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波  卞度宏 《广东医学》2004,25(2):159-160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 1 6型 (HPV1 6 )E6 /E7基因在宫颈疾病及其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PCR的方法扩增HPV1 6E6 /E7基因 ,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并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 ,病理学的方法确诊宫颈炎、CINⅡ~Ⅲ级和宫颈癌。结果 宫颈癌 ,CINⅡ~Ⅲ级 ,宫颈炎组织中HPV1 6E6 /E7总检出率分别为 70 % ,75 %和 6 5 %。其中HPV1 6E7的检出率在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HPV1 6E6的检出率在宫颈癌与CINⅡ~Ⅲ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两者都高于宫颈炎。结论 HPV1 6E6 /E7基因与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的关系密切 ,在宫颈疾病的癌变过程中 ,E6基因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中的蛋白表达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浸润性宫颈癌、15例原位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E7和HPV18E6/E7的DNA状况。结果宫颈浸润癌及原位癌组织中的KAI1蛋白表达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P<0.05),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E6、E7和HPV18E6/E7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54.3%和12.9%,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与宫颈癌中的KAI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中呈下调表达,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不影响其表达。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状病毒16/18及E6、E7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16/18及其E6、E7基因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宫颈新鲜组织(正常对照16例,轻度宫颈增生18例,中度宫颈增生20例,重度宫颈增生20例,宫颈癌30例)进行研究,荧光定量PCR用于HPV16/18的检测,PCR用于E6、E7基因的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HPV16/18阳性1例,E6、E7基因无阳性;轻度宫颈增生:HPV16/18阳性2例,R、E7基因无阳性;中度宫颈增生:HPV16/18阳性2例,E6、E7基因阳性1例;重度宫颈增生:HPV16/18阳性6例,R、E7基因阳性2例;浸润型宫颈癌:HPV16/18阳性16例,E6、E7基因阳性7例。结论宫颈癌组织HPV16/18和E6、E7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子宫颈增生者,并随子宫颈增生程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肖伟秋  徐波  卞度宏 《四川医学》2004,25(10):1077-1078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运用PCR方法扩增HPV16E6/E7基因,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后进一步测定基因序列,宫颈炎和宫颈癌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方法。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检出率为45%,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织中5%的检出率,两者有统计学差异。HPV16E7基因的检出率在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PV16E6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宫颈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筛查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1例重庆地区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结构及其变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宫颈癌组织扩增出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重庆株E6,E7基因,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成功地扩增出重庆地区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16型株E6,E7基因,并克隆于质粒载体pBKS( ),结论:该例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与标准株HPV16 E6,E7基因的长度相同,E6基因无变异,但E7基因有两处点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FQ PCR)方法检测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HPV16 )E6基因的方法。方法 以 2 2 0例新疆妇女宫颈不同病变组织DNA作为样本 ,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新疆株 )E6基因 (HPV16E6 ,AF32 785 1)作为扩增的靶基因 ,同时以人 β 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作为内参照 ,借助于设计的目的基因引物 ,两个特异的荧光探针 ,在筛选的FQ PCR优化反应体系中 ,同时对两个基因片段进行扩增 ,得到HPV16E6的相对含量。结果 对 β 肌动蛋白阳性的宫颈不同病变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及其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分析 ,新疆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 96例中 ,HPV16E6阳性 3例 (3 3% ) ;宫颈癌蜡块组织 5 9例中HPV16E6阳性 4 9例 (83 0 % )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蜡块组织 6 5例中 ,HPV16E6阳性 2 8例 (75 7% ) ;宫颈炎蜡块组织 33例 ,HPV16E6阳性 2 8例 (93 3% )。HPV16E6的相对含量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3。结论 建立的FQ PCR检测宫颈不同病变组织内HPV16E6基因的方法 ,能反映单位细胞人乳头瘤病毒的复制情况 ,筛查宫颈癌患者 ,并可能应用于宫颈癌的风险评估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HPV16E6和E7基因序列多态性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和E7转化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从77例宫颈癌组织中筛选出51例HPV16阳性标本,扩增E6及E7基因,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共测得6个突变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宫颈癌组织中16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 16 E6 protein, HPV16 E6)、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蛋白(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 16 E6 protein, HPV16 E7)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87例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宫颈组织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HPV16 E6、HPV16 E7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患者3年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各项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HPV16 E6、HPV16 E7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 HPV16 E6及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PV16 E6、HPV16 E7阳性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V16 E6、HPV16 E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pEGFP-N1-E6/E7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从SiHa细胞中扩增出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基因全长片段,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结果获得了包含全长阅读框架的HPV16E6/E7基因,并成功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E6/E7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2/E6癌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应用热启动PCR法检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74例宫颈鳞癌新发病例,及同期就诊的74例宫颈良性肿瘤患者的高危型HPV16 E2/E6癌基因的状况。结果病例组HPV16 E2、E6阳性率(41.89%,52.70%)高于对照组(17.57%,21.6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3.250(1.471-7.178)和3.875(1.824-8.233);病例组HPV16 E2缺失率较对照组略高。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16的感染密切相关;HPV16 E2基因缺失、E6基因高阳性率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逸飞  徐波 《海南医学》2006,17(8):172-173
目的了解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的结构及其原核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运用PCR的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扩增HPV16 E7基因,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后进一步测定基因序列,ITPG诱导原核表达HPV16 E7蛋白,ECL 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7基因的结构中存在两处点突变,分别是第43位密码子由标准株CAA变为TAA,第76位密码子由标准株CGT变为TGT.原核表达的HPV16 E7变异蛋白不能被HPV16 E7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7基因存在两个点突变,突变后的E7蛋白失去了免疫原性.将这种变异的HPV16 E7用于疫苗的研究开发,可能因其表达蛋白丧失恶性生物学行为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5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E5 mRNA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或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的宫颈病变组织石蜡标本49例(HPV阳性),按照FIGO标准将收集的宫颈病变标本进行分期:宫颈炎1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 5例,CIN Ⅱ 18例,CIN Ⅲ 5例,宫颈癌8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病理分级宫颈组织中E5基因的完整度及E5、E6、E7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在49例HPV16阳性感染患者中,CINⅠ宫颈病变组织中E5基因的完整度比宫颈炎、CINⅡ及宫颈癌组织更高(P<0.05);CINⅠ宫颈病变组织中E5基因完整度虽高于CINⅢ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级别标本中E5、E6、E7 mRNA的表达水平均在CINⅢ组织最高。与E6、E7 mRNA相比,E5 mRNA在宫颈病变的全过程中均呈现出优势表达状态(P<0.05),而E6、E7 mRNA的表达水平只在病变后期(CINⅢ和宫颈癌)有升高趋势。  结论  在HPV16阳性感染患者的病变组织中,E5基因的完整度可能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E5基因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宫颈癌组织HPV16E7和E5基因序列变异情况。方法:对87例宫颈鳞癌组织分别采用多重HPV16E7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和HPV16E5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选择阳性扩增的基因片段DNA进行纯化、测序,检测基因变异。结果:测序成功的20例宫颈癌组织DNA中,HPV16E7基因的5个突变位点为:T846C、A647G、T732C、T789C、T795G,突变频率分别为85%(17/20)、70%(14/20)、15%(3/20),10%(2/20)、5%(1/20);HPV16E5基因的4个突变位点包括:A3979C、A4042G、G3868A、C3991T,突变频率分别为:80%(16/20)、90%(18/20)、5%(1/20)、5%(1/20)。结论:湖北地区宫颈癌的宫颈组织中HPV16E7热点突变为A647G和T846C,HPV16E5的热点突变为A3979C和A4042G,本研究为湖北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HPV E6/E7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相关试验、理论研究成果讨论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相关性做一综述.结果 高危型HPV E6/E7蛋白是病毒致癌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起重要的作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同样起重要的作用,其活性表达与HPV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将hTERT与HPV E6/E7基因有关的基因或蛋白结合起来应用可提高对宫颈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并将其作为一种早期的筛查HPV手段,对宫颈癌的预警和筛查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人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致癌作用的主要基因为E6、E7.E6蛋白能诱导端粒酶的表达,其机制是激活了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的转录活性.端粒酶激活是HPV感染后导致宫颈上皮瘤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关键性步骤.现就HPV感染及端粒酶hTERT在宫颈癌形成中的协同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宫颈癌组织中HPV58的感染情况并克隆其E6、E7主要转化基因.方法 采用HPV GP5+/GP6+通用引物PCR 扩增58例宫颈癌组织DNA粗提物,继之将荧光偏振技术与模板指导的末端延伸反应(TDI-FP)结合,应用探针杂交延伸反应检测HPV58.用特异性引物随机从1例 HPV58 阳性标本中PCK 扩增HPV58 E6、E7基因,将其分别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所获得的重组质粒经内切酶消化和测序鉴定.结果 58例宫颈癌标本中10例(17.24%)为HPV 58阳性,克隆获得的HPV 58 E6、E7重组质粒经BLAST分析证实分别含有HPV 58完整的E6、E7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标准株比较,E6、E7基因分别有5个和2个硷基发生变异,可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分别有4个和1个氨基酸替换.结论 中国陕西人宫颈癌组织中HPV 58感染较为多见,且HPV 58 E6和E7转化基因的硷基序列与标准株有所差异.本研究为下一步HPV 58相关肿瘤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君  孙红 《上海医学》2003,26(10):768-770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在全球范围的女性恶性肿瘤中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 ,为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 ,同时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 ,约占女性恶性肿瘤总数的 2 5 % [1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DNA病毒 ,属于乳多空病毒家族 ,其DNA序列共包含L1、L2、E1、E2、E4、E5、E6、E7和LCR 9个基因组并分别编码相应的基因产物。其中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最密切的是癌基因E6、E7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产物[1 ] 。生殖道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最初由德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宫颈癌组织HPV16早期基因E6相关转录本检测方法,分析宫颈癌发生各时期的HPV16早期基因E6相关转录的情况。方法:留取HPV16阳性的宫颈肿瘤组织63例,包括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3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和17例宫颈癌,提取RNA,利用含保守序列的RT引物将标本中的mRNA反转录成5’端含保守序列的cDNA,并利用HPV16E6特异性引物(P1)和保守序列(P0)进行PCR扩增,建立特异性扩增HPV16E6相关转录本的方法,检测标本中HPV16E6相关的转录本,通过E6特异性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加以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了HPV16E6相关转录模式分析的方法。经分析HPV16阳性的LSIL、HSIL及宫颈癌组织中E6转录模式结果发现,不同级别HPV16阳性的宫颈肿瘤组织的转录模式差异显著。随着LSIL向宫颈癌发展,肿瘤组织中HPV16E6转录本种类增多,且优势转录模式逐渐清晰。结论:成功建立HPV16E6相关转录模式分析的方法,并发现HPV16早期基因E6相关的转录模式与宫颈肿瘤癌变程度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具有嗜上皮特性的双链DNA病毒,由核酸及衣壳蛋白构成,其基因组可分为早期编码区(E区)、晚期编码区(L区)和长控制区(LCR),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当HPV病毒感染机体后,其基因组可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随后沉默E2基因的表达,削弱E2蛋白对E6、E7基因的抑制,使E6、E7蛋白过表达,辅以E5蛋白的表达,促使感染细胞永生化甚至癌变。因此研究HPV的病毒结构及其致病机制对防治HPV感染及预防HPV相关恶性肿瘤,尤其是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拟就HPV的病毒结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重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和11/6E6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宫颈癌发病与HPV16、18E6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83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及11/6E6基因。结果:(1)新疆地区36例宫颈癌中HPVE6基因检出率为86.11%(31/36),其中HPV16E6占构成比80.56%(25/31)。(2)山西地区宫颈癌中HPV DNA阳性检出率51.06%(24/47),其中HPV16E6占构成比50.00%(12/24)。(3)两组HPVE6阳性检出率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HPV16E6构成比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宫颈癌发生与HPV感染的关系密切,且新疆地区比山西地区更为密切。两组HPV感染以HPV16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