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离麻疹流行病毒,与现用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株病毒进行基因比较和交叉中和试验,以分析现行MV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2005年麻疹局部流行时急性期病人的咽拭子标本,用Veto/Slam细胞分离病毒,同时提取分离病毒和疫苗病毒核糖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血凝素蛋白(H)和核蛋白(N)基因,并进行核苷酸测序分析;另用MV免疫者的血清和麻疹病人的恢复期血清与分离野毒株和疫苗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一次成功分离到4株麻疹野病毒,对其中1株(JS/26-05)作基因测序,N基因进化树分析为H1基因型;与疫苗株病毒基因比较,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4.8%,氨基酸同源性为95.1%;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4.4%,氨基酸同源性为96.2%,但碳末端150个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0.0%.疫苗免疫者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低于自然感染者,两者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针对野毒株1:9.56和1:22.40,针对疫苗株1:40.05和1:65.41,相差2.9~4.2倍;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中和野毒株的能力平均低于疫苗株4.2倍.结论 2005年江苏省局部地区麻疹流行时分离的病毒为H1基因型,麻疹分离株与现用疫苗株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明显,现用MV的免疫保护作用有所减弱,可能已影响到MV的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省循环的麻疹野病毒抗原变异情况以评估疫苗接种成效;掌握麻疹疫苗的保护效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40份疑似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通过荧光定量PCR鉴定麻疹病毒;用健康人血清和麻疹患者血清分别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分别计算中和抗体滴度,比较毒株在中和抗体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用40份麻疹患者血清,分别中和麻疹野毒株(Hebei11-03和Hebei11-04)和疫苗株(S191),中和抗体GMT值分别为1∶59.9、1∶59.7、1∶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40份健康人血清同步进行中和实验,抗体GMT值分别为1∶56.0、1∶56.4、1∶69.3,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对于流行的麻疹野毒株仍具有抵抗力。但使用麻疹疫苗产生的麻疹免疫力明显低于野毒株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蛋白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辽宁省麻疹病毒流行株(MVW)和目前使用的疫苗株血凝蛋白基因(H)核苷酸(nt)及氨基酸(aa)序列差别,研究其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及其基因型区别。方法 MVW流行株和长-47疫苗株的H基因1-1800nt及1-600aa序列分析;麻疹病人及疫苗免疫后的血清与MVW株和长-47疫苗株做中和抗体测定。结果 表明MVW株基因型不同于其它国家以前报道的MVW株基因型及我省现有物长-47疫苗株,有18-28个aa差异;还表明MVW株具有重要生物学和免疫学活性的aa位点,除aa238-240位点有一个aa发生变异外,其余均与长-47疫苗株相同,另外麻疹病人恢复期血清和麻疹疫苗初次免疫儿童(初免)后1个月的血清抗长-47及MVW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差别无显著性,但是麻疹病人恢复期血清对这两毒株中和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初免儿童的中和抗体滴度。结论 辽宁省的MVW株与长-47疫苗株基因型不同,说明MVW株nt存在变异,但是具有生物学和免疫学活性的aa位点多数未发生改变,长-47疫苗株仍然能保护MVW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沪191株主种子批毒种原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选择8~10月龄无麻疹病史、MV接种史和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健康儿童,接种用沪191株主种子批毒种制备的MV0.5ml,于接种后30min、6h、24h、48h、72h、7d、14d、21d、28d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并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28d血清,采用红血球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受种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后28d血清中麻疹病毒HI抗体阳转率为100%,麻疹病毒抗体GMT为1:50.66。结论新制备的MV沪191株主种子批毒种疫苗,在适龄儿童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血清对麻疹流行株与疫苗株中和能力的差异。方法采集麻疹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麻疹疫苗免疫前后儿童血清以及流动人口血清,分别对疫苗株沪191与2005年麻疹流行株进行中和抗体(NT)滴度测定。同时,利用疫苗株、浙江省当地流行株制备动物免疫血清,与相应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各毒株之间抗原比。结果疫苗免疫后儿童血清对疫苗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50.82,高于流行株MVi/ZJ/05/7(GMT值为27.35)1.86倍;患者恢复期血清对流行株的中和能力(GMT值为386.95)显著高于疫苗株(GMT值为151.83);流动人口血清对流行株中和抗体GMT值均小于疫苗株,差异为2.22~4.17倍;MVi/ZJ/99/1、MVi/ZJ/04/1和MVi/ZJ/05/7与疫苗株间抗原比分别为4.28、5.24和5.66。此外,部分患者急性期血清对疫苗株存在低滴度的中和抗体,GMT值1:4左右。结论不同人群血清对麻疹疫苗株与流行株的中和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滴度的疫苗抗体不能有效保护个体免受麻疹流行毒株的侵袭,应加强麻疹病毒变异与疫苗效果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陕西省近年麻疹流行的疫苗免疫因素,研究现行麻疹疫苗对流行株的实际保护效果。[方法]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健康儿童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1.04、30.24,明显低于对S191株的GMT105.61、83.72),S191株中和抗体效价≤8的健康儿童疫苗免疫血清中,有16.7%野毒株中和抗体阴性。[结论]由于麻疹流行株的抗原变异导致现行麻疹疫苗的保护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变化与现行疫苗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麻疹病毒仅 1个血清型 ,但通过对流行株的血凝 (H)蛋白和核 (N)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至 2 0 0 1年 10月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关资料确认麻疹病毒有 8个基因组 (A、B、C、D、E、F、G、H) ,共 2 0个基因型。其间H蛋白基因和N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差异达 7% ,而N基因COOH端的 4 5 0个核苷酸的差异在不同型之间 >12 %。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主要为H基因组的H1型 ,是一种新的基因型。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麻疹疫苗皆为A基因型 ,通过交叉中和试验证实 ,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后的抗体能中和不同基因型的麻疹病毒流行株 ,但中和抗体滴度略低 ,仍可预防麻疹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浙江省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流行株血凝素基因的变异情况,及其与国内外流行株的差异.方法 选取浙江省1999-2011年分离保存的麻疹病毒流行株33株,提取病毒核酸,采用RT-PCR法扩增其血凝素(H)基因全序列,并与GenBank上下载的中国麻疹疫苗株沪191,以及95株国内外各基因型麻疹毒株的H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从浙江省1999-2011年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株33株,与1993-2007年我国其他地区麻疹流行株构建H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3株浙江麻疹流行株均属于H1a亚型,流行株分布无明显时间和地域特征.以疫苗株沪191为参考株,我国2003-2011年H1a亚型流行株H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平均变异率以及进化率分别为5.15%、4.44%和5.81%,分别高于1965-1993年(4.75%、3.86%和5.30%),以及1994-2002年(4.80%、4.08%和5.37%)流行株平均变异率与进化率;3个时间段流行株H基因非同义替换率与同义替换率的比值(dn/ds)分别为0.19、0.21和0.23,表明1993-2011年我国H1a型麻疹流行株尚未受到明显的正向选择作用.我国2003-2011年H1a亚型毒株与沪191之间,在H基因上共存在24个稳定的氨基酸变异位点;H1a亚型流行株与A基因型疫苗株间差异最大,遗传距离为0.053,氨基酸差异数为26 ~28个,而B3、D4型代表株与沪191间稳定的氨基酸差异仅为15个.另外,H1a型流行株与B、D基因型毒株间差异明显,组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74和0.071,氨基酸差异数达27~33个.结论 麻疹病毒H1a亚型流行株与疫苗株以及其他基因型麻疹病毒株,在H基因上存在明显差异,且该差异随时间累积而增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全基因组层面探讨浙江省1999-2011年麻疹病毒的变异及其与疫苗株S191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浙江省不同年份分离的麻疹病毒流行株9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全基因组序列,并与疫苗株S191及国外主要流行基因型毒株进行全序列比较分析.结果 1999-2011年浙江麻疹流行株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77% ~ 99.89%,麻疹病毒尚未受到明显的正向压力,各基因的变异仍属随机漂移.与疫苗株S191相比,两者间氨基酸的同源性仅为96.63%~ 98.16%,分别存在135~159个氨基酸的改变,其中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113个,导致5个糖基化位点的变异.在核苷酸水平上,N基因的平均变异率最大(5.5%);而在氨基酸水平上,P蛋白的平均变异率最大(7.7%).此外,在全基因组序列上,浙江流行株与各国疫苗株的遗传距离均大于D4、B3基因型流行株与各国疫苗组的遗传距离(t=9.76,P<0.05;t=-12.39,P<0.05).结论 浙江麻疹流行株与疫苗株S 191在各基因上均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现行疫苗株与H基因型流行株之间的差异远大于疫苗株与国外优势流行株(D4、B(1)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应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趋势,及早研究后备麻疹免疫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北省麻疹野病毒与疫苗株抗原性之间的差异,为制定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麻疹疫苗免疫后的初免人群血清与河北省分离的麻疹野病毒(Hebei07-4和Hebei08-1)和麻疹疫苗株沪191分别进行中和试验,分析中和抗体之间的差异。结果中和抗体的均数为Hebei07-4 1∶16.77、Hebei08-1 1∶17.51、沪191 1∶157.15,初免人群血清中和麻疹野病毒的能力明显低于疫苗株。结论河北省麻疹野病毒与麻疹疫苗株的抗原性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13.
麻疹发病与麻疹疫苗接种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原因,分析麻疹减毒活疫苗(MV)效力与麻疹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县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调查病例和对照各358人,病例中<7岁儿童占27.65%,7~14岁占66.48%,平均年龄8.62岁。病例组MV接种率36.87%,对照组MV接种率89.94%;接种MV后≥5年发病者占68.94%,7~9岁发病儿童距接种MV≥5年的占74.47%。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计算,接种MV与麻疹发病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0.028~0.079,MV效力95%可信区间为92.1%~97.2%。结论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过低,存在免疫空白。提高MV接种率,缩短MV 2针接种间隔时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可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Measles surveys     
The authors present background data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ological findings and children''s measles histories obtained from parents. They conclude that interrogative surveys can yield reliable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even though the sample of the survey population checked serologically may be smal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