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男,60岁。全身结节、肿块十余年。左大腿结节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大量瘤细胞呈结节状密集分布,瘤细胞形态呈多形性,胞体大,核异型,可见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CD2,CD3和TIA-1均阳性,CD4,CD5及CD8均弱阳性,CD7,CD20,CD30,CD56,GrB及ALK均阴性,Ki-67显示高增殖指数(70%)。诊断:原发性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4+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19岁.全身多发暗红色斑块和小结节2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有致密小到中等大,胞质空亮,核扭曲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可见核分裂像.未见亲表皮性,但有浸润毛囊现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CD3阳性、CD4阳性、CD8阴性、CD30阴性和CD20阴性,Ki-67阳性率约为25%.诊断:原发性皮肤CD4+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4+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19岁.全身多发暗红色斑块和小结节2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有致密小到中等大,胞质空亮,核扭曲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可见核分裂像.未见亲表皮性,但有浸润毛囊现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CD3阳性、CD4阳性、CD8阴性、CD30阴性和CD20阴性,Ki-67阳性率约为25%.诊断:原发性皮肤CD4+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女,49岁。右小腿结节1年,溃烂5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密集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大、核呈肾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示瘤细胞约70?30阳性、约20?45Ro阳性,而CD3、CD20、MPO、TIA-1、ALK-1均为阴性。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4+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19岁.全身多发暗红色斑块和小结节2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有致密小到中等大,胞质空亮,核扭曲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可见核分裂像.未见亲表皮性,但有浸润毛囊现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CD3阳性、CD4阳性、CD8阴性、CD30阴性和CD20阴性,Ki-67阳性率约为25%.诊断:原发性皮肤CD4+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并复习文献。患者,女,42岁。全身皮肤瘀斑、皮下结节20余天,发热4 d。右股内侧皮损组织病理示: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免疫组化结果:CD3、CD43、CD56、颗粒酶B(Granzyme B,GгB)、细胞毒性蛋白(TIA)-1均(+)、Ki-67 LI约60%阳性;原位杂交EBER(+)。本病恶性程度高,需尽早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报告ALK阴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1例。患者男,38岁。因全身丘疹、结节4个月,加重伴发热7天就诊。皮肤专科检查:面颈部、躯干及四肢见散在分布数个紫红色丘疹、结节,大小不等,最大直径3 cm,边界清,部分丘疹破溃后溢脓,愈后遗留色素减退性疤痕。右颏下、锁骨上、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发性皮下包块,最大直径3 cm,界尚清,无压痛,活动度可。全身PET-CT示:全身多处局部皮肤增厚代谢活跃,多发淋巴结代谢活跃,广泛骨病灶代谢活跃,考虑恶性病变。左颈部皮损病理检查:真皮血管,汗腺小皮神经周围淋巴组织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少许细胞有异型性,抗酸染色(-),PAS(-)。免疫组化:CD30、CD3、CD4均(+),TIA-1、CD8、CD20均(+-),CD79a、CD56、ALK均(-)。左颈部淋巴结病理检查:镜下见多形大细胞与大量炎症细胞混杂浸润,细胞体积较大,具有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CD30、CD2、CD43均(+),CD20、CD3、CD15、CK、ALK均(-),Ki-67(+约30%~40%)。病理诊断: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诊断:ALK阴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Ⅲ期B型(累及皮肤)。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泛发性原发皮肤CD30+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44岁.因全身皮肤多发红斑、结节、溃疡50余天就诊,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提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CD3(++),CD30(++),Ki-67约50%(+),CD20、Ckpan、S-100蛋白、HMB45、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1均阴性,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82岁女性患者,面部红色结节1个月余。结节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淋巴样肿瘤细胞浸润,无嗜表皮现象,细胞体积大,CD20、PAX5、CD79a、BCL-2、MUM1均阳性,Ki-67 90%阳性,BCL6、CD10阴性。诊断:面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全身检查未发现皮肤以外系统受累证据,治疗行局部肿瘤切除及化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8岁。躯干及四肢泛发丘疹并结节1月余。患者前胸、后背及四肢散在分布直径0.5~2.0cm大的丘疹及结节,部分皮疹顶端可见坏死及结痂。淋巴结B超提示双侧颈部及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可见。左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大量单一核细胞呈"楔形"浸润,部分细胞核大并可见核丝分裂相;免疫组化示CD30、CD4、CD8、CD68、Bcl-2、Bcl-6、TIA-1阳性(+),CD3、CD20、CD23、CD56、ALK-、PAX5及EBER原位杂交阴性(-),Ki-67(50%阳性)。符合C型淋巴瘤样丘疹病。每日予口服强的松片20mg及每周口服甲氨蝶呤10mg,1个月后皮疹明显减少和面积明显缩小。淋巴瘤样丘疹病属于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增生性疾病,有自限性,目前研究认为淋巴瘤样丘疹病组织学可分为A,B,C,D和E五型。该病一般预后较好,通常无需治疗。  相似文献   

11.
74岁女性患者,双下肢反复多发肿块伴溃疡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大、中、小3种肿瘤细胞混合浸润,有明显的血管中心性和血管破坏,伴广泛的凝固性坏死和溃疡。免疫表型:CD3ε、CD43、CD56、TIA-1、EB病毒潜伏膜蛋白(EBV LMP-1)、粒酶B(Granzyme B,Gr B)均阳性,Ki-67阳性(≥85%),CD8+CD4+。全身检查未发现皮肤以外系统受累证据,诊断为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该病恶性程度高,需尽早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6岁。双下肢相继出现红色结节及溃疡4月余,鼻部溃疡1个月。右大腿皮损组织病理示: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2,CD3,CD56,TIA-1,Grb和EBER均(+),CD20(-)。诊断: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继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6岁,因左小腿结节1月余就诊。皮肤专科检查:左小腿可见多个2~5cm大小淡褐色结节,压痛明显,左侧腹股沟可扪及一大小约2cm×2cm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度一般,无压痛,余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弥漫较大淋巴细胞样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异形明显,核大深染,胞浆丰富,病理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20弥漫阳性(+++);Bcl-6(+++);MUM-1部分阳性(++);Ki-6780%~90%(+)。FISH基因检测:BCL6基因发生断裂。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B期。予R(利妥昔单抗)+miniCHOP方案(美罗华+环磷酰胺+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化疗1次,后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患者2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8岁。左臀部巨大溃疡伴离心性扩大10余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可见弥漫性肿瘤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染色质深,可见明显核分裂相。多核瘤巨细胞及R-S样细胞未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约90%以上细胞CD30+染色阳性、CD3、CD4和LCA染色(+),而CD8、CD20、CD79α、TIA-1和ALK-1均为阴性。诊断为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例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并对WHO最新分类、EBV感染相关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男,38岁。全身反复皮疹30年,加重1年,患者病程中伴有发热,皮损预后遗留凹陷性瘢痕。血清EB病毒抗体IgG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小叶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CD2(+++),CD3(++),CD8(++),TIA-1(++),CD56(少量+),CD20(灶状+) ,Ki-67>30%。EB病毒原位杂交:阳性。诊断: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4^+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19岁.全身多发暗红色斑块和小结节2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有致密小到中等大,胞质空亮,核扭曲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可见核分裂像.未见亲表皮性,但有浸润毛囊现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CD3阳性、CD4阳性、CD8阴性、CD30阴性和CD20阴性,Ki-67阳性率约为25%.诊断:原发性皮肤CD4+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6岁,全身皮下多发结节伴右下肢皮肤溃烂2个月。皮损病理活检示(腹壁肿物):非霍奇金淋巴结,B细胞型,免疫表型符合DLBCL,生发中心来源。免疫组化:CD20弥漫连片(+),CD3散在(+),CD10(+),CD21显示FDC网消失,Ki67(80%)。胸腹部增强CT示胃窦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取胃窦部病变活检示:(胃窦小弯、大弯)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考虑DLBCL或其他高侵袭性类型;免疫组化:粘膜腺体间弥漫的淋巴样细胞侵润性生长,CD20连片阳性,Ki67(90%)。我院血液科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IV期IPI,评分5分 继发皮肤受累。患者家属拒绝治疗,患者出院1周后死亡。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7岁。躯干、四肢反复发生暗红色丘疹、结节、坏死、结痂4月余,无痛,偶有瘙痒。皮肤科情况:躯干、臀部及四肢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中央坏死、破溃,结黑褐色厚痂,留有萎缩性瘢痕或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结节状淋巴及大组织样细胞浸润,可见多数异型细胞,约占30%,少数细胞呈双核或多核;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4(+),CD30(+),CD68(+),CD8个别(+),CD20个别(+),Ki-67约10%(+)。诊断:淋巴瘤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0岁。背部、前胸多发结节伴轻压痛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间变性弥漫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体积大,可见核分裂相。免疫组化结果:85%CD30强阳性,Ki-67约40%(+),CD3(++),LCA(+)。诊断: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皮肤科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确诊.结果:颈后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血管附属器周围几大灶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核大,胞浆透明,异型性明显.瘤细胞表达CD2、CD3、CD5、CD7、CD8、GranzymeB、Ki-67,而不表达CD56,EB病毒( + ).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