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7年全球范围内新发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数量约为55.8万,其中约82%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而约8.5%的MDR-TB患者为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MDR-TB、XDR-TB的出现使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丙硫异烟胺(Pto)为二线抗结核药物之一,近年来其耐药机制研究尤其是耐药基因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耐Pto相关基因,旨在为结核分枝杆菌对Pto的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范围内结核病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且耐药结核病所占比例较高,因此不断有新型抗结核病药物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氯法齐明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二线核心抗结核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且疗效肯定,但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对氯法齐明耐药现象增多。本文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耐氯法齐明相关基因,旨在为结核分枝杆菌对氯法齐明的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氨基水杨酸(PAS)是20世纪40年代研发的有效抗结核药物之一,其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有利于增强其他抗结核药物疗效并减少其他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目前,PAS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有效抗结核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对PAS耐药现象逐渐增多,但具体耐药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耐PAS相关基因,旨在为结核分枝杆菌对PAS的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细菌耐药性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加重了临床治疗疾病的难度,给人类公共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恶唑烷酮类药物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导致的严重感染,尤其对多重耐药菌、如MRSA等导致的感染有较好的效果。我国学者于2015年首次发现编码恶唑烷酮类药物耐药基因optrA,它在质粒或染色体上都可以存在,但大多位于质粒上。目前,耐药基因optrA在肠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中已有报道,这表明该基因具有较强的跨菌传播能力,关于optrA基因的流行与传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这一新耐药基因optr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耐药菌株的检测及阐明耐药的传播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后经不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效,后改为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对比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前后的化疗成功率、植骨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变化情况,以及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为75.0%(12/16),治疗失败率为25.0%(4/16);植骨融合率为81.3%(13/16);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前VAS得分平均为(5.8±1.4)分;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后VAS得分平均为(2.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6,P=0.000);12例患者椎体感染及椎旁脓肿逐渐吸收。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3%(9/16),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31.3%(5/16),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43.8%(7/16),贫血的发生率37.5%(6/16),头晕的发生率12.5%(2/16),皮疹的发生率6.3%(1/16)。减少利奈唑胺剂量后,与利奈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减轻。结论 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但与利奈唑胺剂量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耐药相关基因 pncA突变检测河南省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吡嗪酰胺耐药性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于河南省1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地区就诊的152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年龄、性别、治疗史、痰培养等信息。最终将问卷及菌株标本送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7.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感染北京基因型MTB菌株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耐药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172例(男132例,女40例),平均年龄(56±10)岁.收集痰标本,采用罗氏培养法,培养阳性菌株行DNA提取,使用基因RD105缺失法及7个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VNTR-7)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72例痰标本中共得到培养阳性菌株116株,其中非MTB菌株4株,MTB菌株112株.来自上海及江浙地区的MTB菌株中北京基因型占86.6%(84/97),非北京基因型占13.4%(13/97).女性患者的北京基因型(31/84,36.9%)明显高于非北京基因型(1/13,7.7%),初治患者中CD_4/CD_8<1者北京基因型(17/41,41.5%)明显高于非北京基因型(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36和4.494,均P<0.05).采用VNTR-7分型方法,北京基因型菌株可分为31种基因型,各型之间的分布不均匀,有4种基因型集中了47.6%(40/84)的MTB菌株及43.6%(17/39)的耐药菌株.结论 上海及江浙地区的MTB菌株以北京基因型为主,女性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可能是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危险因素.北京基因型菌株与耐药及临床症状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利奈唑胺对分枝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对MTB和5种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体外抑菌作用,探讨利奈唑胺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利奈唑胺对MTB临床株121株、NTM临床菌株30株及相应标准菌株的MIC,观察利奈唑胺与7种常用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对H37Rv和8株MTB 临床分离株的MIC值的影响,通过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观察利奈唑胺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是否存在协同作用.结果 94.2%(114/121)的MTB临床分离株可被≤1 mg/L的利奈唑胺抑制生长,利奈唑胺对敏感和MDR菌株及其他形式的耐药菌株的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1,P>0.05).若以>1 mg/L作为耐药标准,则5种NTM菌株中仅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敏感,脓肿分枝杆菌和偶然分枝杆菌均对利奈唑胺全耐药,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部分敏感.利奈唑胺与7种抗结核药物在体外联合使用时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 利奈唑胺有很好的抗MTB活性,且与细菌对其他药物是否耐药无关.利奈唑胺对堪萨斯分枝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常用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未表现出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ycobactericidal efficacy of linezolid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acilli and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 NTM ) in vitro, and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nezolid and other anti-TB drugs in vitro.Methods The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 (MICs) of 121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linical isolates and 30 non tuberculousis Mycobacteria isolat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strains to linezolid were tested by 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 (MABA).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inezolid and rifampicin, isoniazid, streptomycin, ethambutol, kanamycin, ofloxacin,and rifabutin were also tested in vitro by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 FICI ) method.Results 94.2% ( 114/121 ) of th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were inhibited by linezolid at concentrations ≤1 mg/L.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MIC values of sensitive strains, MDR strains, and drug resistant strains other than MDR ( x2 = 0.481, P >0.05 ).Only Mycobacterium kansasii was totally sensitive to linezolid among the 5 tested NTM strains.In vitro drug combination testing displayed overall non-association between linezolid and 7 other anti-TB drugs among 8 clinical isolates and H37 Ry.Conclusions Linezolid showed great mycobactericidal efficacy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linical isolates in vitro,regardless of the strains' drug resistant parameters.This study also showed non-associa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inezolid and 7 other anti-TB drugs in vitro.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利奈唑胺(linezolid,Lzd)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肺结核科2014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20日使用含Lzd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共47例,对治疗过程中Lzd所致的ADR及处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者Lzd用药中位时间为150(30~730)d,共37例(78.7%)患者发生61例次ADR。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皮肤,具体表现为周围神经炎24例(51.1%,24/47)、恶心15例(31.9%,15/47)、视力下降11例(23.4%,11/47)、头痛3例(6.4%,3/47),以及失眠、头晕、骨髓抑制、皮疹及瘙痒各2例(均为4.3%,2/47)。用药0~6个月内发生周围神经炎(45.9%,17/37)及恶心(29.7%,11/37)的患者例数较多,用药0~8个月内发生视力下降(27.0%,10/37)的患者例数较多,8个月后上述3种ADR的新发患者例数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发生ADR的患者可采取对症(47例)、减量(11例)、暂停用药(3例)及停药(11例)等临床治疗措施,其中停药者包括周围神经炎5例、视力下降4例、骨髓抑制1例、恶心1例;37例发生ADR的患者经上述处置后最终22例(59.5%)好转,14例(37.8%)不变,1例(2.7%)加重。结论 Lzd疗程较长,发生ADR的比率较高,但只要及时处理,Lzd的使用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FQs)药物耐药的相关基因特征,以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39个区(县)967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可疑患者的所有耐多药(MDR)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29株,通过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4种FQs药物[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加替沙星(Gfx)]的耐药性,用PCR测序方法对FQs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gyrB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熔解曲线方法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 结果 在229株MDR菌株中,94株(41.0%,94/229)对任一FQs药物耐药。其中,Ofx耐药率最高(41.0%,94/229);Lfx、Mfx耐药率居中,分别为31.4%(72/229)、30.6%(70/229);Gfx耐药率最低(20.1%,46/229)。94株对FQs耐药菌株中,81株(86.2%,81/94)发生gyrA基因突变,第94位密码子突变最常见(60.6%,57/94);10株(10.6%,10/94)发生gyrB基因突变。7株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均显示为高水平耐药;9株gyrAgyrB联合突变中,2株为高水平耐药。重庆地区对FQs耐药菌株中北京基因型80株(85.1%,80/94),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占60.0%(48/80)。 结论 重庆地区MDR结核分枝杆菌 对FQs耐药的菌株以现代北京基因型为主,其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gyrA基因。  相似文献   

11.
在结核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核菌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核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核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毒力因子在毒力株的巨噬细胞复制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对毒力相关基因及毒力因子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将对几个研究较多的毒力相关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在结核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核菌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核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核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毒力因子在毒力株的巨噬细胞复制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对毒力相关基因及毒力因子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将对几个研究较多的毒力相关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在结核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核菌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核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核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毒力因子在毒力株的巨噬细胞复制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对毒力相关基因及毒力因子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将对几个研究较多的毒力相关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月  李鑫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719-720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24例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人采用常规化疗,试验组12人加用利奈唑胺,比较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试验组试验组症状改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痰定量PCR阴性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inhA启动子和oxyR-aphc间隔区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对3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异烟肼耐药株17株,异烟肼敏感株14株)的katG基因、inhA启动子和oxyRaphc间隔区进行DNA片段的PCR扩增,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7株异烟肼耐药菌株中有16株检出katG基因突变,其中70.5%(12/17)为315位密码子变异,且变异类型均为AGC→ACC,敏感株未发现315位点突变。11株敏感菌和4株耐药菌在463位密码子发生变异,变异类型均为CGG→TGG,变异率分别为78.6%(11/14)和23.5%(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12株耐药株的变异类型为katG基因双重位点突变,其中10株为katG315(AGC→ACC)和463(CGG→TGG)位变异,463(CGG→TGG)和299(GGC→AGC)变异及463(CGG→TGG)和419(GAC→CAC)位变异各1株。2株异烟肼耐药菌检出oxyR-aphC启动区G32A突变,其中1株为联合katG463和299位突变。结论贵阳株结核杆菌菌株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具有多态性,主要的变异类型为katG315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点,评价DNA序列分析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耐药性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DNA序列分析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KatG、rpoB和gyrA基因片段。结果8681%(79/91)异烟肼耐药株存在katG基因的点突变和/或单碱基插入,最常见的突变形式为R463L,占76.92%(70/91)。90.38%(94/104)的利福平耐药株r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RRDR)发生突变,突变类型有26种,涉及11种氨基酸,突变集中在密码子507~533位。70.49%(86/122)氧氟沙星耐药株在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QRDR)发生突变,突变主要形式为A90V、D94Y、D94N、D94H及S91P。结论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作为临床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宜性和社会效益五个维度评估贝达喹啉的临床价值, 以期为医疗和医保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耐多药结核患者共计792例为研究对象, 基于病例资料回顾性调查, 以利奈唑胺为参照药, 采用析因分析或卡方检验的方法对贝达喹啉各评价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性方面, 贝达喹啉能显著提高23.9%(95%CI:4.8%~43.0%)的治疗成功率, 显著减少64 d(95%CI:18~109 d)治疗时间;安全性方面, 贝达喹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停药率(5.11%、4.55%)显著低于利奈唑胺(22.49%、15.2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 P<0.001;χ2=14.09, P<0.001);经济性方面, 使用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抗结核药物疗程费用明显增加48 209.4元(95%CI:28 336.0~68 082.8元);适宜性方面, 在2020年观测样本中, 患者初次治疗方案中贝达喹啉的使用比例低于利奈唑胺(16.7%比8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株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PCR检测,利用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分析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从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临床分离菌株中快速检测到rpoB、katG、rpsL、embB基因及其突变。耐多药菌株、全耐及单耐利福平分离菌株均检测rpoB基因点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第516、526和531常见密码子,1例MDR-TB出现第479位和第531位密码子同时突变。耐多药菌、全耐菌及单耐异烟肼的菌株均检测有katG基因点突变,突变位点均为第2066位碱基C突变为Go全耐菌和对乙胺丁醇(EMB)耐药的耐多药菌株均检测有embB基因点突变,突变位点均为第306位密码子ATG突变为ACG。全耐菌和对链霉素(SM)耐药的MDR-TB菌株均检测有rpsL基因点突变,突变密码子为CCT突变为CTT,其中从1株对SM敏感的MDR-TB中也检测到突变。全敏感株、标准株及利福平(RIF)、异烟肼(INH)或EMB敏感的耐药株均无rpoB、katG或embB基因突变。结论PCR及基因序列测定可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基因,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性与多个基因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19.
吡嗪酰胺是治疗结核病的重要抗结核药物之一,特别是用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逐渐增多,其耐药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及其与基因变异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对吡嗪酰胺(PZA)的耐药水平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PZA耐药水平及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福建省耐药监测点共119株MDR-MTB临床分离株,采用WHO推荐的方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Spoligotyping)进行基因分型,对分型结果上传至SpolDB4.0数据库,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19株MDR-MTB菌株对PZA的耐药率为36.97%(44/119)。耐PZA菌株对链霉素(Sm)的耐药率为70.45%(31/44),高于PZA敏感菌株对Sm的耐药率[50.67%(3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5,P=0.035);耐PZA菌株对乙胺丁醇(EMB)的耐药率为81.82%(36/44),高于PZA敏感菌株对EMB的耐药率[52.00%(3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8,P=0.001)。北京基因型菌株占67.23%(80/119);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占32.77%(39/119),共有16个基因型(含8个新发现的基因型),其中常见的是H家族(含H和H3)和T家族(含T1、T2、T3和T5)。北京基因型菌株对PZA的耐药率(38.75%,31/80)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PZA的耐药率(33.33%,13/3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3,P=0.566)。 结论 福建省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对PZA耐药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对PZA耐药与对Sm和EMB耐药有关;MDR-MTB菌株主要为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PZA的耐药率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