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其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手术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评价不同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及术前PASP等级患者的疗效。结果年龄〉60岁组患者的术后PASP变化值[(25.86±4.27)mm Hg]及LVEF变化值[(2.64±1.62)%]均低于年龄≤60岁组患者[(28.37±3.53)mm Hg,(3.71±1.9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3%)及死亡率(13.33%)均高于年龄≤60岁组(12.50%,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各项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术后PASP值逐渐升高,LVEF值逐渐降低,并且并发症及死亡率也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ASP越高,术后PASP值及LVEF值变化越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治疗的疗效与年龄有关,而与性别无关;心功能越差,术后的整体疗效越差;术前的PASP水平越高,疗效越差,应对其高危因素加以注意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肺动脉压力、肺功能等的影响。方法测定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雾化吸入米力农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力(PAP)、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米力农雾化吸入能明显降低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肺动脉压力,但对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体循环血压无影响。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肺动脉压力过高,肺功能差,血气指标异常的病人,雾化吸入米力农可作为新的术前治疗手段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叶斯  葛建军  樊扬名 《重庆医学》2015,(27):3822-3824
目的:研究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总结分析此类患者行瓣膜手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探索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8例心脏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术后及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治愈出院66例,死亡2例,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围术期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肺动脉收缩压,获得较为满意的术后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许多心脏疾病后期常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会导致麻醉风险增加,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应加强对围术期肺动脉压力的监测与控制。近年来有关围术期肺动脉高压的麻醉处理的研究报道很多、方法不尽相同,各有利弊。我院近5年共施行了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心脏手术45例,在采用硝酸甘油(NTG)与多胺一多巴酚丁胺合剂合用的同时,我们还在心肌保护及心脏复跳后心血管功能维护与支持方面采取了恰当而有效的方法,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我科近五年来心脏瓣膜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组(n=269)与肺动脉压正常组(n=67)在死亡率与围术期主要并发症方面的统计学对比。资料表明:肺动脉高压不构成手术禁忌,重症肺动脉高压对围术期的主要影响在血动力学方面,表现为术后低心输出量及恢复期慢性心功不全的发生率增加。与正常组对比肺动脉高压组室颤发生率也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高压组对主要肺并发症(肺功能不全及肺感染等)影响与正常组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红卫  张润生  杨营军  杨恒 《医学综述》2008,14(17):2706-2707
目的探讨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20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均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进行冠脉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科重构手术(解剖和功能重构手术)治疗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肺功能变化情况,并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行外科重构手术治疗的47例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对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心功能及肺功能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14.9%.死亡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后早期(出ICU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等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P <0.05),肺功能相关指标如肺活量(VC)、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MEF50)等较术前改善不佳,甚至加重(P<0.05);术后6、12个月,VC、TLC、FVC、MVV、MEF50等肺通气功能指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如残气量、第1秒呼出的气体量等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一氧化碳弥散功能甚至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外科重构手术可改善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肺功能,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心功能指标上的差异。方法对收治21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患者,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左房(LA)、右房(RA)、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结果房颤组患者无论是左房还是右房,均明显大于非房颤组患者房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低于非房颤组房颤组;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低于非房颤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心功能受损重于非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分析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的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4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风心病19例,脱垂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例(风心病3例,二叶瓣畸形1例),双瓣置换术(MVR+AVR)16例(均为风心病),同时行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2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左房血栓清除术6例。回顾术前治疗措施、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治疗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恢复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2例(4.9%),围术期发生肾功能不全2例(4.9%)。术后随访12~66个月,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肺动脉压力术后1周显著下降(91 mmHg±19 mmHg vs 37 mmHg±10 mmHg),3个月后进一步下降至(35±13)mmHg。结论瓣膜置换术可显著降低瓣膜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进而改善其心功能。在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方案合理、积极预防和处理好术后并发症的前提下,重度肺动脉高压并不显著增加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一种新型改良Fontan手术朱朗标,李建华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是在体静脉与肺动脉分流术及改良Fontan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术式,可以说是双向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术和改良Fontan术的综合。具有操作简便,主动脉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2年 6月至 1997年 12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先心病 )合并肺动脉高压 (以下简称肺高压 )患儿 44例 ,均行手术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于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 18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7月~ 13岁 ,平均4.0 9± 2 .44岁 ;体重 5 .5~ 30kg ,平均12 .2± 4.5 2kg。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 19例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高压 15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 3例 ,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高压 2例 ,房间隔缺损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肺高压 2例 ,室间隔缺损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肺高压 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行降肺动脉压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C HD合并 PA H患者34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观察患者行降动脉压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检测和6 min步行距离试验(6 MWD)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肺血管阻力(PVR)、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和右心输出量(CO)分别为(218.30±91.25)dyn · s-1· cm -5、(95.16±7.84)%、(1.10±0.27)和(5.20±1.36)L/min ,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右心室直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返流速度(VP)、三尖瓣跨瓣压差(PGT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6 MWD步行距离分别为(378.09±40.12)、(423.07±35.32)m ,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合并PAH患者行波生坦治疗安全有效,能改善肺血流动力学和6 M WD。  相似文献   

13.
杜玉明  刘红 《安徽医学》2012,33(3):332-33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在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3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肺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FVC、FEV1以及P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前减小(P0.05),平均肺动脉压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并减轻患者肺动脉压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差异,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COPD合并PH患者69例,选取肺动脉压力在正常范围内的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不同程度肺动脉压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之间的差别,并将肺动脉压力与心率变异性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轻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SDNN index、RMSSD三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PNN50两个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SDNN index、RMSSD、SDANN、PNN50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重度组与轻中度组比较,上述五个HRV指标也有一定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压力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呈负相关关系,与SDNN、SDNN index、PNN5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297、-0.368,P均<0.05。与SDANN的相关系数为-0.162,P值为0.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MSSD的相关系数r=-0.541,P<0.001。结论随着肺动脉压力程度的加重,心率变异性指标呈下降趋势。应重视COPD合并重度PH患者心律监测,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术前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27例,应用Swan Ganz导管动态监测术后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出量(CO)、氧合指数(PO2/FIO2 )等。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4?μg/(kg•min),分别于在吸入硝酸甘油前(基础值)、吸入后5、10、30?min和1?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雾化吸入硝酸甘油5、10、30?min、1?h后MPAP、PVR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CO和PO2/FIO2则较吸入前明显增加(P<0.05),而HR、MAP、CVP、PAWP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共1 246例,其中646例的随访数据为有效数据,有效数据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变量分析,初步筛查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然后再通过多变量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高龄(年龄>65岁)、心功能分级Ⅳ级、术前并发糖尿病、术前并发肾损伤、术后未严格遵照医嘱、肺部感染、主动脉阻断时间(61~90 min)、术后射血分数≤40%、二次换瓣手术及抗凝治疗不当均为影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患者手术后应结合其相关危险因素和自身的疾病特点,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李敏  文富强 《西部医学》2013,25(1):20-24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statin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BM、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全面收集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共计467例患者。包括2个安慰剂对照试验和5个非安慰剂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statin能改善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值EMD=-3.83mmHg,95%CI(-5.22,-2.43)],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EMD=-5.66mmHg,95%CI(-7.15,-4.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statin能显著降低患者内皮素-1(ET-1)值EMD;-3.51pg/ml,95%CI(-4.77,-2.55)]、增高一氧化氮(NO)值[SMD=1.06,95%CI(O.81,1.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statin能改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EMD=9.79,95%CI(6.05,13.52)]。结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COPD合并PH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动脉压,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此类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62例18岁及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资料,归纳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2~40月)时的肺动脉压力、心脏大小、心功能等指标,统计患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情况,同时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组(微创手术组、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肺动脉压力、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6.5%;肺部感染22例(35.5%),低心排综合征4例(6.5%),低氧血症4例(6.5%),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1.6%)。随访期间,失访7例,无随访死亡病例,患者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心功能均为Ⅱ级及以上,手术效果良好。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