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难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积极、有效的方法.方法对2例病程分别为5年和7年,狼疮肾Ⅲ级和Ⅳ级,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和浆膜炎的患儿进行CD34+细胞分选的自身干细胞移植.首先经惠尔血动员、CS-3000血细胞分离机获取单个核细胞,通过CliniMACS CD34+细胞分选仪分别得到了1.7×106/kg及1.0×106/kg CD34+细胞,采集物中分别尚存2×105/kg和1×104/kg的CD3+细胞.用CTX 50 mg/kg·d×4 d+ATG(Fresennius S 5 mg/kg·d×3 d)预处理.结果两患者分别于+9 d和+7 d获粒细胞重建,自+15 d起血小板维持于正常水平.现已分别随访13月和6月,原发病症状完全消失,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全部转阴,但细胞免疫功能仍未恢复,CD4细胞仍处于低水平.结论CD34+细胞分选的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型红斑狼疮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纯化的自体CD34+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CD34+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自体CD34+细胞移植,以降低自体移植后肿瘤复发率.方法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CliniMACS临床型细胞富集仪,利用磁性分选技术收集CD34+细胞,患者于预处理后,输注分选后的CD34+细胞.结果 CD34+细胞体外纯化富集可使回输CD34+细胞中位数达3.9×106/kg,CD34+细胞回收率为35%,纯度达到97.6%;移植后,患者于+14 d时,中性粒细胞数>0.5×109/L,+35 d时血小板>20×109/L,提示造血重建.结论 CD34+细胞移植后获得迅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体外CD34+细胞纯化富集后移植可望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3.
搭桥术中从胸骨和肋骨骨髓中富集CD34^+干细胞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便于进行心肌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探索一种搭桥术中从胸骨和肋骨骨髓中快速富集CD34+干细胞的方法.方法搭桥手术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65.4±8.9)岁,平均体重(60.8±14.6)kg.术中从胸骨和肋股骨髓中多点抽取骨髓,MiniMACS分选系统分离纯化骨髓CD34+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富集的CD34+细胞纯度,镜检细胞活力,计数富集干细胞的时间.结果本方法抽取的骨髓液20~30ml,可富集(1.7±0.8)×107个CD34+干细胞,纯度(95.8±1.6)%,活力(95.3±1.6)%;从抽取骨髓到富集到可用的CD34+细胞用时3.5~4 h.结论搭桥术中从胸骨和肋骨骨髓中可快速富集理想的CD 34+干细胞,获取细胞隐蔽,患者无痛苦,分选时间短,可在搭桥手术结束前提供心肌注射使用,为心肌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中的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和CD3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患者16例,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动员,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MNC分离,对每份采集物计数MNC和流式细胞仪计数CD34+细胞,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的MNC为0.10×108~2.62×108/kg,CD34+细胞为0.50×106~35.25×106/kg,移植物中的MNC计数和CD3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94,P<0.001). 结论 MNC计数和CD34+细胞计数均能可靠预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5.
刘希民  葛林阜  吕军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471-472,475
①目的探讨丙氧鸟苷(GCV)对亚致死量照射H-2半相合小鼠CD34+细胞移植的影响.②方法从亲代雄性供鼠骨髓分离CD34+细胞,同时取脾脏T细胞转染TK基因.雌性F1受鼠60Co亚致死量照射7.0 Gy后随机分为4组,第1组输入1×105 CD34+细胞,其他3组输入1×105 CD34+细胞和5×105 TK+ T细胞.第3、4组分别于移植后0和7 d给予GCV治疗,然后观察各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③结果单纯输入CD34+细胞组小鼠未能植活,但自体造血恢复.输入CD34+和TK+ T细胞组小鼠出现急性GVHD,表现为体质量下降;自小鼠外周血扩增出Y染色体片段.输入CD34+和TK+ T细胞后应用GCV组小鼠未发生急性GVHD;0 d应用GCV组80%小鼠未扩增出Y染色体片段;7 d应用GCV组80%小鼠扩增出Y染色体片段.7d应用GCV组植入率与未应用GCV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89,P>0.05);7d应用GCV组植入率高于0d应用组(χ2=2.64,P<0.05).④结论移植后1周应用GCV对CD34+细胞植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能否采用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混合一定量纯化CD3+T细胞移植达到既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又保留移植物的抗白血病效应(GVL). 方法 (C57BL/6×615)F1代接种L615白血病细胞株建立小鼠白血病模型作为移植受鼠,利用免疫磁珠纯化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及脾脏CD3+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化前后CD34+、CD3+细胞百分比,观察单纯移植CD34+细胞及混合不同数量级CD3+细胞后受鼠生存时间、GVHD、GVL效应,移植后骨髓造血重建细胞来源. 结果纯化CD34+细胞1×10+6移植组100%死于白血病复发;CD34+细胞+纯化CD3+细胞(1×10+7)移植组生存期明显延长,50%死于白血病复发,无GVHD表现;CD34+细胞+CD3+细胞(5×10+7)移植组长期存活,无白血病复发,无GVHD表现;CD34+细胞+CD3+细胞(1×10+8)移植组62.5%死于GVHD,37.5%长期存活;CD34+细胞+CD3+细胞(1.5×10+8)移植组100%死于GVHD.移植后生存时间>60 d的受鼠骨髓造血重建细胞y染色体检出率为100%. 结论移植物中CD3+细胞数量与GVHD和GVL效应密切相关,通过限定移植物中的CD3+淋巴细胞的含量能够保留GVL作用而有效控制GVHD发生.  相似文献   

7.
You Y  Xia LH  Zhang C  Liu F  Chen ZC  Z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27-3129
目的 采用CD34+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5例NHL患者,女3例,男2例;中位年龄29岁;T细胞NHL 3例,弥漫大B细胞NHL 1例,真性组织细胞型NHL 1例;临床分期ⅡA 2例,ⅣB 3例;移植前4例处首次完全缓解,1例为部分缓解.采用Clini MACS临床型磁性细胞分离器收集CD34+和CD34-细胞组分,患者于预处理后输注分选的CD34+细胞.结果 Clini MACS体外分选可去除3.3个对数级CD34-细胞;回输CD34+细胞中位数为2.0×106/kg;CD34+回收率为52%,CD34+细胞纯度为86%;移植后白细胞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20×109/L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2 d和19 d.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为4/5,1年生存率为4/5,估计5年生存率为75%.结论 NHL患者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后可获得迅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体外CD34+细胞纯化富集后移植可望提高NHL患者自体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8.
CD34+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早期的祖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外扩增培养及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仅占正常成人外周血的0.05%~0.2%、骨髓的0.5%~3%和脐血的0.1%~0.5%,因此CD34+细胞分选技术越来越重要.通过长时期的摸索,本实验室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脐血CD34+细胞分选富集技术,并成功地分选了180份脐血样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白血病(Leukemia)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所选供者均为HLA-A、B、DR位点与患者完全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供者经250μg/kg rhG-CSF动员5 d后,单采外周血干细胞1~2次。5例白血病病人经过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输入单个核细胞6.77×108/Kg±1.63×108/kg(5×108/kg~8.67×108/kg),其中CD34+为13.88×106/kg±8.15×106/kg(5.3×106/kg~24.23×106/kg),用MTX+CSA+MMF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结果移植-2 d~+2 d WBC降至最低,+11 d~+20 d中性粒细胞>0.5×109/L,+11 d~+55 d血小板>50×109/L。+28 d复查骨髓显示造血恢复、STR位点的DNA检查显示供者细胞生长。随访1年~2年,其中2例出现aGVHD、3例出现cGVHD、2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CNSL,最后骨髓复发死亡。结论采用改良Bu/Cy方案和用MTX+CSA+MMF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方案进行PBSCT治疗白血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脾细胞亚群强化骨髓细胞输注调节特异性免疫状态的效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别输注BACB/C小鼠5×106骨髓细胞、5×106骨髓细胞+5×106脾细胞、5×106骨髓细胞+5×106CD4+细胞和5×106骨髓细胞+5×106CD8+细胞,3月后观察特异性免疫状态和淋巴细胞分化状况。结果CD8+细胞联合输注的受体淋巴细胞反应较弱,IL-2和IFN-γ低表达,IL-4高表达。结论CD8+细胞输注强化了骨髓细胞输注调节特异性免疫状态的效应,包括免疫偏移在内的机制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3.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我院病案利用情况观病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病案资料使用情况和复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总结出病案在五大方面的作用,医院管理决策者和领导可利用病案信息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制定发展目标。结论病案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病人诊疗情况,为医院保险机构、执法部门、医学科研、教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原始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刘晋才  刘阳 《中国病案》2008,9(9):19-2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病历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1)首先网上快速检查每份病历书写的质量情况;(2)针对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病历的管理。结果有效提高了地震伤员病历的内涵质量。结论地震伤员的病历管理以军字一号工程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管理的方式最好,传统终末病历管理的方法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因髌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弛、Q角大于正常所引起的髌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及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建立髌骨向内的可变拉应力,使Q角变小。结果 治疗髌软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髌骨无再脱位。结论 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应髌骨向外侧移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让人民满意是病案管理数码化必须遵循的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医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实施“三变”。由“救治”转变为“预防”,由“院内”转变为“社区”,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即由历来的指导思想“抢救治疗”转变为预防在前,使原来的“让部分人恢复健康”转变为全民健康;将医院内救治转变为社区病后、病前的增强抗病能力;将被动的、静止的、孤立的治疗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关联的病案信息网络互动治疗,它是医疗改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病案管理的信息基础建设,让病案管理信息复盖社区,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病案信息建设中,必须建立“病案数码化患者信息响应系统”,建好医疗服务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联系的高速通道,使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必须的病患群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