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26岁。四肢红斑伴瘙痒1周。口服灰黄霉素片1周后,在曝光部位出现红斑伴瘙痒,诊断光敏性药疹。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后,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2.
2002年~2005年我院门诊收治了3例因服用维胺酯胶囊而引起光敏性药疹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长波紫外线防晒剂的光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外线是日光中的一部分,波长为180~400 nm,其可分为短波紫外线(UVC,180~290 nm)、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其中UVA又分为UVal(340~400 nm)和UVA2(320~340 nm).  相似文献   

4.
司帕沙星致光敏性药疹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的光敏反应是药疹的一种类型。近3年来,我科诊治了司帕沙星分散片(sparfloxacin)光敏性药疹21例。为了提高认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四环素类药物是最常见的引起光敏反应的抗菌药物。该文概述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引起光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即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具有酮基和烯醇基共轭双键系统的四环素,引起表皮细胞、黑素细胞的光毒性和光变态反应,从而引起光敏性皮炎。该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光敏性的认识,降低光敏性药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日光中的紫外线分为短波(UVC,180~280 nm)、中波(UVB,280~320 nm)和长波(UVA,320~400nm)紫外线.其中UVC在穿过臭氧层时几乎被完全吸收,到达地面的仅为UVB、UVA.  相似文献   

7.
正光敏性药疹(Photosensitive drug eruption)是药疹中的一型,是指由于人体吸收特定的药物后再接受日光照射后出现异常的生物学效应而引起的皮肤疾病。文献中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包括药物诱导的光敏反应(Drug-induced photosensitivity)、光敏性药物反应(photosensitivedrug reactions)、光敏反应(photosensitivity reactions),临床上分别类似于接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用药特点.方法 检索建国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复方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文献45篇,分析中医药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光敏性皮肤病治疗用药中,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应用频率较高,累计频率86.48%.其中以生地、青蒿、连翘、丹皮、金银花、野菊花、黄芩、生石膏、白茅根、栀子应用最多;光敏性皮肤病的药物归经较高频率者依次为肝、肺、胃;治疗光敏性皮肤病应用最多的药物为寒性药物;光敏性皮肤病用药最多的药物为苦味药,其次为甘味和辛味药.结论 光敏性皮肤病中医药用药规律从整体上验证了光敏性皮肤病“光毒郁肤”的病机理论,可有效指导光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前光疗逐渐应用到对光敏性皮肤病的治疗中。不同的光疗方法及对不同的光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其作用机理都有可能是不同的。为了了解光疗在光敏性皮肤病中的应用,特对近几年有关光疗和光敏性皮肤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紫外线(UV)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致癌物,可分为:短波UVC(200~280 nm),中波UVB(280~320 nm)和长波UVA(320~400nm).皮肤常会暴露在UV中,尤其是UVA和UVB.其对皮肤的不良影响备受关注,如:红斑、老化、免疫抑制和癌症.为了对抗这些不良影响并维持染色体组的完整性,细胞发动一系列保护...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小鼠研究应用光四氯水杨酰替苯胺(TCSA)结合的同系脾细胞诱导及转移对光半抗原 TCSA 的接触性光敏(CPS)。试验用8~10周龄雄性 BALB/C 小鼠,每组4只以上。光源为3根20W的黑光灯管,辐射波长320~400nm,峰值365nm。将等体积的脾细胞(SC)悬液(5×10~7个细胞/mlPBS)与含0.20~0.24mM TCSA 的 PBS 混合,取9ml 置60×15mm 塑料盘中,用 UVA 照射30分钟并轻轻摇动。照射光通过一3mm 厚的窗玻璃以去除波长在320nm 以下的光线。照射30分钟,波长365nmUVA 的照射量为3.60J/cm~2。照射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证实 TCSA 与 SC 相结合。用新鲜制备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上B波紫外线(280nm~320nm)和(或)A1波紫外线(340nm~400nm)照射治疗往往可以缓解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明显改善银屑病、异位性皮炎的皮损,而这一临床抗炎效应与局部前炎症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下降有关系。IFN-γ的减少可由于紫外线直接影响产生IFN-γ的T细胞所致,也可由于一些间接因素,如释放某一来源于角朊细胞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2004年2月~2006年4月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治疗的18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有2例在疗程中发生光敏现象,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23岁。寻常型银屑病病史5年余,3周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全身皮肤白色鳞屑性红斑,瘙痒而就诊。体检:内科系统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头皮及躯干、四肢遍布指甲、硬币大脱屑性红色斑片。诊断: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否认以往有光敏性皮肤病史。治疗:甘利欣注射液250mg/次/d静滴,雷公藤多甙片20mg/次,3次/日,同时行NB-UVB光疗,隔日1次。光疗3次后皮疹充血发红加重,在胸背部及四肢近端原有皮疹…  相似文献   

14.
日光性荨麻疹可以通过反复暴露于致敏光波而产生耐受性,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2例日光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反复用致敏光波照射产生耐受性的机制进行研究.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9岁和69岁,致敏光源分别为320~450nm和400~495nm.方法:将经致敏光波照射后的患者血清或血浆(照射血清或血浆)、  相似文献   

15.
光疗是利用电磁波辐射产生的不同波长的光线来治疗皮肤病的一种方法。光疗的种类很多,包括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nm,常与补骨脂素联合使用,称为光化学疗法;长波紫外线1(UVA1),波长340~400nm;宽谱中波紫外线(BB—UVB),波长270~390nm,波峰313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波长311~313nm;以及利用不同波长紫外线进行的局部定位光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光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30例光敏性皮肤病患者均口服昆明山海棠片,皮损一侧外涂他克莫司软膏(试验侧),另一侧外涂复方氧化锌软膏治疗(对照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和4周时各随访1次,评价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侧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侧(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试验侧皮肤的水分和油脂改善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弹性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侧不良反应(瘙痒、灼痛等)有9例,对照侧不良反应(红斑、瘙痒等)有1例。结论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光敏性皮肤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对近十年来发现的药疹(如药物诱发的色素沉着、化疗引起的淋巴细胞复原的皮肤发疹、肢端红斑、皮肤白消安效应、中性粒细胞性汗腺炎以及汗腺的鳞状化生等)以及炎症性药疹(如角层下脓疱性药疹、天疱疮样综合征、假性卟啉症、光敏性发疹、巨噬细胞性苔藓样皮炎、假性蕈样肉芽肿综合征以及注射维生素 K_1引起的假性硬皮病等)作了临床与组织病理变化的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药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TEN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TEN药疹患者潜伏期1~60天,平均18.7天。发热11/12例(91.7%),肝损害10/12例(83.3%),粘膜损害9/12例(75%)。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加强护理,加强营养及预防感染,11例痊愈(91.7%),1例死亡。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非常有效,强化护理、支持疗法及预防感染对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武汉地区130例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采用SUV1000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测定武汉地区130例正常人最小红斑量(MED),以期为光敏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防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烟酸缺乏症又名陪拉格,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同时又是光敏性疾病。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烟酸缺乏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