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痿独取阳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历代注家,多从句中“独”字立论,认为治疗痿证只单独取于阳明。如张志聪云:“诸痿独取于阳明。”马莳亦云:“然则足痿而不能举者,由于阳明之虚,则治痿独取阳明者,宜也。”又如明代医家王肯堂说:“百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气处,则不用而为痿,治痿  相似文献   

2.
<正> 在《内经》中,岐伯回答黄帝之问时,由于受到君臣关系的影响,常常采用委婉的修辞手段.对黄帝提的问题中的错误,往往不直接指出,而是含蓄地、委婉曲折地把正确的观点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学习时,要从歧伯所答的字里行间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切勿拘泥于黄帝的某一句话. 如《素问·痿论》:“黄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如果我们不认真地分析岐伯的全部答案,就会以“治痿独取阳明”为宗旨,这样恰恰丢掉了《内经》的本意.试看岐伯是如何回答的,“岐伯  相似文献   

3.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历代医家有很多有关痿证的记载,其中以《内经》的记载最为久远,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问·痿论篇》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治则:“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阳阴?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现结合临床将个人看法简述如…  相似文献   

4.
诊余医话     
(一) 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治痿独取阳明”出自《素问·痿论》,成为后世治疗痿证的原则。然而痿证与阳明关系,究竟有多大,查《内经》中“脾”“湿热”与阳明有关的见二条: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病而四肢不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  相似文献   

5.
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相似文献   

6.
《内经》论痿散见于多篇,而以《素问.痿论》记述尤详。病因分内外,构筑了痿证复杂的病因学基础。论病机突出在肺,但"肺热叶焦"不能完全概括痿证的一切病机;五脏气热和阳明虚、宗筋失养也是其重要病机,然又总以气血津液的消损为其基本病机特征。论治疗突出在阳明,但"独取阳明"非指独一之法,应从广义上理解"治痿独取阳明"之经旨,既要重视阳明,又须结合其他脏腑经络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才符合《内经》旨意。后世对于痿证理论的阐发,也是建立在《内经》论述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马建功 《中医研究》2009,22(7):59-60
痿证是指肌肉萎缩,肢体筋脉松弛、软弱无力、痿弱不用的一类疾病。《黄帝内经》中对痿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作了详细的论述。痿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关于痿证的治疗,《灵枢·根结》载有“痿疾者取之阳明”,《素问·痿论》载有“治痿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素问·太阴阳明论》亦载有“脾病而四肢不用”。笔者现从脾胃论治痿证,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治痿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430061湖北中医学院杨胜辉“治痿独取阳明”是《素问·痿论》论治痿证而确立的一个重要法则,笔者宗其旨,对多种疾病所致之“痿”,从脾胃而治,屡获良效。今结合四则验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运用,谈点体会如下。多发性神经炎张××...  相似文献   

9.
依据《内经》“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首先翻译原文,按其原文意义,分三个方面逐一进行探讨:(1)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2)治痿独取阳明与各补荥而通其俞的关系。(3)治痿取阳明是否专在补?从而阐明了治痿与取阳明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肺热叶焦”——痿证主要病机的地位不容动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读范华昌君《〈痿论〉质疑》[1]一文颇多启迪。范君针对《痿论》“治痿独取阳明”治则,提出“《痿论》以肺热叶焦概括痿证(这里似漏‘病机’两字)既不全面,又悖于临床主要治则,不如取‘阳明虚,故足痿不用’作为痿的主要病机”。此言固然令病机与“证治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对于痿证的治疗,《素问·痿论》指出“治痿独取阳明”,所谓独取阳明,系指采用补益后天为治疗原则。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称五脏六腑之海,主润泽和调养宗  相似文献   

12.
马丽  付娟 《光明中医》2008,23(11):1797-1797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云:"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灵枢·根结>亦云:"故痿疾者,取之阳明",后世医家一直将其作为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沿用至今,然后,痿证是否该"独取阳明",又如何理解"独取",历代医家却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正> 痿证古称“痿躄”,是以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难以站立,甚至肌瘦肉枯,卧不能起为主症。其发病特点:一是虚多实少,二是多以下肢为重,三是多无疼痛。由于此病危害大,且多常见,故古代医家对其颇为重视。《素问·痿论篇》从其命名、分类、病因病机,直至五脏痿的不同证候表现,都作了精辟地论述,提出了“独取阳明”的治疗大法。治痿何以独取阳明,怎样理解独取阳明?古人认识不尽相同。关于阳明,有的认为是单指胃经,有的认为是指胃与大肠。笔者认为,阳明二字实为一广义词,将其理解为脾、胃、大肠三者功能的综合较为适当。对“独取”之“独”字,释为单独、唯一,不如释为“重在”较好。这样,就可将“独取阳明”作为“重在补益或调理脾胃及大肠功能”来认识,似乎较为合理。痿证的成因,历代医家多归之为“五脏  相似文献   

14.
痿证是临床常见的以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甚或肌肉萎缩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属于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述“治痿者独取阳明”是公认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对此各有发挥,其中张元素所创的易水学派在痿证治疗方案上亦有独到之处,王玉兴教授从事临床与文献研究多年,作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玉兴教授所谈《黄帝内经》之痿证与“治痿者独取阳明”之易水方案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治疗痿证的常用法则。该文介绍1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案的病机分析及诊治过程,阐释“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涵盖的中医病机,为痿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瑾  李金坡 《吉林中医药》2013,(12):1274-1276
《素问·痿论》是论述痿证最早的文献,认为“五脏使入痿”,并阐述了痿证与脏腑、经脉的联系,明确了痿证的治疗原则为“治痿独取阳明”,而针刺取穴原则为“各补其荥而通其俞”。临床上对经络辨证论述较少,但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可以补充痿证的脏腑辨证分型的不足,更好的运用于临床的诊疗当中。  相似文献   

17.
治痿取中应悉两土赅虚实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痿之为病成因颇多,然由中州失运,精微不化,经脉少充,肢体不荣而致者不为临床少见,《素问·痿论》“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实开痿证治胃之先河。由此而降,治宗此说者甚多,如石顽老人在其  相似文献   

18.
痿证是指以肢体筋脉驰缓,肌肉枯萎,皮肤麻木,手足软弱无力或手足拘急,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内经》首先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其理精深,其义奥妙。现根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有关论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9.
痿病者,实属医界之疑难痼疾,获效甚少,医者皆痛心疾首。然《内经》本已明示"治痿独取阳明"之训,后世之医仍多自我创见,遇痿时,尚可暂安一时,但终不能罢病除害,实为憾事。笔者细读《内经》及数家医书,认为痿者,实为治阳明之虚矣。故从经典医籍方面探析从阳明论治痿证的方法,据此述之。  相似文献   

20.
浅论“独取阳明”对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浅论“独取阳明”对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苏纶纺织厂职工医院(215007)“独取阳明”为《素问·痿论篇》中确立的治痿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为这一原则对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简述如下。1本虚为痿证及中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