儿童足踝部严重软组织损伤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创面7例,其中车祸伤5例,机器绞伤1例,重物砸伤1例。创面大小为6.0 cm×8.0 cm~9.0 cm×11.0 cm,设计ALTF采用逆行供血方式与创面受区血管吻合,皮瓣大小为6.0 cm×8.0 cm~10.0 cm×11.0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分别于术后第1、3、6、12、24个月通过门诊复诊和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主要内容为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感觉以及踝关节活动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皮瓣供区一期愈合,7例中5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1例皮瓣术后发生部分坏死,予以清创后人工真皮修复。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软组织相近,2例因皮瓣臃肿于半年后行皮瓣修整手术;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得分84~94分, 结果优5例、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分指修复手掌合并多指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6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掌合并多指创面患者, 其中男15例、女5例, 年龄18~77岁,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4 cm~17 cm×12 cm。创面采用超薄股前外侧皮瓣(9 cm×5 cm~19 cm×13 cm)修复, 根据手指创面情况, 一期分指, 分指皮瓣长宽比为2.0∶1.0~2.5∶1.0。术中将皮瓣携带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桡动静脉端端吻合, 将皮瓣携带的股前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桡神经浅支进行桥接。14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 3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采用接力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3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采用游离躯干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皮瓣外观, 供受区瘢痕增生情况, 患者对供受区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情况。术后1年, 测量皮瓣的两点辨别觉距离, 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增压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1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缺损面积18 cm×6 cm~30 cm×15 cm,游离切取20 cm×7 cm~31 cm×16 cm面积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中使用动脉外增压技术,供区采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0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未出现血管危象与皮瓣坏死。结论在使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时,应用动脉外增压技术可取得更好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动脉内膜剥脱的游离皮瓣采用的改良血管缝合技术, 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22年9月, 我们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中, 共16例存在动脉内膜剥脱, 均行"管腔重塑"后血管吻合。创面横行长度6~15 cm、纵行长度7~25 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动脉危象发生, 2例出现短暂的静脉危象。15例皮瓣完全存活, 其中13例创面Ⅰ期愈合, 2例发生感染接受扩创治疗后愈合;1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坏死, 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3~18个月, 平均10个月, 均保肢成功并恢复了日常行走功能。随访期间, 皮瓣无溃疡、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管腔重塑"技术处理动脉内膜剥脱的游离皮瓣安全可靠, 解决了病变动脉吻合的难题,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头面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点及研究皮瓣切取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面部2例,前臂、手部创面21例,小腿创面10例,足踝部创面27例,创面缺损范围6 cm×10 cm~28 cm×16 cm。结果术后58例存活,其中有2例皮瓣发生感染经治疗后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另2例发生血管危象,1例部分坏死,1例坏死。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薄,切取面积大,穿支血管解剖位置恒定,不牺牲主干血管,对供区、受区功能影响小,可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前骨外露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前较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导致骨外露创面8例,创面面积为11 cm×7 cm~14 cm×9 cm,皮瓣切取面积12 cm×8 cm~15 cm×10 cm。结果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移植皮瓣全部成活。8例均获随访,时间1~24个月。皮瓣生长良好,外形满意,弹性好,创面完全修复稳定。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恒定,直径粗,切取面积大,效果可靠,是修复胫前较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游离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DIEPF)修复上肢较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应用游离DIEPF修复肘部、前臂、手腕部较大创面9例,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36~65(平均50)岁;创面面积6.0 cm×7.0 cm~25.0 cm×33.0 cm,其中合并桡、尺骨骨折7例,腕骨骨折4例,掌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1例,均有不同程度肌腱、血管和神经损伤。共切取10块皮瓣,皮瓣切取面积7.0 cm×8.0 cm~12.0 cm×35.0 cm,吻合单侧血管蒂6例7块皮瓣,吻合双侧血管蒂3块皮瓣,动脉端端吻合1块皮瓣,端侧吻合8例9块皮瓣,静脉均为端端吻合。腹部供区行脐重建3例,所有供区创面均一期闭合。术后定期门诊、微信随访。结果 8例9块皮瓣顺利成活,1例1块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经植皮修复愈合。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皮瓣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轻度臃肿,质地柔软,5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2,另外4例皮瓣感觉未测出。结论 DIEPF穿支相对恒定,可供切取面积大,供区创面可一期闭合,适合上肢较大创面修复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糖尿病患者足踝部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3月—2021年7月,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踝部创面患者, 其中男7例、女5例, 年龄20~92岁。清创前创面面积为4.0 cm×2.5 cm~16.0 cm×12.5 cm。患者均于Ⅰ期行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塞;Ⅱ期根据创面位置, 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 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3.0 cm~18.5 cm×14.0 cm。4例患者供区直接缝合, 8例患者供区取腹股沟全厚皮片覆盖。Ⅱ期术后随访皮瓣和皮片的成活情况, 皮瓣供受区瘢痕情况以及皮瓣外观, 患肢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 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并评级。结果Ⅱ期术后随访4~15个月, 皮瓣与皮片均成活, 无明显感染复发, 皮瓣供受区均遗留线性瘢痕, 皮瓣外观良好, 患肢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末次随访时, 患者AOFAS评分为79~93分, 评级为优者8例、良者4例。结论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糖尿病患者足踝部创面具有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