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资料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住院收治的30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SAP息者临床资料。结果30例治愈28例,占93.33%;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占3.33%;抢救无效死亡1例,病死率3.33%。经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平均(57±12)h;手术5例,手术率16.67%;平均住院时间(21±5)d。结论早期控制病情,及早诊断和系统治疗对有机磷中毒并发SAP患者有重要意义,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16srRNA基因为基础的细菌聚核酶链反应(PCR)法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收集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女13例,男4例,年龄17~79岁)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标本45份,其中17份来自细针穿刺(FNA),28份为术中标本。获取胰周渗液后,行细嚣通用引物PCR法检测。并与常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例最终诊断为胰腺感染,并行手术治疗;7例最终诊断为胰腺未感染,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死亡。常规培养阳性检出率为84.4%;细菌PCR法阳性检出率为80%。PCR、培养诊断胰腺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0%(9/10)、100%(10/10),特异性均为100%(7/7)。两者耗时分别为5h、3d。结论B超引导细针穿刺安全可行;PCR法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疾病患者行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性及护理。方法观察32例胰腺疾病患者ERCP术后4小时、24小时血、尿淀粉酶、症状、体征及急性胰腺炎发生情况,并与40例非胰腺疾病行ERCP术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胰腺疾病组ERCP术后血、尿淀粉酶均升高,其中6例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18.75%),明显高于非胰腺疾病组(2.50%,P〈0.05)。结论有胰腺疾病基础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机率较非胰腺疾病患者明显增高,护士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能否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方法:行ERCP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法莫替丁组42例,对照组38例,法莫替丁组术后用5%葡萄糖盐水500ml+法莫替丁20mg,静滴,1次/日;对照组给能量静滴。结果:法莫替丁组术后发生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者20例(47.6%),急性胰腺炎2例(4.8%)。对照组术后发生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者27例(71.1%),急性胰腺炎8例(21.1%)。结论:法莫替丁能有效预防ERCP相关性高淀粉酶血症及其胰腺炎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胰腺炎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我院自1986-01-1998-05共收治急性胰腺炎52例,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刀例,其中并发胰腺周围脓肿7例,其发生率为25.9%(占全例的13.5%),其中死亡2例,死亡率为28.6%,从发生时间看,最早者在术后第7d,最晚者在术后1个月左右。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4-67岁,平均49.l岁。2胰腺周围脓肿形成的原因无菌性脂肪坏死;胰腺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胰疾,胰周引流不畅;继发细菌感染。3细菌团染的途径急性胰腺炎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麻痹,肠壁细菌的漏出直接感染;肠道细菌经门脉入血引起胰腺感染;胆源性胰腺炎时,胆胰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胰外损害情况。方法:对19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胰外损害发生率。结果:19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71例(37%),合并呼吸系统损害44例(24%),并发心肌炎3例(1.6%),急性胃粘膜病变6例(3.2%),肠梗阻7例(3.7%),肠穿孔1例(0.5%),肾功能衰竭1例(0.5%),胰性脑病1例(0.5%)。结论:急性胰腺炎常合并胰腺多种器官损害,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6例,予常规治疗及全肠外营养(TPN);研究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方剂柴芍承气汤灌胃,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结果研究组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12例(40.0%),胰周感染包括胰周脓肿4例(13.3%),假性囊肿17例(56.7%);而对照组分别为22例(84.6%)、10例(38.5%)和16例(61.5%)。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研究组分别为(13.5±0.76)d和(2.11±0.43)万元:对照组分别为(21.34±1.68)d和(4.58±1.07)万元。研究组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胰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胰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省住院费用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对假性囊肿的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探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检查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和胰腺B超。结果全组血、尿淀粉酶增高,血脂肪酶异常38例,占84.44%,胰腺B超检查异常42例,占93.33%。45例患儿均给予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多为水肿性,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发病、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例妊娠高脂血症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HLAP血甘油三脂(25.8±11.2)mmol/L,血总胆固醇(25.3±12.5)mmol/L,血淀粉酶(640±230)u/L,尿淀粉酶(600±420)u/L,均显著升高。5例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10例行手术治疗,均痊愈,未见复发。结论妊娠高脂血症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及早期诊治至关重要,非手术治疗对早期HLAP疗效良好,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在急腹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检测了58例正常人及80例急腹症患者的血清脂肪酶(Lp)和淀粉酶(Amy)水平,并将80例急腹症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分成急性胰腺炎急腹症组和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组。结果表明正常人Amy和Lp的参考值分别为(96.2±18)和(72.4±39.4),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组Amy和Lp分别为(160.5±84.8)和(193.3±124.8),急性胰腺炎急腹症组Amy和Lp分别为(1332.2±1228.8)和(948.3±643.2)。三组间均数有明显不同(P<0.001)。以非急性胰腺炎腹痛组Amy,Lp范围上限作为急性胰腺炎和非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判断水平值,能把Amy和Lp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到98.7%和95.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治疗肾脏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 顾性分析了5例肾脏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2.3%(5/217)。5例均合并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3例同时伴有高脂血症,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患者中,治愈3例,死亡2例。在死亡的2例中,1例为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合并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另1例为活动性人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结论 脏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可以由多种因素诱发,但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更为密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治疗肾脏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顾性分析了5例肾脏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2.3%(5/217)。5例均合并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3例同时伴有高脂血症,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患者中,治愈3例,死亡2例。在死亡的2例中,1例为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合并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另1例为活动性人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结论脏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可以由多种因素诱发.但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更为密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2000-2003年施行了180例背驮式原住肝移植术,其中8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均采用FK506(普乐可复),cellcept(骁悉)和强的松3联免疫抑制疗法。结果2例术后3周内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原因多而复杂,而该组与感染密切,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是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肝损害与血清IL-6水平的关系。方法:96例AP患者分轻、重症(MAP、SAP)两组,设正常对照组34例。采集AP患者入院24 h内及出院前1 d空腹静脉血,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LB、LDH、AKP、γ、GT)及IL-6水平。结果:96例AP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58例(60.42%)。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组与MAP组比较,血清各肝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SAP患者的血清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SAP组和MAP组肝功能其他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IL-6水平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P合并肝损害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肝损害患者组(P<0.01)。AP肝损害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血清ALT、AST正相关(r=0.64,P<0.01;r=0.58,P<0.01),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对AP严重程度预测ΔALT=-20.50U/L、ΔAST=-8.50 U/L、ΔIL-6=-36.23 ng/L时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结论:AP肝损害发生率高,SAP肝损害严重程度明显高于MAP,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AP严重程度预测,ΔALT及ΔAST指标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ΔIL-6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伴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伴脂肪肝的临床表现。方法105例急性胰腺炎均行肝、胆、胰、脾CT扫描。均行血/尿淀粉酶检查。9例查血甘油三酯。结果105例急性胰腺炎中伴脂肪肝70例,占66.7%,其中Ⅰ级脂肪肝36例,Ⅱ级脂肪肝24例,Ⅲ级脂肪肝10例。伴胆系疾病者19例,占18.1%。不伴脂肪肝和胆系疾病者15例,占14.3%。既伴脂肪肝又伴胆系疾病者1例,占1%。9例查血甘油三酯,其中6例不同级别脂肪肝的甘油三酯不同程度的升高。16例在治疗过程中复查CT,随着急性胰腺炎得到控制,脂肪肝也有所好转。结论急性胰腺炎多伴脂肪肝,其原因可能是病人血中的甘油三酯升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董为民 《广西医学》2014,(3):294-29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血液 D-二聚体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其中44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3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1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S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107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对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和胆汁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和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肝移植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围手术期血浆及胆汁中的sIL-2R和IL-6.结果急性排斥时,血浆sIL-2R在病理诊断前就可升高,胆汁IL-6在4例患者中3例日升幅大于450 pg/ml;细菌感染时,血浆IL-6可明显升高;胆汁sIL-2R在急性排斥和细菌感染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sIL-2R和IL-6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和细菌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郝风华  张建红  崔冰 《吉林医学》2013,34(10):1824-1825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肝脏异常影像学表现,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脏CT表现,采用双层螺旋CT机,重建层厚为10 mm。结果:28例患者中,22例CT显示肝脏密度明显减低,低于相同层面脾脏密度,占78.57%(22/28);5~20 d治疗后复查,68.18%(15/22)病例随病情好转而减轻,其中53.33%(8/15)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多层螺旋CT在清楚显示急性胰腺炎胰腺本身及其周围组织变化的同时亦可通过对肝脏密度减低的显示来反应肝脏实质的损害,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增添了新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IL-6和CRP诊断及预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连续监测40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20例无菌性坏死性胰腺炎和18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IL-6和CRP浓度,比较各组血清水平的差异,评价其诊断和预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否合并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组血清PCT、IL-6和CRP平均水平都显著高于无菌性坏死性胰腺炎组和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0.54μg/L为PCT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否合并感染的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诊断灵敏度为100%,诊断特异性为91.7%;以5.00μg/L为IL-6诊断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812,诊断灵敏度为90.0%,诊断特异性为48.3%;以14.3mg/L为CRP诊断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837,诊断灵敏度为88.9%,诊断特异性为75.0%。结论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清PCT浓度较高,监测血清PCT水平可有效的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否并发感染,对判断病情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联合检测血清脂肪酶和IL-6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脂肪酶(Lipase)和白细胞介素-6(IL-6)或Lipase和C-反应蛋白(CRP)是否能够快速诊断和有效区分急性胰腺炎病情轻重。方法:检测40名非县腺炎急腹症病人,40名急性胰腺炎病人(包括25名轻度胰腺炎病人和15名重症胰腺炎病人)和40名健康对照组人员的血清Lipase,IL-6,CRP水平。结果:Lipase(判定点设在450μ/L)可以正确区分97%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和其它急腹症病人,有2名急性胰腺炎病人Lipase低于450μ/L而未能正确区分。IL-6(判定点设在3.7μg/L),可以正确区分重症胰腺炎和轻度胰腺炎,敏感性为100%(15/15),特异性为87%(20/23),可以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程度进行准确分级。CRP(判定点设在6mg/L)显示预后效率低于IL-6,敏感性为100%(15/15),特异性为87%(20/23),可以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程度进行准确分级。CRP(判定点设在6mg/L)显示预后效率低于IL-6,敏感性为87%(13/15),特异性为48%(11/23)。结论:联合检测Lipase和IL-6可以快速诊断急性胰腺炎和有效区分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