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血糖及血压波动对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并探讨DN患者血糖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84例(UACR<30mg/g)和微量蛋白尿组76例(近半年2次以上30mg/g≤UACR≤300mg/g)。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h血压,分析血压波动情况;采用多点血糖监测评估血糖波动 [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并分析DN与血糖及血压波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微量蛋白尿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DBG、LAGE及全天血压、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DBP-SD)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均<0.05)。微量蛋白尿组SDBG与24hDBP-SD呈正相关,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UACR与FBG、HbA1c、SDBG、LAGE、24hSBP、24hSBP-SD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糖及血压波动可能增加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DM患者微量尿白蛋白(U-mAlb)、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与振动感觉阈值(VPT)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540例,根据UACR分为正常尿白蛋白(NAU)组、微量尿白蛋白(MAU)组和大量尿白蛋白(OAU)组。测定各组VPT、HbA1c等指标。结果MAU组和OAU组糖尿病病程、UACR、HbA1c和VPT高于NAU组(P=0.000、0.008、0.000)。UACR与VPT、糖尿病病程、HbA1c呈正相关(P=0.002、0.003、0.00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和HbA1c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0.011)。结论糖尿病病程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蛋白尿程度加重,VPT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poB与T2DM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1b)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测定血压、体重、身高、肝肾功能、TC、TG、HDL-C、LDL-C、ApoB以及HbA1c。结果DN组病程、SBP、HbA1c、TC、TG、ApoB均高于NUA1b组,HDL-C低于NUA1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UACR)与病程、SBP、HbA-C以及ApoB呈正相关;调整病程、SBP、HbA-C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poB与UACR仍显著正相关。结论ApoB可能是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110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在T2DM各组中,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4.45±0.76)ng/L]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62±0.70)ng/L]、正常白蛋白尿组[(2.77±0.78)mg/L]和对照组[(2.29±0.37)ng/L](均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UAER呈明显正相关.血清护骨素水平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DN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明显升高,护骨素可能在DN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T2DM患者123例,根据尿中微量白蛋白(MA)与尿中肌酐(Cre)比值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MA/Cre〈30μg/mg)4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Cre30~300μg/mg)42例;临床蛋白尿组(MA/Cre〉300μg/mg)41例。健康体检人群40例为对照。测定血清CysC、MA/Cre、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比较,并探讨CysC与MA/Cre、FPG、HbA1c的相关性。结果:T2DM各组CysC、MA/Cre、FPG、HbA1c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ysC值、MA/Cre值各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蛋白尿组HbA1c、FPG较微量白蛋白组、正常白蛋白尿组明显升高(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HbA-c、FPG较正常白蛋白尿组明显升高(P〈0.05),且CysC水平与MA/Cre、HbA,C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血清胱抑素C随肾脏损害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腹腔内脂肪面积(VA)与微量白蛋白尿(Umal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192例,根据UACR30μg/mg,30≤UACR300μg/mg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99)和微量白蛋白尿组(n=93),收集体重、身高、WC、血压、血脂、HbA1c、VA、皮下脂肪面积(SA)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T2DM患者出现Umalb的影响因素。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WC、VA、HOMA-IR、LDL-C、HbA1c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HbA1c、HOMA-IR、LDL-C是肥胖T2DM患者出现Umalb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Umalb与VA显著相关,与S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不同时期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80例为T2DM组,再根据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亚组,微量白蛋白尿(MA)亚组,临床肾病(CA)亚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NC)组,应用胰岛素泵对T2DM组强化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3-硝基酪氨酸(3-NT)、谷胱甘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T2DM组8-OHdG、3-NT、HbA1c、BUN、Cr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NC组,且随着UACR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GSH、SOD水平低于NC组(P<0.05),且随着UACR增加而降低,但NA、MA、CA组间GSH、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T2DM组血压、血糖、TG、TC、LDL-C、HOMA-IR较治疗前均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A1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NA、MA、CA组8-OHdG、3-NT水平降低;GSH、SOD水平升高。但NA、MA组变化较CA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显示,8-OHdG、3-NT和HbA1c、病程、HOMA-IR及FPG呈正相关,GSH、SOD和HbA1c、病程、HOMA-IR及FPG呈负相关。结论 CKD早期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改善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延缓或阻止向临床肾病期和终末期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李百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0-3062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分为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及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设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甲状腺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之间FT3、T3、尿微量白蛋、HbA1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DM微量白蛋白尿组的FT3、T3显著低于DM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HbA1c显著高于DM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FT3与病程有关,随病程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逐渐升高,FT3则逐渐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FT3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6(P<0.05)。结论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会出现FT3、T3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FT3呈负相关,检测这两项指标对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KD患者血清miR-92a表达及与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38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145)、微量白蛋白尿组(n=131)和临床蛋白尿组(n=105)。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NC)。RT-PCR检测血清中miR-92a表达。结果临床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NC组血清中miR-92a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2.39±0.14)vs(1.86±0.10)vs(1.37±0.09)vs(1.00±0.03),F=3403.185,P=0.000];miR-92a相对表达量与病程、BMI、FPG、HbA_1c、FIns、HOMA-IR、TC、TG、LDL-C、Scr、SUA、BUN和UACR呈正相关(r=0.651、0.104、0.136、0.242、0.556、0.492、0.257、0.440、0.162、0.463、0.370、0.490和0.856,P0.05),与HDL-C、eGFR呈负相关(r=-0.254、-0.78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PG、HbA_1c、FIns、HOMA-IR、TG、HDL-C、Scr、BUN、UACR是影响患者血清miR-92a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miR-92a在T2DM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与DKD病程进展有关,可能参与了DKD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