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结果分布及异常情况,并探讨影响NIPT高风险产前诊断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预测值的可能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无锡市某医院行NIPT的16 523名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NIPT检测结果高风险者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 523名孕妇中NIPT高风险例数为183例,NIPT高风险检出率为1.11%。不同年龄、血清学筛查结果、胎儿超声软指标(USM)结果、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的孕妇NIPT高风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50例接受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检查率为81.97%。产前诊断的选择与胎儿NT有关(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阳性预测值为68.67%(103/150)。其中21-三体(T21)、18-三体(T18)、13-三体(T13)、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s)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57%、68.75%、54.55%、71.43%、14.29%。染色体异常结果类型、USM异常、NT均影响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阳性预测值(P<0.05或P<0.01)。结论 孕妇NIPT高风险检出以T21和SCAs为主,孕妇年龄、血清学筛查结果及USM、NT均影响NIPT高风险检出率。NIPT结果的准确度与染色体异常结果类型、USM异常和NT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接受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或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NIPT)检测的结果,探讨血清学产前筛查的必要性及高风险孕妇合理的后续临床处理方案。方法以4 308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并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显带核型分析。根据NIPT技术特点,评估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果的检出情况。结果 4 308例样本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97例(2. 25%),以染色体数目异常最为常见(1. 93%),染色体结构异常占0. 32%。由于NIPT的局限性,若筛查高风险孕妇全部接受NIPT检测,75例常见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可以被NIPT检出,检出率达77. 32%,而22例被细胞遗传学检出的异常可能会被NIPT漏诊,比例达22. 68%。漏诊情况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三倍体和部分性染色体异常。结论血清学产前一线筛查、NIPT二线筛查、高风险者介入性产前诊断可能是目前比较合适的策略。NIPT虽然有很好的筛查效率,但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血清学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目前临床实践中的表现,探讨NIPT与胎儿染色体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为基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遗传咨询积累有价值的临床资料,为NIPT检测技术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有268例孕妇因NIPT检测结果异常(包括高风险和有非报告性提示结果),采用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进行验证。同时收集同期发现的NIPT结果呈假阴性的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和胎儿染色体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异常NIPT结果中,高风险占49.25%,非报告性提示占50.75%;验证结果显示21-三体综合征的阳性预测值77.65%,18-三体综合征72.73%,13-三体综合征20.00%,性染色体62.42%,非常见染色体异常24.31%,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50.23%。6例NIPT结果正常的孕妇因超声检查异常,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均证实胎儿染色体异常。结论当前临床实践中NIPT对常见非整倍体异常的检出率并不像之前文献发表的那么高; NIPT结果正常,当超声发现异常时,应考虑介入性产前诊断验证,有助于假阴性结果的发现; NIPT可以发现额外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应建议结果可疑的孕妇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高龄孕妇1 425例为研究组,行无创产前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结果高风险者自愿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计算阳性预测值。选取266例高龄孕妇为对照组,直接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检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34例(25例21-三体,5例18-三体,2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后确定染色体非整倍体29例(23例21-三体,4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45, XO),总体阳性预测值为85.29%(21-三体为92.00%,18-三体为80.00%,13-三体为50.00%,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50.00%)。对照组中检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6例(5例21-三体,1例18-三体)。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结论无创产前检测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预测值高,特别适用于有介入性产前诊断禁忌的高龄孕妇,可有效避免侵入性诊断的风险,降低对孕妇和胎儿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胎儿性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NIPT组(NIPT联合传统筛查)和对照组(传统筛查)之间胎儿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进一步分析2组真阳性孕妇筛查的高风险因素。结合羊水核型验证评价NIPT 5类性染色体异常高危提示的准确率。结果 NIPT组和对照组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0. 227‰、0. 081‰。在NIPT组中,年龄高风险和T21高/中风险人群的胎儿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本实验中NIPT筛查XYY和XXY高风险提示的准确率达100%,而XO和XXX高风险提示的准确率却仅为45%、50%。此外,NIPT筛查还检测到性染色体不平衡结构异常3例,性染色体嵌合2例。结论全基因低深度测序的NIPT筛查特异性覆盖了性染色体,开展NIPT筛查能提高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86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母体外周血,利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进行筛查,检测结果为高风险者,做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胎儿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出10例(1.16%)为高风险,包括21-三体高风险6例,18-三体高风险3例,13-三体高风险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均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符,低风险孕妇随访显示新生儿未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0%,准确性为100.00%。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且具有无创优势,对于减少胎儿出生缺陷具有重大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性产前检测在诊断胎儿非整倍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行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和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616例,以羊水穿刺结果为金标准,判断无创产前检测的准确率。结果:胎儿游离DNA无创性产前检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11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5例,18-三体高风险3例,13-三体高风险1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2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2例,其中21-三体5例,18-三体3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3例,总体符合率91.7%。胎儿游离DNA无创性产前检测胎儿非整倍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1.7%、100.0%、100.0%、99.8%、99.8%、95.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0.867~1.000)。结论:无创性胎儿游离DNA检测可有效检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是一种可靠的产前检测方法。但不排除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DNA筛查(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无创产前DNA筛查孕妇,对筛查出的高风险病例进行羊膜腔穿刺或脐带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检测,确诊并追踪回访妊娠结局,对筛查结果为低风险孕妇进行追踪回访至产后12周。结果:在10 203例孕妇中筛查出高风险122例(1.2%),包括21-三体33例(0.3%),18-三体15例(0.2%),13-三体3例(0.03%),性染色体异常25例(0.3%),其他染色体异常46例(0.5%)。对筛查出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进行确诊和追踪回访,21-三体假阳性率为0.02%,18-三体假阳性率为0.01%,13-三体假阳性率为0.03%。经过回访,10 203例孕妇中有1例假阴性。孕妇年龄分析,NIPT阳性率低的年龄段为26~35岁。对1例T18假阳性患者进行胎盘组织及脐带不同位点取样和脐血检测发现NIPT假阳性来源于胎盘组织。结论: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检测对21-三体、18-三体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而对性染色体和其他染色体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在孤立性超声软指标异常低危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低危孕妇1 965例(35岁,自然受孕,无不良孕产史,单胎),其中超声提示孤立性软指标异常者752例(研究组),进行遗传咨询后,自愿进行NIPT检测,同期无超声软指标异常而自愿行NIPT者1 213例(对照组),对NIPT高风险者羊水穿刺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研究组NIPT提示9例染色体高风险,其中7例行羊水穿刺检查,检出21-三体2例,18-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各1例,非整倍体发生率0.53%。对照组NIPT提示9例染色体高风险,其中5例行羊水穿刺,检出18-三体1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非整倍体发生率0.16%。随访两组NIPT低风险孕妇均未发现假阴性病例。两组孕妇非整倍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T对于21-三体,18-三体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达100%,总体假阳性率为0.31%。结论对于孤立性超声软指标异常者进行NIPT筛查可以安全有效地检出染色体异常者,减少侵入性产前诊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完善目前运行的产前诊断体系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产前血清学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孕妇进行分析;给拒绝羊膜腔穿刺的高风险孕妇提供产前无创DNA测序检测选择,分析母血浆胎儿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评价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对现有产前诊断体系的补充作用。结果产前作唐氏综合征筛查23 161人,筛查高风险1 042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452例,其中21三体3例,18三体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拒绝羊水染色体检查孕妇中共有243例接受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检出的3例21三体阳性孕妇并羊水染色体检查全部确诊,性染色体阳性5例中羊水确诊4例,2例无创性染色体异常拒绝确诊,1例无创性染色体假阳性,1例无创18三体阳性经羊水染色体确诊为45,X0。结论孕母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检测技术用于21三体胎儿产前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完善出生缺陷筛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检测(NIPT)在诊断高危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697例高龄(预产期年龄35岁)、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高危、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临界值、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对其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进行测序分析,高风险者进行羊水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低风险者进行随访。结果 NIPT结果为高风险者共12例,包括7例21-三体综合征,4例18-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NIPT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符合率100%;孕妇年龄40岁,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发生率高达6.3%。结论 NIPT可作为高危孕妇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筛查手段,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展高龄产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的筛查效率。方法由卫生行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将2017年4月28日-12月30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000例孕妇纳入研究,提供免费NIPT。对检测结果高风险者,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Kappa检验分析NIPT与胎儿染色体核心分析结果的一致性,统计NIP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2000例孕妇血样中,共检出17例胎儿染色体异常高风险个案。经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其中10例被确诊为胎儿染色体异常(包括6例21-三体综合征、2例18-三体综合征和2例性染色体异常)。NIPT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 00%,特异度分别为99. 95%、100. 00%、99. 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 71%、100. 00%、50. 00%;对常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为0。NIPT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对21-三体综合征、18-体综合征的检验一致性较好。结论 NIPT服务具有良好的筛查效率,对出生缺陷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于本院接受NIPT孕妇6 370例,分析不同年龄段、孕周的孕妇染色体异常风险情况,统计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 6 370例孕妇中,共筛查出染色体异常高风险90例(1.41%),其中21-三体综合征22例(0.35%)、18-三体综合征12例(0.19%)、13-三体综合征高风险8例(0.13%)、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26例(0.41%)、其他常染色体异常高风险22例(0.35%)。年龄≥35岁孕妇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率(2.71%)高于<30岁组(0.98%)和30~34岁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27, P<0.01)。孕周≤12周的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率为10.00%, 13~20周组为1.18%, 21~28周组为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596,P<0.01)。66例NIPT高风险孕妇进行了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结果阳性31例(46.97%),其中21-三体综合征阳性预测值为87.50%、18-三体综合征为88.89%、13-三体综合征为0%、性染色体异常为50.00%、其他常染色体异常为0%。结论 NIPT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但对于13-三体、性染色体、以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较低。NIPT可以作为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主要筛查手段,测序结果为高风险孕妇仍需行羊水/脐血穿刺,以有效地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1例特殊特纳综合征孕妇的多种遗传学检测分析,探讨特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为该类遗传咨询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例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NIPT)检测X染色体异常的孕妇进行遗传学分析,羊水穿刺采用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胎儿染色体;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孕妇外周血及口腔脱落细胞.结果 NIPT检测结果显示母体X染色体有缺失;经羊水核型分析,胎儿染色体正常;孕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45,XO;孕妇口腔黏膜脱落细胞FISH结果:47,XXX(65%)/45,XO(23%)/46,XX(12%).结论 将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以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结合使用后能够有效提升特纳综合征诊查的准确性,精准的诊断能够为患有该症患者的遗传咨询以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对高龄孕妇行产前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结果。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1月来本院自愿要求行NIPT检测的高龄孕妇9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NIPT检测提示染色体异常者行羊膜腔穿刺,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基因芯片检测。电话随访妊娠结局。结果:984例NIPT检测染色体异常14例(1.42%),其中21-三体4例、18-三体3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4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例。对14例行产前诊断检出染色体异常10例,其中21-三体3例、18-三体2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0例;NIPT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0%、66.7%、100%、75.0%、0%。经随访,产前诊断明确染色体异常10例中有9例选择引产终止妊娠,其中3例21-三体高风险(47,XN,+21),2例18-三体高风险(47,XN,+18)、2例13-三体高风险(47,XN,+13),1例X高风险(45,X)及1例XXY高风险(47,XXY);1例XXX高风险(47,XXX)坚持正常妊娠,产后新生儿状况正常。其余4例产前诊断结果正常(46,XN),新生儿状况正常。结论:NIPT应用于高龄孕妇有较好筛查价值,但提示异常者仍需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从而避免假阳性或非必要引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缺失重复检测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行无创产前检测的自然受孕单胎孕妇5170例,在孕12~22周采集孕妇外周静脉血行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检测,对提示染色体缺失重复者行产前遗传咨询,经孕妇及其家人知情同意后孕18~24周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检测,分析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及微阵列分析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无创产前检查提示染色体缺失重复病例27例均接受了羊水穿刺,检出染色体异常11例,其中9例与染色体微阵列结果相符(33.3%);不相符2例微阵列结果提示为多态性。无创产前检查提示性染色体异常12例中11例接受羊水穿刺,检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7例,符合率63.64%。结论:高通量测序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对产前胎儿染色体缺失重复的筛查具有临床价值,但针对染色体缺失重复及性染色体异常检测的临床符合率不高,当提示染色体异常时必须行有创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微阵列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对单项超声软指标孕妇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3-2015年孕期(≥12周)检查提示胎儿超声单项软指标阳性的病例1 076例均接受产前无创DNA检测,对筛查阳性病例再次行绒毛活检或羊水穿刺查染色体核型确诊。结果 1 076例胎儿中无创DNA提示高风险16例,阳性率1.5%;核型确诊异常15例,假阳性率6.25%。结论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可作为准确性较高的筛查方法,运用于单项超声软指标胎儿染色体检查获得满意结果,可减少介入性检查,避免流产、感染等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NIPT的1 93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并与羊穿、脐穿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1 937例孕妇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高风险21例,检出率为1. 08%。其中,3种主要的三体高风险(21、18和13号)分别为13例、3例和1例,另有性染色体异常4例。经核型分析比较,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均为100. 00%,特异度为95. 24%,仅有1例性染色体异常为假阳性。结论 NIPT诊断染色体异常不仅具有无创优势,且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儿游离DNA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该院行胎儿游离DNA检测的高风险孕妇825例为研究对象,对结果阳性者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者随访新生儿外貌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胎儿游离DNA检测出的5例21-三体综合征、3例18-三体综合征和1例13-三体综合征与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完全相符,而胎儿游离DNA检测出的1例性染色体异常与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不符。结论胎儿游离DNA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可有效降低有创产前检查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基因检测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自愿在天津市南开区妇女儿童保建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无创基因产前检测的单活胎孕妇8 22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外周血检测孕期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片段,以评估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风险值。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研究对象电话随访至分娩。结果染色体异常75例,其中21-三体16例,18-三体7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3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9例。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检查显示,21-三体确诊16例,18-三体确诊7例,13-三体1例,Turner综合征1例,47xxx4例、47xxy3例、45x2例,孕妇均终止妊娠。结论无创基因检测对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接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