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耳穴综合疗法对不同时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例不同时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采用耳穴综合疗法(耳背放血,自血穴位注射风池、阳陵泉,耳穴点刺颞、胰胆、神门等),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P物质(SP)含量变化.结果:临床有效率为86.7%,其中发作期有效率为87.5%,缓解期为86.4%,不同时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SP含量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浆SP来达到止痛作用,血浆SP升高可能是引起偏头痛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综合疗法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偏头痛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耳穴综合疗法治疗(耳背静脉放血、自体血穴位注射、耳穴点刺),两组均完成3个月干预,并门诊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3周后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3周后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MCA、ACA及P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患者,能明显降低证候积分,有助于降低脑部血流速度,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配合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刺血疗法配合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头痛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头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头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为96.7%,对照组分别为86.7%和80.0%;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血疗法配合耳穴是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观察杵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顽症偏头痛的治疗以及杵针疗法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5例中重度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采用杵针疗法治疗,杵针操作每次约30 min,1次/d,5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制定规范的疗效评价指标,治疗期间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统计疗效。结果:无先兆偏头痛经4个疗程杵针治疗后及半年后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计分、头痛指数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1);同时相比治疗结束时,半年后随访的VAS评分、TCD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 0.05),疼痛持续时间计分、头痛指数结果较差(P 0.05)。杵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42/45)。结论:运用杵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杵针疗法操作无感染风险、无痛苦,患者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易于在护理团队、基层机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头体针疗法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治疗组、尼莫地平对照组,分别给予头体针疗法和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比较颅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头体针疗法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指数,优于尼莫地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够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头体针疗法能够改善偏头痛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魏丹 《北京中医药》2012,31(1):46-48
目的 观察针刺透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痛综合评分,比较2种治疗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各个治疗阶段头痛综合评分的影响,分析2种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结果 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偏头痛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间疗效分别为93.33%和83.33%,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在治疗5次和10次后对偏头痛综合评分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针刺透穴组优于常规针刺组;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偏头痛综合评分与疗程刚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的患者情况稳定.结论 针刺透穴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而且远期疗效稳定.但治疗初期针刺透穴法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颈部推拿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头颈部推拿治疗;对照组32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头痛时间、头痛频率评分及大脑中动脉(MCA)、后动脉(PCA)、前动脉(A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8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强度、头痛时间、头痛频率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脑MCA、PCA、ACA血流速度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头颈部推拿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大脑中、后、前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评价者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脱落1例,各19例。观察组穴取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对照组取对应的假穴位(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两组采用相同刺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和治疗后4周随访时进行患者综合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综合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累计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每月发作次数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随访时VAS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综合评分与VAS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后与随访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平衡针疗法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窍止痛丸治疗无先兆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的8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42例予我院自制剂清窍止痛丸口服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头痛积分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5.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窍止痛丸治疗无先兆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中医护理特色门诊偏头痛患者56例,给予耳穴压豆治疗2个疗程,采用自制积分量表,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周期及伴随症状的变化与疗效。结果:56例偏头痛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积分值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的积分值下降;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偏头痛发作、缩短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和伴随症状,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