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高分辨磁共振技术(High-resolution MRI,HR-MRI)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斑块的分布、斑块的稳定性、斑块的类型及血管壁的厚度进行分析测定,从而为动脉狭窄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本院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并诊断为脑梗死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两组,每组各76例。使用HR-MRI对两组患者MCA血管进行分析,并对MCA斑块的位置分布、斑块的稳定性、斑块的分型和血管壁厚度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狭窄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的数量要显著多于非狭窄组患者(χ2=4.193,P=0.047)。对两组患者的斑块分型的判定显示,狭窄组患者的斑块主要是不稳定的软斑的,数量为36块;而非狭窄组患者斑块的类型主要是稳定的硬斑,数量为34块。对血管壁厚度分析结果显示,狭窄组的血管壁厚度为(1.95±0.19)mm,而非狭窄组为(0.92±0.15)mm。结论通过HR-MRI技术能够对MCA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与CT血管造影(CTA)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评价效果.方法 选取2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均行HR-MRI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及对斑块性质的评估效果,并评价两种方法与DSA评价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DSA显示共24支大脑中动脉发生血管狭窄.CTA与HR-MRI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HR-MRI与DSA呈高度一致性(κ=0.770,P=0.016),CTA与DSA呈中度一致性(κ=0.528,P=0.031).HR-MRI对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总检出率及易损斑块、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CTA(P<0.05).结论 HR-MRI在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方面比CT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壁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进展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弥散加权成像(DWI)、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 作为“金标准”,对比DWI、HRMR-V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性,分析H RM R-VWI检测结果 中斑块负荷指数、管腔重构指数与颅内血管壁狭窄情况、临床分期进展情况以及梗死类型变化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DSA结果 显示,97例患者中共有84例患者确诊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HRM R-V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性高于DWI(P <0.05);闭塞及重度狭窄血管患者斑块负荷指数、管腔重构指数高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血管患者(P<0.05);亚急性期患者斑块负荷指数、管腔重构指数高于急性期、超早期患者(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斑块负荷指数、管腔重构指数高于小面积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血管壁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体现病灶区域血管管腔重构和斑块强化情况,与颅内血管壁狹窄程度、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诊断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HR-MRI及数据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诊断金标准评估HR-MRI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患者共100段大脑中动脉M1段,HR-MRI及DSA均显示未见狭窄血管、轻度狭窄血管、中度狭窄血管、重度狭窄血管及闭塞血管分别为48段、8段、18段、15段、6段;HR-MRI对大脑中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与DSA诊断一致的有95段,诊断符合率为95.00%,HR-MRI诊断偏高2段,百分比为2.00%,诊断偏低3段,百分比为3.00%。结论 HR-MRI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诊断与DSA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符合率,HR-MRI在颅内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性质及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DC)曲线评估高分辨磁共振参数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斑块位置(腹侧壁、上侧壁)、狭窄重构方式(负性)、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比例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mln)水平明显低于短暂性脑缺血组,管壁面积(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水平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组患者斑块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mln、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结构变化的诊断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脑梗死的63例患者的MRA影像学资料,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分析,观察颅内动脉的狭窄和闭塞与梗死灶的关系。结果颈内动脉系统梗死5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12例;动脉病变24例,其中大动脉狭窄15例,闭塞4例;小动脉狭窄7例;MRA对59例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DSA相符,其诊断符合率为93.65%。结论 MRA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安全可靠,对进一步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中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符合研究条件标准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头颅MR和HR-MRI影像资料,总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位置、信号及有无强化等征象。结果 本组病例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共计50条颅内大血管发现粥样硬化斑块,分别为31条大脑中动脉和19条基底动脉。其中有25条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而6条位于M2段。本组病例中有39条血管硬化斑块为偏心性斑块,11条血管硬化斑块为环形斑块。其中32处偏心性斑块和2处环形斑块增强后有强化;偏心性斑块信号不均,在T1WI序列上以等或低信号为主,在T2WI序列上以高信号为主,PDW序列以稍高或高信号为主。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多见,大部分斑块可发生强化,可能与其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用于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的可重复性,并探讨斑块强化特点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52例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行3.0 T常规头颅MR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及HR-MRI扫描,将每例患者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为梗死灶供血动脉上唯一的斑块或最狭窄处的斑块,非责任斑块为非供血动脉上的斑块及梗死灶供血动脉上非最狭窄处的斑块。由两名观察者独立判断斑块的强化等级,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分析两组斑块强化等级和斑块处血管狭窄率的差异,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斑块强化等级与责任斑块的关系。结果   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118个,其中责任斑块52个,非责任斑块66个。责任斑块组中,40个斑块明显强化,9个轻度强化,3个无强化;非责任斑块组中,4个斑块明显强化,24个轻度强化,38个无强化。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对斑块强化等级评价一致性高(Kappa>0.75)。责任斑块组斑块强化等级(Z=-7.787,P<0.01)和斑块处血管狭窄率(Z=-5.327,P<0.01)均大于非责任斑块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斑块明显强化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OR:74.3,95%CI:15.0~367.1,P<0.01)。结论   三维HR-MRI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的可重复性好;斑块强化多见于责任斑块,可能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林锋  王理  汪荣  王海滨 《浙江医学》2021,43(18):2001-2003,2008
目的采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塑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HR-MRI检查发现的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3例,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25例和无症状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包括T1WI、T2WI和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在内的HR-MRI扫描大脑中动脉狭窄壁的横截面图像,并分别测量狭窄部位和参照部位的管腔面积、血管壁面积、斑块面积、狭窄程度和重塑指数。结果有症状组患者正性重塑比例、重塑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均高于无症状组(均P<0.01),血管壁面积和斑块面积均大于无症状组,而管腔面积小于无症状组(均P<0.05)。结论HR-MRI是揭示重塑模式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较有前景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根据检测所获得的图像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双侧颈动脉斑块的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二次诊断81.03%的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较对照组48.28%显著较高(P0.05),其中轻度狭窄44.83%、中度狭窄24.14%,与对照组的25.86%、10.34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斑块总检出率为71.78%较对照组的54.45%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可更有效的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劲动脉狭窄情况,其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更高,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重要作用,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血管壁MR高分辨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脑梗死患者(卒中组)和86例健康检查者(对照组)的颈动脉MRI,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卒中组患者中52例(70.3%)共检出各种类型斑块138处,其中易损斑块88处,稳定斑块50处,易损斑块占63.8%;斑块最好发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47例可见动脉狭窄125处,轻度狭窄35处,中度狭窄50处,重度狭窄或闭塞40处.对照组共26例(30%)患者检出各种类型斑块74处,其中易损斑块32处,稳定斑块42处,易损斑块占43.2%;20例可见颈动脉狭窄58处,其中轻度狭窄31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或闭塞2处.卒中组颈动脉易损斑块和狭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具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MRI高分辨成像有助于判断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为临床评估脑梗死风险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分析责任血管的斑块特征,并探讨MHR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脑血管中心住院治疗且行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包括无斑块组27例、单支血管病变组72例和多支血管病变组48例。采用HRMR颅内动脉管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采用Speraman相关性分析探究MHR与斑块强化程度的相关性。以斑块的强化程度作为反映斑块稳定性的标准(0级强化为稳定斑块,1、2级强化为不稳定斑块),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MHR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并经过约登指数计算最佳临界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MHR最佳临界值将有斑块患者分为高MHR组和低MHR组,通过12个月(中位时间)随访获得斑块强化程度的变化数据,构建Cox回归方程,探究MHR对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作用。结果 单支血管病变组及多支血管病变组 的MHR均高于无斑块组(无斑块组vs 单支血管病变组 0.37±0.11 vs 0.46±0.13 d=0.09 P=0.003; 无斑块组vs 多支血管病变组 0.37±0.11 vs 0.54±0.15 d=0.16 P<0.001; 单支血管病变组 vs 多支血管病变组 0.46±0.13 vs 0.54±0.15 d=0.07 P=0.003) 。Spera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HR与斑块强化程度呈正相关(r=0.469,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高血压病史、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斑块重构方向、斑块负荷等因素后,MHR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OR=2.13,95% CI 1.45~3.1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HR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821(95% CI 0.726~0.915,P=0.001),最佳临界值为0.52,灵敏度为0.75,特异度为0.80。根据MHR最佳临界值,高MHR组(MHR≥0.52)组患者44例,低MHR组(MHR<0.52)76例,高MHR组患者的斑块强化程度高于低MHR组(P=0.009)。Cox回归分析显示,低MHR与责任血管斑块强化程度下降 有关(HR=3.21,95% CI 1.92~5.36,P<0.001)。结论 MH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对斑块强化程度的下降有预测作用,或许能成为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对颅内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临床上具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同时接受3D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3D TOF-MRA诊断颅内血管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经MRA和DSA检查的血管共407支,其中有402支具有一致性.狭窄率超过70%时,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9.7%,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 3D TOF-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上与DSA有很高的相关性,是一种可靠、无创的颅内血管狭窄评价方法,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CD、MRA及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ICVD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与TCD、MRA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共96例患者经DSA检查检出56例颅内动脉正常、14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TCD检出51例正常51例,12例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MRA检查共检出56例正常,13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2例闭塞;与DSA检查结果对照,TCD诊断颅内动脉是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4%、87.50%、84.37%、90.19%、77.77%,kappa值0.684;MRA为89.28%、85.00%、87.50%、89.28%、95.00%,kappa值为0.742;三种检查方在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CD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显著低于MRA、DSA,而MRA、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诊断IVCD颅内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比DSA,TCD、MRA在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上具良好一致性,且MRA与DSA的一致性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1~2019.1间确诊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的9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A检测脑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确定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并比较MRA与DWI对于腔隙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结果。结果 90例患者中,DSA检出68例(75.56%)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检出64例(71.11%)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1.18%、90.91%、91.11%、96.88%、76.92%、77.33%;MRA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7例,大面积脑梗死43例;DWI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4例,大面积脑梗死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5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A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情况,明确脑梗死范围,可为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MCAS患者7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分为急性卒中组(n=36)和非急性卒中组(n=42),均完善HR-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MCA狭窄处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 CA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指标预测MCAS患者卒中的价值。结果 急性卒中组LA值低于非急性卒中组,NWI、PA值高于非急性卒中组,斑块强化程度高于非急性卒中组,正性重构率高于非急性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为影响MCAS患者发生急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 示LA、 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均具有预测MCAS患者急性卒中的价值(P<0.05)。结论 HRM RI可对M 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特征进行评估,LA、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是影响MCAS患者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是一种能分析颅内动脉病变,可观察到动脉血管内斑块及管壁结构的技术.颅内动脉病变是导致脑卒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病因众多,如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动脉瘤、烟雾病等.目前传统的血管成像技术虽能显示管腔的狭窄程度,但对动脉病变的识别存在不足,无法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正确认识颅内动脉病变的病因对预防...  相似文献   

18.
刘水平  张静  张茁 《北京医学》2004,26(6):370-372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与MRA检测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脑血管造影(DSA)对比验证.结果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8.6%,敏感性为83.9%;MRA分别为92.6%和79.7%.TCD假阳性率为10.3%,假阴性率为2.5%;MRA分别为35.7%和3.5%.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TCD与MRA均有很好的可靠性,但TCD较MRA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徐玉泉  邓玉 《浙江医学》2023,45(3):306-308,323
目的探讨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医学院附属临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240条颈动脉),均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及对颈动脉斑块形态的检查情况。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为0.958(115/120),灵敏度为0.970(96/99),特异度为0.905(19/21)。120例患者双侧颈动脉(240条颈动脉)经DSA检查提示,99例患者(158条颈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占比65.83%(158/240);以DSA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为95.00%(228/240),其中对颈动脉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90%(77/82)、90.91%(50/55)、91.94%(57/62)、100.00%(31/31)、100.00%(10/10)。CTA检查提示158条狭窄颈动脉,排除闭塞动脉,共检出148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钙化斑块73个,平均CT值为(186.25±40.10)Hu;混合斑块48个,平均CT值为(88.40±15.33)Hu;软斑块27个,平均CT值为(25.38±6.52)Hu。结论CTA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与DSA检查一致性较高,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还可准确判断血管壁斑块性质,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MRI-V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程度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ACI患者11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31例),比较3组3D HRMRI-VWI技术定量参数,分析各参数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随访30d,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前后3D HRMRI-VWI技术定量参数,评价各参数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重度组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中度组<轻度组,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中度组>轻度组(P<0.05);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512,P<0.05),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624、0.618、0.667、0.703、0.649、0.692,P<0.05);治疗30d后预后良好92例,预后不良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