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春升  杨培民 《中成药》2007,29(1):92-95
目的:确定麸炒白术的最佳条件。方法:以麸炒白术饮片为分析对象,用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HPLC测定的白术内酯Ⅲ含量作为指标,以正交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麸炒白术用切片厚度为3 mm的白术饮片炮制时各种指标最高。临床用麸炒白术饮片炮制的最佳条件为:锅内空间温度140-180℃,炮制时间5 m in,辅料用量10%。结论:该研究客观性强,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段启  马兴田  李彩萍  陈华师 《中草药》2008,39(10):1504-1506
目的确定麸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以白术饮片外观性状和白术内酯Ⅰ、Ⅱ、Ⅲ总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白术炒制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麸炒最佳工艺为:辅料用量10%,投料温度300℃,加热时间2.5 min。结论该工艺为进一步制定白术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麸炒白术的最佳中试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以白术饮片外观性状、白术内酯(Ⅰ+Ⅲ)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白术炮制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中试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240℃,加热时间21min,辅料用量10%,炒制转数25r/min。结论:该工艺运用现代饮片工业,为进一步制定白术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建立麸炒白术最佳炮制火候的客观量化判别方法,为白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及改进该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中药饮片炮制火候判别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色度分析原理,引入色度空间参数L*,a*,b*(L*为亮度,a*为红绿色度值,b*为黄蓝色度值)值,采用色彩色差计对麸炒白术饮片颜色进行客观量化。经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建立麸炒白术不同炮制火候的数学判别模型和双侧90%参考值范围。结果:建立了基于色度空间参数L*,b*的麸炒白术不同炮制火候的数学判别模型(判别符合率100%)及双侧90%参考值范围。麸炒12 min时白术达最佳炮制火候,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式(1)为炮制时间=0.675×L*+0.972×b*-49.365,函数值范围为10.103 6~16.051 4。判别函数式(2)为炮制时间=0.884×L*-0.998×b*-11.277,函数值范围为-6.366 0~0.496 7。双侧90%参考值范围为L*44.127 8~47.661 2和b*30.674 5~34.112 3。结论:基于颜色变化能够实现麸炒白术最佳炮制火候的客观量化判别,后续将探索不同炮制火候的麸炒白术饮片颜色与药效作用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白术与麸炒白术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为中药炮制品配方颗粒的真伪鉴别提供示范性研究。方法 采用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法分别对白术与麸炒白术配方颗粒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白术和麸炒白术配方颗粒的一维红外光谱基本相似,后者在779 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白术和麸炒白术配方颗粒的二阶导数光谱在900~650 cm-1区域内的谱峰,其峰位置、强度、形状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通过比较不同级别的红外光谱,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白术与麸炒白术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麸炒白术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投麸量对麸炒白术炮制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170℃,炒制时间2 min,投麸量10%.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术麸炒过程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变化规律,为白术麸炒炮制原理的阐释和炮制工艺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麸炒白术饮片生产的过程中,分别于0,3,6,9,12,15,18 min取样,共炮制3批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各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结果:白术麸炒过程中,白术内酯Ⅰ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炮制到18 min时,3批样品平均下降率为46.73%;白术内酯Ⅱ随炮制时间延长略为下降,3批样品平均下降率为13.63%;白术内酯Ⅲ随炮制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第三批样品在15,18 min时较前一时间点含量略有回升。结论: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在白术麸炒过程中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炮制辅料、温度和时间均对其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浙江省药品炮制规范》麸炒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取规定量的麸皮,置热锅中,待其冒烟,投入净药材迅速翻炒至表面深黄色或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摊凉。现改为烘箱制法,亦起到同样效果。 烘箱:用YHWYL-1型,远红外药物干燥箱,江西仪器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白术与漂白术、麸炒白术与麸炒漂白术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考察樟帮特色米泔水漂法对白术及其麸炒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检测白术生品、麸炒品及二者米泔水制品的挥发性成分,GC条件为程序升温(起始柱温50℃,以10℃·min-1升至140℃,维持5 min;以4℃·min-1升至210℃),分流比10∶1,载气为高纯氦气,溶剂延迟时间3 min;MS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子碰撞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m/z 20~650。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运用SIMCA 14.1软件对所得样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和P<0.05筛选得到白术与漂白术、麸炒白术与麸炒漂白术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白术53种、漂白术50种、麸炒白术51种、麸炒漂白术44种。OPLS-DA结果表明白术与漂白术、麸炒白术与麸炒漂白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产地间白术样品的差异不明显。白术与漂...  相似文献   

10.
中药麸炒古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莉  陈缤  贾天柱 《中成药》2006,28(9):1311-1313
麸炒又称“麸皮炒”或“麦麸炒”,是一种传统炮制工艺。麸炒是指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一定量的麦麸加以拌炒的炮制方法。麸炒炮制方法渊源已久,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及其炮制专著中。本文就麸炒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作一初步探讨,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麸炒这一古老的炮制工艺,提供有益的帮助。1麸炒的炮制历史沿革麸炒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多部中医药古籍中都有记载。早在汉·华佗的《华氏中藏经》中就有“枳实,麸炒去瓤[1]”的记载,始开麸炒之先河。在刘宋时期雷学攵的《雷公炮炙论》中对枳壳麸炒方法有了较详细的记载:“以麸炒过,待麸焦黑,遂出[2…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法优选麸炒白术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麸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挥发油含量为指标,选择辅料用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上述三因素进行炮制工艺的优选。结果麸炒白术最佳炮制工艺为:辅料用量10%,加热温度150℃,加热时间5min。结论为进一步制定麸炒白术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术生品及麸炒品对利血平所致脾虚模型大鼠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胆碱酯酶(CHE)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平均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白术生品组,白术麸炒品组,阳性药莫沙必利组,模型组,每组10只,利血平0.5 mg·kg-1 sc 7 d复制大鼠脾虚模型.造模成功后,莫沙必利溶液按7 mL·kg-1(0.7 mg·kg-1)ig7 d,白术生品、麸炒品水煎液20 g·kg-1 ig 7 d后取血清,测定大鼠血清中SS,GAS含量,CHE活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SS,GAS含量显著降低,CHE活力显著升高(P<0.05);白术生品及麸炒组大鼠血清中CHE活力较模型组显著降低;SS,GAS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总体麸炒白术作用优于生品.结论:白术生品及白术麸炒品对利血平所致大鼠脾虚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研究本草中记载的苍术与白术的形态、功效、源流等以及明确区分二者的时间,从形态和功效方面探讨二者混淆的原因以及区分方法。结果验证了本草古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术实为苍术,且将白术混入苍术中共同记载。苍术与白术混用千年之久,究其原因主要是二者的形态和功效过于相似,自宋代寇宗奭之后,苍术与白术开始明确区分,并不断发展。另外,本文还验证了《神农本草经》将白术作为了苍术的来源之一,明确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苍术与白术的区别,确定了明确区分二者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白术与苍术及其混伪品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材白术与苍术为苍术属植物,为常用健脾之要药,但二者功效不完全相同,古代对二者未进行区分,现代用药也容易将其混用,为了确保用药安全,该文采用ITS2序列对药材白术与苍术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研究。白术与苍术的3个基原物种(苍术、关苍术和朝鲜苍术)ITS2序列均为229 bp。13条白术的序列仅在98 bp处有C-G变异,平均GC含量为69.42%;4条苍术序列无变异位点;关苍术与朝鲜苍术的种内最大K2P距离均为0.013。白术、苍术、关苍术和朝鲜苍术种内最大K2P距离均小于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邻接(NJ)法构建的系统聚类树,白术、朝鲜苍术序列能各自聚为一支,关苍术与苍术聚为一支,但都能与混伪品明显分开。ITS2序列在药材白术与苍术及其混伪品的鉴定方面具有很好的鉴别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白术药材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HPLC法建立酉阳规范化种植白术的指纹图谱,为白术药材的质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ymm 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65%~100%)连续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 in;在254 nm波长下检测。测定11批药材的色谱图,确立标准指纹图谱。结果白术药材有11个共有峰,多数峰可以达到较好分离。该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各批次间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1%,相对峰面积符合指纹图谱相关要求。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检测标准可以作为白术质量评价和品种鉴别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白术不同炒制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白术不同炒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炒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性,为不同炒制白术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柱温为30℃,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242nm,流速为1.0mL·min-1;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1.0版"软件对土白术等4种炒制品与生品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炒制品和生品白术指纹图谱共有峰明显,不同炒制品间指纹图谱有所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白术不同炒制品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稳定性和重现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白术药材炮制前后苍术酮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比较3批不同产地白术炮制前后苍术酮的峰面积变化。结果:3批不同产地的白术麸炒品中苍术酮的含量均低于生品。结论:炮制后苍术酮的含量有所降低,为白术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超快速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人参-黄连共煎前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UPLC T3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3%甲酸-0.3%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应用Markview1.2.1等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黄连水煎液为空白,比较人参水煎液与人参-黄连共煎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结果:3种溶液中发现10个差异性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其中齐墩果酸和2个未知化合物含量显著上升,20-葡萄糖Rf和人参皂苷Rf,Ra3,Rb1,Ra2,Rb3,Rs2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负离子模式下方法能很好区分共煎前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提示人参皂苷类成分水解生成的齐墩果酸型苷元可能是人参与黄连共煎后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