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健能  李龙 《广东医学》2016,(24):3760-3763
阿片类物质依赖是依赖性物质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表现为难以克制地、无止境地反复觅药与滥用该药的行为,具有极高的复发率[1]。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是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依赖性物质的反复使用,会致使生物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目前对物质依赖的确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针对物质依赖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方法。前额皮层( prefrontal cortex ,PFC)作为奖赏通路中抑制性控制环路执行认知功能的重要脑区,其在阿片类物质依赖形成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脑功能影像技术的发展,其功能在物质依赖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关注,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物质依赖者PFC 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为研究阿片类物质依赖脑机制形成提供可靠的方法。目前,国内外针对阿片类物质依赖者脑功能区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脑结构、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研究上,尤其是静息态和任务态下相关脑功能区功能连接变化,提示阿片类物质依赖者PFC功能连接网络存在异常。本文主要对阿片类物质依赖致PFC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作简要综述。重点在总结和评价阿片类物质依赖所致PFC结构、功能、物质代谢等变化的影像学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阿片类物质依赖的脑形成机制提供神经影像学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阿片类物质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是指阿片类物质依赖者在急性戒断综合征之后持续存在的一组综合征 ,包括精神症状 (情绪焦虑、药物渴求 )和躯体症状 (躯体不适、睡眠障碍 ) [1] ,属中医断瘾后诸症范畴。中西医关于这一类病症形成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又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 ,研究这些特点 ,使其优势互补 ,将对更有效地治疗稽延性戒断症状产生积极的作用。1 阿片类物质的药理学基础和依赖形成机制1.1 西医学认识海洛因在目前阿片类物质中成瘾性最强 ,吸收迅速 ,且很快通过血脑屏障 ,主要在肝脏代谢 ,其产物主要经肾排出 ,…  相似文献   

3.
阿片依赖相关神经递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海洛因)日益严重的滥用。禁毒与戒毒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热点,同时也是医学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阿片类药物滥用引起的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可产生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行为和持续性渴求状态。本文就相关神经递质系统在阿片依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片类药物已广泛用于椎管内镇痛,但人们对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仍有待深入。很多药物被推荐做为椎管内用药,但有些药物到达脊髓时,其实际浓度并不足以产生脊髓介导的镇痛。本文就阿片类药物在椎管内的作用机制以及新型阿片类药物在椎管内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药物成瘾是由于滥用药物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慢性脑疾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主要以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变化最具特征,其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具有成瘾性的药物主要以阿片类麻醉药品为主,如天然来源的吗啡、可待因,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如海洛因、可卡因、芬太尼等.大量重复服用这些药物,易导致精神和身体依赖以至成瘾性.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受体之一的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除了具有镇痛的作用外,在药物成瘾的形成机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围术期镇痛治疗,其产生强效镇痛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镇静效应,但其镇静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阿片类药物的镇静作用及机制做一述评,为阿片类药物在临床更合理地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随着国际国内阿片类药物滥用形势的日趋严重,对阿片类毒品依赖戒断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水平进行了探讨,发现药物成瘾、耐受及戒断反应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细胞水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变化的结果,是机体内部适应与暂时不适应相互转化的表现。这一过程是建立在神经、内分泌的变化、调节和失调基础之上的。正常机体内有内源性阿片样多肽(Endogenous OpioidPeptides,EOP)作用于阿片受体,通过受体后多种信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的研究不断报道,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应用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十几年的文献资料未见有关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机制的报道。笔者集这一时期文献结合个人经验,试就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机制进行探讨,还望专家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的研究不断报道,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应用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十几年的文献资料未见有关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机制的报道。笔者集这一时期文献结合个人经验,试就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机制进行探讨,还望专家同仁予以批评指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以强迫用药为特征的药物滥用,尤其是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滥用呈逐年增多趋势.研究已证实药物依赖是慢性复发性脑病,吸毒成瘾者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发人群,而且存在较高的病死率.人类阿片依赖行为合并HIV感染的形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以致目前采取的治疗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因此研究药物依赖合并HIV感染的发病机制对其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酸作为主要的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兴奋性和毒性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神经退行性变、药物依赖。对谷氨酸转运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发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谷氨酸的摄取和释放,从而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和防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药物靶标用于开发治疗谷氨酸能系统相关疾病的药物和成瘾的戒治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从结构、功能、神经精神相关疾病机制等方面介绍谷氨酸转运体,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成瘾戒治寻找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于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片类物质的长期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药物的耐受及依赖问题。文献报道很多药物可有效地抑制或解除阿片类物质的戒断综合征,但关于药物精神依赖性报道很少。而临床上,阿片类物质滥用的脱毒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要使病人戒毒成功,解决其精神依赖性显得更为重要[1]。...  相似文献   

13.
阿片成瘾戒断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临床上常将其用于术后和肿瘤病人的止痛。但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和成瘾,这不仅限制了阿片药物的临床应用,而且还造成吸毒这一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阿片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可产生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性,一旦停药将产生戒断综合征。其机制复杂,治疗困难,复发率高,已经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14.
阿片类依赖的神经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阿片类依赖是一种特殊的疾病 ,目前认为阿片类物质作用于体内阿片受体引起脑内神经递质和第二信使的一系列变化是产生依赖的主要原因。作者就阿片受体、内源性阿片肽、神经递质、第二信使系统等在阿片依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阐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应用镇痛药物的问题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管内应用药物镇痛的机制涉及到几个方面,局麻药为非特异性阻断神经轴而产生镇痛效果。然而,抗伤害作用多数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水平而发挥其作用,新斯的明作用机制不同于上述药物,它是通过抑制内源性乙酰胆碱的灭活。NMDA受体拮抗剂能阻滞外周神经伤害刺激导致的中枢敏感化。本文就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局麻药、α2-肾上腺素能激动药、NMDA受体拮抗药、三环类抗抑郁药、Ca^2 通道阻断药、NO合酶、钠钾泵抑制药及新斯的明镇痛近来的发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阿片类物质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阿片类受体激动药美沙酮等药物的应用,目前早期脱毒的治疗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其生理上内稳失调在短时间内尚不能完全纠正而处于再调整阶段,产生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阿片类依赖者戒毒药物较多 ,方法各异 ,但大多是单一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较少。理想的治疗方案应该是药物替代“梯度疗法”[1,2 ] ,即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半拮抗剂→阿片受体拮抗剂。最新进展是在戒毒的早期 ,使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如美沙酮控制急性戒断症状 ,4~ 7天后使用阿片受体半拮抗剂如丁丙诺啡治疗较轻的戒断症状 ,在康复期 ,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作为预防复吸的辅助治疗[1-4 ] 。本文综述了美沙酮与丁丙诺啡联合梯度疗法对阿片类依赖者脱毒治疗的进展。1 理想的戒毒药物[1]目前国内外对阿片类依赖患者戒毒治疗的药物较…  相似文献   

18.
鸟苷酸结合蛋白 (G蛋白 )在细胞的信息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约 80 %的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是通过 G蛋白作用于细胞内效应器 ,导致第二信使改变 ,引起细胞反应 [1 ] 。 G蛋白是一个同源蛋白家族 ,可分为四类 :Gs、Gi、Gq、G12 ,其中 Gs和 Gi分别刺激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AC)的活性。现已发现 G蛋白参与酒依赖、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还与阿片类物质及可卡因的滥用有关 [1 ] 。关于阿片类物质依赖 ,早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阿片受体 ,但研究结果很不一致。在慢性使用阿片类物质后 ,有人报道受体上调 ,有人…  相似文献   

19.
西奈山医学院Lakshmi Devi博士带领的团队宣称他们发现一种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阿片类受体药物,该药物或有效替代吗啡或其他阿片类镇痛药物,且不会产生副作用或药物依赖。该发现发表在七月份的PNAS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阿片成瘾的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片类物质成瘾过程中,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起了重要作用。该过程涉及许多重要的神经传导通路,递质,信号及受体。对这种成瘾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设计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简要回顾了阿片类物质成瘾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