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支撑植骨重建脊柱前中柱结构及Z-plate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2009年3月对17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患者行前路减压、大块髂骨椎间支撑植骨融合及Z-plate钛板内固定治疗,影像学评价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纠正、内固定稳定性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3~26月,平均13.2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32.2°,术后平均12.8°。椎管减压彻底,内固定钛板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病例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脊柱后凸畸形获得良好矫正,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前路减压支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有利于畸形矫正和神经功能恢复,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王华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1):112-114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地涌现。在临床应用前,新的内固定器械和外科手段必须在实验室进行基本的体外生物力学测试及完善的动物实验,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和外科手段,而选择和制作合适的骨折失稳模型是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测试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将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GSS)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钉棒脊柱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Cobb’s角、伤椎椎体高度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Cobb’s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体高度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Cobb’s角丢失小,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6.
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K-plate)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6例新鲜成人尸体胸腰椎(T11-L3)标本,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椎体间模拟植骨后,分别以-Zplate、K-plate固定,采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系统测试完整、损伤、Z-plate和K-plate等4种状态下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ROM)。结果:K-plate固定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变运动方向上ROM与完整、损伤状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右轴向旋转运动方向上ROM与损伤状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完整状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plate、K-plate固定状态之间6个运动方向上RO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能有效恢复失稳胸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有限元运算方法探讨胸腰椎骨折单侧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正常健康志愿者数据构建胸腰椎骨折有限元模型,装配单侧固定系统和双侧固定系统,对其进行有限元运算模拟.结果:通过有限元运算获得的结果分析,采取单侧固定的静态应力、最大应力与最大位移都明显提示较双侧固定不稳定(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采取单侧固定后其有限元运算的结果提示其生物力学效应较差,在临床应用中单侧固定选择需要慎重,避免矫形复位手术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前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比研究胸腰椎前后路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我们采用人尸体脊柱标本进行离体生物力学实验,了解Kaneda和AF器械的稳定能力和载荷屈服强度。结果显示半椎体切除模型,AF在屈伸和左侧弯方向上的稳定性优于Kaneda(P<0.05);全椎体切除模型,AF在屈曲、左侧弯和轴向旋转方向上优于Kaneda(P<0.01)。从失稳趋势分析,椎体全切除时,Kaneda抗旋转稳定性明显下降,AF则无明显变化。Kaneda、AF和对照组平均屈服强度(M)分别为477.3、544.4、493.6kg,两实验组失稳时无器械的变形和松动。这一结果表明,AF器械的稳定性优于Kaneda;全椎体切除使Kaneda旋转失稳;两器械均可有效恢复脊柱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保留后韧带复合体及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于伤后1周内行后路保留后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术后根据临床(丹尼斯疼痛量表,Frankel分级)、影像学(骨折椎体度压缩百分比,后凸畸形指数,内植物松动或断裂)、功能(丹尼斯工作量表)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疼痛度:23例(57.5%)Ⅰ度疼痛,12例(30%)Ⅱ度疼痛,2例(5%)Ⅲ度疼痛,2例(5%)Ⅳ度疼痛,1例(2.5%)Ⅴ度疼痛。Frankel分级:20例维持E级,14例由D级恢复至E级,6例由C级恢复至D级。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百分比由术前的(29.12±11.47)改善为(21.9±10.02);后凸畸形指数术前为【(20.81±6.23)°】,术后为【(10.72±4.41)°】。将术后的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百分比及后凸畸形指数同术前进行比较,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和0.002)。所有病例未见内植物松动或断裂。工作能力:26例(65%)具有Ⅰ级工作能力,10例(25%)具有Ⅱ级工作能力,4例(10%)具有Ⅲ级工作能力。结论保留后韧带复合体及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操作技术上是可行的,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2.
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力学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9具新鲜的成人尸体胸腰椎脊柱标本,采用Panjabi方法制作损伤模型,用ZH椎弓根内固定器、Dick钉、Steffee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分组固定后,分别进行载荷-应变、椎体强度、位移、扭转强度、稳定性与刚度及胸腰椎极限承载能力等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经生物力学测试,椎体应变:ZH内固定器组明显小于Dick钉组和Steffee钢板组,A点应变分别相差7.2%、14%(P<0.05),B点相差17%、28%(P<0.05);椎体强度:ZH内固定器组与两对照组相比A点应力减小7%与14%(P<0.05),B点应力减小17%和29%(P<0.05);纵向位移ZH内固定器组比两对照组分别减少24%和33%(P<0.05),水平位移减少40%和55%(P<0.05)。结论ZH椎弓根内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优良,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陈旧性Bennett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手术治疗陈旧性Bennett骨折13例,术中适当松解第一腕掌关节桡背侧韧带复合体,清理骨折间隙后行解剖复位螺钉或克氏针固定骨折,并对腕掌关节行克氏针固定;同时对病灶及其邻近组织进行病理解剖观察。术后石膏固定4周后,拔除经关节克氏针。术后每月复查X线片并行TAM评分。结果:术中见所有病例均存在第一腕掌关节桡背侧韧带复合体不同程度的瘢痕挛缩,同时骨折间隙内充填大量机化组织,可伴有钙化。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拇指功能,本组优良率84.6%。结论:相对于新鲜Bennett骨折,陈旧性Bennett骨折有其特有的解剖特点。针对桡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行适当地骨膜下松解,同时彻底清理骨折间隙,是获得关节骨折块解剖复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短节段跨伤椎固定联合经伤椎注入液态人工骨强化和单纯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0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结合可注射液态人工骨(硫酸钙骨水泥)伤椎椎体成形,B组(5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侵占率和VAS疼痛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伤椎前缘压缩率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A组与B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术后长期随访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VAS评分,B组较A组疗效好,结果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经伤椎液态人工骨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矫正度丢失少,疗效满意,是治疗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为避免单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出现的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合并植骨时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后凸畸形丢失,而发展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合并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已有应用,但其生物力学方面鲜有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
方法:12个冻存的新鲜胸腰段脊椎(T12~L2)标本,用于制备胸腰椎骨折模型,备测试。分为3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给予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低黏度的含对比剂骨水泥5~7 mL;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于T12、L2椎弓根置入螺钉;强化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同时行伤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测试各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
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静态抗压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组最大强度和刚度(P < 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椎弓根螺钉较小强度下出现弯曲,而强化组在达到极性轴向压缩强度时才出现弯曲。提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提高了固定的强度及刚度,并且维持了复位伤椎高度,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SF(Spondylolisthesis fixation)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应用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其中加行椎板减压15例。结果:20例中16例骨折椎体达解剖复位,4例复位85%;神经恢复好转率达90%。结论: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方法简单、可靠。骨折复位率高,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3种不同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T11~L3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及L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在骨折模型上分别于后路加载跨伤椎短节段、经伤椎短节段、跨伤椎长节段内固定装置。比较正常胸腰段及3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脊柱屈曲、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运动状态下L1椎体及其临近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正常脊柱模型、跨伤椎短节段、经伤椎短节段、跨伤椎长节段内固定模型伤椎椎体的等效应力分别为31. 63、13. 41、110. 35、13. 17 MPa。正常脊柱模型的最大等效应力为3. 84 MPa,出现在L1~2椎间盘; 3种内固定模型伤椎临近椎间盘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0. 41、0. 36、0. 40 MPa,均出现在T12~L1椎间盘。结论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可导致伤椎椎体内应力增高。3种内固定方式下伤椎临近椎间盘应力均小于正常脊柱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其临床疗效及矫形后近期椎体高度丢失对提高脊柱重建生物力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至2013年就诊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胸10-腰2)36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每3个月定期随访,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腰背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通过CT评估脊柱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建议患者术后1年随访,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手术,并完成内固定取出手术后1年门诊随访,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的各项评估指标。和术前相比,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明显改善并能有效保持(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有所丢失(P<0.05)。结论:通过分析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原因,治疗近期疗效与胸腰椎节段特殊的生物力学因素、椎间盘损伤后的应力传递改变等密切相关。对于胸腰椎骨折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后,仍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及必要的支具保护,从而维持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陈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对患者疼痛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9个月,平均6.7月。椎体前、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1.2±2.7)mm、(14.7±3.1)mm,增加到术后的(17.9±2.6)mm、(20.2±3.3)mm(0.05),最终随访时为(17.1±2.1)mm、(19.7±3.6)mm。Cobb角由术前(25.8±5.4)°,矫正至术后(13.5±4.7)°(0.05),最终随访时为(13.9±4.3)°。术后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8.2±1.1)下降至(2.5±0.6)(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不愈合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