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a-AT、Vim、Syn、EMA、CK、ER、PR的表达。结果:3例SPTP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岁,瘤体较大,平均9.9cm,组织形态学显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块区与假乳头结构,本组有1例组织形态学特殊性表现在瘤细胞胞浆明显空泡变性,呈印戒样细胞.细胞核伴有轻度异形性,粘液染色阴性,浸润包膜及周围胰腺组织,随访4年,患者无复发或转移。免疫组化检查.a-AT阳性(2/3),Vim阳性(3/3),Syn阳性(1/3),EMA阴性(0/3),CK弱阳性(1/3),ER阴性(0/3),PR阳性(1/3)。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免疫组化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理与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的病理形态特征及组织起源.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β-catenin、E-cad、Fli-1、CD56、 α1-AT、Vim、NSE、CD10、PR、Syn、CgA及CKpan在35例SPT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catenin核(质)阳性表达为86%、E-cad 3%、Fli-1 41%、CD56 54%、α1-AT 94%、Vim 100%、NSE 89%、CD10 86%、PR 60%、Syn 51%、CgA 34%及CKpan 31%.β-catenin与E-cad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β-catenin异常核表达与E-cad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两者在SPT特殊的假乳头形态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多种抗体表达支持SPT起源于多潜能干细胞的假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66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方法]对石蜡切片用ABC法避免疫级化染色,并对增殖细胞核抗原植效(PCNALI)进行计算。对新鲜瘤组织采用3%戊二醛和1%酸固定,超薄切片用醋酸轮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免疫级化染色瘤细胞表达Chromogranin阳性(20/23),NSE阳性(19/23)和synaptophysin阳性(17/23)。8例作了电镜检查在瘤细胞中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提示PCNALI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电镜检查对于嗜锭细胞瘤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并作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以腹痛和腹部包块就诊。瘤体直径分别为10.0cm和5.5cm。组织形态学:单形性肿瘤细胞构成实性及假乳头结构,常伴有出血、泡沫细胞和胆固醇裂隙。其中1例肿瘤无完整包膜,局灶浸润周围胰腺组织。免疫表型:α-ACT、Vim、NSE、SYN、PR2例呈阳性,S-100、AE1/AE3、EMA2例呈阴性.LYS、Cn、ER1例呈阳性,另1例呈阴性。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3年和2.5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研究,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镜下由实性区及假乳头状区组成,免疫组化程度不一的表达上皮性、间叶性、内分泌性标记.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较少见的、预后较好的交界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体征,多在体检或其他原因开腹探查时偶被发现。镜下可见肿瘤由实性区、假乳头状区及囊性区混合组成,细胞形态一致、无异型的瘤细胞排列呈片状和假乳头状,肿瘤细胞围绕血管蒂呈复层排列成假乳头状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细胞表达Vim、Syn,NSE;不表达PR、CEA、S-100、CK、CA19—9、EMA。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体征,多在体检或其他原因开腹探查时偶被发现.镜下可见肿瘤由实性区、假乳头状区及囊性区混合组成,细胞形态一致、无异型的瘤细胞排列呈片状和假乳头状,肿瘤细胞围绕血管蒂呈复层排列成假乳头状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细胞表达Vim、Syn,NSE;不表达PR、CEA、S-100、CK、CA19-9、EMA.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 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 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癌和其它胰腺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经手术切除的33例胰腺癌(PC)、7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P)、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和3例胰腺囊腺瘤(CP)组织的淋巴管密度(LVD),比较胰腺癌组织与其它三种胰腺肿瘤组织淋巴管密度的差异。结果:NETP的LVD显著高于PC、SPTP、CP(P〈0.05),PC的LVD显著高于SPTP、CP(P〈0.05),SPTP和CP的LVD没有差异(P〉0.05)。结论: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均具有较高的淋巴管密度,对于前者可能意味着为淋巴结转移作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肿瘤呈囊实性,细胞形态一致,核分裂相罕见,瘤细胞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CD56(+)、CD10(+...  相似文献   

1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是一种近年来才被逐渐认识的胰腺肿瘤,其组织发生来源尚未确定.Frantz于1959年首先报道了胰腺SPT.该病曾用名称较多,如实性乳头状瘤、乳头状囊性瘤、实性囊性瘤及实性囊性乳头状上皮肿瘤等.1996年WHO将其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1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其发病机制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和β-catenin通路改变及β-catenin基因突变相关.该肿瘤可能来源于多能干细胞,与孕激素受体关系密切.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而形成假乳头状突起是特征性组织学改变.虽然大部分肿瘤呈良性过程,但具有侵袭性行为.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门P的I临床及CT和MRI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以及强化方式,并将CT与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SPTP好发于胰头,影像学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胰腺肿块,瘤体通常比较大。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影,部分实性结构呈乳头状或壁结节样突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MRI表现为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可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实性部分增强呈渐进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姚晋林  王颖  林志东 《中国肿瘤》2014,23(11):965-96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MSCT检查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中11例囊实性比例相仿,囊性结构为主4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CT平扫实性部分呈低或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均未见强化呈低密度。9例病灶均有完整包膜,7例包膜欠完整。16例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加胰尾部切除术,6例行胰腺尾部加脾脏切除,7例行单纯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MSCT增强检查具有相对特征性;术前行MDCT增强检查、三维重建可帮助了解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对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4.43%和67.21%,而在癌旁肝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4.75%和26.2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表达与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肿瘤大小、肿瘤分化、肿瘤个数有关。β-catenin异常表达在不同肿瘤个数及不同肿瘤分化状况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及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有关,可能作为监测HCC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β-链蛋白(β-catenin)、淋巴增强因子-1(LEF-1)和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β-catenin、LEF-1和PTEN的表达,分析三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癌旁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8/30)、33.3%(10/30)、61.5%(40/65),LE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30)、23.3%(7/30)、56.9%(37/65);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27/30)、83.3%(25/30)、41.5%(2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三种蛋白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均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β-catenin与LEF-1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5,P<0.05),β-caten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874,P<0.05)。结论 β-catenin、LEF-1和PTEN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三者的联合检测可能对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catenin与wisp-1 在原发性结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β-catenin、wisp-1 蛋白和基因在53例结肠癌及53例配对正常结肠中的表达。分析两因子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β-catenin、wisp-1蛋白在结肠癌的异常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结肠中异常表达率(P〈0.05)。结肠癌中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分期和部位有关(P〈0.05)。wisp-1蛋白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分期有关。β-catenin基因在结肠癌中平均表达是其在正常结肠中的3.237倍(P〈0.05),其异常表达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isp-1基因在结肠癌中平均表达是其在正常结肠中的2.908倍(P〈0.05),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类型有关(P〈0.05)。结论:β-catenin与wisp-1异常表达特点提示两者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Sox2蛋白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Sox2分子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临床肝癌组织标本、正常肝细胞系和多种肝癌细胞系为实验对象,从蛋白水平比较Sox2的表达水平;选取高表达Sox2的肝癌细胞系,利用RNA干涉技术降低Sox2表达,运用BrdU掺入实验、MTT实验等技术检测Sox2分子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并检测肿瘤相关分子Wnt/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Sox2在肝癌组织及几种肝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以HepG2细胞系最多;MTT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从第3天开始Sox2干涉组A。值明显降低(P〈0.05);BrdU掺人实验显示,Sox2干涉组细胞BrdU掺入率明显减少(P〈0.05);降低Sox2表达后,Wnt/β-catenin水平明显降低。[结论]Sox2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中表达升高,并通过Wnt/β-catenin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及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和c—mye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β-cateni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大肠癌组织β-catenin细胞浆和细胞核表达(异位表达)明显增加,细胞膜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大肠癌组织异位表达率为63.1%,细胞膜表达缺失率为70.8%,大肠癌组织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大肠癌组织中cyclinD1和c—myc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与cyclinD1和c-myc阳性表达率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异常的β-catenin相关信号通路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可以作为大肠癌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周峰  茅国新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2):1076-1080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和β-链蛋白(β 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WT1和β catenin蛋白在48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20例癌旁组织作对照。结果 WT1蛋白在NSCLC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10.0%(P<0.05),β-catenin蛋白在NSCLC和癌旁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2.9%和15.0%(P<0.05)。WT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块直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和pTNM分期均无关(P>0.05);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组织分化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块直径、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NSCLC中WT1蛋白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31,P<0.05)。结论 WT1和β-catenin蛋白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Wnt-1、β-caten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Wnt-1和β-catenin分别作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信号分子及关键分子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且与预后不良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Wnt-1、β-caten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1例鼻咽癌组织中Wnt-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鼻咽癌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11例标本中,β-catenin高表达64例(57.7%),晚期鼻咽癌β-catenin的高表达率高于早期(63.1%VS40.7%,P=0.041);β-catenin高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β-catenin高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Wnt-1高表达68例(61.3%),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鼻咽癌中可能存在Wnt/β-catenin通路的异常活化,β-catenin可作为鼻咽癌的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