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电刺激治疗为不适合手术的难治性癫(癎)病人提供了一种选择,主要包括脑深部刺激、迷走神经刺激和闭合环路刺激.前两者主要通过调控丘脑-皮质通路来抑制皮质兴奋性,减少癫(癎)发作;后者通过早期预警触发刺激来抑制发作的传播扩散.本文就几种脑电刺激治疗的原理、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继发性药物难治性癫癎的临床特点,讨论如何改进手术方法.将几种手术结合使用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继发性药物难治性癫癎病例.这16例术前均行VEEG监测及MRI检查,其中5例行头PET检查。手术在皮层脑电监测下进行,2例行单纯病灶切除术.13例行病灶切除+灶旁皮层热灼术,1例行病灶切除一灶旁皮层热灼术十胼胝体切开术。结果所有病人随访6个月至4年.术后抗癫癎药减少.12例服用1种抗癫癎药,2例服用2种抗癫藕药。癫癎发作完全控制11例.显著改善3例。无变化2例.无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病灶切除+灶旁皮层热灼术联合应用不但提高了控制癎性发作的疗效.还尽可能多地保护神经组织免遭切除或损害,这是治疗继发性药物难治性癫癎较合理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迷走神经电刺激是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一种新方法,能有效减少癫(癎)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但其抗癫(癎)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从神经解剖学、神经电生理学、功能影像学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制,并对其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氟烷与丙泊酚对癫癎病人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ASA)Ⅰ~Ⅱ级的癫癎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异氟烷组(Ⅰ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10例,观察不同麻醉深度下ECoG的变化情况。结果各组切开硬脑膜即刻与减浅麻醉后15mm出现尖棘波和棘波的情况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减浅麻醉后15min,所有病人均可根据ECoG尖棘波、棘波的出现情况确定癫癎灶的位置。结论异氟烷和丙泊酚对癫癎病人术中皮质脑电图的影响可能有剂量依赖性: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后,异氟烷和丙泊酚均可安全应用于癫癎病灶切除术的麻醉过程。  相似文献   

5.
癫(癎)与可疑癫(癎)临床发作时的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癎)与可疑癫(癎)临床发作时的动态脑电图(AEEG)的变化特征.方法本文对316例癫(癎)临床发作时的动态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发作时癫(癎)组162例中,AEEG监测结果正常为49例(30.25%),异常为113例(69.75%);在临床诊断可疑癫(癎)的154例中,AEEG监测结果正常为110例(71.43%),异常44例(28.57%).癫(癎)组与可疑癫(癎)组临床发作时癫(癎)样波的发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53.56,P<0.001).结论AEEG因大大增加了描记时间而使EEG阳性率明显提高,临床发作与同步的AEEG痫样波的发放对癫(癎)的诊断非常重要.尤其对许多非(癎)性发作性疾病与癫(癎)发作的鉴别诊断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皮质电刺激为基础的语言功能区皮质的定位方法.方法 总结11例癫(癎)灶邻近语言区病人的治疗经验.将格栅状皮质电极覆盖于脑皮质表面,其中Broca区6例,Wernicke区5例;应用皮质电刺激定位出语言功能区8例,阴性3例;功能磁共振显示语言功能区移位2例.在癫(癎)灶切除过程中,采用局麻2例,术中拔除喉罩2例,常规气管插管全麻7例;术中注意保留具有语言功能的皮质.结果 术后出现-过性语言不流利2例,余9例无明显语言功能障碍.术后随访1年以上,Engel Ⅰ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 采用埋植式颅内电极进行语言皮质功能绘图方法,可较精确地定位癫(癎)病人的语言功能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与非癫(癎)发作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2006-02~2008-12在我院癫(癎)专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发作性症状儿童病例192例,其中拟诊癫(癎)112例,非癫(癎)性发作性疾病80例,全部病例做常规脑电图(EEG)和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 拟诊癫(癎)112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癫(癎)89例;而非癫(癎)发作性疾病80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并结合其临床变现,77例被排除癫(癎).结论 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癎)和非癫(癎)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影像学及脑电图(EEG)检查,明确诊断为癫(癎)并接受手术者共计96例,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8~49岁,平均28.5岁.发作类型(按1985年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癫(癎)会议确定的标准)为简单部分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伴精神症状6例,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66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50例癫(癎)失神发作患儿的脑电图分析,探讨脑电图在临床脑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对癫(癎)失神发作患儿进行检查.结果正常2例,异常48例,异常率96%.结论3Hz棘慢波综合为癫(癎)失神发作所特有波形,适当延长过度换气描记时间及做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电图改变及治疗。方法对46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癎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脑电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547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癎46例(8.409%)。早发型明显多于迟发型,起病时间与病变性质无关;癫癎的发生与卒中部位、颅内高压及电解质紊乱有关。脑电图改变以慢波、尖/棘波多见,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多见。结论脑卒中累及大脑皮质或脑血液循环障碍或机械牵拉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时癫癎易发作,早期预防,可减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癎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颞叶癫(癎)患者发作期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4例患者的46次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46次发作中,16次为单纯部分性发作,30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2次继发全面性发作,单纯部分发作频率高而持续时间短,复杂部分发作持续时间长但发作频率低并常见发作后朦胧状态.发作时脑电图表现以中高波幅慢波起始最多见,10例患者可以得到定侧.4例患者通过分析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改变定侧后进行手术,术后癫(癎)完全控制.结论 颞叶癫(癎)是一组部分性症状性癫(癎)综合症,多表现为复杂部分发作,临床医生通过监测到临床发作可以更好明确诊断.同时,临床发作及同步脑电图改变可以为术前评估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对癫的诊断价值及其适用性。方法:对117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7例患者视频脑电图共诊断癫37例,诊断阳性率27.4%;60例临床未诊断癫患者中,视频脑电图比常规脑电图诊断阳性率高(11例)18.3%(P=0.04);57例临床诊断癫患者中,有5例临床诊断的癫分型与其发作时临床表现不符,不符合率为8.8%。结论:视频脑电图可以提高癫诊断率及分型的准确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部迷走神经干电刺激对癫大鼠行为及额叶、海马、杏仁核脑区放电的影响 ,为迷走神经刺激 (VagusNerveStimulation ,VNS)抑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脑立体定位手段 ,将电极埋入大鼠脑部双侧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 ,记录VNS前后由红藻氨酸 (KA)诱发复杂部分性癫大鼠脑电变化并观察动物行为的改变。结果 :VNS后大鼠癫强直 阵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首次发作潜伏期延长 ,癫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缩短 ;VNS尤其对杏仁核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VNS能有效抑制KA诱发的复杂部分性癫发作 ,并且杏仁核可能是抑作用的关键核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病灶切除加周围癎灶皮质横纤维热灼治疗继发性癫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1例病灶切除加热灼的病人和78例单纯病灶切除病人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灶切除辅助热灼组效果优于单纯病灶切除组,两存在显性差异。病灶切除加热灼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病灶切除辅助周围癎灶皮质热灼是治疗继发性癫癎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癎)性痉挛发作患者的头皮及颅内脑电图(EEG)特点,探讨与痉挛发作相关的EEG变化及其与发作间期放电、神经影像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皮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此11例患者均行术中皮层EEG监测30-60min,其中4例术前行颅内电极长程EE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癫(癎)发作时棘、尖样波群以外有别于背景波的θ、δ波在癫(癎)诊断中的价值,正确认识癫(癎)发作同步记录脑电图未见到尖、棘样典型病理波发放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0-01~2007-01我院收治的具有(癎)样发作患者203例的录像监测脑电图(video-EE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电图正常16例(7.5%),临床发作与典型癫(癎)样病理波同步发放者157例(77.3%),临床发作与非典型癫(癎)样病理波同步发放者30例(15.2%),发作间歇期有癫(癎)样波发放者56例,发作间歇期可见不典型癫(癎)样波发放者36例.结论 正确识别棘、尖波群以外有别于背景波的癫(癎)样波的演变过程及规律,可提高癫(癎)的准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术中皮质脑电监测(ECoG)下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中皮质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46例难治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诊10月~5年,54%术后无癫癎发作;19%术后仅有先兆发作;23%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形式改变。4%术后无效。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难治性癫癎术中应用皮质脑电监测系统实施癫癎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颅内电极脑电图(EEG)对难治性癫(癎)患者致(癎)灶的定位作用.方法 对10例难治性癫(癎)患者行颅内深部和/或皮质电极置入术及颅内电极EEG监测4~14 d,并与常规EEG、MRI、PET对致(癎)灶定位及手术中所见比较;观察颅内电极置入术的并发症及癫(癎)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10例患者经颅内电极EEG监测后均明确了致(癎)灶,其中与常规EEG一致2例,不同8例;与MRI、PET病灶一致4例,不同6例;电极置入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例,硬膜下血肿、电极折断及颅内感染各1例.10例患者在致(癎)灶切除术中发现的致(癎)灶与颅内电极EEG所示部位吻合;术后随访7~17个月,所有患者抗癫(癎)药物减量,癫(癎)发作控制.结论 颅内电极EEG对难治性癫(癎)患者的致(癎)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癫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据统计25%-30%的癫癎患者应用已有的抗癫癎药正规治疗后临床发作仍得不到有效控制,称为难治性癫癎。约50%的难治性癫癎患者不适合进行癫癎灶切除术,所以研究者们都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电刺激近年来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氯氮平引起脑电图异常率和癫(癎)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共调查331例服氯氮平后且在电休克治疗1个月外有脑电图的病历. 结果:脑电图的异常率是30.21%(100/331),癫(癎)发生率为0.91%(3/331).在≤450 mg/d剂量范围内,脑电图异常率以及异常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服氯氮平后半月内以及2年以上的脑电图异常率比其他时间低.结论:服用氯氮平治疗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高达30.21%,癫(癎)发生率为0.9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脑电图异常率及异常程度随氯氮平剂量增加而增加.脑电图异常率差异随服用氯氮平时间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