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窦道情况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的坐骨结节压疮临床修复策略。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7月—2023年3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Ⅲ、Ⅳ期压疮患者, 其中男13例、女8例, 年龄14~84岁。共有坐骨结节压疮31处, 清创前压疮面积为1.5 cm×1.0 cm~8.0 cm×6.0 cm。行en bloc切除清创后, 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0 cm×3.0 cm~15.0 cm×8.0 cm。根据清创后创面窦道深浅、大小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 按以下3种情况修复创面。(1)无窦道或窦道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0 cm×3.0 cm~8.5 cm×6.5 cm者, 行直接拉拢缝合、Z字改形术、臀部局部皮瓣转移或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V-Y推进修复。(2)窦道深且小、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8.5 cm×4.5 cm~11.0 cm×6.5 cm者, 行股薄肌肌瓣转移填塞后直接拉拢缝合或Z字改形术或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3)窦道深且大、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5 cm×5.5 cm~15.0 cm×8.0 cm者, 行股薄肌...  相似文献   

2.
组织缺损与血管解剖千差万别,如何找到每个组织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案是一直困扰皮瓣外科的重要问题。精准皮瓣外科是以高通量、高精度影像学信息为基础,全面评估受区和潜在供区,选择最佳修复方案,并精准指导和实施手术,从而实现组织缺损的精确化、个性化修复;它是传统皮瓣外科的延续和发展,必须遵守目前皮瓣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原则。本文初步阐述了精准皮瓣外科的概念、内涵、思维方式和方法等,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后肌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闭式灌洗治疗Ⅳ期坐骨结节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3月—2022年3月, 德州东城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Ⅳ期坐骨结节压疮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 例, 年龄31~72岁。压疮创面大小为6.0 cm×4.5 cm~10.0 cm×6.0 cm, 创腔直径10~14 cm。5例患者合并坐骨结节骨感染。清除病灶后, 移植股二头肌长头肌瓣(面积10.0 cm×4.0 cm~18.0 cm×5.0 cm)和半腱肌肌瓣(面积8.0 cm×4.0 cm~15.0 cm×5.0 cm)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6.5 cm×5.5 cm~10.5 cm×6.5 cm)修复压疮创面, 将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 于创腔内置管行闭式灌洗2~3周。术后观察肌瓣和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 随访观察压疮复发情况、皮瓣质地和外观及供受区瘢痕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术后所有肌瓣和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患者术后1周因翻身不当导致受区切口受压裂开, 经换药治疗3~4周后愈合;其余患者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分指修复手掌合并多指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6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掌合并多指创面患者, 其中男15例、女5例, 年龄18~77岁,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4 cm~17 cm×12 cm。创面采用超薄股前外侧皮瓣(9 cm×5 cm~19 cm×13 cm)修复, 根据手指创面情况, 一期分指, 分指皮瓣长宽比为2.0∶1.0~2.5∶1.0。术中将皮瓣携带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桡动静脉端端吻合, 将皮瓣携带的股前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桡神经浅支进行桥接。14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 3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采用接力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3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采用游离躯干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皮瓣外观, 供受区瘢痕增生情况, 患者对供受区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情况。术后1年, 测量皮瓣的两点辨别觉距离, 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段外伤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创面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 树兰(杭州)医院手足外科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的缺损创面患者22例, 男17例、女5例;年龄21~53岁, 平均35岁。用3种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 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肌)皮瓣修复9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7例、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创面缺损面积3.0 cm×3.8 cm~12.0 cm×9.0 cm, 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刃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 21例患者供区缝合创面及植皮均一期愈合, 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岛状肌皮瓣坏死。术后随访5~24个月, 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 无溃疡、外观满意。结论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缺失创面, 是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复杂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 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5例(15指)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指腹、甲床及甲侧壁的复杂指端缺损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例, 年龄18~55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5 cm×2.0 cm~3.5 cm×3.5 cm, 均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包括主皮瓣、舌形皮瓣、三角形皮瓣3个部分)进行修复, 其中主皮瓣用于覆盖指腹缺损, 舌形皮瓣用于覆盖甲床及甲侧壁缺损, 三角形皮瓣插入指腹创缘用于覆盖血管蒂。皮瓣切取范围为3.0 cm×2.0 cm~4.5 cm×3.0 cm。采用腹股沟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皮瓣供区, 将皮片供区直接缝合。术后, 观察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以及患指外形。随访时, 观察患指指尖形态, 测量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 询问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并以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功能。结果术后, 15例患者的主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全部成活;1例患者的舌形皮瓣边缘切口愈合不良, 1例患者的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含耳甲软骨及耳甲前皮肤)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 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切取一侧耳甲游离的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 作为鼻腔衬里, 外覆带蒂皮瓣修复全层鼻翼缺损。观察术后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存活情况, 带蒂皮瓣存活情况及后期重建鼻翼形态。结果共纳入12例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 女4例, 男8例, 年龄6~53岁, 平均约35.3岁。衬里缺损面积0.7 cm×1.0 cm~2.0 cm×2.6 cm, 切取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面积为0.8 cm×1.0 cm~2.1 cm×2.7 cm。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 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及带蒂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再造鼻翼形态和功能与正常鼻翼相近。末次手术后随访3~32个月, 平均约15个月, 所有皮瓣存活良好, 色泽与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组织, 鼻翼形态良好, 未见相关远期并发症。结论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突破了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面积限制, 其与带蒂皮瓣联合移植修复鼻翼洞穿性缺损, ...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创面发病率高, 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需要探索适宜的糖尿病足创面治疗模式。已有糖尿病足创面外科治疗模式包括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模式、五合一综合保肢治疗模式, 这2种模式各有优势但均存在一定不便捷性。针对该问题, 笔者团队根据多年从事糖尿病足创面修复的经验, 提出创面外科整合治疗(WSIT)模式, 强调MDT进行围手术期管理, WSIT团队进行局部创面管理, 明显提高了对糖尿病足创面患者的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已有许多成熟的外科整复技术, 如皮片移植、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移植等, 均在其适用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KDPIF)作为一种局部皮瓣, 具有设计简单、血供丰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但在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鉴于其优点, 该文作者认为KDPIF也是一个值得应用的面部缺损修复术式, 作者对其设计原理、分型、手术技巧和应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力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宿迁市第三医院修复重建显微外科中心因外伤或瘢痕切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的患者临床资料。设计并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从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邻近的4个区域(股前内侧、股前外侧近端、股前外侧远端和髂腹股沟)选择切取接力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 接力穿支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股前外侧皮瓣、接力穿支皮瓣及其供区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 年龄15~65岁, 平均37.3岁。股前外侧皮瓣切取面积为12.0 cm×10.0 cm~20.0 cm×13.0 cm。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切取的邻近接力穿支皮瓣区域为股前内侧13例, 股前外侧远端5例, 股前外侧近端6例, 髂腹股沟4例。接力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11.0 cm×7.5 cm。术后随访1~6个月, 平均4.8个月, 28例股前外侧皮瓣和26例接力穿支皮瓣完全成活, 另2例接力穿支皮瓣远端术后2周分别出现1.0 cm×2.0 cm和1.5 cm×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压疮患者皮瓣修复术后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1年1月—2021年6月, 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5例行皮瓣修复手术的Ⅲ、Ⅳ期压疮患者, 其中男82例、女43例, 年龄15~90(57±20)岁。根据术后疗效, 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47例)、疗效佳组(78例)。统计2组患者年龄、性别, 压疮发生的部位、分期、面积、骨外露情况, 术前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情况, 合并骨髓炎、糖尿病、下肢阵发性肌痉挛及大小便失禁情况, 手术清创联合负压伤口疗法次数, 皮瓣类型, 术后卧位情况, 术前白蛋白、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及血红蛋白等临床资料。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影响125例Ⅲ、Ⅳ期压疮患者皮瓣修复术后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疗效不佳组患者发生下肢阵发性肌痉挛的比例为22/47, 明显高于疗效佳组的3/78, χ2=33.83, P<0.01;疗效不佳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为(102±17)g/L, 明显低于疗效佳组的(113±20)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额部扩张皮瓣联合翻转瘢痕瓣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2年1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鼻部分缺损患者, 其中男19例、女7例, 年龄5~61岁。手术分4期进行, Ⅰ期在额部置入合适额定容量的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并定期注水扩张。Ⅱ期行翻转瘢痕瓣移植重建鼻部内衬, 瘢痕瓣面积较缺损面积扩大约10%;采用以缺损对侧眶上血管或滑车上血管为蒂的额部扩张皮瓣帯蒂转移修复鼻部缺损, 扩张皮瓣面积较瘢痕瓣切取、翻转后的鼻部缺损面积扩大约20%。将扩张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转移术后3周, 行Ⅲ期皮瓣延迟术;延迟术后1周, 行Ⅳ期皮瓣断蒂术。记录扩张器埋置个数、额定容量、注水量及扩张时间。观察患者Ⅰ期术后感染、血肿、扩张皮瓣破溃等及Ⅱ、Ⅳ期术后皮瓣血运障碍或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 观察患者皮瓣色泽、额部供区瘢痕情况、两侧眉毛的对称度, 以及鼻部外形、外鼻道通气功能。结果 26例患者共埋置26个扩张器, 扩张器额定容量为100~300 mL, 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儿四肢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儿作为对照组, 行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自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 行ERAS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皮瓣血管危象、发热、咳嗽、咳痰、腹泻、呕吐)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6、12 h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血管危象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家属满意度高(P<0.05)。结论 ERAS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儿四肢创面围手术期管理能降低围手术期各种应激反应, 在降低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同时能加速机体康复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在精准皮瓣外科理念下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前方创面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4年8月—2022年3月,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在精准皮瓣外科理念的指导下, 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7例患者膝关节前方创面, 患者中男6例、女1例, 年龄36~66岁, 清创后创面面积7 cm×5 cm~15 cm×11 cm。所有病例均行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 按照精准皮瓣外科方法评估皮瓣供、受区, 选择最佳的皮瓣血管蒂、穿支和旋转点, 皮瓣面积为10 cm×6 cm~20 cm×9 cm。将所有皮瓣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术中探查情况与术前CTA情况是否一致。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皮瓣色泽、外形、质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 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的血液循环评价指标评估皮瓣血液循环状态, 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皮瓣术中探查情况与术前CTA情况完全吻合。6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皮瓣末端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术后所有皮瓣过度充盈, 1周后皮瓣色泽逐渐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足部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Ⅳ度电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7月—2022年2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Ⅳ度电烧伤患者, 其中男19例、女1例, 年龄18~64岁。20处创面中, 15处创面位于掌侧, 包括拇指8处、示指5处、中指2处;5处创面位于背侧, 包括示指1处、中指4处。清创后创面面积为4.5 cm×2.0 cm~7.0 cm×3.0 cm。根据组织结构相似性原则, 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0处创面、采用拇趾腓侧皮瓣修复5处创面、采用足背动脉皮瓣修复5处创面, 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2.5 cm~8.0 cm×3.5 cm。游离移植皮瓣且同时吻合动静脉和/或神经, 移植大腿中厚皮修复供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观以及患指末梢温度、颜色。于末次随访时, 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患指关节功能及皮瓣感觉恢复情况, 测量吻合神经皮瓣处皮肤两点辨别觉距离;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调查患者的疗效满意度, 并计算非常满意率;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价皮瓣修复效果, 并计算优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糖尿病患者足踝部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3月—2021年7月,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踝部创面患者, 其中男7例、女5例, 年龄20~92岁。清创前创面面积为4.0 cm×2.5 cm~16.0 cm×12.5 cm。患者均于Ⅰ期行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塞;Ⅱ期根据创面位置, 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 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3.0 cm~18.5 cm×14.0 cm。4例患者供区直接缝合, 8例患者供区取腹股沟全厚皮片覆盖。Ⅱ期术后随访皮瓣和皮片的成活情况, 皮瓣供受区瘢痕情况以及皮瓣外观, 患肢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 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并评级。结果Ⅱ期术后随访4~15个月, 皮瓣与皮片均成活, 无明显感染复发, 皮瓣供受区均遗留线性瘢痕, 皮瓣外观良好, 患肢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末次随访时, 患者AOFAS评分为79~93分, 评级为优者8例、良者4例。结论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糖尿病患者足踝部创面具有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累及鼻窦的面部复杂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2年5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5例、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鼻窦的面部复杂缺损创面患者, 其中男6例、女3例, 年龄35~69岁, 包括4例钛网外露伴鼻窦损伤患者及5例肿瘤累及鼻窦患者。多学科团队合作充分评估损伤情况后, 对钛网外露患者行钛网去除、鼻窦清创、鼻窦黏膜去除, 对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 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0 cm×2.5 cm~18.0 cm×7.0 cm、鼻窦前壁缺损/缺如面积为3 cm×2 cm~6 cm×4 cm、窦腔深1~4 cm。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走行情况, 移植股前外侧嵌合皮瓣或股前外侧肌皮瓣(皮瓣面积9 cm×4 cm~19 cm×8 cm、肌肉大小5 cm×3 cm×3 cm~11 cm×6 cm×3 cm)修复缺损, 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观察术中移植组织瓣类型、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以及术后供受区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随访受区外观与血运以及溃疡、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6例患者行股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指动脉背侧支皮瓣和掌骨背皮瓣修复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患者共32例, 其中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14例(A组), 掌骨背皮瓣修复18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伤指指别、受伤侧别、受伤机制、创面面积、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皮瓣存活情况、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患肢功能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A组(15.4±6.1)个月, B组(15.1±4.4)个月。两组的创面面积、受伤至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和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皮瓣完全存活, 功能评定A组优5例、良8例;B组优9例、良8例。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2±7.5)和(53.1±7.5) min, B组短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1±1.0和8.2±0.9, B组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相比, 掌骨背皮瓣更适合修复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  相似文献   

19.
热压伤是一种致残率相当高的损伤, 尽管多年来逐渐积累了一些热压伤诊治经验, 但由于对热压伤创面的特殊性认识不足, 治疗往往不规范, 难以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为规范热压伤创面治疗, 提高热压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热压伤诊疗现状和临床经验, 在热压伤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创面处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形成共识, 为热压伤创面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股沟分叶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复杂创面的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9年5月, 我们对11例复杂的手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创面, 其中手掌手背贯穿创面3例, 手掌套脱创面2例, 多处皮肤缺损创面6例, 设计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为蒂的分叶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5.0 cm×3.0 cm~12.5 cm×7.0 cm。结果术后10例皮瓣一期存活, 1例分叶皮瓣远端坏死, 换药治疗1个月后创面瘢痕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 平均9个月, 皮瓣质地和外观优良。结论应用游离腹股沟分叶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复杂创面, 可一次手术完成修复, 皮瓣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瘢痕小, 是修复复杂手部创面的一种较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