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在肾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肾癌组织和12例正常肾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结果IGF-Ⅰ和IGF-ⅠR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72.5%,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3.3%、41.7%(P<0.05)。IGF-Ⅰ和IGF-ⅠR表达与肾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型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结论IGF-Ⅰ分泌异常与肾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不是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肿瘤-基质交互作用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前列腺癌旁基质细胞和良性前列腺基质细胞分别与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分隔共培养(并设空白对照),之后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中IGF-1 mRNA(半定量RT-PCR)和p-AKT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癌旁基质细胞共培养组IGF-1 mRNA表达有所上调、p-AKT蛋白表达有所上调,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基质细胞共培养组IGF-1 mRNA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前列腺癌细胞IGF-1 mRNA与p-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良性前列腺基质细胞通过水溶性因子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IGF-1及其下游因子表达,前列腺癌旁基质细胞则丧失了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IGF-Ⅱ、IGF-ⅠR、IGFBP-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炎性息肉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IGF-Ⅱ、IGF-ⅠR、IGFBP3的表达情况。结果:1)IGF-Ⅱ、IGF-ⅠR、IGFBP-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结直肠腺瘤、炎性息肉和正常组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GF-Ⅱ、IGF-ⅠR、IGFBP-3在炎性息肉和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及绒毛状腺瘤中表达阳性率依次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GF-Ⅱ、IGF-ⅠR、IGFBP-3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有无饮酒史及肿瘤家族史等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IGF-Ⅱ、IGF-ⅠR、IGFBP-3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Ⅱ、IGF-ⅠR、IGFBP-3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在正常和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作者利用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对正常和良性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IGF-I和IGF-Ⅱ的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表明,正常和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均有IGF-IGF-Ⅱ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生长激素(GH)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及对肿瘤宿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体内外实验差异的原因.方法 体外应用GH(50 ng/ml)24 h,48 h,72 h后计数胰腺癌细胞SW-1990,PANC-1及P3;选用BALB/C雌性裸小鼠35只,以SW-1990成瘤,测量瘤体积,成瘤裸鼠随机分为注射GH的实验组(GH组)及对照组(NS组),荷瘤裸鼠在最后依次注射GH后第1小时、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处死动物,心室穿刺抽血,切除肝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GF-Ⅰ,-Ⅱ水平(P<0.05),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肝脏IGFBP3的相对光密度(ROD)变化.结果 GH在体外可加速胰腺癌细胞增殖但在体内不促进肿瘤生长;GH上调荷瘤宿主血清IGF-Ⅰ、Ⅱ水平;与GH刺激前(NS)相比,肝脏IGFBP3表达在GH刺激后1 h、2 h、6 h有显著提高(P<0.05),24 h有所减弱.结论 GH对胰腺癌细胞的作用存在一定的体内外差异;GH在体内通过提高IGF-Ⅰ、Ⅱ水平发挥效应,GH不刺激在体肿瘤生长可能与IGFBP3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小鼠及正常水平小鼠乳腺癌模型中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DMBA诱导肝脏特异性IGF-Ⅰ基因敲除鼠(LID鼠)及基因未敲除鼠(对照鼠)建立原发乳腺癌模型,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乳腺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LID鼠组肿瘤的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及大小均低于对照组(P<0.05);(2)LID鼠组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及MVD均弱于对照鼠组(P<0.05);(3)LID鼠组肿瘤组织中基因IGF-Ⅰ、IGFBP-4、IGFBP-7较对照组上调,而基因IGF-Ⅱ,IGF-IIR、IGFBP-2、IGFBP-3、IGFBP-5下调.结论 IGF-Ⅰ促进小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与血管生长密切相关.IGF-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26例老年骨质疏松男性患者和28例男性对照者行IGF-Ⅰ等生化指标测定,同时测定骨密度.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01);血清IGF-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0.40±17.41)ng/mL与(157.82±28.80)ng/mL(P<0.001),而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和骨质疏松组腰椎、左股骨颈骨密度均与血清IGF-Ⅰ水平高度相关(对照组:r=0.455,P<0.05;r=0.493,P<0.01;骨质疏松组:r=0.529,P<0.01;r=0.657,P<0.01),而与血钙、血磷、ALP水平无关.结论 IGF-Ⅰ水平与骨质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IGF-Ⅰ水平测定可作为诊断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非糖尿病肾病(NDN)病人血清和尿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浓度,探讨IGF-Ⅰ与肾小球性蛋白尿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例肾小球性蛋白尿的NIDN病人分为两组:尿蛋白定量3.5~6.5 g/24 h 12例为实验1组,尿蛋白定量2.0~3.4 g/24 h 12例为实验2组;同时选12例年龄和性别相同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实验组和对照组行血清和尿液IGF-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检测,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双肾彩色B型超声检查;两对照组病人做肾活检.结果:24例病人血清IGF-Ⅰ降低,尿液IGF-Ⅰ升高,分别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876,P<0.001)和正相关(r=0.897,P<0.001),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尿蛋白定量和尿液IGF-Ⅰ含量明显增加(t=7.09,P<0.001),而血液中IGF-Ⅰ/d的含量明显降低(t=3.71,P<0.001).结论:如同糖尿病性肾病,NDN病人血清IGF-Ⅰ水平随蛋白自尿中排泄量增加而降低,尿液中IGF-Ⅰ的含量随蛋白自尿中排泄增加而增加,是NDN病人低IGF-Ⅰ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上的表达情况,观察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单克隆抗体对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29的IGF-ⅠR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HT-29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膜高表达IGF—ⅠR,IGF-ⅠR单克隆抗体能使HT-29的细胞周期阻滞于任何一期,诱导凋亡,对结肠癌细胞起抑制作用。结论IGF-ⅠR单克隆抗体阻断IGF-Ⅰ和IGF-Ⅱ与IGF-ⅠR结合,阻滞HT-29的细胞周期,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残存心肌细胞肥大性改变及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表达,探讨梗死心肌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方法取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4周、8周的梗死心肌,制备单心肌细胞悬液,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检测心肌细胞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IGF-1、IGF-1R的表达。结果急性心肌梗死8周梗死区域心肌细胞体积较正常区域心肌细胞增大(37563.93±6176.79μm3vs.28638.61±6890.89μm3,t=4.840,P=0.020),细胞肥大以宽度和厚度为主;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可见IGF-1染色阳性颗粒,IGF-1表达高于正常区域心肌细胞(79.58±4.57vs.64.12±3.91,t=27.564,P=0.002);IGF-1R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膜,梗死区域心肌细胞IGF-1R表达高于正常区域心肌细胞(67.02±2.56vs.66.73±3.49,t=3.845,P=0.042),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4周IGF-1R表达最高。结论心肌梗死后残存心肌细胞分泌IGF-1和IGF-1R,并可能在促使残存心肌细胞肥大中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6例胃癌组织和92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MMP-2和IG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MP-2和IGF-1与胃癌浸润、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MMP-2和IGF-1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0.4%(307/436)和49.5%(216/436),明显高于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的3.3%(3/92,P<0.05)和5.4%(5/92,P<0.05),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Lauren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脉管侵犯、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MMP-2和IGF-1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按TNM分期的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MMP-2高表达与Ⅰ~Ⅱ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P值均<0.05),IGF-1高表达与Ⅰ~Ⅲ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P值均<0.05);MMP-2和IGF-1的高表达均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MP-2和IGF-1参与了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同时检测MMP-2和IGF-1两种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IGF-1R和FGFR2)在巨指患者受累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探索巨指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组织与巨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15例巨指病理组织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分析,并与15例对照组织(多指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15例巨指组织均有神经受累增粗,组织学检查符合神经纤维脂肪性错构瘤表现.巨指组织中IGF-Ⅱ、bFGF及其受体IGF-1R和FGFR2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指标本中,IGF-Ⅱ、bFGF和IGF-1R在雪旺细胞和神经轴索中的表达均高于脂肪和纤维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GF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巨指受累组织中IGF-Ⅱ、bFGF及其受体有高表达,而且这两种生长因子在外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较增生的脂肪、纤维组织高.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是一种与胰岛素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多肽,主要由肝脏产生,能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并可拮抗细胞凋亡。IGF-Ⅰ的活性由局部和全身因素决定,局部因素有组织IGF-Ⅰ和IGF-Ⅱ的表达、组织IGF-Ⅰ受体(insuI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 IGF-IR)和IGF-Ⅱ受体的表达、各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以及结合蛋白溶解酶;全身因素包括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和营养状况等,其中GH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卵巢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率,分析IGF-1、IGF-1R与临床病理特征、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量率分别为65.63%、70.31%,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量率22.22%、16.67%及卵巢良性肿瘤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量率5.00%、10.00%(χ^2/P=27.548/0.000、31.335/0.000),IGF-1、IGF-1R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良性肿瘤(F/P=31.922/0.000、26.865/0.000、34.567/0.000、27.667/0.000);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III^IV期、组织分化程度G2~G3、CA125≥35 U/ml、Ki67阳性的卵巢癌中IGF-1、IGF-1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FIGO I^II期、组织分化程度G1、CA125<35 U/ml、Ki67阴性的卵巢癌(IGF-1的χ^2/P=8.505/0.004、4.980/0.026、7.481/0.006、10.907/0.001;IGF-1R的χ^2/P=9.785/0.002、4.950/0.026、7.211/0.007、6.471/0.011);卵巢癌IGF-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IGF-1阴性患者缩短。结论IGF-1、IGF-1R在卵巢癌中高表达,且与病理特征及手术预后的恶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陶芸  赵亚南  王继华  张景波  肖鸿  刘红莉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34-1336,I0001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天后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IGF-1R抗体或生理盐水,连续7天,观察1个月。分别对瘢痕增生指数(hypertrophicindex,HI)、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一定剂量IGF-1R抗体组HI值、成纤维细胞数量以及胶原含量比对照组减少(P<0.01或0.05)。结论:IGF-1R抗体能抑制兔耳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表达的调控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IGF-1刺激前后目的基因VEGF-C mRNA及其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检测细胞内相关信号传导分子Akt、ERK1/2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改变。结果:IGF-1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株的VEGF-C表达(P0.05);VEGF-C表达与IGF-1间呈浓度依赖关系;在IGF-1作用下,p-Akt及p-ERK1/2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IGF-1能显著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VEGF-C表达,信号传导分子p-Akt与p-ERK1/2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抗体,m590,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迁移及其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及其他试验检测m590 对MCF-7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87%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表达IGF-IR;m590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诱导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以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细胞骨架黏合班蛋白(Vinculin)在细胞内的分布,使细胞增生、迁移和黏附分别降低至58%、56%和55%,并促进细胞凋亡;M590 与赫赛汀联用抑制IGF-I诱导的ERK和 Akt 磷酸化,使细胞增生降低 76%.结论 m590 是一个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迁移和黏附的抗IGF-IR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组生长激素 (rhGH)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烫伤大鼠肝、创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 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 ,每日早上 9点皮下注射rhGH 0 .3IU/d ,疗程 1 0d。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IGF Ⅰ /IGFBP 3浓度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用rhGH治疗 1 0d ,烫伤大鼠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的表达、血IGF Ⅰ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 ;而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提前 3d。结论 rhGH可通过增加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的表达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 ⅠR)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T -29上的表达情况,观察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单克隆抗体对HT -29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 29的 IGF -ⅠR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 IGF -ⅠR单克隆抗体对 HT- 29 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人结肠癌细胞株HT 29细胞膜高表达 IGF -ⅠR,IGF -ⅠR 单克隆抗体能使 HT 29的细胞周期阻滞于任何一期,诱导凋亡,对结肠癌细胞起抑制作用。结论 IGF -ⅠR单克隆抗体阻断IGF -Ⅰ和 IGF -Ⅱ与 IGF -ⅠR结合,阻滞HT- 29的细胞周期,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20.
各种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的生长、发育、病理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研究内皮素 (ET 1)、内皮素A型受体(ETA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受体(IGF ⅠR)在正常和良性增生前列腺的表达。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7例 ,手术切除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标本 30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检测ET 1、ETAR、IGF ⅠR的表达及其差异。应用SPSS软件包 ,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ET 1主要分布在腺上皮细胞核 ,间质平滑肌细胞核内也可见阳性染色 ,腺体中ET 1阳性细胞核比例在正常和良性增生前列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