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麻花秦艽和粗茎秦艽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提取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秦艽叶绿体的基因组序列特征、遗传多样性以及资源保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麻花秦艽、粗茎秦艽为对象,采用改良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提取,优化纯化方法,分离得到秦艽叶绿体后测定cpDNA浓度,检测其OD值并扩增ITS2序列验证其纯度。结果: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cpDNA(0.1~0.4μg/10g),扩增ITS2序列验证其无核污染,满足后续测序要求。结论:cpDNA的纯度和质量对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的正确率和可信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获得了高纯度、高质量的秦艽cpDNA,为秦艽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的获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甘肃野生秦艽rDNA 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研究甘肃不同地区4种野生秦艽rDNA ITS碱基序列的差异及其规律,寻找秦艽组药材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对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 X,MEGA3等软件对ITS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及黄管秦艽的ITS长度为800 bp,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90,170,340 bp。根据两者序列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发生树。结论:ITS序列可以作为野生秦艽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肃不同地区家种及野生中药材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麻花秦艽G.straminea中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为秦艽、麻花秦艽等不同品种鉴别和品质评价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中药材家种及野生秦艽、麻花秦艽的核基因组DNA,利用合成的特异性PC及引物对所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nPCR扩增,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得到电泳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显示不同秦艽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长度均在360bp左右,已具备足够的遗传信息量进行碱基序列分析。结论:不同秦艽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可作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别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云南种植的粗茎秦艽斑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掌握该病发生的基本规律,经组织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依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基于真菌形态和ITS序列特征,粗茎秦艽斑枯病病原被鉴定为小孢壳针孢Septoria microspora,该病在云南粗茎秦艽主要种植区普遍发生。结论:小孢壳针孢Septoria microspora是粗茎秦艽斑枯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秦艽及其伪品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荣 《中草药》2000,31(8):632-632
秦艽为常用中药 ,我国九五版药典收载秦艽为龙胆科植物 :1 )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2 )麻花秦艽 G.straminea Maxim.,3)粗茎秦艽G. crassiculis Duthie ex Burk.,4)小秦艽 G.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在商品中 ,将秦艽、粗茎秦艽统称为大秦艽 ,根据性状 ,又分别叫鸡腿艽、萝卜艽、牛尾艽 ,将麻花秦艽又叫麻花艽或辫子艽。近些年来 ,商品中麻花艽出现了混淆品即伪品。如西藏黑秦艽 G.waltonii Burkill的根、毛茛科乌头尾植物牛扁 Aconitum ochranthum C.A.Mey.的根、唇形科植物甘肃丹参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的根 (…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叶绿体基因(cp DNA)序列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祁连山地区麻花秦艽进行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分析。方法 利用试剂盒提取法提取麻花秦艽的基因组DNA,利用筛选出的trnS-trnG和rpl20-rps12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通过软件Chromas、ContigExpress对得到的序列进行校正、拼接,利用MegaX、DanSP5、GenALEx软件对拼接后的序列进行序列特征分析,最后利用PopART软件得到麻花秦艽的单倍型网状进化图。结果 18个麻花秦艽居群共计114个个体被成功扩增和测序;2个cp DNA片段经拼接后的长度为1 246 bp,共有676个多态性变异位点,459个单一突变位点、21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07个插入-缺失位点;单倍型41个,其中特有单倍型34个;Tajima′s D检验在P>0.05水平上不显著,整体遵循中性进化模型。居群内变异百分比为89%,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Fst=0.114(P<0.05),Nm=3.889说明居群间分化程度较低,居群间具有较强的基因交流。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分析r=-0.094(P<0.05),说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甘肃祁连山地区麻花秦艽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丰富的单倍型类型,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遗传漂变。  相似文献   

7.
秦艽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莎  倪健  孔慧  刘艳丽 《中成药》2005,27(9):1074-1075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1].主要含有生物碱、环烯醚萜苷、甾醇苷和其它成分.秦艽具有镇静、镇痛、解热及抑制反射性肠液分泌的作用.秦艽临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治疗.工艺提取中采用乙醇提取.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苦苷含量,优选出秦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秦艽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预测中药秦艽在我国的生态适宜区分布,寻找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共享平台数据获取313份秦艽、186份麻花艽、343份小秦艽和131份粗茎秦艽的分布信息,利用Max Ent模型和Arc GIS技术,综合55项环境因子,分析影响中药秦艽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分析影响4个种的主要环境因子后认为,降水量和海拔对4个种生态适宜性分布均产生主要影响。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甘肃南部、山西全省、陕西中部和青海东部;麻花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四川北部及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小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甘肃西南及南部、青海东部、山西全省和陕西北部;粗茎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北部,西藏东部、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也有分布。秦艽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与每种来源的秦艽实际分布相一致。该研究可以为中药秦艽野生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从麻花秦艽中快速分离高纯度落干酸的方法,用于制备麻花秦艽质量控制用对照品.方法 采用水煎提取,活性炭富集,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制备液相采用GRACE Adsorbosphere C18色谱柱(22 mm×250 mm,10 μm),以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8:92)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制备柱柱后分流,分流比为1:5;UV检测,波长254 nm.部分收集器分部收集,按照色谱图回收高纯部分.结果 制备所得产品经UV,IR,1H- NMR,13C - NMR等光谱手段确证为落干酸.分析型高效液相分析,纯度大于99.0%.结论 该方法简单、高效、回收率较高,是从麻花秦艽中快速分离制备高纯度落干酸对照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产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秦艽是临床上用于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的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有龙胆科秦艽(大叶秦艽,又称大叶龙胆)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 C.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又称粗茎龙胆)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叶秦艽 G.dahurica Fisch.等4种。新疆是秦艽主产区之一,据《新疆中药资源普查名录》记载新疆龙胆科植物有秦艽和龙胆等13种。本研究用HPLC法测定5种秦艽药材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含量,并与药典收载的加以比较,为新疆秦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江蔚新 《中成药》2005,27(4):459-461
目的:研究三花龙胆地上器官和地下器官獐芽菜苦苷积累相关规律.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结果:獐芽菜苦苷在三花龙胆中积累规律,根>茎>叶>花,且随植物的花期而变化.在东北龙胆中积累规律,地下部分根、根茎和地上部分茎的含量相对高于叶和花,且茎在5月份后含量逐渐减少,而根的含量变化不大.叶的变化比较平稳,含量很低.而花中由于獐芽菜苦苷含量太低,几乎检测不到.结论:可能存在着花期时有效成分向上输送,而花期后有效成分向下输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三花龙胆不同器官中獐芽菜苦苷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蔚新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3):975-976
 目的研究三花龙胆地上器官和地下器官獐芽菜苦苷积累相关规律。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獐芽菜苦苷在三花龙胆中积累规律,根>茎>叶>花,且随植物的花期而变化。结论獐芽菜苦苷在地下部分根、根茎和地上部分茎的含量相对高于叶和花,且茎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根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藏药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线叶龙胆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利用来源、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定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确立鉴别特征。结果:其粉末中有念珠状增厚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和花柱碎片;薄层色谱中,供试品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重现性好。结论:本研究为该药材的生药鉴定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藏药线叶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藏药线叶龙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线叶龙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α-香树脂醇(1),β-香树脂醇(2),28-羟基-α-香树脂醇(3),28-羟基-β-香树脂醇(4),3β-棕榈酸酯-28-羟基-α-香树脂醇(5),3β-棕榈酸酯-28 -羟基-β-香树脂醇(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28-羟基-羽扇豆醇(9),24-羟基-羽扇豆醇(10).结论 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秦岭龙胆的生药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秦岭龙胆的生药性状、根和根茎的组织构造及全草的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论:秦岭龙胆属坚龙胆型,为秦岭龙胆的生药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定的方法对藏药粗茎秦艽、蓝玉簪龙胆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研究能够很好地鉴定原植物。  相似文献   

17.
管花秦艽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礼  苏洁  王峥涛 《中草药》2006,37(12):1875-1878
目的对甘肃秦艽习用品--管花秦艽Gentiana siphonantha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形态学、组织学及理化鉴定方法。结果管花秦艽的叶较窄,子房、果实有柄,可与其近缘种秦艽G.macrophylla相区别;其根的组织结构中出现中柱裂分现象;理化特征与麻花艽G.straminea十分相似。结论可为管花秦艽药材的研究及秦艽新资源的开发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8.
危士虎  喻长远  卢立明  陈光 《中草药》2010,41(8):1242-1245
目的对龙胆属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的非环烯醚萜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学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麻花秦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其结构为(-)-syringaresinol-4,4′-bis-β-O-D-glucopyranoside(1)、gentiaphyllide-D(2)、红白金花内酯(3)、大叶苷D(4)、gentiaphyllide-E(5)、栎瘿酸(6)、乌苏醇(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龙胆三糖(10)、β-葡萄糖(11)和α-葡萄糖(12)。结论化合物1~6和10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条纹龙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重结晶、柱层析(硅胶、聚酰胺、葡聚糖凝胶LH-20)等方法分离及纯化,并运用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条纹龙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desoxyloganin(1)、Gmephiloside(2)、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3)、(+)-8-hydroxypinoresinol(4)、3S,5R,6R,9S-tetrahydroxymegastigmane(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阿魏酸(7)、熊果酸(8)。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