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活素是1997年Ambrosini等[1 ]利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 (EPR-1)的cDNA,从人类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克隆出的一个新基因,是抗凋亡蛋白(IAP)家族中的一员.其组织分布具有明显的细胞选择性,表达于胚胎和发育的胎儿组织及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组织中,在终末分化的成人组织中未见表达(除胸腺、生殖腺外),因而存活素在肿瘤的研究中成为热点.然而,最近有研究[2]发现,大脑脉络丛室管膜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也有存活素的表达,在脑缺血后参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新生.现对存活素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存活素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活素(survivin)是至今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中的一个特殊新成员,与细胞凋亡、增殖、血管再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survivin还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修复和神经元保护.本文就survivin的结构、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理作用及其与脑缺血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分子最小的成员,其功能主要是阻断细胞凋亡过程,控制细胞有丝分裂。Survivin表达于大多数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尤其是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最近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亚细胞结构Survivin表达上调,以降低DNA裂解和细胞死亡。Survivin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靶基因蛋白之一,通过使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RNA干扰技术及核酶技术,可抑制Survivin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细胞存活及延缓肿瘤生长。本文对Survivin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作用及靶向Survivin基因治疗的应用前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Survivin与胶质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rvivin是凋亡抑制因子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其N端仅包含一段单一的杆状病毒IAP重复区序列(baculovirus IAP repeat,BIR)而C端无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指状结构。Survivin在大多数肿瘤组织中表达而在成人终末分化组织不表达。Survivin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双重作用,通过下调Survivin的表达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最近,已有学者开始研究它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netrin是一种分泌蛋白 ,在神经发育所需的轴突导向及细胞迁移中发挥双重导向功能———吸引或排斥 ,主要依赖于生长锥所表达的不同受体结肠癌缺失蛋白 (DCC)或UNC5同源物 (UNC5H) ,从而传递不同信息。同时 ,dcc和unc5h也是肿瘤抑制基因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种双重导向功能可能归因于它们属于配体依赖性受体家族。依赖性受体的重要特征是缺乏相应配体时将诱导细胞凋亡 ,因此推测DCC和UNC5H不仅为神经元传递信号所必需 ,同时也是细胞生存因子 ,与细胞存活及正常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儿冲动行为评估。方法:200例ADHD患儿按症状分为注意缺陷组(IA组)和冲动组(IP组),同时期10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评估儿童行为方式,Go/No-go任务评估反应抑制功能。结果:(1)3组在CBCL中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显示IP组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总分大于IA组和对照组(P均0.01);(2)3组在No-go反应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显示IP组和IA组No-go反应时长于对照组(P均0.05);(3)IP组3个月内冲动次数与CBCL总分与社交退缩、焦虑/抑郁、睡眠问题、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因子分及No-go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或P0.01);No-go错误数与CBCL中破坏行为呈正相关(P0.05);(4)线性回归显示No-go错误数是IP组冲动行为影响因子(P0.05)。结论:ADHD儿童存在反应抑制功能损伤;冲动型ADHD患儿较注意缺陷型ADHD患儿具有更高的冲动性,其冲动行为与反应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S100蛋白家族是一个钙结合蛋白家族,该家族的所有蛋白都具有与钙离子结合的空间结构,并通过对钙离子的调节及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1].S100A12是钙结合蛋白家族的一个较新成员,它具有S100蛋白家族的一些共性,又有其独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其参与炎症反应、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生长抑制、诱导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实验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存在整合素受体,但血管生成素1是否能通过整合素受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存、抗凋亡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活力、抗凋亡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信号转导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8-01/10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放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SD大鼠40只,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人血管生成素1为R&D公司产品。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分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3~6代细胞用于实验。分别以不同的基质包被24孔培养板1 h,清洗后再加入单细胞悬液,设立7组:第1组作为对照,以含0.1%牛血清白蛋白的PBS包被;第2~4组分别以玻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血管生成素1包被;第5~7组单细胞悬液预先分别与乙二胺四乙酸、β1抗体、RGD抗体孵育10 min后再加入24孔板,行血管生成素1包被。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黏附测定、锥虫蓝染色、MTT试验、Hoechst染色和Annexin V/PI法检测血管生成素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活力、抗凋亡等生物学效应,结合整合素抗体和信号转导阻滞剂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Bcl-2和β-actin水平。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纯度达98.3%。黏附试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培养1,2, 3 d血管生成素1均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P < 0.01),该效应能被乙二胺四乙酸、整合素亚单位β1抗体和RGD抗体所抑制(P < 0.01)。血管生成素1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血清饥饿下的存活(P < 0.01)、增殖(P < 0.01)和提高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Bcl-2的表达来拮抗紫杉醇诱导的凋亡(P < 0.01),RGD抗体能抑制上述作用。 结论:血管生成素1可与整合素受体结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存活和增殖,并通过上调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和Bcl-2的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正>自从1983年Dynan等学者报道了第一个家族成员,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1,Sp1)至今,相继又有8个具有相似结构的成员(Sp2Sp9)被发现,共同组成了Sp样转录因子家族。Sp样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参与从线虫到人类多种种属的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是一类成员多、功能广的转录调控因子。目前研究发现Sp1、Sp2、Sp3、Sp5以及Sp6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与细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关节假体重建不依赖于骨的愈合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以及尽早地重塑关节稳定的作用。对于股骨近端的转移性肿瘤而言,人工关节假体重建可能是最好的外科治疗方式。 目的:分析肿瘤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对37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采取瘤段广泛切除+肿瘤型髋关节假体置换。其中20例患者因病理性骨折而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其余患者因髋部疼痛和行走困难,通过关节置换来切除转移性病灶。 结果与结论:术后存活时间2周~9年,平均11个月。术后2个月存活32例,术后1年存活14例,MSTS评分平均为21.68分,术后2年存活8例。37例患者中,出现1例深部感染,2例股骨假体松动,1例术后早期假体脱位,2例由于外展肌力不全出现行走步态异常,2例远期出现患肢短缩畸形,1例出现明显的异位骨化。结果表明对于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采用肿瘤性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可以尽快获得牢靠地固定,恢复患者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在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脂肪因子中脂联素(脂联素)约占全部血清蛋白成分的0.01%,脂联素的生物活性与翻译后修饰密切相关[1]。脂联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1)通过抑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在人类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的表达,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与肥胖者体重增减密切相关;(3)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与抑制成熟巨噬细胞的功能调节炎症反应。脂联素(adiponeclin)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及其相关调节因素1、脂联素分子结构及理化特征人类脂联素基因位于3p27[2]。脂联素(其mRNA长4.5kb)是一种特殊的胶原样因子,是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的单肽。它没有跨膜疏水区,有胶原样结构域,分子间形成三聚体,进而又形成寡聚体的复合结构。其N端有1小段非胶原序列,其后是Gly-X-Pro或Gly-X-Y的重复序列(其含66个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C端有一球形结构域的片段(gAcrp30),长约27ku,其裂解位点位于第104个氨基酸上,gAcrp30活性远远大于脂联素,故推测脂联素是gAcrp30的无活性前体。2、脂联素调节因素(1)生长激素生长激素...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脑内动脉瘤(FIA)常与有SAH的病人有密切关系,其发生率一般为1%-4%。到目前为止文献中很少有流行病学的研究报告。作者评价了1977~1990年FIA的资料。 在1977—1990年14年间,在Kuopio大学医院共治疗了1444例脑血管畸形病人(包括自发性脑内血肿),作者检查了1150例确诊为动脉瘤(IA)的病人的记录。 FIA组包含标准为有二个或更多家族成员证实患有动脉瘤引起的SAH或患有IA者。家族成员包括直系和第二系。每一例病历中,动脉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10)、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n=60)、缺血预处理组(BIP组,n=60),MCAO组和BIP组又分别分为再灌注2 h、6 h、12h、24 h、48 h、72 h 6个亚组,每亚组10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IP组在缺血前24h给予10 min的预缺血。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SO组比较,MCAO组和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在MCAO组和BIP组中,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在再灌注24 h时达到最高峰(均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存活素表达上调,这或许与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TMZ)短期化疗下P57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P57和核增殖抗原(Ki-67)在TMZ短期化疗后U8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原发性和复发性(经TMZ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标本中P57的表达差异;通过干扰P57的表达,检测TMZ短期化疗下和撤药后U8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细胞活力的变化. 结果 TMZ短期化疗后,U87细胞中P57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Ki-67表达量明显下降;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标本中复发性肿瘤的P57表达量高于原发性肿瘤;干扰P57表达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的表达量增加,表现为TMZ对U8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减弱,但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未干扰细胞凋亡率为12.83%±1.40%,干扰组细胞凋亡率为31.00%±3.48%);此外,撤药后,与对照组相比,P57干扰组U87细胞发生明显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活力下降. 结论 TMZ短期化疗下,U87细胞通过上调P57表达及下调Cdk2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以降低化疗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牡荆素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c-reperfusion,CIR)损伤作用机制,分析其与腺苷酸环化酶(cAMP)直接激活的交换蛋白(EPAC)-RAS相关蛋白1(Rap1)通路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牡荆素(10mg·kg-1)组和EPAC激动剂(5mg·kg-1+10mg·kg-1牡荆素)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大鼠CIR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测大脑梗死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状况,TUNEL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匀浆IL-6、IL-10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匀浆EPAC、Ra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结构破坏,细胞受损严重,核固缩和核溶解,分布稀疏,神经元胞体缩小变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梗死率、细胞凋亡率、IL-6、IL-10和TNF-α水平、EPAC和Ra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牡荆素组大鼠脑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细胞核较为清晰,核溶解和核固缩的细胞数量减少,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梗死率、细胞凋亡率、IL-6、IL-10和TNF-α水平、EPAC与Ra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更加显著(P0.0.5)。与牡荆素组相比,EPAC激动剂组大鼠脑组织结构破坏,细胞分布稀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梗死率、细胞凋亡率、IL-6、IL-10和TNF-α水平、EPAC和Ra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牡荆素可能通过抑制EPAC/Rap1通路,减轻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大鼠CIR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人p27Kip1基因(Ad-p27Kip1)对大鼠神经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Ad-p27Kip1组、Ad-LacZ和对照组,分别给予Ad-p27Kip1、Lacz重组复制缺陷性腺病毒(Ad-LacZ)和PBS瘤内注射,观察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情况,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27和细胞周期素(cyclinD1)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d-p27Kip1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瘤p27表达明显增强(P<0.05),cyclinD1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细胞凋亡显著多于Ad-LacZ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Ad-p27Kip1对大鼠胶质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强p27表达、抑制cyclinD1表达。p27Kip1有望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阿尔茨海默病 (AD)危险因素中 ,比较肯定的是老化和家族遗传史[1] 。有研究发现 ,2 1、14、1号染色体与早发性家族性AD(FAD)有关 ,而位于 19号及 12号染色体上的易感基因也与散发性AD和迟发FAD的发病有关。我们就近年来AD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进展综述于下。一、淀粉样蛋白前体1.结构和表型特点 :首先被证实与AD有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是 β 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precursorprotein ,βAPP) ,基因定位于 2 1q11 2 2 1q2 2 1,长约 170kb含 18个外显子 ,由770个氨基酸组成 ;已发现转录后…  相似文献   

19.
X连锁凋亡蛋白(XIAP)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中抗凋亡作用最强的成员,通过抑制始动或效应半胱天冬酶(Caspases)活性发挥抗凋亡作用。但受到第二个线粒体源性Caspase激活剂/低等电点的IAP直接结合蛋白(Smac/DIA-BLO)、XIAP相关因子1(XAF1)和需求高温的丝胺酸蛋白酶A2(HtrA2)等相关因子的负性调控。脑缺血后XIAP通路基因表达增高,参与了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治疗老年性痴呆(AD)的有效药物,运用透射电镜和硫磺素T荧光分析,通过体外孵育方式研究天然抗氧化剂TA9901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的聚集及纤维化的影响.电镜观察显示,Aβ1~40在PBS(pH 7.4)中室温孵育7d,其纤维呈晶状聚集,直径约8~10 nm.TA9901的存在使Aβ聚集减少,无明显Aβ纤维形成,主要表现为无定形结构.Aβ1~40与维生素E(VE)共同孵育,Aβ纤维聚集密度明显下降.TA9901和VE联用使Aβ纤维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网状分布的Aβ原纤维,直径约3~5 rim.荧光分析揭示,TA9901,VE和二者联用对Aβ纤维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95.0%,38.6%和67.6%.结果表明,TA9901,VE和二者联用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Aβ聚集及纤维形成,以TA9901的抑制作用最强.提示TA9901有望发展成为以Aβ为靶治疗AD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