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中青年知识分子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探讨西宁与平原地区中青年知识分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方法:11023名西宁地区中青年知识分子心电图作为观察组,10000例普通人群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同时与平原地区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观察组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柬支传导阻滞,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左室高电压和ST-T改变;②随着年龄增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显著增高;③西宁地区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明显低于平原地区,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西宁地区中青年知识分子随着年龄增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生有逐步增高趋势,但与平原地区比较又显示心血管系统代偿适应性增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简易立体定位仪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西宁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为立体定位微创治疗西宁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2年9月—2005年12月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年龄48岁~74岁,出血量(36~80)mL32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在神经外科接受传统大骨瓣减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增加,病死率、致残率明显降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微创手术可降低西宁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住院天数和费用,值得在高原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与平原地区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定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状态,对比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 260m)61例及平原地区上海(海拔4m)67例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结果:西宁地区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MMSE总分、记忆力、回忆得分明显低于平原地区(P<0.05);在定向、计算、复述、命名方面得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宁地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较平原地区有其相对的特殊性,高原缺氧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西宁地区与平原地区颅脑外伤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西宁地区颅脑外伤相对于平原颅脑外伤的特点。方法: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260m)地区85例及平原地区(上海:海拔4m)80例脑外伤病例伤情和预后特点。结果:西宁地区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较平原地区明显为高;西宁地区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明显较平原地区为长。结论:西宁地区颅脑外伤伤情及预后特点较平原地区有其相对的特珠性,高原缺氧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西宁地区、平原地区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三组血浆胃动素水平与疾病相关性。方法 :选择西宁地区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 32例 ,平原地区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 2 0例及健康志愿者 2 0例 ,测定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西宁地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血浆胃动素水平 2 4例升高、5例降低、3例正常 ,平原组 15例升高、2例降低、3例正常 ,血浆胃动素水平健康组与平原及西宁地区之间、西宁与平原地区之间比较P <0 .0 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西宁组、平原组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胃动素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而西宁地区组血浆胃动素低于平原组 ,考虑与中度高原地区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宁地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心钠素的变化;方法:测定西宁地区正常妊娠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及非妊娠健康妇女血浆内皮素及心钠素水平并与平原地区进行对比;结果:西宁地区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且高于平原地区组(P<0.01);正常妊娠组又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1);妊娠高血压疾病组中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内皮素及心钠素和高原地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宁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宁地区35例高血压,3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认为西宁地区心率变异性是预测心脑血管病人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入住的220例经CT、MRI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出血组患者数79例,脑梗塞数141例。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脑出血部位与心电图异常分类情况、脑梗塞部位与心电图异常分类情况。结果(1)脑出血组79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为88.61%;脑梗塞组141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为84.09%;(2)脑出血部位为基底节、丘脑及脑干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97.96%,显著高于脑叶、小脑部位(73.33%)(P<0.05);(3)脑梗塞部位为基底节、丘脑及脑干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92.16%,显著高于脑叶、小脑部位(53.85%)( 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与脑出血及脑梗塞发病部位有关,且心电图对急性脑血管的临床诊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出血99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勇 《西南军医》2008,10(2):26-2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心电图的表现和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9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友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后继发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出血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并对脑出血病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对高龄、具有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的病人,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0m)10kg以下婴幼儿心脏术后监护特点.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共实施的52例10kg以下婴幼儿心脏术后监护特点.结果:西宁地区婴幼儿心脏术后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并发症多、机械辅助时间长、监测项目多、呼吸道护理难度大的临床特点.结论:高度重视和加强术后监护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的方法,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对拉萨市区1974名40岁以上的确诊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压测定,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采用明尼苏达编码的方法进行统计,对编码中常见异常指标与血压进行比较;结果:①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90.32%血压未控制到正常范围水平;在病人中三分之一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有心电图编码的异常,编码异常率为44.53%;较平原地区高;②高血压患者中异常编码的主要类型为T波改变及ST段的压低,有1.42%的患者出现Q波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22%,随着高血压患者年龄的增加,异常编码率明显增高;③收缩压心电图异常明显相关;结论:西藏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心电图异常编码率较高,异常编码率与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有关,以T波改变和ST段压低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及收缩压升高,异常心电图编码率明显增高.必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评价心电图对该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世居海拔(2 700~3 200)m的78例肺心病患者(高原组)及世居平原海拔400m的80例肺心病患者(平原组)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改变对比。结果:1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有典型改变特征;2平原组与高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改变相比较,仅右心室肥厚,肢导联低电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肺心病与心电图异常改变具有明显相关性,是临床诊断、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指标之一;2高原肺心病患者与平原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有相似性,但部分改变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西宁地区93例创伤性湿肺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93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93例中,治愈85例(91.4%),死亡8例(8.6%)。结论:西宁地区创伤性湿肺受多重因素影响,起病急、发展快,更易发生ARDS,诊断ARDS的指标较平原地区低,PaO2≤6.0kPa,氧合指数≤170mmHg,及时诊断和救治,及早行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在高原地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西宁地区依达拉奉(Edaravone)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来自西宁地区(海拔2 260m)住院治疗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 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天.两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第14天的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9±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9.3)分(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促进西宁地区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士兵高原驻防及返回后心电图随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调查士兵进驻海拔5200m高原1年及返回平原后5个月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对40例士兵从平原进驻到海拔5200m高原前、进驻4个月、1年及返回后5个月,进行心电图随访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在原驻地心电图均正常,进驻海拔5200m高原4个月和1年后,异常心电图、右心室肥厚、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60.0%、52.5%、5.0%、2.5%和65.0%、57.5%、22.5%、5.0%,返回平原后5个月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士兵在高海拔地区驻防1年可发生心电图异常,但返回平原一段时间后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各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方法:检测分析西宁地区1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CADIA)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并与47例健康老人对照。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加,P<0.01;高血压病各级之间颈动脉IMT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颈动脉IMT逐渐增厚;高血压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时照组。结论: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血压增高是引起高血压病颈动脉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分级和防治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西宁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青海西宁地区(海拔2260m)82例老年高血压病进行初步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益于诊治.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选自从平原移居西宁地区,并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干部.1966~1986年我们治疗的82例64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4~70岁71例,男性64例,女性7例;71岁以上11例均为男性.在西宁地区居住15年以上者54例,15年以下者28例.按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分型标准,收缩压(SBP)≥21.33kPa(160mmHg)、舒张压(DBP)≥12.66kPa(95mmHg)为混合型;DBP≤12.66kPa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小骨窗微创术选择性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例,疗效显著。认为在西宁地区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主要以小骨窗微创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及发生情况,探索高海拔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预防的原则及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200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并发症的早期、全面预防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西宁地区480例脂肪肝病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600m)脂肪肝的病因。方法:比较分析西宁地区脂肪肝与非平原地区(广东佛山地区海拔0m)脂肪肝的主要病因。结果:在高海拔地区脂肪肝患者中酒精过量、高脂饮食、肥胖所占比例要比平原地区脂肪肝患者多。结论:西宁地区脂肪肝与非平原地区脂肪肝患者中,致病因素所占比例不同,因此预防保健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