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耳科学     
主要来源于颈上神经,感觉神经主要来源于脊髓背角神经、三叉神经及舌咽神经。讨论了中耳粘膜自主神经及感觉神经的分布特点,和中耳神经肤的可能来源,为中耳神经能性炎症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参4(原提要)951207咽鼓管开放压值及其波形与耳气压机能的关系/乔乐士…//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一1994,29(4)一257 应用KNY型咽鼓管通气功能检测仪检测110名现役飞行人员的咽鼓管开放压值(E-TOPV)及其波形(WS),并进行飞行试验(80名)和低压舱试验(30名),研究ETOPV的大小及其WS与耳气压机能(OBF)的关系。实验结果提示:(1)ETOPV及其WS与OBF之…  相似文献   

2.
眩晕在儿童不常见,但近年有所增多。有提出咽鼓管功能障碍、有或无中耳渗液,是儿童前庭机能障碍或眩晕的常见原因。本文研究中耳渗液对前庭的影响。一组患中耳渗液一年以上、无中耳感染的儿童100例,年龄4~7岁,平均6.3岁。由父母填表提供患儿平衡失调症状,均作神经学检查及鼓膜、纯音测听、鼓室图、眼震电图(ENG)等检查,与50名正常儿童及25名鼓膜切开放管后干耳的儿童相比较。结果:3例因中耳急性感染除外,余97例纯音测听语言听阈为20~45dB,平均28.9dB;鼓室图均为B型或C型;均为双侧性,仅2例双耳轻重不等;ENG显示35例(36%)有自发性水平性眼震,22例(22.7%)有位置性眼震,12例(12.4%)以上两眼震均有,ENG总异常率为69例(71%)。自发性眼震均单向  相似文献   

3.
耳气压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耳气压伤是指由于气压的快速变化而引起的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和变压性眩晕 ,它既可发生于航空飞行条件下 ,也可发生于潜水作业时 ,而咽鼓管的功能状况在耳气压伤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 ,本文就 1 990年以来有关咽鼓管和耳气压伤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介绍。1 与咽鼓管和耳气压伤有关的临床研究姜平等 (1 993 )认为咽鼓管通气取决于咽鼓管后内壁软骨板的上抬 ,这种活动方式解除了软骨对管腔的抑制 ,使管腔通气。适中或短头颅型具有良好的咽鼓管功能 ,幼儿、长颅型、Down′s综合征者不利于腭帆提肌有效上抬软骨而影响咽鼓管开放。Hamlet等 (1 992 …  相似文献   

4.
血管收缩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常用药,但至今尚未发表过临床对照研究证实其防治中耳炎的功效。作者们对40名有分泌性中耳炎病史且做过双侧鼓室插管的儿童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0.05%盐酸羟间唑啉,一组用安慰剂作鼻腔喷雾以观察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患儿年龄5~15岁,男24人,女16人,在观察期间无过敏性或感染性鼻炎,中耳无积液。在两天内鼻腔喷药治疗3次,喷药前后每人随机选定一耳采用改良的吹张-抽吸法和强迫反应法(forced response test)测定咽鼓管功能。结果两组无显著差异,说明盐酸羟间唑啉对咽鼓管功能无影响。但本文观察对象限于有严重咽鼓管功能障碍而无上感和鼻炎的儿童,其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患者吸鼻试验结果,探讨咽鼓管闭合功能在OM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6例成人OME患者、16例儿童OME患者、66例健康成年人和20例健康儿童做为研究对象,对4组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及使用咽鼓管功能综合检查仪进行吸鼻试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外耳道压低于基线10 dapa(含10 dapa)定为吸鼻试验阳性.成人OME组吸鼻试验阳性率为64.86%(对照组为9.09%),儿童OME组吸鼻试验阳性率为70.83%(对照组为38.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成人与儿童OME患者吸鼻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9,P>0.05).结论 OME患者吸鼻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咽鼓管闭合功能不全参与了OME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咽鼓管生理     
咽鼓管的生理功能是输送空气、维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排液及传音。咽鼓管功能的测试对鼓室成形适应症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方法有多种: 1.Armstrong(1961)研究了气压变化情况下咽鼓管的正常反应。正常咽鼓管在升高110—180英尺(鼓室内压力40—70毫米水柱)时,耳内有充满感,鼓膜微凸;当升高500英尺(鼓室内压力200毫米水柱)时,耳内可闻“卡嗒”声,咽鼓管开放。鼓膜迅速复位,鼓  相似文献   

7.
作者回顾性评价了已证实有渗出性中耳炎、年龄在5~8岁间的50名儿童。分为两组,每组25名。组1为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全都做了3次以上的鼓膜切开或插入通气管。组2全部儿童做了3次的手术插管。另外25名重型头部外伤儿童均无耳科病史,作为对照组。三组患儿都做了颅骨后前位X线照像,发现:组1全部儿童鼻中隔均有畸形,尤其在中隔骨中1/3犁筛骨缝平面上,17名(68%)为双侧棘突,其余为单侧偏曲;15名儿童(88.24%)有双侧中隔畸形,也有双侧分泌性中耳炎;8名儿童有单侧中隔畸形(32%)  相似文献   

8.
重复鼓室压测量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病因、自然恢复和自然病程的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咽鼓管功能完好,随年龄增加逐渐发生障碍,1岁时B型鼓室压曲线率已达13.1%。Brooks曾对80例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进行重复鼓室压测量后声称,测量状态很不稳定。Fiellau-Nikolajsen等追踪观察1~6月份3岁儿童的鼓室功能变动,结论是B型鼓室压曲线于夏季大有改善。文内分析373名健康儿童重复鼓室压测量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体在高压舱进行环境增压时,鼻咽部压力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能否预防耳气压伤。方法:咽鼓管通气阻力<6kPa的男性健康志愿者8例,分为4组,每组2例,互为被试者和对照者。被试者经面罩给予6kPa的鼻咽部正压,对照者正常呼吸,高压舱以0.5kPa/s的速率增压至5kPa,被试者和对照者均不采用其他任何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腔压力;高压舱以同样速率增压至20kPa,被试者条件不变,对照者可进行主动或被动开放咽鼓管的措施,测鼓室压。结果:高压舱增压至5kPa时,被试者和对照者鼓室压分别为(-11.2±5.3)daPa和(-168.6±71.5)da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压至20kPa时,被试者和对照者鼓室压分别为(-8.3±6.1)daPa和(-7.6±6.4)da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人体的环境压力增加时,经面罩提供大于咽鼓管通气阻力的鼻咽部压力可预防耳气压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学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72例(144耳)正常人为对照组,89例(151耳)SOM患者为SOM组。用纤维鼻咽镜观察对照组和SOM组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及SOM组咽鼓管咽口周围形态改变。结果:①对照组和SOM组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中三角形及缝隙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对照组和SOM组儿童咽鼓管咽口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成人SOM咽鼓管咽口周围形态改变与儿童不同。结论:①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在SOM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为探索成人SOM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②在SOM组儿童中发现所有患儿咽鼓管咽口周围主要是鼻咽部炎症,次之是腺样体肥大和咽鼓管扁桃体肥大。③本研究采用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咽鼓管咽口及鼻咽侧壁,对于明确SOM的病因和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技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在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2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8例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既往有腺样体切除及1次以上鼓膜置管手术史;经过常规保守治疗3月鼓室积液无法吸收或既往1年内急性中耳炎发作3次以上。术前评估内容包括鼓膜相、纯音听力及声导抗测试、咽鼓管功能评分、鼻咽镜检查、颞骨CT。手术采用经鼻同/对侧咽鼓管球囊置入和/或鼓膜置管术。术后随访6月-18月,随访内容包括听力及鼓膜情况;鼻咽镜及咽鼓管功能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28耳)患儿全麻下完成BET,2例(2侧)未能置入咽鼓管球囊;13例同期行鼓膜置管手术。术后听力显著提高(31.04±10.03、20.95±12.80;P<0.001);术后短期(6月内)、长期(6月后)咽鼓管评分显著提高(2.04±2.65、5.33±3.90、6.71±3.45;P<0.05),其中主观症状的改善短期内(6月内)出现,而客观症状的改善术后6月出现,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反复接受置管手术病人术前术后ETS评分分别为1.455±1.969和4.727±3.869。1例患儿鼓膜原置管区穿孔,无大出血、咽鼓管口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前综合评价必不可少,咽鼓管球囊扩张可以作为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早已认为,性激素含量与呼吸道粘膜改变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有关。雌激素和孕酮对鼻粘膜的影响包括局部水肿、腺体增生、细胞浸润、血管分布增多以致鼻粘膜形成症状性充血。咽鼓管内衬的粘膜和鼻、鼻窦一样,均为假复层柱状纤毛呼吸上皮,性激素可使咽鼓管粘膜充血导致机能障碍,本文旨在借助咽鼓管吞咽试验探讨雌激素含量与咽鼓管功能之间的关系。25名诱发排卵的妇女接受检查,测定其每天血清雌激素和孕酮标准,利用鼓室阻抗计评定咽鼓管功能,首先记录鼓室压测量基线(T_1),然后,外耳道加压至+400mmH_2O,嘱吞咽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开放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源性的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开放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鼓室内注入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 ,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 ,测试咽鼓管的被动开放压。结果 测试了中耳有渗液者 2 7耳和正常者 2 1耳的咽鼓管被动开放压 ,有渗液耳的被动开放压高于正常耳的被动开放压 ,分别注入外源性的表面活性剂后 ,被动开放压均降低 (P <0 .0 1)。结论 外源性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咽鼓管的表面张力 ,有利于咽鼓管的开放  相似文献   

14.
由于咽鼓管通气障碍引起的潜水员感音性聋在过去文献上已有报导,称之为“内耳气压损伤”。Goodhill(1971)报导4例由于突然用力过猛而发生感音性聋,4例中2例蜗窗膜破裂。Goodhill 设想可能是由于突然的咽鼓管自行吹张动作增压气体进入鼓室后使蜗窗膜破裂而损伤内耳。Pullen(1972)报导3例蜗窗膜破裂突发性聋而无眩晕症状者。本文报导2例。例1:某次在潜入10米深的水底过程中出现咽鼓管通气障碍,患者自行咽鼓管吹张而感到困难。在离开水底上浮过程中出现双耳爆裂声及剧痛,疼痛向双侧面部、前额部和下颌部放射,伴有旋转性眩晕,随后出现听力减退、耳鸣、吞嚥时耳内有“泡沫感”等症状,驾车时车向左侧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正-负压平衡试验结合纯音测听、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检测241例(26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A组)和53例(60耳)外伤性鼓膜穿孔(B组)的咽鼓管主动和被动开放功能,分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咽鼓管平均开放压(155.62±33.71da Pa)显著高于B组(67.39±16.57da Pa)(P0.05)。正压平衡试验中A组有207耳(77.82%)的外耳道鼓室压可以恢复至50da Pa以下,负压平衡试验A组有50耳(18.80%)不能降到100da Pa以下,而B组均能恢复至50da Pa以下(1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47例(17.67%)无法完成Valsalva动作或困难,B组均能成功完成Valsalva动作。A组纯音测听ABG30d B的比例(96.62%)与B组(9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最大鼓室压差(17.28±.33da Pa)大于B组(14.53±4.06da Pa),A组咽鼓管的主动及被动开放功能较B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得A组咽鼓管阻塞型95耳,咽鼓管闭锁不全型76耳,即A组ETDF的发生率为64.29%(171/266)。B组咽鼓管闭锁不全型2耳,58例为正常,ETDF的发生率为3.33%(2/6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研究表明,CSOM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以阻塞型为主,其中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多表现为咽鼓管功能障碍。CSOM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亦与其鼓膜穿孔的部位及大小有关。结论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CSOM患者中较高,其咽鼓管功能与CSOM类型、鼓膜穿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65例(88耳,其中单耳30例,双耳29例)就诊于我科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实验组,以相应年龄儿童的正常耳(30耳)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正规的药物治疗,根据治疗的效果分为有效组(65耳)和无效组(23耳)。并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内镜及TMM测试同时记录结果。结果 治疗前无论是有效组还是无效组咽鼓管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s,ETS)平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治疗后ETS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前有效组ETS高于无效组(P <0.05);有效组治疗后ETS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无效组治疗后ETS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经过治疗,咽鼓管功能改善。ETS较高的患者,经治疗,咽鼓管功能可以恢复;ETS较低者,短期内咽鼓管功能难以恢复,应尽快采取其他的干预措施恢复咽鼓管功能。咽鼓管测压在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预后的判断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中耳疾患的病理生理与其咽鼓管机能的关系密切,客观地观察咽鼓管机能的动态,已是重要的一环,为此,已有音响咽鼓管检查法,(sonotubometry)应用于临床。作者将“音响”部分改换为“光”的光咽鼓管检查法(phototubometry)并在临床试用。光咽鼓管检查法的原理是以纤维内窥镜置于咽鼓管咽口做光源,当吞咽时咽鼓管开放,光径咽鼓管,经鼓室、鼓膜到达外耳道,在外耳道插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主动和被动开放功能,方法:以正-负压平衡试验法,检测34耳外伤性鼓膜穿孔和57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后的咽鼓管功能。结果:外伤性鼓膜穿孔耳的咽鼓管开放压分布在175-400kPa间,正压平衡试验时,经3次吞咽全部受检耳外耳道压力都降至所加压力的一半以下,负压平衡试验时,全部受检耳外耳道压力都有部分恢复。在57耳分泌性中耳炎耳中,咽鼓管开放压超过400kPa的11耳;正压平衡试验时,23耳不能恢复到压负荷的一半水平,负压平衡试验时,45耳经3次以上吞咽,外耳道鼓室压基本无变化。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以负压平衡试验障碍为主,表现为主动开放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19.
上文的研究表明,急性和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峡部和正常耳的相同。本文是研究咽鼓管的咽部情况以进一步评定“咽鼓管狭窄”能导致中耳炎或中耳萎陷的假说。作者用33例无中耳炎病史和10例曾患急性中耳经婴儿的带有咽鼓管的颞骨,按年龄(最大为3岁)分组;将咽鼓管分为下述五个特殊区域,在镜下观察测量,方法同上文。  相似文献   

20.
上呼吸道炎症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目前已被普遍接受。鼻腔感染作为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之一,已有各种方法在人体对其进行研究,这包括鼻腔组织胺诱发试验、鼻腔病毒接种试验等。判断咽鼓管功能往往采用间接的方法,如鼓室压测定法、声导纳测定法等。也有采取鼓膜插管法直接测定咽鼓管功能的变化,但其研究的对象是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而非正常儿童。该文研究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通过可调节的充气一放气试验直接测定咽鼓管的功能。测试内容包括咽鼓管开放历(使咽鼓管被动开放的最小压力)和咽鼓管对压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