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在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妇科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组A、B、C分别给予氢吗啡酮1μg/kg·h、2μg/kg·h、3μg/kg·h。观察记录术后患者各时间点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患者排气时间,记录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B和观察组C术后VAS镇痛评分以及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显著低于观察组A(P<0.05),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 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C。结论氢吗啡酮2μg/kg·h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入住我院治疗并拟行腹腔镜手术的13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68)予舒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患者(n=68)予盐酸氢吗啡酮行自控静脉镇痛,分析药物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和24h镇痛评分分别为(3.76±0.38)分、(3.16±0.47)分和(2.31±0.26)分,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均有明显减少(t=6.345,3.511,14.835,P 0.05);两组患者术后48h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9,P 0.05)。镇痛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24%)明显低于对照组(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8,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率(89.71%)明显高于对照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1,P 0.05)。结论氢吗啡酮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芬太尼组(N组)和小剂量芬太尼组(S组),分别使用常规剂量芬太尼和小剂量芬太尼进行PCIA,记录术后2h、1d、2d各时点VAS、镇静评分、并发症和患者的镇痛满意度等。结果两组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在术后2h、1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优于N组。镇痛满意度评分在术后2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优于N组。结论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PCI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氢吗啡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子宫全切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各50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1μg/ml、观察组Ⅰ采用盐酸氢吗啡酮0.04 mg/ml,观察组Ⅱ采用盐酸氢吗啡酮0.08 mg/ml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总量50 ml,并加入昂丹司琼8 mg。记录各组患者术后24 h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和VAS镇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记录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Ⅱ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和VA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Ⅰ,Ramsay镇静评分高于观察组Ⅰ。结论:0.08 mg/ml盐酸氢吗啡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子宫全切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与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递质、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于宜春市中医院行骨科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液配方:对照组为布托啡诺注射液+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观察组为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比较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递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12、24 h,观察组SP、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24、48 h,观察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2、24 h观察组N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4、8 h观察组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 98例行剖宫术产妇,按治疗所用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方式镇痛,观察组行静脉自控镇痛方式镇痛,比较两组宫缩、伤口及腰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宫缩VAS评分(3.8±1.4)分、伤口VAS评分(3.7±1.3)分及腰背VAS评分(3.5±1.5)分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比对照组的18.2%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郑艳萍  陈琳  熊平 《江西医药》2004,39(5):365-365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一种常见的麻醉和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平均为20~30%,而乳腺癌手术的发生率可高达45%,不仅引起术后不适,而且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延迟伤口愈合,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手术质量。本文观察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地萍 《中国药业》2013,22(9):92-93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用于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8月至2011年10月术后使用PCIA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镇痛效果均良好,出现的故障和不良反应都给予了及时处理。结论 PCIA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使用方便,镇痛药血药浓度稳定,持续效果好,安全系数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复合地佐辛曲马多静脉镇痛,用于初产妇及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纳入足月、单胎妊娠的剖宫产妇60例,其中初产妇30例(Ⅰ组),瘢痕子宫的剖宫产妇30例(Ⅱ组),观察记录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4、6、12、24h镇痛效果、不良反应、镇痛药物用药的总量及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结果 2组产妇术后2、4、6、12、24h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PCA按压次数及用药的总量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盐酸氢吗啡酮硬膜外注入负荷量0.2mg镇痛,复合地佐辛曲马多静脉镇痛,可以为所有剖宫产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盐酸氢吗啡酮在骨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130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65例。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应用罗哌卡因及盐酸氢吗啡酮,对比组患者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仅应用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前后疼痛介质水平,术后不同阶段(术后6、12、24、48 h)疼痛程度,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后,两组患者P物质、前列腺素E2及β-内啡肽均明显低于本组镇痛前,且研究组P物质(70.65±10.24)pg/ml、前列腺素E2(165.25±12.67)pg/ml及β-内啡肽(72.49±7.65)pg/ml均明显低于对比组的(123.36±9.48)、(277.25±13.24)、(104.59±7.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96±1.10)、(2.70±0.46)、(2.32±0.25)、(1.68±0.25)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的(4.66±2.62)、...  相似文献   

11.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有效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评价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8月本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176例,随机分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和对照组进行术后随访。使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者术后6、24、48、72 h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疼痛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前一年同期同类型手术情况对比。结果:PCIA组患者术后6、24、48、72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虽然PCIA组患者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4年PCIA使用率显著高于前一年同期(63.6% vs.28.6%),且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轻度疼痛的百分比显著多于2013年(P<0.05)。结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可显著缓解病人术后疼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成为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术后镇痛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静脉自控镇痛对留置针的影响,以求早期预防、避免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两组各70例患者,一组保留输液通道实施PCIA;一组手术结束后不实施PCIA。从连接PCIA前开始每24h观察静脉的炎症等级并记录,记录导管拔除的时间及拔除的原因。结果炎症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导管保留时间上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72h内留置针非正常更换的情况各有其不同。结论静脉留置针能满足PCIA和手术病人的多次大量、重复输液的需要。同时须要加强对症处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叶欲锋 《中国药师》2015,(12):2090-2091
摘 要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子宫肌瘤栓塞术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子宫肌瘤栓塞术患者6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择期行子宫肌瘤栓塞术。对照组予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组予布托啡诺联合瑞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术后疼痛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结果: 术后1,4,12,24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0级疼痛率达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使用布托啡诺和瑞芬太尼联合自控镇痛,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合理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单纯全麻的开胸、胸椎、腰椎手术患者分为2组,Ⅰ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术中不再使用其他静脉镇痛药物,Ⅱ组患者麻醉前静脉注射氟诺昔康8mg,如手术时间超过4h,则术中追加氟诺昔康4mg,所有患者术毕即开始PCIA,观察术毕清醒、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和术后48h的镇痛药总用量、患者按压(bolus)的总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两者之间的比值(即D/D比值),记录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Ⅱ组在术中静脉注射和术后PCIA泵中加入氯诺昔康,可显著降低术后VAS评分,减少患者主动按压的次数、D/D值以及对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需求量。结论:氯诺昔康在PCIA中作为基础镇痛药用于术后镇痛,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肺癌手术后患者疼痛和血清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择期肺癌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血清IL-6和IL-10的变化及VAS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F和S组患者的VAS评分、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F组相比,S组患者血清IL-6和IL-10水平和VAS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肺癌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且能有效地维持细胞因子的平衡,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6.
敖兴  张超  汪玉林 《中国药业》2011,20(15):76-78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手术且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5 g/L吗啡,试验组使用1.5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8 min.观察患者术后2,8,24,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结果 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48 h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述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镇痛不全而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作用确切且略优于吗啡,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  相似文献   

17.
牛伟  韩庆录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31-133
目的研究食管胸中段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时应用喷他佐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芬太尼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行食管胸中段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NYH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喷他佐辛组(P组),配喷他佐辛3mg/kg;芬太尼组(F组),配芬太尼10μg/mL。两组术后镇痛均应用一次性电子静脉自控输注泵,采用LCP模式:负荷量5mL+持续量2mL+单次按压注入量0.5mL,锁定时间15min,容量为100mL。观察患者术后4、8、24h的疼痛、镇静评分,镇痛效果总体评价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3.3%),F组发生6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发生皮肤轻度瘙痒0例,F组发生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F组为43.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A应用喷他佐辛与芬太尼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喷他佐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对两种术后镇痛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胸外科开胸术后重度疼痛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治疗的情况,87例病例根据镇痛药物分为A组(地佐辛+右美托咪定+托烷司琼)和B组(地佐辛+布托啡诺+托烷司琼),用药48 h后观察镇痛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并采用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对两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A、B两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7.78%,9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人均成本分别为1 092.14,729.91元,成本 效果比分别为11.17,7.48。 结论:手术48 h后,两组方案疼痛缓解率相当,B组花费较低,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比较晚期癌症患者静脉与皮下两种给药途径持续应用吗啡镇痛的疗效,探讨大剂量吗啡不同方式给药的适应证。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晚期癌痛患者46例,根据使用患者自控镇痛(PCA)泵给药方式分为静脉组和皮下组,记录滴定过程中疼痛评估结果,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需要解救的爆发痛次数、滴定过程中吗啡PCA泵给药速度调整次数、阿片转换后止痛有效率以及阿片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稳定止痛时,皮下组患者每日等效吗啡口服总量明显高于静脉组(P<0.05)。结论:吗啡注射液经静脉或经皮下持续注射均可快速、安全、有效止痛。在止痛疗效相同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所需吗啡剂量、原发疾病对活动的影响程度及个人意愿等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谢晓阳 《中国药师》2015,(6):989-991
摘 要 目的: 探讨在开胸手术中采用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烦躁状态的影响。方法: 98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采用芬太尼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联合应用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药品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状况,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VAS评分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h与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与拔管后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期躁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联合应用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可充分保证镇痛效果,缓解术后躁动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