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浅表性胃炎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胃溃疡40例、胃癌37例。正常对照组56例。应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Ⅰ、Ⅱ(PGI、PGⅡ),ELISA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抗体。结果: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I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PGⅡ显著上升(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与对照组对比PGⅠ显著下降(P〈0.05),PGⅡ无明显差异(P〉0.05),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PGⅡ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浓度可以作为诊断各种胃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程桐花  朱贞祥 《安徽医药》2015,19(12):2354-2355
目的:探讨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筛查中实施血清胃蛋白酶原( PG)和幽门螺杆菌( Hp) 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体检的胃部疾病者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疾病类型分为4组,其中胃癌组48例,胃溃疡组37例,浅表性胃炎组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33例,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正常人员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各组研究对象胃蛋白酶原I(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进行检测,并计算PGR(PG Ⅰ/PG Ⅱ比值),采用胶体金法对Hp-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Ⅰ、PGⅡ明显较高,PGR明显较低( P<0.05),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PGⅠ与PGR均明显较低,PGⅡ明显较高(P<0.05),浅表性胃炎组各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同其他各组比较均较低,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最高,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Hp阳性研究对象血清PGⅠ、PGⅡ和PGR水平同阴性研究对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PG异常,有望作为胃癌及其癌前疾病早期筛查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清PG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和尿素~(14)C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探索其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体检或治疗的胃部疾病患者,胃癌49例,肠上皮化生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胃溃疡3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0例,选53例体检为健康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中PG Ⅰ、PG Ⅱ和PGR(胃蛋白酶原比值),用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的PG Ⅰ,PG Ⅱ较对照组高,PGR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的PG Ⅰ,PGR较低,PG Ⅱ则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p感染率最低,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最高(75.68%),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对象的PG Ⅰ、PG Ⅱ及PGR与阴性实验对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 Ⅰ、PG Ⅱ、PRG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与慢性胃病、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受检者分为浅表性胃炎(A组,40例)、胃溃疡(B组,4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组,46例)、胃癌(D组,55例)和正常对照(E组,58例)五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值;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Hp-IgG抗体。结果与E组比较,B组血清PGⅠ、PGⅡ明显升高(P<0.01),PGⅠ/PGⅡ比值(PGR)显著降低(P<0.01);C组和D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降低(P<0.01),而P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E组、A组、B组、C组和D组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6.9%、65.0%、78.0%、69.6%和7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在Hp-IgG抗体阳性组和Hp-IgG抗体阴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常血清PG可作为癌前病变及胃癌早期的筛查指标。Hp感染对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血清PG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胃部病变的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胃部疾病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浅表性胃炎54例,糜烂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44例,胃溃疡36例,十二指肠溃疡40例,胃癌12例。比较各组PGⅠ、PGⅡ以及PGⅠ/PGⅡ水平,比较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PGⅠ、PGⅡ以及PGⅠ/PGⅡ水平。结果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PGⅠ显著高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P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PGⅠ/P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癌PGⅠ/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Hp阳性PGⅠ、PGⅡ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Hp阳性患者PGⅡ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PGⅠ/PGⅡ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对初步筛查慢性胃部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以评价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分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各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和PGⅡ的比值(PGR)、G-17水平;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情况;Hp阴性与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PGR、G-17水平。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Ⅰ(91.15±42.43)μg/L、PGR(4.82±1.11)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的(110.42±40.63)μg/L、(6.57±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GⅡ、G-1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Hp阳性率40.00%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的2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高于Hp阴性患者,PGR、G-17低于Hp阴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R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需引起临床重视,以此进行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胃泌素-17(G-17)与老年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患者136例,对照组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胃癌30例,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PGⅠ、PGⅡ和G-17浓度,并计算PGR(PGⅠ/PGⅡ)值。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明显降低并低于其它良性病变组(P<0.05),G-17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PGⅠ水平及PGR值与萎缩程度相关,重度萎缩组PGⅠ、PGR明显低于轻度萎缩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早期胃癌组(P<0.05)。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与老年患者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有关,可以作为老年高危病人胃黏膜萎缩、癌变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志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22-123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探讨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且符合入选研究标准的180例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56例,对照组5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观察各项指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且与萎缩程度呈正相关性,两者水平有明显的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结论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变化可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对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G-17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胃部病变患者190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46例,萎缩性胃炎组61例,胃溃疡组43例,早期胃癌组40例。比较四组研究对象血清PGⅠ、PGⅡ、PGR比值及G-17水平差异,PGⅠ、PGⅡ、PGR比值和G-17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早期胃癌患者Hp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PGⅠ、PGⅡ、PGR比值和G-17水平差异。结果 四组研究对象血清PGⅠ、PGⅡ、PGR比值及G-17水平比较,P<0.05,其中早期胃癌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最低,G-17水平最高,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最高,G-17水平最低,其次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GR比值最高,其次为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胃溃疡组最低。PGⅠ、PGⅡ、PGR比值和G-17联合检测AUC为0.857、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0.25%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指标。早期胃癌Hp阳性组PGⅠ、PGⅡ水平、G-17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GR比值显著低于阴性组,P<0.0...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6,(8):594-596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II)及PGI/PGII(PGR)对胃癌、胃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PGI与PGⅡ含量,并计算比值。结果:胃癌的PGI与PGR明显低于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对照组;胃癌、胃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GⅡ高于对照组;PGI与PGⅡ联合检测,胃癌组阳性率最高。结论:血清PGI,PGⅡ及PGR的测定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胃部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胃癌的临床筛查),可以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和PGⅠ/PGⅡ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患者体内含量的差异,为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病情分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7例轻度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萎缩性胃炎组和7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通过免疫定量分析仪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的差异.结果 人口学因素中,性别和学历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患病率不具有影响(P>0.05),但不同年龄月收入对患病率有一定影响(P<0.05).萎缩性胃炎组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胃组,PGⅡ高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萎缩性胃炎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轻度,PGⅡ高于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萎缩性胃炎PGⅠ、PGⅠ/PGⅡ低于中度,PGⅡ水平高于中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不同发展阶段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晚期胃癌PGⅠ、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早期,晚期胃癌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进展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蛋白酶原的测定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COX-2影响.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31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胃溃疡组117例、十二指肠溃疡组96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感染Hp患者均行标准四联疗法,记录胃病患者Hp根除率;分别抽取各组受试对象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四组血清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水平.结果 310例胃病患者Hp根除273例,总根除成功率88.1% (273/310);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2.375,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x2=3.996、9.162,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COX-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清COX-2又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两组间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成功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OX-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失败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OX-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病患者在成功根除Hp后,血清COX-2会显著降低,血清COX-2可以作为Hp根除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胃部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胃功能四项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幽门螺杆菌(Hp)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PGⅠ(217.5±10.8)μg/L、PGⅡ(16.1±1.7)μg/L、PGR(53.5±2.8)、Hp(3.02±0.38)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165.4±9.4)μg/L、(10.7±1.5)μg/L、(21.5±1.2)、(0.81±0.1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疾病患者的胃功能四项与普通健康者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临床的诊断标准,通过分析受检者的胃功能四项来了解患者的病情,有益于治疗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吕宗舜  陈桂芳 《天津医药》1992,20(6):323-325
本文对幽门螺旋菌(Hp)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胃窦部Hp感染率慢性胃炎组为61.13%,Hp感染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消化性溃疡组为96.88%,较慢性胃炎组明显为高;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率,十二指肠溃疡大于非溃疡病例。Hp寄生密度,在胃窦部球溃疡组大于慢性胃炎组,在十二指肠球部二者无显著差别,二组又全显示胃窦部Hp数量比球部高。提示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相关,但单独Hp感染产生的损伤尚不足以造成溃疡的发生,还应有其它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15.
林健  谭韬  陈卫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4):503-504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I、Ⅱ含量变化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312例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予以常规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测定血清PG I、Ⅱ,PCR法测定Hp-DNA的含量变化,联合判断Hp根除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测定血清PG I、Ⅱ的含量,比较Hp组和除菌失败组血清PG的含量.结果 Hp除茵成功者121例,成功率38.78%.与治疗前比较,除茵成功组的PG I、Ⅱ含量明显降低,PG I/PGⅡ比值明显升高:失败组PGI、Ⅱ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根除Hp治疗前后血清PG发生特异性改变,血清PG含量可作为Hp根除效果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Hp感染与iNOS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入选病例的Hp,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NOS。结果①在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各组中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5.2%、56.0%、43.5%、65.4%,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iNOS表达在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1.7%、52.0%、65.2%、80.8%,各组同浅表性胃炎比较:胃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性胃炎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Hp感染与iNOS表达的关系:各组慢性胃病中Hp感染阳性者iNOS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0.05)。④iNOS于胃癌中表达增强,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中的表达无明显规律性。结论Hp可能参与慢性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NOS高表达提示NO在炎症、溃疡乃至胃癌发生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东莞市人民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100例Hp阳性CAG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p根除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明显比对照组的74.00%(3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70.00%(35/50),研究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8.00%(44/50),研究组患者的Hp根除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IL-1、IL-6及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1、IL-6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0%(4/50)、10.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CAG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Hp根除率,改善胃黏膜分泌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胃苏颗粒联用奥美拉唑治疗成人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率以及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生命质量改善程度。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2例经胃镜证实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人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第1~2周,2组均予幽门螺杆菌根除四联疗法,试验组同时给予胃苏颗粒5 g·次?1,3次·d?1,泡服。第3~8周,试验组给予胃苏颗粒(剂量服法同前)联合奥美拉唑胶囊,每次20 mg,1次·d?1,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 mg·次?1,1次·d?1,口服。结果治疗第2周末,试验组改善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烧心的发生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改善腹痛程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内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试验组腺体密度和腺管形态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生命质量改善程度比较,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变化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功能变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活动期胃溃疡,在质子泵抑制剂有效抑酸基础上,联合应用中成药胃苏颗粒,能更快缓解多种临床症状,能显著促进胃黏膜组织形态结构的恢复,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同时改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p感染对胃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12例胃癌(胃癌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和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快速尿素酶、14C-呼气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方法检测Hp,对胃黏膜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在Hp阳性与Hp阴性的对照组中VEGF的表达及MV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p阳性的胃癌组织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VEGF的表达及MVD值明显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VEGF表达和MVD值与CAG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CAG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使胃癌组织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VEGF高表达及MVD值升高,故Hp与胃癌的发生及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