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可溶性ICAM 1在脑脊液 (CSF)和血清中含量的变化情况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30例患者分二组 ,A组 18例 ,为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 ;B组 12例 ,为轻型颅脑损伤 ,GCS =15分。脑损伤程度通过CT及BBB损伤程度来评估。血脑屏障破坏程度通过计算QA值即CSF/血清蛋白比率评估。用sICAM 1试剂盒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分析CSF及血清中可溶性ICAM 1的含量。结果 A组患者CSF可溶性ICAM 1水平为 4 .13~ 14 .11ng/ml,明显高于正常值。B组患者CSF中可溶性ICAM 1水平为 2 .36~ 3.10ng/ml,无升高或仅轻微升高。CSF中可溶性ICAM 1水平与血脑屏障损伤程度相关 (QA指数 ) (r=0 .95 9,P <0 .0 0 1)。结论 CSF中可溶性ICAM 1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正在进行的免疫激活反应 ,并且可溶性ICAM 1与脑组织损害程度及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8例重症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48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分流术治疗的48例重症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CT或MRI复查示全脑系统或脑室缩小40例,多数神志、语言、智力与肢体运动均有改善.结论采用分流术能明显改善脑积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风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有创伤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时高血糖、有无合并伤、有无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颅脑损伤类型、脑梗死类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及是否合并恶性脑水肿,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 结果 共有26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9.4%,术前高血糖、硬膜下血肿、行大骨瓣减压术、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恶性脑肿胀与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P<0.05)。 结论 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TCI的独立风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的TCI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泊酚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灌注压(CPP)和脑脊液压力(CSFP)的影响。方法:对20例符合美国麻醉学家学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级额叶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监测CSFP。静脉注射(静注)芬太尼2μg/kg、咪达唑仑0.04-0.05mg/kg和异泊酚2mg/kg,异泊酚首量5min后,再追加异泊酚1mg/kg,监测并记录异泊酚注射后2min、5min以及追加异泊酚后2min、5min和10min的CSFP、MAP、HR、脉氧饱和度(SpO2)、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静注异泊酚2mg/kg,2min后CSFP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5min和追加异泊酚1mg/kg后2min(气管插管时)、5min时CSFP较麻醉前下降更为明显(P〈0.01)。MAP在静注异泊酚2mg/kg后2min、5min和追加异泊酚1mg/kg后2min、5min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和P〈0.01)。CPP在静注异泊酚2mg/kg后2min和5min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1和P〈0.05)。HR在静注异泊酚后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异泊酚能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是颅脑手术麻醉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积水行分流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颅脑损伤后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的21例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56%,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29%,其他革兰阴性细菌感染为15%。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积水行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有针对性预防应用抗生素及提高手术无菌观念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主要精神心理方面的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9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出现精神心理并发生症的患者,通过对9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总结,对精神心理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抑郁症障碍56例,占总病例数的57.14%;焦虑障碍31例,占总病例数的55.36%;躁狂症11例,占11.22%.经治疗,本组98例患者痊愈78例,占总病例数79.59%.结论: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出现精神心理并发症最常见的为抑郁症,其次是焦虑障碍和躁狂症.治疗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药物和非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ICI)的影响因素,以降低术后ICI的发病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3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TBI患者术后并发ICI相关影响因素,术后对ICI进行病原菌培养统计TBI患者术后并发ICI的病原菌类型。结果:术后并发ICI的22例TBI患者纳入ICI组,剩余191例患者纳入无ICI组。将ICI组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取脑脊液进行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ICI组患者中金色葡萄球菌7例(31.82%),表皮葡萄球菌6例(27.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例(27.27%),头葡萄球菌及纹带棒状杆菌各1例(4.55%)。TBI患者术后并发ICI可能与合并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坠积性肺炎、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及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4、11.292、5.066、14.840、5.555、7.649,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合并糖尿病、术前GCS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浆葡萄糖(Glu)、乳酸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GCS评分结果分为轻中型组(A组)40例和重型组(B组)30例,监测入院后24、48 h及1周时CSF及血浆Glu、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 入院后24 h 2组患者的血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时相,B组各时相血糖均高于A组(P均<0.01);CSF中Glu随着血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上升速度较血糖缓慢,且1周时2组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CSF中Glu浓度波动,乳酸变化较小,仅在24 h时高于其他时相(P<0.01)及B组高于A组(P<0.05);24 h时血浆乳酸水平升高,余时相无明显波动;CSF中Glu水平明显低于血浆水平,乳酸显著高于血浆水平(P<0.01).结论 轻、中型与重型颅脑损伤后CSF及血浆中Glu和乳酸水平呈现不同的、明显的动态变化,CSF中Glu及乳酸水平与血液有很大差异,乳酸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浆葡萄糖(GIu)和乳酸(Lac)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分为轻中型组(A组)和重型组(B组),监测入院后24h、48h及1w时CSF及血浆GIu和Lac水平的动态变化,统计分析变化意义。结果:入院后24h两组患者的血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时相,B组各时相血糖均高于A组(P〈0.01);CSF中GIu随着血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上升速度较血糖缓慢,且1w时两组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CSF中GIu的浓度波动,Lac的变化较小,仅在24h时高于其它时相(P〈0.01)及B组高于A组(P〈0.05):24h时血Lac水平升高,余时相无明显波动:CSF中Glu明显低于血液,而Lac却显著高于血液(P〈0.01)。结论: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CSF及血浆中GIu和Lac水平呈现不同的、明显的动态变化,CSF中Glu及1ac水平与血液有很大差异,Lac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P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PI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PI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排泄情况和呼吸方式)及术后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致伤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出血、颅内感染、术前中线移位距离、减压窗最上界与中线之间距离、减压窗下界与颧弓之间的距离与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颅内感染、脑室出血、术前中线移位距离、减压窗最上界与中线之间距离、减压窗下界与颧弓之间的距离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是否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伤类型、是否开放性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感染(OR=11.510,95%CI:1.033-128.257,P=0.037)、脑室出血(OR=12.248,95%CI:1.324-113.340,P=0.027)、减压窗最上界与中线之间距离(OR=0.072,95%CI:0.006-0.906,P=0.032)、减压窗下界与颧弓之间的距离(O... 相似文献
14.
15.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严重的急性病症,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损伤性极强,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居医院神经外科前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均对其护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对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形成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30例患者中26有效,有效率达87%。影像学资料脑CT显示扩大的脑室缩小或明显缩小、或恢复至正常大小,脑室周围透明区消失。有精神症状,行走不稳,小便障碍的患者手术治疗后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分析脑积水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达到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120例TBI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度组64例、轻中度组56例,另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RDW、PDW及su-PAR水平,ROC曲线分析其在预测重度TB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结果重度组相较于轻中度组和对照组,RDW和PDW水平均升高,三组su-PAR依次下降(P<0.05)。随访3个月,重度组预后不良33例,预后不良组RDW、PDW及su-PA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重度组RDW、PDW、su-PAR与入院时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su-PAR与RDW和PDW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三指标联合预测重度TB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最高。 结论重度TBI患者RDW、PDW及su-PAR均异常升高,可作为评估TBI病情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血液及脑脊液中IgG含量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 143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分为:轻型(12~15分)4l例;中型(9~11分)71例;重型(3~8分)32例。另选择9例先天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照。分别于第4天、14天、1个月、2个月及半年5个时间点,采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检测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并根据残疾等级评分(DRS)对患者的残疾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两者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液中IgG含量下降,而脑脊液中IgG含量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变化幅度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r=0.950,P〈0.01);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期(14d以后),与血液中IgG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脑脊液IgG含量正相关关系。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检测血液中IgG含量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恢复期动态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IgG含量可以了解病情的转归,修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急性颅脑损伤清除一侧颅脑内血肿术后,迟发对侧血肿可以发生在手术中或手术后,我院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共发生16例,现就其致伤原因,致伤部位与迟发血肿部位,原发血肿清除与迟发血肿形成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的可预测性因素及早期诊治要点,以改善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