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会换牌     
一直以来,很喜欢那部名叫《赌王》的电影,佩服影片中赌王周润发的临危不惧、从容自若。我真正喜欢看的既不是影片中演员潇洒的动作,也不是摞在赌桌上成捆成捆的钞票,而是“赌王”在影片中表现出的那种气概——输牌时的坦然,洗牌时的自信。  相似文献   

2.
《校园心理》2008,6(1):60-61
当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命运也在众多影片中得到了反映。在这些电影中.艾滋病的情况得到了较为细致的描述.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环境也被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刻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现象。这些电影的推出,对人们重视艾滋病、重视艾滋病患者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飞越疯人院》荣获了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5项大奖。这部扣人心弦的影片讲述了叫麦克默菲的男主人公被送进精神病院后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但看似平凡的情节背后具有深刻的寓意。理解其寓意,破译其丰富的隐喻性是解读的关键。通常的理解是:精神病院是制度森严冰冷强权的社会缩影,护士长拉齐德是体制秩序的执行者,麦克默菲是反体制的代表。在这种视角理解下,影片所描述的就是被社会抛弃的人们的反抗斗争,影片讽刺的是西方社会的非人性化。由此,影片被誉为70年代社会电影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在书中读到几句耐人寻味的文字:“中国词典中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美国教科书中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乍看上去大同小异,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可细细品味却有差异,一个是“生存”,一个“为了梦想”;一个是“经历”,一个是“表演”。思来想去。悟出一点道理:人生其实就是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5.
由李安执导,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取材于1939年前后的一个真实故事——南京国民政府女特工郑苹如刺杀汪伪大汉奸丁默村。前些时候,仍在世的郑苹如的妹妹郑静芝讲述了郑苹如为抗战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6.
《玛丽与马科斯》这部影片,讲述了澳洲小女孩玛丽和美国中年人马科斯十余年的书信和生活。这部色调灰暗的黏土电影,给我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对这部影片,我尤其想说的是关于玛丽的胎记。  相似文献   

7.
韩雪涛 《校园心理》2004,2(4):40-43
<飞越疯人院>荣获了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5项大奖.这部扣人心弦的影片讲述了叫麦克默菲的男主人公被送进精神病院后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但看似平凡的情节背后具有深刻的寓意.理解其寓意,破译其丰富的隐喻性是解读的关键.通常的理解是:精神病院是制度森严冰冷强权的社会缩影,护士长拉齐德是体制秩序的执行者,麦克默菲是反体制的代表.在这种视角理解下,影片所描述的就是被社会抛弃的人们的反抗斗争,影片讽刺的是西方社会的非人性化.由此,影片被誉为70年代社会电影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数学家约翰·纳什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因在数学领域的突出成绩,他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199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他曾是一个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影片《美丽心灵》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拍摄的,该片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的全球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9.
有个年轻人忍受不了父辈们平庸而清贫的生活,决定远离故乡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梦想。本族的老族长知道了,特意写下“不要怕”三个字送给他:“这是人生六字真言的前三个字,已足够你半生享用。”年轻人顿时信心十足,从此便凭借着非凡的勇气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人到中年的他逐渐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世人孜孜以求的那些东西对他也不再有任何吸引力。恫怅之余,他想起了老族长。带着一线希望,他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相似文献   

10.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一种适应。所谓适应,心理学说的是有机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适应是一种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有机体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与环境保持平衡.如果有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来重建平衡。这就告诉我们,生活就是适应.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面对每一个人生的转折.面对每一种新的生活,都会有一个适应期,来实现人与环境新的平衡。如此看来,大学新生出现一些适应性问题,便是生活的必然了。先说清这一点,是想说,我们应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一般说来是一个正常的人生课题。适应就是平衡,适应就是发展,适应就是成长。面对新的适应,我们需要的不是逃避或害怕,而是进行心理解析,寻找心理对策,来促进自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认为人生创业,不是一时的收益,不是短暂的成功,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是一个要用酷的现实检验能力磨砺精神的过程。创业,需要环境、需要政策,需要热情、能力和智慧,但更需要规划。因为从长远来看,任何短时的收益都是为未来发展做积累,都只是人生成功的一个点。而作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一步步有序地走向辉煌,能达到对人生资源的最佳利用,能争取创业发展的更高点,而且,最主要的是,创业者也可避免遭受本可避免的挫折,使自己的身心更健康,人生的脚步更踏实,更稳健!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三定位     
董海原 《校园心理》2006,4(4):18-22
心理学倡导良好的适应性,追求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状态。然而,对于环境,我们能够认识到的非常局限;对自身,我们也不够了解,我们往往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在面对环境时,我们有时过于自信,有时又陷入自卑。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来适应社会。但如何调整自我?如何在适应过程中既保持独立人格,又能与环境和谐统一?这是让人非常困惑的问题,尤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这个问题是那么让人迷茫,让人手足无措。“人生三定位”的理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自我,调整自我的途径。这个理念的提出者是一个在生活中不断搏击的人,一个善解人意、谙于世事的人,他对人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不仅用他的知识、他的理念为自己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重要的是他还帮助了无数的人。无数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因受到他的影响而变得积极,变得会做人,会生活。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Socrates)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自此以后,人们对自我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这一理念的提出,可谓又是一种探索,一种进步。本期,我们尝试去领悟这一理念,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乔伊 《校园心理》2006,4(10):52-53
爱德温的人生经历很坎坷。母亲未婚生下他不久,父亲突然抛弃了他们。母亲为了维持生活,每天疲于奔命地赚钱,巨大的生活压力让母亲的脾气变得很暴躁,被母亲打骂几乎成了小爱德温的家常便饭。从小就饱尝了孤独和不幸的爱德温,变得非常自卑和孤僻。  相似文献   

14.
这个题目乍一看,让人感觉话好像说到一半被口水噎着.吞下去半句。给我的中学语文老师看见了,肯定会赐我“句子成分残缺”的大叉叉,不含糊。不过我会搬出差点拿诺贝尔奖的意大利人卡尔维诺当挡箭牌,人家成名作可就叫《如果在冬夜,一位旅人》,不过运气差点,刚被提名就因脑溢血去了“看不见的城堡”,像极了他小说中10个有头无尾吊足胃口的故事。戏拟卡尔  相似文献   

15.
达摩祖师     
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只喜欢看武打片或抗战片的时候,我便看过《达摩祖师》这部电影。那时,不知道影片在讲什么,不知道达摩是何许人。只记得这部影片的武打很精彩,但在看完精彩的武打之余.又隐约觉得这位达摩和尚有些奇怪。  相似文献   

16.
<正>电影《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也译作《秋日传奇》或《真爱一世情》是1994年制作完成的一部美国影片,曾获第6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以及多项金球奖。影片讲述的是20世纪初,一个厌战的骑兵上校退伍之后独自带着三个儿子隐居到农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作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共中61%的成功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在心理咨询门诊,一位大学教授对我说,在他感到生活的压力和挫折特别严重的时候,他就跑到电影院里,看一部悲剧影片,像小孩一样,痛哭一场。 这是多愁善感、软弱而没有出息的自我怜惜,你也许这样想。但是事实上,这些人正是找到了一  相似文献   

19.
刘珏评 《校园心理》2006,4(7):60-61
在张爱玲的心中。人生不仅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美旗袍,更是一个苍凉的手势。浓浓的恋物.深深的孤芳自赏。人生,所有的轰轰烈烈、爱恨缠绵,都是在自我内心里完成的,与他人无关。  相似文献   

20.
正谈对偏执型人格的治疗,似乎隐含着一种意味:如果一个人是偏执型人格,那他必然是有问题的,是需要被治疗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这出于他曾经独特的经历,以及通过这种模式会帮助他渡过人生早期的难关。只有在未来的生活中,这种人格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