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rt-PA静脉溶栓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入院后均完成MMSE、NIHSS、MoCA评分,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组。查阅2组病例资料,记录2组年龄、关键部位梗死、教育程度、血糖控制不佳、rt-PA静脉溶栓、高血压史、嗜酒、左侧梗死资料,并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针对患者认知功能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结果 46例脑梗死患者29例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占63.04%。单因素结果表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与年龄(t=2.244,P=0.030)、关键部位梗死(χ2=4.313,P=0.038)、教育程度(U=8.092,P=0.003)、rt-PA静脉溶栓(χ2=7.558,P=0.006)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42)、关键部位梗死(P=0.025)、教育程度(P=0.041)、rt-PA静脉溶栓(P=0.030)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尽早给予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淮北市人民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5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n=35)和非HT组(n=520)。查阅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房颤动、体质量指数(BMI)、服用抗凝药物情况、是否吸烟、是否有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可能影响HT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H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中的预测区分度,采用rms包绘制校准曲线,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准确度。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血脂、性别及BMI无关(P>0.05)。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年龄、心房颤动、服用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180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出血转化的10例患者为出血组,未出现出血转化的170例患者为未出血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合并高脂血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溶栓前HINSS>22分、合并蛋白尿以及2型糖尿病例数明显高于未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静脉溶栓前HINSS>22分、2型糖尿病、蛋白尿视为自变量开展多因素回归分析,将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视为因变量,结果证实蛋白尿、2型糖尿病、溶栓前HINSS>22分为引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高危因素。结论:溶栓前HINSS>22分、2型糖尿病、蛋白尿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高危因素,应将其列为重点防范对象谨慎对患者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血氧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15例开展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后均获得3个月随访,依据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分组(发生组、未发生组)。查阅、记录患者基线资料,统计患者静脉溶栓后第1天的血氧指标[氧减饱和度指数(ODI)、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重点分析静脉溶栓后第1天ODI、SjvO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15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8例,占比41.74%(48/115)。发生组溶栓后第1天ODI、SjvO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组溶栓后第1天Dsv、Ssv水平均高于未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病变(WML)患者静脉溶栓后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220例脑梗死合并W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情况分为障碍组(n=53)和无障碍组(n=16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脑梗死合并WML患者静脉溶栓后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障碍组患者年龄≥60岁、卒中量表(NIHSS)评分≥9分、中度或重度WML占比及血清水通道蛋白(AQP4)水平高于无障碍组,miR-29b表达量低于无障碍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9b、AQP4均能预测脑梗死合并WML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840(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中度或重度WML、NIHSS评分≥9分、miR-29b表达量<0.895、AOP4水平≥33.695μg/L为脑梗死合并WML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合并WML静脉溶栓后认知功能障碍受年龄、WML程度、NIHSS评分、miR-29b表达量、AQP4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阿替普酶(a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2例,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A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B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合并脑梗死组(C组)、无HHc和高血压的脑梗死组(D组).比较各组患者血压、Hcy及预后情况,并分析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患者收缩压、Hcy显著高于B组、C组、D组(P<0.05);与其他三组比较,A组患者的预后不良率最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收缩压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型高血压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90例,按照静脉溶栓后是否出现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性转化组(n=56)与非出血性转化组(n=234),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的变化,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Fazekas分级、血清25OHD、血清钙、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NIHSS评分>9分、Fazekas分级、血清25OHD>18μg/L、血清钙≥2.25mmol/L及SHR>1.18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识别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对预防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后24 h及病情加重时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脑出血转化,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3 h或3~6 h)、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rt-PA或UK)。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有关的因素。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转化(CHT)15例(15/98)。。CHT组心房颤动患者比率高于无CHT组(40%vs 12%,P=0.015),C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CHT组(14 vs 10,P=0.025),CHT组溶栓后收缩压高于无CHT组(161±23 vs 139±20,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181,95%CI:1.037~1.346,P=0.012)、溶栓后收缩压(OR=1.079,95%CI:1.031~1.128,P=0.001)与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后收缩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将出现脑出血转化者分为观察组,未出现脑出血转化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蛋白尿(57.78%)﹑脑白质疏松(64.44%)﹑溶栓前NIHSS评分>22分(40.00%)﹑糖尿病(62.22%)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2.22%﹑24.44%﹑11.11%﹑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发病与蛋白尿﹑脑白质疏松﹑溶栓前NIHSS评分>22分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尽可能的减少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112例,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房颤、吸烟、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2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HT 22例.HT组溶栓后1h收缩压高于无HT组(P<0.05),HT组高脂血症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房颤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与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4年9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转化者为出血组,另选择30例同期行溶栓治疗后未发生脑出血转化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蛋白尿、吸烟情况、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等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蛋白尿、糖尿病、脑白质疏松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2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6.7%(17/30)比23.3%(7/30),60.0%(18/30)比30.0%(9/30),63.3%(19/30)比23.3%(7/30),40.0%(12/30)比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尿、脑白质疏松及NIHSS评分>22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尿蛋白、脑白质疏松以及NIHSS评分>22分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对存在这些情况的患者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神经内四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75例,以发病3个月预后为研究终点,随访结束时,依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相关化验指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的白细胞计数、P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但两组间糖尿病病史、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139,95%CI(1.107-1.745)]、PLR[OR=1.011,95%CI(1.003-1.018)]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劳小平  罗世旺  张炜志  廖荣西  李雄新 《广西医学》2022,(21):2493-2497+2503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36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将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作为预测因子,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368例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有104例(28.26%)预后不良。不同预后患者的高血压合并情况、糖尿病合并情况、溶栓时间(即发病至给予溶栓药物的时间)、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高血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时间长、溶栓前NIHSS评分高、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CRP水平升高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59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随访90 d,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3~6分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NLR水平预测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年龄、NLR水平、溶栓后NIHSS评分是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水平对AIS患者溶栓后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意义,溶栓后NIHSS评分对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NLR、溶栓后NIHSS评分对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353例,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HT组65例和非HT组28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抽取72例作研究对象,并参考临床结局Rankin评分分预后良好组(n=36)、预后不良组(n=36),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之间糖尿病病史、起病到治疗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以及年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2)本病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与其溶栓前收缩压、糖尿病病史、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溶栓前血糖水平相关(P0.05)。结论年龄、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等均可作为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独立因素,而缩短患者溶栓时间窗、改善其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患者发生END的情况分为END组(n=52)和非END组(n=13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发生END的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风险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区分度,绘制Calibration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END组患者既往脑梗死占比、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时间、责任血管重度狭窄占比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非END组,血红蛋白(Hb)、预后营养指数(PNI)水平则低于非EN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HbA1c、责任血管重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血管反应性(CVR)对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出血转化(HT)风险及预后转归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接受静脉溶栓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24小时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及混合气体吸入实验,混合气体吸入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率即Vm增加率定义为CVR%。根据溶栓后影像学复查结果分为HT组和非HT组,根据改良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血管反应性对溶栓患者出血性转化及预后的判断及临床价值。结果 HT组与非HT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脉动指数(PI)、Vm增加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以上因素及出血转化强相关因素逐一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R指标与溶栓后HT无独立相关性(OR=1.511;95%CI 0.695-3.347;P0.219)。回归分析发现预后不良组CVR下降较预后良好组更显著且有显著性差异(OR=3.160;95%CI 1.077-9.249;P0.001)。结论 CVR下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是预测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遗症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0例急性脑梗死后遗症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胞磷胆碱钠片治疗,观察组采取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遗症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糖调节受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2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7~10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MoCA量表评分<26分纳入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量表评分≥26分纳入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出现认知功能障碍49例,发生率为40.8%。两组患者血糖调节受损、卒中史、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调节受损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8,95%CI:1.162~5.850,P=0.020)。结论血糖调节受损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