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转录因子FOXP3是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FOXP3表达水平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利用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早期诊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性.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选取2001-03/2007-06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2岁.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联合FLU方案进行预处理,经深静脉输入单个核细胞数5.48(3.7~8.4)× 108/kg,CD34+细胞数10.45(3.6~28.0)×106/kg.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好转或缓解时留取外周血标本,尚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复查时采集外周血标本.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监测外周血样本FOXP3 mRNA表达及其与患者移植物抗宿丰病的发生情况.结果:31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9例末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9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毛病,13例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演变相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丰病发生时FOXP3水平较临床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时明显降低(P=0.009),好转后FOXP3水平又逐步升高或恢复到基础水平;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FOXP3的表达水平与无移植物抗宿土病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107).结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牛与FOXP3表达降低有关,动态检测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可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或预测其发生提供参考.实验数据末发现慢性移植物抗宿土病的发生与FOX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CD4+CD25+FOXP3+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推测可能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供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率变化,并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方法: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90例及其供者为研究对象,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1次/12 h,连续5 d后,采集干细胞;分别于动员前后采集供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及受者接受移植物中此类细胞含量;根据接受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分为高剂量组(细胞比例≥5%)及低剂量组(细胞比例<5%),比较两组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供者在应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1.3%和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阳性组所接受移植物中该群细胞比例为3.4%,阴性组为1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移植造血重建后高剂量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18.4%,低剂量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48.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而,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应用能降低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CD4+CD25+FOXP3+Treg细胞增加可以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转化生长因子α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的报道较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α与多种因子联合的检测值得研究.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和转化生长因子α在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变化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轻重程度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血液科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对象:选择2005-06/2007-06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血液科及解放军307医院移植科住院首次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2例白血病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龄16~68岁,平均35岁.其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5例,移植患者中行外周血移植37例、骨髓移植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0例(Ⅰ~Ⅱ度18例、Ⅲ~Ⅳ度3例),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1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4例(局限型5例、广泛型9例),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8例.选择30名同期到院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男18名,女12名,年龄20~70岁,平均44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对实验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和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同时比较移植后发生或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或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发生轻重程度的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种细胞因子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比较.结果:白血病患者42例及健康对照者3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1]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转化牛长因子α水平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Ⅲ-Ⅳ度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广泛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均高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Ⅰ-Ⅱ 0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局限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动态监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和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变化有助于对发生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测,对判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轻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近年来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供者来源广泛在临床应用较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特点,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方法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意义。方法: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2例,其中HLA全相合组31例,单倍体组21例。HLA单倍体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HLA全相合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干细胞植入。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48%(25/52),III-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23%(12/52);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12/31)和62%(13/21)(P〉0.05);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III-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3/31)和43%(9/21)(P〈0.05h发生于移植后+30d、+31d-+60d、+61d-+100d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在移植后+30d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移植后+31d-+60d和+61d-+100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相合组与单倍体组相比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年无病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P〈0.05)。说明采用上述移植方案,单倍体组安全性与疗效接近全相合组;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所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1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发生率为27.3%.1例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1例患者移植后第50天死亡,1例患者治愈.结论 ...  相似文献   

7.
背景:HLA 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 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 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 方案或CY+TBI 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结果:最短随访2 个月,最长随访80 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时间为10~18 d,血小板≥20×109 L-1 的时间为10~37 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 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 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 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 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 例,出血性膀胱炎4 例.至随访结束,17 例无病生存,8 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免疫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消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移植物抗宿主病,尤其急性移植物抗宿上病,是异基凶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移植后致残及相关死亡的丰要原因.而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药物大多抑制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同时付出了移植效能降低、感染机会增加的代价.因此,理想的方法是寻找使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保持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但同时又抑制特异性同种抗原.一些对经典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新发现,移植方式的改良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应用等,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提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FIBA(Flu、IDA FIBABu、Ara-C)方案预处理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影响。方法用Allo-PBSCT治疗AML患者48名。预处理方案为不含TBI的低剂量FIBA,采用环孢菌素+霉酚酸酯+甲氨蝶呤常规预防性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非亲缘关系移植加用兔抗人免疫球蛋白。结果 48名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2.9%,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33.3%,其中局限型占25.4%;11名患者于移植后1~16个月分别有3名(6.25%)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3名(6.25%)死于感染和5名(10.4%)死于疾病复发或进展,37名患者已无病存活3~36个月。结论 FIBA方案预处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安全可行,具有疗效可靠,植入安全,副作用小,可调控GVHD并用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