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研究组(n=26)和对照组(n=94)。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并发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3.570,95%CI1.150~9.875)、低白蛋白血症(OR=3.003,95%CI2.851~4.623)、胃肠减压(OR=7.538,95%CI3.101~18.203)、围术期输血(OR=6.813,95%CI5.323~8.303)、伤口疼痛(OR=3.417,95%CI1.546~7.537)、吸烟史(OR=3.662,95%CI1.680~7.992)是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并发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并发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龄、低白蛋白血症、胃肠减压、围术期输血、伤口疼痛、吸烟史,建议针对上述因素加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isfunction, POCD)高危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提升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安全及预后质量。[方法]选择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2 d采用MMSE评分(2 d MMSE评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较术前2 d MMSE评分下降2分为POCD者(观察组,57例),其他为认知功能正常者(对照组,171例)。收集整理2组患者个体资料及临床资料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有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时间、合并疾病、术前ASA分级、舒芬太尼用量、术中显著低氧血症、术中显著低血压、术中输血量、术后SIRS评分、术后是否符合入住ICU指征与POCD发生相关;(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中显著低氧血症、术中显著低血压、术后SIRS评分≥3分、术后符合入住ICU指征为发生POCD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麻醉根治术发生POCD的高危因素以患者个体特征及术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仅限于建库至2019年1月,收集相关BIS监测下的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仔细阅读文献摘要及全文,并对参考文献进行追踪,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1 3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深麻醉状态下(BIS 30~45)的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状态下(BIS 45~60)的老年患者(OR=0.41,95%CI 0.32~0.53,P<0.000 01);②深麻醉状态(BIS 30~45)下的老年患者术后第3天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状态(BIS 45~60)(OR=0.36,95%CI 0.25~0.51,P<0.000 01);③深麻醉状态(BIS 30~45)下的老年患者术后第7天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状态(BIS 45~60)(OR=0.28,95%CI 0.17~0.49,P<0.000 01);④深麻醉状态(BIS 30~45)下的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MD=2.12,95%CI 1.26~2.97,P<0.000 01)、第3天(MD=1.41,95%CI 0.60~2.22,P=0.000 7)、第7天(MD=0.73,95%CI 0.10~1.35,P=0.02)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麻醉状态(BIS 45~60)下的老年患者。结果对于老年患者,术中处于深麻醉状态能够有效改善其术后认知功能,降低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分析320排CT评估的脑血管功能情况与PO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OPCABG的老年患者213例,并根据是否出现POCD分为病例组28例和对照组185例,行320排CT检查、评估脑血管功能、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术后14d再次进行评估,对比分析POCD的危险因素和CT脑灌注成像各参数与POCD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既往脑血管病、糖尿病、头颅CT血管造影重度狭窄和CT脑灌注异常均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血管病史(OR=1.837,95%CI:1.075~3.141,P=0.026)和脑灌注异常(OR=3.224,95%CI:2.073~5.013,P=0.000)为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发现脑血管狭窄、脑灌注不良以及维持血糖平稳对于降低POC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286例择期全麻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 d、手术后1、3、7 d时经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术后评分低于术前1分以上确定有认知功能下降,则诊断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早期POCD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286例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1 d POCD发生率为26.2%(75例),术后3 d发生率为23.8%(68例),术后7 d发生率为8.4%(2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或冠心病、术中出现低血压、术后电解质紊乱及住院时间与POCD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术中低血压及住院时间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术中低血压及住院时间是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肠梗阻(POI)的临床危险因素,旨在提高老年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肛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645例患者分别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POI发生率为8.99%(58/64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肿瘤TNM分期、肿瘤分级、既往手术史、术前合并POI、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镇痛药物的应用均与POI发生关系密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显示,N2分期(OR:5.66;95%CI:1.589~8.123)、结直肠肿瘤切除史(OR:4.223;95%CI:1.269~6.425)、左半结肠切除术(OR:4.112;95%CI:1.326~6.986)、右半结肠切除术(OR:3.896;95%CI:1.245~6.112)、ASA分级(OR:3.745;95%CI:1.231~5.210)、阿片类药物的应用(OR:4.986;95%CI:1.232~7.025)是PO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OR:3.652;95%CI:1.023~6.002)是POI的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术后POI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对于ASAⅢ~Ⅳ级患者选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降低POI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OPCABG的患者127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POCD分为认知障碍组62例和非认知障碍组65例,分析OPCABG后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OCD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比率高于未发生POC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OR=3.500,95%CI:1.177~10.403,P=0.024)是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加强对颈动脉狭窄的筛查,谨慎评估手术风险,旨在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期间谵妄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我院南楼的老年骨折保守治疗患者152例,记录基本资料和相关检查指标。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谵妄,于骨折后30d内每2d评估1次,分析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152例患者中62例(40.8%)发生谵妄,58.1%在骨折后10d内发生谵妄,以混合型谵妄为主(46.8%),随时间延长,活动过少型谵妄逐渐增多。谵妄多发于多发肋骨骨折和髋部骨折,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腔隙性脑梗死(OR=0.122,95%CI:0.017~0.887,P=0.038)、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级(OR=9.061,95%CI:1.484~55.340,P=0.017)、疼痛评分(OR=5.554,95%CI:1.630~18.922,P=0.006)、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OR=10.640,95%CI:1.401~80.822,P=0.022)、C反应蛋白(OR=1.221,95%CI:1.047~1.425,P=0.011)是老年骨折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谵妄是老年多发肋骨骨折或髋部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骨折后谵妄初发窗口期长,大部分在骨折后10d内,后期以活动过少型谵妄为主。多发腔隙性脑梗死、ASA分级≥3级、剧烈疼痛、SIRS状态、C反应蛋白升高是老年非颅骨骨折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老年病人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明确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278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POCD病人58例为POCD组,未发生POCD的220例病人为非POCD组,对影响POCD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278例老年子宫切除病人POCD的发生率为20.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70岁、术中出血量≥150 ml、合并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是老年子宫切除病人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5年、术后血红蛋白≥110 g/L及术后24 h VAS评分3分是避免老年子宫切除病人POC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影响腹腔镜下老年子宫切除病人POCD发生的因素较多,可以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腹腔镜下老年子宫切除病人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年龄≥60岁)520例,随访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根据是否发生介入治疗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相关性血栓栓塞事件、术后早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新发硬膜下出血或脑实质出血),分为并发症组68例和无并发症组(452例)。通过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动脉瘤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2.207,95%CI:1.149~4.240,P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OR=4.287,95%CI:2.048~8.971,P0.01)、Fisher分级Ⅲ~Ⅳ级(OR=2.686,95%CI:1.483~4.865,P0.01)、宽颈动脉瘤(OR=2.884,95%CI:1.511~5.505,P0.01)、动脉瘤有小阜(OR=4.560,95%CI:2.500~8.321,P0.01)、动脉瘤3 mm(OR=5.748,95%CI:2.122~15.570,P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高Hunt-Hess分级、高Fisher分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微小动脉瘤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其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生活、饮食因素对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以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2-2013年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出结直肠息肉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200例性别、年龄、民族匹配且未检出息肉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对可能与结直肠息肉有关的变量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一步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调整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生活因素中,吸烟(OR=1.3,95%CI:1.0~1.8)、饮酒(OR=1.5,95%CI:1.1~2.0)为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4次/周为保护因素(OR=0.6,95%CI:0.4~0.8);饮食因素中,常食细粮(OR=1.7,95%CI:1.2~2.8)、喜食肥肉(OR=1.4,95%CI:1.2~1.9)、常食盐浸/腌制(OR=1.4,95%CI:1.1~1.8)、烧烤/油炸食品(OR=1.6,95%CI:1.1~2.3)为危险因素,常食蔬菜(OR=0.6,95%CI:0.4~0.9)、水果(OR=0.5,95%CI:0.4~0.7)为保护因素。结论:内蒙古地区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有关,戒除烟酒、加强体育锻炼、常食蔬菜、水果、少食动物脂肪和加工食品可能降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88例老年胃息肉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肠镜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性胃息肉)70例和病例组(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118例。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及病史情况,比较2组病人的发病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男性,有冠心病、脂肪肝、胃肠息肉家族史的病人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在年龄、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病灶大小、/男性(OR=3168,P=0003,95%CI:1475~6802)、胃肠息肉家族史(OR=为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饮酒(OR=0302,P=0013,95%CI:0118~0773)结论对于存在冠心病、脂肪肝、胃肠息肉家族史的老年男性胃息肉病人,需常规进行胃肠镜筛查,并早期行内镜下治疗,是预防胃肠腺瘤进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住院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老年肺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老年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64例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与174例未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95,95%CI为1.005~1.935)、心血管病(OR=2.510,95%CI为1.179~5.354)、低氧血症(OR=2.499,95%CI为1.153~5.418)、酸中毒(OR=2.869,95%CI为1.175~7.005)、中~重度贫血(OR=3.397,95%CI为1.277~9.036)、电解质紊乱(OR=3.628,95%CI为1.292~9.374)、低射血分数(OR=5.140,95%CI为1.924~13.731)、机械通气(OR=5.433,95%CI为2.031~14.562)与老年肺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有相关性。结论肺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心血管疾病史、低氧血症、酸中毒、贫血、电解质紊乱、低射血分数以及机械通气。加强老年肺炎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控,重视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他汀类药物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行内镜治疗合并血脂异常的结直肠肿物患者资料。根据结肠镜及病理结果将266例患者分为结直肠腺瘤组(n=174)和结直肠早期癌组(n=92)。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与结直肠腺瘤组相比,结直肠早期癌组患者的男性比例(64.1%比25.9%)、吸烟比例(41.3%比14.4%)和饮酒比例(37.0% 比17.2%)更高,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6±0.81) mmol/L比(2.60±0.74) mmol/L]和总胆固醇值更高[(5.27±1.22) mmol/L 比(4.61±1.06) mmol/L],而他汀用药占比更低(27.2% 比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641, 95%CI:1.694~7.826)、吸烟(OR=2.920, 95%CI:1.159~7.356)以及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203,95%CI:1.481~3.277)、较高的总胆固醇水平(OR=1.744,95%CI:1.329~2.289)是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他汀用药史(OR=0.469,95%CI:0.236~0.932)对避免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应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戒烟宣教,监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必要时使用他汀类药物促进血脂达标,同时积极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直径≥20 m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LST)并发出血、穿孔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病变直径≥20 mm且行ESD治疗的结直肠LST患者172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出血或穿孔,将172例患者分别分为出血组(9例)和非出血组(163例)、穿孔组(14例)和非穿孔组(158例)。对入组患者并发出血、穿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出血发生率为5.23%,穿孔发生率为8.14%,手术时间≥120 min是ESD治疗直径≥20 mm结直肠LST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05,95%CI 0.051~0.822,P=0.025),高龄(OR=0.945,95%CI 0.897~0.996,P=0.035)及病灶纤维化(OR=0.105,95%CI 0.027~0.405,P=0.001)是ESD治疗直径≥20 mm结直肠LST发生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ESD治疗直径≥20 mm的结直肠LST过程中,手术时间≥120 min为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高龄及病灶纤维化会增加穿孔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ICU老年病人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ICU老年病人的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ICU时间≥24 h,年龄≥65岁的249名老年病人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内科、择期或急诊手术)、是否机械通气≥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住ICU时间及病人的住院存活情况(6月内)。按病人是否存活,分成存活组及死亡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CU老年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病人的年龄更大,男性比例、内科及急诊手术病人比例、机械通气≥24 h病人比例更高,APACHEⅡ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的年龄(OR=1.046,95%CI:1.001~1.093)、机械通气≥24 h(OR=4.830,95%CI:1.806~12.914)、高APACHEⅡ评分(OR=1.171,95%CI:1.105~1.240)均为ICU老年病人住院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机械通气≥24 h、高APACHEⅡ评分均为ICU老年病人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上因素的老年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国产与进口止血夹预防≥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结直肠息肉(长径≥10 mm)内镜下切除术的7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迟发性出血组(n=15)与未出血组(n=774), 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另外将使用1种类型止血夹的患者按所采用的止血夹品牌, 分为国产组(n=499)以及进口组(n=208), 对比两组止血夹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结果 789例行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的患者中, 1.9%(15/789)的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蒂息肉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6.621, 95%CI:2.278~19.241, P=0.001), 止血夹封闭创面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69, 95%CI:0.050~0.570, P=0.004)。无论医师经验高低, 国产组与进口组止血夹预防≥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5):468-47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SIRS的管理策略。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2月—2019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51例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7例,女64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介入下行TEVAR手术,按照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TEVAR术后SIRS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TEVAR术后SIRS发生率约为31.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2.036,95%CI:1.019~3.254,P=0.024)、胸腔积液(OR=1.962,95%CI:1.261~5.037,P=0.018)、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OR=2.841,95%CI:0.951~2.685,P=0.009)、D-二聚体(OR=3.128,95%CI:1.024~4.392,P=0.013)、降主动脉直径(OR=1.869,95%CI:0.793~5.174,P=0.031)是TEVAR术后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SIRS组患者术后肺损伤(24.1%∶5.8%,P0.001)、肺部感染(30.4%∶11.6%,P0.001)、二次气管插管(6.3%∶1.2%,P=0.021)、气管切开(3.8%∶0.6%,P=0.002)发生率明显增高,机械通气时间[(7.51±4.38) h∶(3.43±2.71) h,P0.001]、术后ICU停留时间[(3.18±2.95) d∶(1.32±1.15) d,P0.001]、住院时间[(12.31±8.51) d∶(9.15±8.46) d,P=0.006]均明显延长,院内死亡率(6.3%∶1.2%,P=0.021)增加。结论:TEVAR术后SIRS发生率较高,糖尿病史、胸腔积液、术前NLR、D-二聚体、降主动脉直径是TEVAR术后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SIRS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增加及住院时间延长显著相关。因此,应更加注重TEVAR术后SIRS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优化治疗策略以减少SIRS的发生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及人格对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158例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髋关节置换术后POCD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58例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中,有34例病人发生POCD,POCD的发生率为21. 52%; POCD组及非POCD组病人在年龄、受教育年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术前抑郁、术中低血压时间≥10 min、P等级(精神质)、E等级(内外向)及N等级(神经质)人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术中出血量≥400 m L、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抑郁、术中低血压时间≥10 min、E等级56. 7分及N等级56. 7分是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较多,神经质倾向和性格外向是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这类病人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治疗的ACS病人95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慢血流事件分为慢血流组(n=32)和血流正常组(n=63)。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和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3.618,95%CI:1.337~7.522)、糖尿病史(OR=4.781,95%CI:1.405~7.724)、高血脂(OR=5.026,95%CI:1.520~9.875)、吸烟史(OR=5.155,95%CI:1.596~10.337)和D-dimer(OR=5.547,95%CI:1.662~11.347)与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和D-dimer是PCI术后慢血流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