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结肠癌中Ez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10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100例癌旁组织标本、56例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作为研究材料,应用免疫组化法对各类标本中的Ezrin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结肠癌组织或癌旁组织,结肠癌组织中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浆膜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和生存时间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中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组织中的Ezrin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Ezrin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结肠癌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2K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疾病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科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集的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符合要求的4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PKD1蛋白、MAP2K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KD1蛋白、MAP2K4蛋白与国际妇产联盟分期(FIGO)、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KD1蛋白、MAP2K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5%、50.00%,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KD1蛋白、MAP2K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0%、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FIGO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KD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高中分化、FIGO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低分化、FIGO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AP2K4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低于高中分化、FIGO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KD1的表达分别上调、MAP2K4蛋白的表达下调,相关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肺癌组织及肺部淋巴结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64.4%肺癌标本呈现为Survivin阳性表达,76.O%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的淋巴结中有Survivin阳性细胞,而正常肺部组织及未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的淋巴结中Survivin表达率为0。Survivin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但与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分化程度为G1.G2级的肺癌标本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50.0%)显著低于G3.G4级肺癌标本(78.3%,P〈0.05);临床Ⅲ期肺癌患者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83.3%)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51.8%,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84.0%)显著高于而未转移组(40.0%,P〈0.05)。结论Survivin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相关蛋白3(APR3)表达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收集的卵巢上皮癌组织94例(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织6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APR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化程度、国际妇产联盟分期(FIGO)、是否伴有腹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APR3蛋白表达,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卵巢癌组中的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6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FIGO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伴有腹水的卵巢癌组织中的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中分化、FIGO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不伴有腹水的上皮卵巢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低分化、FIGO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APR3蛋白阳性表达是上皮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组织APR3蛋白阳性表达率增加,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胆囊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4(Flt-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胆囊癌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2例老年胆囊腺瘤样息肉患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手术前后VEGF-C、Flt-4水平的变化,分析老年胆囊癌VEGF-C、Flt-4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究两者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术前1天VEGF-C、Flt4均高于对照组(P0. 05),术后1周,两组VEGF-C、Flt4均降低,对照组低于病例组(P0. 05); 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伴肝脏侵犯、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C、Flt4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分化程度为高分化、不伴肝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 05); VEGF-C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曲线下面积为0. 827(95%CI:0. 734~0. 919),临界值为388. 83 pg/ml时VEGF-C预测胆囊癌转移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5. 70%、73. 30%; Flt4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曲线下面积为0. 744(95%CI:0. 631~0. 858),临界值为513. 541 pg/ml时Flt4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2. 10%、57. 80%;老年胆囊癌患者血清VEGF-C与Flt4表达呈正相关(P0. 001)。结论老年胆囊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及其受体Flt-4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肝脏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表达互相呈正相关,均可作为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P2X7受体蛋白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病理科收集的手术后胰腺癌组织80例为病例组、既往病理科收集的20例正常胰腺组织石蜡块为对照组,收集时间2013年1月-2017年1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2X7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期P2X7受体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等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胰腺癌组织中的P2X7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66.25%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胰腺组织中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ICC分期(Ⅲ期)胰腺癌组织的P2X7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分化程度的P2X7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2X7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显著的高于UICC分期(Ⅰ期+Ⅱ期)、高+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UICC分期为Ⅲ期、组织学低分化、P2X7受体蛋白阳性表达是胰腺癌患者12个月随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P2X7受体蛋白表达上调,并且与UICC分期、肿瘤分化及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病理科保存完好的胃癌患者组织标本48例,同时取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48例作为对照,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 IGF2表达的差异;分析胃癌组织 IGF2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 IGF2阳性表达率为77.09%(37/48),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 IGF2阳性表达率为27.09%(13/48),胃癌组织中 IGF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χ2=24.042,P <0.05)。胃癌组织中 IGF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胃癌细胞分化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IGF2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的5年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95CI%=31.08~32.92)低于 IGF2表达阴性者的54个月(95CI%=52.49~55.5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25.566,P <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 IGF2阳性率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且与胃癌分化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趋化因子4(CXCR4)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病理科收集的80例HNSCC组织(HNSCC组)、对应部位的正常头颈部组织8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二者与HNSCC组织中的病理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灶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 HNSCC组标本中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0%、68.75%,对照组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高中分化、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P0.05)。结论 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集的手术后宫颈癌组织标本80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瘤变组织80例(CIN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两组标本中的Cripto-1蛋白、mTOR蛋白表达,并分析两类蛋白表达的关系、与宫颈癌的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的Cripto-1蛋白阳性表达率66.25%、m TOR蛋白阳性表达率62.50%,CIN组的Cripto-1蛋白阳性表达率27.50%、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2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的Cripto-1蛋白与mTOR蛋白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94,P0.05);FIGO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的Cript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FIGO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的mTOR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P0.05)。结论 Cripto-1、m TOR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Cripto-1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相关,mTOR与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病理科收集的胰腺癌组织标本75例(癌组织)、获取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收集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检测两组标本中的IGFBP-2、LC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IGFBP-2、LC3蛋白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门脉或腹腔神经侵犯、肿瘤病灶直径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的IGFBP-2蛋白阳性表达率81.33%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的LC3蛋白阳性表达率34.67%显著的低于癌旁组织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IGFBP-2蛋白表达阳性与胰腺癌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癌组织中的LC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IGFBP-2蛋白高表达、LC3蛋白低表达,两者均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IGFBP-2蛋白高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zrin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及9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的乳腺组织(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86例乳腺癌患者的Ezrin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P>0.05),与伴有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是临床分期和Ezrin蛋白阳性表达(P<0.05)。结论 Ezrin与乳腺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明显相关,可以作为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胃癌组织标本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标本20例及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10例,检测分析其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检测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法。结果 Ezrin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不典型增生胃黏膜<正常胃黏膜,且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内Ezrin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年龄、性别和脉管侵犯组内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Ezrin mRNA正比于蛋白表达率(rs=0.99,P<0.01)。结论胃癌产生、发展及转移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Ezrin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斯钙素2(STC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保存的喉癌组织标本67份,同时选取41份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和STC2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分析STC2蛋白表达与Stat3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喉癌组织STC2和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61. 19%和41. 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 88%和0)(P 0. 05); STC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无关(P 0. 05),与临床分期、T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临床分期Ⅰ~Ⅱ期、T1~T2期、高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STC2蛋白阳性表达率(45. 65%、50. 00%、38. 71%和42. 86%)低于Ⅲ~Ⅳ期、T3~T4期、中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95. 24%、77. 78%、80. 56%、81. 25%)(P 0. 05); Stat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 0. 05); STC2蛋白表达与Stat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 0. 05)。结论 Stat3、STC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其中STC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而Stat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RXR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标本纳入结直肠癌组(n=106),对应癌旁组织标本纳入癌旁组(n=106)。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XRA、NRIP1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RXRA、NRIP1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组RXRA、NR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4%、69.81%,高于癌旁组的33.96%、3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为Ⅲ期、低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RXRA阳性表达率、NRIP1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理分期为Ⅱ期、中高分化、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为Ⅱ期、低分化、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RXRA阴性、NRIP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病理分期为Ⅲ期、中高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RXRA阳性、NRIP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叉头转录因子蛋白1(FoxM1)、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于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及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活检、手术所获的106例宫颈癌组织标本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同期所获5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正常组,以免疫组化染色法对两组标本中的FoxM1、Skp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FoxM1与Sk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FoxM1、Skp2在FIGO分期Ⅱ期、低分化、肌层浸润≥1/2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FIGO分期Ⅰ期、高+中度分化、肌层浸润<1/2组织的阳性率(P<0.05);有淋巴结转移、脉管受侵犯的宫颈癌组织Skp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脉管受侵犯的宫颈癌组织(P<0.05)。结论 FoxM1、Skp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二者的高度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肌层的浸润程度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Pinx1(PIN2码/TRF1相互作用蛋白X1)、CD44拼接变异体6(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集的68例OSSC组织(OSCC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4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inx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OS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OSCC组标本中的CD44v6蛋白、Pinx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8%、61.76与对照组的8.82%、94.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x1蛋白阳性表达的低分化患者占比、Ⅲ期+Ⅳ期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均低于Pinx1蛋白阴性表达的OSCC患者(P0.05);CD44v6蛋白阳性表达中低分化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均高于CD44v6蛋白阴性表达的OSCC患者(P0.05)。结论 Pinx1蛋白、CD44v6蛋白在OSCC组织中表达变化显著,并且与肿瘤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结肠癌组织中MMP-9表达,分析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1.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ukes C期、D期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A、B期(P<0.01),低分化者血清MMP-9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2.结肠癌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ukes分期C D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 B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MMP-9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颌骨侵犯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 110例OSCC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30例正常患者的口腔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ie-2在OSCC组织与正常口腔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ie-2在OS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OSCC组Tie-2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SCC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胞浆中Tie-2为阳性表达,骨旁肿瘤组织的OSCC细胞表达更高。Tie-2在低分化OSCC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高分化OSCC。存在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Tie-2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的OSCC显著增加,存在颌骨侵犯的OSCC中Tie-2表达率较无颌骨侵犯的OSCC显著增加(P<0.05)。结论 Tie-2在OSCC中高表达,Tie-2在不同OSCC病理分级、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颌骨侵犯中存在差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罗建管  梁鹏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247-1249
【目的】探讨CD147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胆囊癌患者112例,以慢性胆囊炎组织3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7蛋白的表达。【结果】112例胆囊癌组织中CD14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0.36%(90/112),明显高于在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5/30,P<0.01)。CD147在低分化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癌(P=0.02);远端转移组的强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1);NevinⅣ~Ⅴ期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evinⅠ~Ⅲ期的强阳性表达率(P=0.03)。【结论】CD147与胆囊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新的胆囊癌标记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Tat作用蛋白30(TIP30)、转移抑制基因1(KAI-1)蛋白表达与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实施根治术的119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TIP30、KAI-1蛋白表达。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将癌组织TIP30、KAI-1蛋白表达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51%、29.20%,癌旁组织分别为73.45%、75.22%,前者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浆膜层、未/低分化患者癌组织TIP30、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未浸润浆膜层、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率为23.01%,且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浆膜层、未/低分化均是其危险因素(OR=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