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7例MNT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CT或MRI检查显示,前纵隔(n=6)或中纵隔(n=1)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占位性病变。7例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物。镜检可见散在或融合的上皮样细胞结节分布在富含淋巴细胞的间质中,局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1例患者合并不典型A型胸腺瘤。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pan、CK19、CK5/6均表达,伴不典型A型胸腺瘤者局灶表达CD20,上皮巢内散在郎格汉斯细胞表达CD1α、S-100,间质淋巴细胞主要为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CD20,T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5,上皮巢内及周围散在未成熟T淋巴细胞表达TDT。7例术后随访10~56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MNT是一种少见的胸腺上皮源性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影像学资料方可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预后较好。MNT可伴发不典型A型胸腺瘤。  相似文献   

2.
余昶  孙文勇 《肿瘤学杂志》2022,28(7):602-606
摘 要:[目的] 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MNT,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8例均见于前纵隔,男性略多见。无重症肌无力,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有包膜、密度均匀的肿物,常伴囊性变。镜下特征为肿瘤性上皮微结节被丰富的淋巴间质分隔,间质内无上皮,常见淋巴滤泡。上皮细胞表达CK19、P63,不表达CD5、EMA、CD20,上皮周边围绕或结节内散在分布TdT阳性的不成熟T淋巴细胞,间质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以CD20阳性的B细胞为主。8例患者均行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随访4~77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MNT是一类非常少见的胸腺上皮肿瘤,诊断依靠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0引言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胸腺肿瘤,约占所有胸腺肿瘤的1%,国内仅有6例报道[1-4],对其生物学行为了解有限。对我院收治的1例MNT进行了形态学分析及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常见纵隔肿瘤,具有与未成熟淋巴细胞混合生长、伴发重症肌无力的特点[1]。据2019年中国肿瘤年报数据显示,中国胸腺瘤发病率约为0.41/10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手术治疗是胸腺瘤的主要方式,晚期或复发患者常需术后辅助放化疗[3]。但胸腺癌和复发性胸腺瘤放化疗不敏感依然是临床上的难点;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指南性研究成果至今也依然缺乏。胸腺瘤的预后和辅助治疗选择与其病理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成瘤活性。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6例原代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CD44+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及细胞周期,并绘制CD133+细胞生长曲线。将分选出的细胞经诱导向成骨肪细胞及成脂肪细胞分化,将原代鳞癌细胞、分选所得的CD44+细胞及CD133+细胞进行体内成瘤实验。 结果 经免疫磁珠分选法成功获得CD44+细胞、CD133+细胞,其纯度经检测均在94%以上,且主要处于G0/G1期。CD133+细胞在接种后第2天进入对数期,细胞倍增时间为3.22 d。经诱导后CD44+、CD133+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肪细胞。皮下注射后第3天可触及新生肿物,在3种细胞成瘤实验中CD133+细胞组瘤体体积最大,HE染色显示符合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结论 免疫磁珠分选法可高效获得高纯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CD44+、CD133+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能力,CD133+细胞成瘤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1968~1983年11例侵犯性胸腺瘤放疗的经验。均属淋巴上皮性胸腺瘤,年龄25~62岁(平均39岁,中数37岁),男性9例,女性2例。肿瘤均位于前纵隔并侵犯邻近结构,包括:胸膜11,肺5,心包2,头臂静脉1。4例胸膜播散,其中1例也侵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单一医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长期随访。   方法   数据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前瞻性数据库。分析纵隔肿瘤数据库中以根治切除为目的患者的远期生存。   结果   本组常见肿瘤依次为胸腺上皮肿瘤95例(50%),神经源性肿瘤26例(13.7%),纵隔生殖细胞肿瘤26例(13.7%)。全组患者行R0切除者179例(94.2%),R2切除者8例(4.2%),单纯探查者3例(1.6%),术后30d内死亡2例。胸腺上皮肿瘤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2.7%和85.7%。根据Masaoka-Koga分期,Ⅰ、Ⅱ、Ⅲ和Ⅳ期胸腺上皮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1%、90%和37.5%。多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Koga分期是胸腺上皮肿瘤手术后独立预后因素。A+AB+B1型与B2+B3型胸腺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与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神经源性纵隔肿瘤多为良性,完整切除后均长期生存。   结论   纵隔肿瘤组织学复杂,根据其来源、性质、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治疗。虽然本组患者生存良好,但单一医生组很难做到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因此,对纵隔肿瘤尤其是胸腺上皮肿瘤亟需大样本,多中心合作的前瞻性研究,以找到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人附睾蛋白4(HE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1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IL-2R、HE4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血清SIL-2R、HE4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IL-2R、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中/低分化、有腹腔积液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血清SIL-2R、HE4水平分别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高分化、无腹腔积液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腹腔积液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D3+、CD4+水平分别低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腹腔积液的患者,CD8+水平分别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腹腔积液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血清SIL-2R、HE4水平与CD3+、CD4+、CD4+/CD8+均呈负相关(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IL-2R、HE4水平均较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及CD4+/CD8+均较低,SIL-2R、HE4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原代培养乳腺癌细胞中不同乳腺癌干细胞亚群的自我更新、致瘤能力差异。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实验,从乳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分选、鉴定CD44+CD24-/low、ALDH1+和ALDH1+CD44+CD24-/low细胞亚群,分析各分选细胞占总肿瘤细胞的比例;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通过裸鼠致瘤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 CD44+CD24-/low细胞占总细胞比例的7.2%,ALDH1+细胞所占比例为4.6%,ALDH1+CD44+CD24-/low细胞所占比例为1.5%。三组细胞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ALDH1+CD44+CD24-/low、ALDH1+、CD44+CD24-/low细胞,各组细胞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ALDH1+和ALDH1+CD44+CD24-/low三组乳腺癌干细胞亚群之间的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有明显差异,ALDH1+CD44+CD24-/low亚群细胞具有最强的自我更新和致瘤能力,提示ALDH1+CD44+CD24-/low可能是更具有特异性的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Siha细胞系中的CD44+/CD24+能否富集宫颈癌干细胞。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4+/CD24+Siha细胞,用无血清悬浮培养观察成球能力、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成瘤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辐射前后两组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耐放疗细胞中CD44+/CD24+Siha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在亲代Siha细胞中的比例;无血清培养CD44+/CD24+Siha细胞组可以形成致密且体积较大的细胞球,CD44+/CD24+Siha细胞组致瘤时间早,成瘤率高;辐射后CD44+/CD24+Siha细胞较亲代Siha细胞更抗凋亡;CD44+/CD24+Siha细胞组的迁移细胞数明显高于亲代Siha细胞组,所有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4+/CD24+Siha具备部分干细胞特性,CD44+/CD24+可能成为宫颈癌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胸腺瘤MRI表现及与其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穿刺、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胸腺瘤的MR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学分型。结果 16例恶性胸腺瘤中侵袭性胸腺瘤12例,胸腺癌4例;肿块直径>10 cm者8例;5~10 cm者6例;<5 cm者2例;包膜完整1例,包膜不完整15例;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13例,轮廓规则3例;侵犯胸膜14例,侵犯心包12例,侵犯大血管6例;远处转移2例;肿块实质信号不均匀14例,实质信号均匀2例。结论恶性胸腺瘤大多包膜不完整、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实质信号不均匀、多数可侵犯胸膜、心包或发生远处转移;肿块直径越大,恶性胸腺瘤可能性越大;MRI检查难以区分恶性胸腺瘤Ⅰ型(侵袭性胸腺瘤)与恶性胸腺瘤Ⅱ型(胸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5例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并用PCR检测其中3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5例均发生于成年女性,平均年龄50.4岁.其中3例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例有干燥综合征病史.5例病例均行纵隔肿块切除,其中例4术后进行了化疗,目前所有病例随访均存活.大体均为囊实性肿块,光镜下胸腺正常结构消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并可见反应性淋巴滤泡形成.肿瘤内可见多个内衬上皮的囊腔形成,腔内可见大量红染无结构物质及胆固醇结晶.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囊肿内衬上皮,形成明显的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瘤细胞阳性表达CD20、CD79a、Bcl-2.而CK、CD3、CD5、CD23、CD10、Bcl-6、cyclinD1及TdT等标记均为阴性.3例PCR均检测出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常发生在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成年女性中,大体上常呈囊实性,应与多房胸腺囊肿、胸腺淋巴组织增生及胸腺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AB型胸腺瘤伴多发胸腹壁皮下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5岁,因侵袭性胸腺瘤术后复发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急诊入院,肿瘤生长速度快、病情危急,遂予超分割放射治疗,纵隔占位照射DT 30Gy/20fx/12d,治疗过程中,患者胸腹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发性结节灶,质硬,活动尚可,活检病理提示低度恶性肿瘤,考虑为"胸腺瘤"术后累及胸腹壁。予2周期TP方案静脉化疗后皮下转移灶逐渐增大、增多。行外周血基因检测,结果示外周血MGMT甲基化阳性,调整治疗方案予干扰素,3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3次;同时口服司莫司汀胶囊,50mg/(w.6w),治疗过程中查体、复查胸部CT提示皮下转移灶逐渐变小,甚至消失,患者病情控制。结论:胸腺瘤依据病理学检查确诊,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或病灶呈侵袭性生长常规行放射治疗,对具有特殊临床表现、难治性病例,可考虑基因指导下个体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6例胸腺瘤转移至肺组织的临床病理观察#br# #b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例胸腺瘤转移至肺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6例胸腺瘤转移至肺组织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化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 结果6例胸腺瘤转移至肺的患者,年龄23~75岁,3例男性、3例女性,以胸闷、咳嗽为主要首发症状,均行手术治疗,包括胸腺肿瘤及肺叶切除。组织学类型为B1及B2型胸腺瘤,肺转移灶的组织学类型也为B1及B2型胸腺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上皮细胞+)、CK19(上皮细胞+)、CK5(-)、CD3(淋巴细胞+)、CD20(-)、TdT(淋巴细胞+)、CD99(淋巴细胞+)、EMA(上皮细胞灶+)、CD5淋巴细胞(+)、p53(部分+)、p63(上皮细胞+)、CD117(-)和Ki 67(20%~60%)。术后1例未行辅助治疗,2例仅行放疗,3例行放疗和化疗,6例患者均存活。 结论任何组织学类型的胸腺瘤均有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需要长期随访,转移灶应该完整手术切除,可以实现长期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215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在HCC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根据浸润情况比较患者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CD4+ T淋巴细胞高浸润和低浸润比例分别为60.9%和39.1%。CD4+ T淋巴细胞高浸润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低浸润组(P=0.015,P=0.038)。CD8+ T淋巴细胞高浸润和低浸润比例分别为34.9%和65.1%。CD8+ T淋巴细胞高浸润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亦显著高于低浸润组患者(P=0.033,P=0.047)。结论 CD4+或CD8+ T淋巴细胞低浸润可能与HCC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Mo YX  Zheng L  Xie CM  Shen JX  Wu PH  Su XD 《癌症》2006,25(11):1389-1394
背景与目的:胸腺上皮肿瘤的生物学和大体形态学的特征多样化,本文旨在探讨根据1999年WHO组织学分型的各亚型胸腺上皮源性肿瘤的CT征象。方法:对经病理检查证实的94例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患者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A型7例,AB型24例,B1型16例,B2型13例,B3型16例,C型18例。结果:在本组94例患者病灶中,A、AB型的长短径明显小于C型(P<0.05);所有A型肿瘤均表现为轮廓光滑,A→C型出现率逐渐下降,A、AB、B1型更常呈轮廓光滑(P<0.05),B3、C型更常呈轮廓不规则(P<0.05);A型瘤内的坏死灶较其他亚型少见(P<0.001);B2、B3、C型肿瘤较A、AB、B1型的瘤灶内更常见多发钙化灶(P<0.05);瘤灶均匀强化更常见于A、AB、B1、B2型(P<0.001);B3、C型瘤灶浸润纵隔脂肪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结论:尽管各亚型肿瘤的CT征象存在一定的重叠,小肿瘤、轮廓光滑、类圆形、密度均匀(无钙化、坏死灶)、均匀强化高度提示A型肿瘤,大肿瘤、轮廓不规则、瘤内出现坏死灶、多发钙化、不均匀强化、浸润纵隔脂肪、浸润大血管等高度提示B3、C型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占比及DD/Fib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90例AML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占比及DD/Fib等差异。结果 除CD8+外,研究组的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而DD/Fi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完全缓解组、未缓解组及难治复发组CD8+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CD4+、CD4+/CD8+逐渐降低,DD/Fib则逐渐升高(P<0.05)。死亡组CD4+、CD4+/CD8+均低于生存组,而DD/Fib则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髓外浸润、CD4+、CD4+/CD8+及DD/Fib均为影响AML患者预后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62例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同时收集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做为对照,抽取患者同步放化疗开始前1天和放化疗结束后第1天空腹外周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8+/CD28-、CD8+/CD28+)水平。结果:治疗前胶质瘤患者的CD3+/CD4+细胞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7),同步放化疗前后,CD3+/CD4+细胞、CD8+/CD28-细胞百分比出现显著下降,而CD3+/CD8+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Ⅲ期胸腺瘤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65—2010年间本院首次治疗的 111例Masaoka Ⅲ期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术 ±放疗 68例,姑息术 ±放疗 23例,活检术 ±放疗 20例。单纯手术 24例,术后放疗 87例中 12例术前放疗。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随访率为92.5%,随访时间满 5年者 60例。根治术比姑息术和活检术的 5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肿瘤特异生存率(DSS)均高\[(88%比59%和57%,χ2=12.11,P=0.002)、(74%比40%和41%,χ2=11.49,P=0.003)、(94%比69%和60%,χ2=10.95,P=0.004)\],全组单纯手术与术后放疗的生存相似\[55%与77%(χ2=1.01,P=0.316)、61%与61%(χ2=0.12,P=0.729)、72%与85%(χ2=0.27,P=0.601)\],68例根治术 ±放疗中,单纯手术(12例)与术后放疗(56例)生存也相似\[82%与89%(χ2=0.31,P=0.576)、72%与81%(χ2=0.05,P=0.819)、89%与95%(χ2=0.05,P=0.825)\]。结论 Ⅲ期胸腺瘤首选根治性手术,疗效优于姑息术和单纯活检者,应开展多中心临床随机研究以明确术后辅助放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 2 0 0 0年 7月收治 1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恶性混合性胸腺瘤患者 ,经积极抢救及手术治疗 ,治愈出院 ,就抢救及护理介绍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6岁。因吞咽困难 5个月于 2 0 0 0年 7月 5日入院。X及CT检查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 ,诊断为胸腺瘤。术前患者无重症肌无力体征 ,于 7月 13日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术中肿物位于前纵隔偏右侧与心包及肺叶粘连 ,将肿物连同部分肺中叶切除送检 ,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腺瘤。麻醉苏醒较慢 ,苏醒过程中给予新斯的明预防呼吸肌麻痹。术后3h突发呼吸困难、痰多、口唇紫绀 ,继之神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