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皮肤创面是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 如何快速、高质量修复各种皮肤创面仍面临许多挑战。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 水凝胶可通过灵活的结构修饰、联合不同功能成分等, 集多种优良性能于一体, 并被广泛应用于创面治疗与研究。该文分别从水凝胶的基质材料、特殊结构、复合特殊功能等方面阐述其对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纤维蛋白, 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可调、宿主炎症反应小、成本低、易制备等特性, 是创面修复的理想基质材料。丝素蛋白可单独使用, 也可将其同其他材料复合, 制备成支架、水凝胶、膜、功能贴片和微针等不同材料, 满足不同创面修复需求, 调控创面修复过程, 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急剧增加。同其他天然材料相比, 丝素蛋白通过改善不同时期的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行为来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修复, 表现出不同维度的独特优势。综合近年来丝素蛋白创面修复材料研究的进展, 该文重点阐述丝素蛋白及其复合材料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急性或慢性创面是常见的临床问题。胶原蛋白因具有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免疫原性低以及可生物降解等诸多优点, 被广泛用于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简要回顾胶原蛋白在创面愈合相关的不同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对胶原蛋白的来源进行了概述;此外, 该文还总结了基于胶原蛋白的创面敷料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在创面修复领域中, 无瘢痕愈合以及完整重建皮肤功能是临床及基础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 已有多种人工真皮支架被用于临床创面修复, 以解决组织缺损导致的皮肤结构失调等问题。皮肤组织工程研究中用于制作人工真皮支架的生物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生物材料、生物合成材料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这3类。该文综述了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可降解性及生物材料对创面愈合的作用, 并概述了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愈合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人工真皮支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胶原蛋白是一种构成动物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高分子蛋白质, 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食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胶原蛋白由于来源丰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与可降解性等优点, 可被用作敷料或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创面修复。根据材料来源, 胶原蛋白可被分为天然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 天然胶原蛋白主要是从哺乳动物和鱼类中直接提取的;而重组胶原蛋白是基于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 来源包括微生物、动物或植物重组表达体系。该文总结了胶原蛋白的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优点、不足等, 胶原蛋白结合三维打印技术用于创面修复的特殊性与优越性, 以及中国胶原蛋白产业的市场规范对创面修复领域的影响, 并对研发胶原蛋白相关产品的注意事项等做了进一步说明, 旨在为选择合适来源的胶原蛋白进行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敷料治疗烧伤患者创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方法。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烧伤创面、烧伤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以xenogeneic acellular dermal matrix、dressing、burn wound、burn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 收集自建库起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异种ADM敷料治疗烧伤患者创面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比例、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并发症发生比例、植皮比例、细菌检出比例。采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1 596例烧伤患者, 包括接受异种ADM敷料治疗的试验组835例患者和接受其他方式治疗的对照组761例患者。纳入的16项研究偏倚风险不明确。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VSS...  相似文献   

7.
创面修复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高度协调又相互调控的复杂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而实现生长因子有效递送和功能持续发挥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 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潜力, 生物材料对生长因子的有效递送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 该文介绍了相关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并重点讨论了生物材料递送生长因子加速创面愈合的最新进展, 以期为临床上创面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许多致伤因素, 包括烧伤、手术等均可能导致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合适的创面敷料或植入物是促进创面愈合与再生的物质基础。含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能够影响细胞行为, 促进细胞顺应结构进行有序生长, 将该类材料应用于创面修复中可促进血管新生、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瘢痕面积。近年来, 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几种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并重点讨论了生物材料表面微结构如何影响创面愈合及其分子机制, 以期为临床上创面的治疗寻找和研制更贴近皮肤组织结构的医学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前, 电流刺激、超声波、光治疗等已经成为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 其中红外光应用最为广泛, 是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方法之一。红外光对创面的治疗作用与光生物调节作用对皮肤表面细胞分子的影响有关, 但红外光的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 有必要研究红外光的作用特点及其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该文从不同类型红外光对创面愈合的效果和红外光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 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患者增多,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重患者家庭经济、护理负担, 成为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有较多研究证实, 脂肪干细胞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但需应用外源性蛋白酶, 且存在伦理等诸多问题, 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脂肪干细胞基质胶是脂肪组织经过流体漩涡及絮凝沉淀获取的富含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及基质血管成分的凝胶状混合物, 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时间短, 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微血管重建及胶原合成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因此, 该文总结了脂肪干细胞基质胶的制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各种复杂难愈合创面修复是新时代国家疾病治疗的重大需求。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在有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创面修复科以来, 3年间我国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该文粗略总结了3年来我国创面修复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并对下一步学科发展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 也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椎间盘退变一般表现为迁延不愈, 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椎间盘退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机械创伤、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代谢障碍等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均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为目的, 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生物学疗法理论上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椎间盘正常的生理功能, 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残存细胞增殖分裂、干细胞移植、细胞支架及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椎间盘退变的干细胞疗法、细胞因子疗法、基因疗法以及组织工程和细胞支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充满着挑战, 对医疗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组学分析可以揭示慢性创面形成的潜在机制, 识别与慢性创面诊断、预后和筛查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联合多个水平的组学分析能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其中详细的分子机制, 为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法提供线索, 为慢性创面的精准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该文针对近年各种组学分析在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相关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 涉及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近年来干细胞及组织工程为修复慢性难愈合创面带来了希望。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和旁分泌作用;多种组织工程策略有修复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潜力, 还可以提高干细胞的递送效率。该文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病理特征、用于修复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干细胞、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创面修复策略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提升的过程。由于各地区和各医院的情况不同, 条件千差万别, 因此, 在一段时间以内, 各种形式的创面修复专科或专科联盟的存在, 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起到强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介绍近几年出现的几种创面修复专科或区域性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建设模式, 他们取得的阶段性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 而软骨损伤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逆的关节变性早期因素。由于软骨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有限, 目前软骨缺损的修复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医学难题。近年来,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软骨缺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治疗途径。软骨脱细胞基质(acellular cartilage matrix, ACM)保留了天然软骨的细胞外基质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成分, 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天然软骨的细胞外环境, 是软骨修复与再生的理想材料。ACM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生长因子等, 其中Ⅱ型胶原蛋白是透明软骨中的主要类型, 在调节软骨组织的机械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Ⅱ型胶原蛋白、生长因子和低氧微环境分别在促进软骨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Ⅱ型胶原蛋白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诱导细胞聚集和软骨分化;ACM中含有的多种生长因子能够诱导Sox9的表达, 促进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低氧微环境可上调Ⅱ型胶原(COL2A1)、Sox9的表达并维持软骨细胞表型。此外, ACM已被广泛应用于软骨再生的研究, 将ACM制备成脱细胞支架、水凝胶或是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对软骨缺损进行修复均取得了良好的软骨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感染创面的手术处理方式,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4年10月—2022年9月,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感染创面患者, 其中男6例、女6例, 年龄46~78岁。Ⅰ期手术行清创、瘤体切除、动脉缝合/静脉移植修补动脉/动脉结扎, 瘤体切除后创面面积4.0 cm×1.5 cm~12.0 cm×6.5 cm。对可缝合的创面行减张缝合及皮外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较大无法缝合的创面予持续VSD治疗控制感染。Ⅱ期对可缝合的创面行减张缝合;较大创面采用邻近易位皮瓣(面积9.0 cm×5.0 cm~15.0 cm×7.0 cm)修复, 对于裸露股动脉长度≥3.0 cm者, 另切取股直肌肌瓣(长度15.0~18.0 cm)修复, 供区均直接缝合;对动脉结扎的创面予邮票皮移植+持续VSD治疗。记录入院时创面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记录Ⅰ期术中出血量、股动脉破口位置、动脉处理及创面修复方式, 术后置管灌洗天数、置管引流天数、VSD治疗天数及引流量;Ⅱ期创面修复方式, 术...  相似文献   

18.
胶原蛋白水凝胶是一种新型创面敷料, 胶原蛋白和水凝胶的优势相结合, 可有效发挥二者各自在创面修复再生中的优势。近年来, 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对胶原蛋白水凝胶的机械特性和生物功能等进行完善, 使其更适用于创面环境, 已成为科研与临床的研究热点。该文系统回顾了胶原蛋白水凝胶在创面修复中的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分析了其当前的优势、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期为胶原蛋白水凝胶的研制及其在创面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治疗唇裂方法的改进和逐渐完善, 单侧唇裂畸形修复方法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认可。本文着重概述Tennison法(三角瓣法)、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瓣法)、新个体化手术方法(华西法)、新技术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真技术体系修复单侧唇裂的手术要点与优缺点, 以期推动单侧唇裂的修复, 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创面发病率高, 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需要探索适宜的糖尿病足创面治疗模式。已有糖尿病足创面外科治疗模式包括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模式、五合一综合保肢治疗模式, 这2种模式各有优势但均存在一定不便捷性。针对该问题, 笔者团队根据多年从事糖尿病足创面修复的经验, 提出创面外科整合治疗(WSIT)模式, 强调MDT进行围手术期管理, WSIT团队进行局部创面管理, 明显提高了对糖尿病足创面患者的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