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骨组织工程支架及生物材料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组织工程的出现为人类治疗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在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骨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的性能要求,设计要点及其发展现状作出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依据卫生部新近制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评价标准》(简称《标准》),确定五项评价项目,按照标准的生物学试验方法,对目前临床应用的羟基磷灰石制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国产羟基磷灰石制品除有轻微细胞毒性外,其致敏性、溶血性、致突变性和组织相容性均符合《标准》要求,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胶原蛋白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原蛋白是一类具有活跃生物功能的细胞外间质成分,占人体总蛋白质总量的1/3。胶原蛋白是组织的支持物和填充物,也主动参与了细胞迁移、分化及增殖,并与创伤修复及胚胎发育有关。以胶原蛋白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替代物(如人造皮肤等)必然大大优于非生物材料的同类产品。目前,大量不同性能及用途的胶原蛋白医用材料不断涌现,有些已结束实验室及动物实验阶段,大批量投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材料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界面作用机制的研究,由于它在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及生物组织异常变化认识上的重要地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研究与血液相容性相关的生物──非生物界面的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进展,并对一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研究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及新见解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医用合成可降解生物材料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主要综述近五年来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合成可降解聚合物材料。主要包括聚原酸酯、聚酸酐、聚ε-己内酯、聚三甲基碳酸酯、聚氨基酸、聚乙醇酸及聚乳酸等化学合成类可降解材料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生物材料和医用装置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生物材料和医用装置的生物学评价项目选择以及生物学评价方法,并对生物学评价的意义和发展历史及现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9.
等离子体技术在医用生物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等离子体技术在眼科材料、药物释放系统、组织培养材料、抗凝血材料以及等离子体表面清洗和消毒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和磷酸钙陶瓷都是骨组织工程中常用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前者是人工合成的多聚物,在体内降解时间较长,可起到临时支架的作用,不同结构的聚乳酸又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后者生物活性好,亲和性高,但是脆性大,抗折强度低。两者的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能成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
人工种植牙——骨界面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种植牙生物畋学相容性是种植牙取得成功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大或过小的应力均可引起种植牙周骨质的吸收或萎缩。本文通过种植牙牙形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数目、部位及载荷角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长度、直径及下颌骨高度时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生物陶瓷涂层及种植牙弹性模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骨界面的结合类型对应力分布的影响;部分及全口种植义齿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内弹性连接体对应  相似文献   

12.
生物材料与血液界面作用机制及相容性评价的研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材料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界面作用机制的研究,由于它在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及生物组织异常变化认识上的重要地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研究与血液相容性相关的生物-非生物界面的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进展,并对一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研究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及新见解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一治疗骨折的可吸收性体内固定装置的发展过程、材料的生物特性、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优缺点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并据此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生物材料及细胞外基质与骨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骨修复一直是骨科界的难题之一,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发现细胞的附着与细胞表面的受体及细胞外基质表面的特定位点有关,成骨细胞成骨活性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有着密切的相关性,ECM的成分包括有机和无机成分两类,对骨形成起着主要作用的有骨形态蛋白(bone morohgenetic proteins,BMP),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蛋白(laminin,LN),波基结合素(vitronectin,VN)等。  相似文献   

15.
近十多年来生物瓣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截止1982年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有50万个生物瓣植入人体。生物瓣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钙化而造成瓣撕裂或僵硬,结果导致生物瓣的失败。在成人二次手术取出的生物瓣中,71%以上的瓣是以这种方式失败。与此同时,人工心脏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动物实验存活期已超过七个月,并已在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6.
聚乳酸和磷酸钙陶瓷都是骨组织工程中常用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前者是人工合成的多聚物,在体内降解时间较长,可起到临时支架的作用,不同结构的聚乳酸又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后者生物活性好,亲和性高,但是脆性大,抗折强度低。两者的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能成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背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多孔钽材料具有无毒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前期体内外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国产多孔钽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促成骨作用。此次实验是多孔钽-骨界面成骨机制的探讨。目的:观察多孔钽兔股骨植入后钽-骨结合界面成骨形态特点及成骨相关因子整合素β1及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探讨多孔钽骨内植入钽-骨界面骨整合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双侧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同一动物左侧股骨内植入多孔钽棒为实验组,右侧股骨内植入异体骨为对照组。术后2,4,8周于骨缺损部位取材,石蜡切片、硬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多孔钽与宿主骨交界处成骨形态特点;扫描电镜观察多孔钽-骨界面成骨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整合素β1及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多孔钽棒植入后与宿主骨结合紧密。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界面纤维膜早期疏松、较厚,晚期致密较薄,界面出现片状成骨;(2)硬组织切片观察:2周时钽-骨界面已出现新生骨及小血管并向孔隙内生长;4、8周时钽-宿主骨界面新生骨增多并与宿主骨连接成片,骨小梁成熟;(3)扫描电镜下可见成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晚期骨质成熟并见板层骨;(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多孔钽骨植入2周时实验组整合素β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整合素及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在2,4,8周时均呈递减趋势;(5)结论:多孔钽有利于成骨细胞在其表面及孔隙内黏附,整合素β1及纤维粘连蛋白在成骨初期钽-骨界面表达增高,可能对早期成骨起促进作用,而在骨成熟期表达则降低,有利于骨整合及改建。  相似文献   

18.
骨组织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骨缺损、骨不连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棘手问题 ,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如人工合成替代物、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等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 :供体来源有限、免疫排斥反应等。近年来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新生骨组织 ,为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修复方法[1,2 ] ,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组织工程学 (Tissueengineering)是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它是一门利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正常和病理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研究能够保留、修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关键的问题是建立血管网,为新骨的形成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并为机体提供代谢途径。 目的:综述近年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特点,并着重介绍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 方法:以“骨组织工程,血管化,支架材料,复合支架材料”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 vascularization,scaffold,composite scaffold”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相关文章,将所有文章进行初步筛选后,对保留的文章进一步详细分析、归纳并总结。 结果与结论:按照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天然衍生材料和复合支架材料,单一支架材料难以作为最理想的材料修复骨缺损,复合支架材料能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单一支架材料的缺陷,因此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展由单一材料发展为复合材料,并呈现人工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有机结合的趋势。但复合支架材料在临床应用中仍然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控制复合材料比例,使材料降解速率与组织细胞的生长速率相适应,保持复合材料的多孔隙和高机械强度。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关键的问题是建立血管网,为新骨的形成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并为机体提供代谢途径。目的:综述近年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特点,并着重介绍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方法:以"骨组织工程,血管化,支架材料,复合支架材料"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scaffold,composite scaffold"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相关文章,将所有文章进行初步筛选后,对保留的文章进一步详细分析、归纳并总结。结果与结论:按照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天然衍生材料和复合支架材料,单一支架材料难以作为最理想的材料修复骨缺损,复合支架材料能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单一支架材料的缺陷,因此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展由单一材料发展为复合材料,并呈现人工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有机结合的趋势。但复合支架材料在临床应用中仍然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控制复合材料比例,使材料降解速率与组织细胞的生长速率相适应,保持复合材料的多孔隙和高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