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方法对下肢手术术后腰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相同的术前准备,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部位为L3-L4椎间隙。观察组麻醉方法采取旁入路穿刺法,对照组麻醉方法采取正中入路穿刺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三周腰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3天有19例发生腰痛、术后一周有15例发生腰痛、术后3周有7例发生腰痛;观察组术后3天有11例发生腰痛、术后一周有4例发生腰痛、术后3周均不发生腰痛。结论:接受下肢手术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中采取旁入路穿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的损伤,引起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正中入路穿刺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方法对术后腰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肛门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采取正中入路穿刺法(Ⅰ组),一组采取旁入路穿刺法(Ⅱ组).术后进行随访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腰痛持续时间和程度.结果:Ⅱ组在术后第7天,术后第6周末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3级腰痛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Ⅰ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旁入路穿刺法,术后腰痛的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正中入路法,临床上应尽量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直入穿刺法、侧入穿刺法对下肢手术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80例),A组直入穿刺法,B组侧入穿刺法,穿刺间隙L3~4,术后观察两组患者腰痛发生情况。结果 B组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穿刺法引起下肢手术术后腰痛几率小于直入法,采用侧入穿刺法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腰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号皮针引导下25G细针腰麻穿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下肢、会阴及盆腹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和皮针引导细针组(实验组)。观察细腰针脊麻穿刺成功率、黄韧带和硬脊膜突破感知率、腰穿后脑脊液流出率及术后穿刺点和腰痛发生率。结果脊麻注药完成以后,两组感觉阻滞平面、T10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穿刺时间(71.18±13.2)s,长于对照组的(55.10±15.8)s,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细针腰麻成功率93.3%优于联合麻醉组的76.7%;实验组腰穿成功后脑脊液流出通畅,优于联合麻醉组(P<0.05);术后穿刺点和腰痛发生率17.9%低于联合麻醉组的36.7%;两组细腰针突破硬脊膜时均有确切的纸质破裂感或阻力落空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腰穿可以确切感知突破硬脊膜,脑脊液流出通畅,腰麻麻醉效果确切,减少术后穿刺点及腰痛发生,相对于联合麻醉,并不增加穿刺过程中引起的神经损伤,适用于年轻患者的下肢、会阴及盆腹腔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张子江  刘丽妹 《中外医疗》2013,32(15):49-49,51
目的探讨不同硬膜外穿刺入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穿刺成功次数、成功率、术后腰背痛的影响,选择一种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的硬膜外穿刺入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将10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侧入法组(A组),直入法组(B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次数、成功率、术后腰背痛的影响。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次数和成功率A组高于B组(P<0.05),第2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第3次穿刺成功率B组仅为60%,2例因3次穿刺失败而行侧入法穿刺成功。术后随防病人A组无一例诉腰痛,B组有5例诉腰痛。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入路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有效减轻反复穿刺导致的疼痛、韧带损伤、出血、感染以及术后腰痛等并发症,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武圣丰  高华  邾立国 《吉林医学》2014,(25):5661-5662
目的:26G腰穿针直接用于剖宫产术腰麻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60例。I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技术;Ⅱ组直接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套件中的26G穿刺针进行腰穿。两组均缓慢推注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溶液1 ml混合液,给布比卡因10~13 mg。记录术后第2天、4天、6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头痛、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穿穿刺时间、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3个月内I组仍有2例患者诉腰部穿刺部位疼痛。结论:直接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套件中的26G针行剖宫产术的麻醉穿刺是有效、可行的,优于腰硬联合麻醉穿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简易“针内针”水平法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肢及会阴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穿刺组(对照组)和9号皮针导引针内针腰麻穿刺组(观察组),各20例。2组均在L3与L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0.75%布比卡因2 mL。对照组用16号硬膜外针先行硬膜外穿刺,后用5号腰硬联合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观察组用9号皮针引导,直接用5号腰硬联合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所有引导针的针尖斜面均与脊柱轴线平行,观察2组腰麻穿刺成功率、黄韧带和硬脊膜突破感知率、神经阻滞效果及术后头痛、腰痛、穿刺点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细腰针突破硬脊膜时均有确切的纸质破裂感或阻力落空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穿刺成功率均为95%;2组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组皆无体位性头痛发生,但观察组术后第5天和第7天穿刺点痛和腰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9号皮针引导“针内针”水平法腰穿可以确切感知突破硬脊膜,脑脊液流出通畅,腰麻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穿刺点疼痛及腰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正中法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与旁路法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术后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炎及腰痛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3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行首次剖宫产手术、麻醉及手术过程均顺利、且既往无腰痛病史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正中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组(Z组)与旁路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组(Q组),每组各100例。从术后第4日开始每周对患者腰痛情况进行随访,连续4周,如4周后腰部疼痛仍存在则继续随访3个月,并记录结果。按《临床治疗指南疼痛学分册》棘上韧带炎和棘间韧带炎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对随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Z组有2例棘上韧带炎和棘间韧带炎同时并存的患者,单纯棘上韧带炎患者1例。Q组有2例棘间韧带炎发生,无棘上韧带炎患者。术后腰痛患者Z组有17例,Q组有20例。两组产妇均无4周后仍有腰痛的情况。结论:两组产妇术后棘间韧带炎均有发生,正中法穿刺棘上韧带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旁路法穿刺,两组产妇产后腰痛总体发生率Q组稍高于Z组。正中法穿刺以及旁路法穿刺引起的棘上韧带炎和棘间韧带炎所产生的腰痛比例在剖宫产术后腰痛总体发病率中所占的比例很低。由此推理麻醉穿刺损伤并不是剖宫产术后腰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将腰硬联合穿刺套件中的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黄韧带行单纯腰麻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1-01拟行剖宫产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200例,分为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穿刺法组(A组,n=100)和将腰硬联合套件中的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黄韧带,单纯行腰麻术组(B组,n=100)。剖宫产术毕后,待麻醉平面消退至T10以下送患者回到病房。术后随访1周,询问麻醉消退时间,有无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消退时间无差异,腰痛发生率、下肢痛或感觉异常发生率B组(0)明显低于A组(7%)。结论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黄韧带行单纯腰麻操作简单且具有可行性,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和超声组(超声成像技术定位法),每组120例,准确定位L3~L4间隙后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前评估麻醉效果,记录两组产妇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麻醉前定位所需的时间、两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需要穿刺的次数,测量超声组皮肤至硬膜外腔的距离及两组穿刺针的长度,记录两组产妇硬膜外腔置管时出血、出现神经刺激征象、术后并发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例数,记录术后第1、3、7日出现腰痛的例数以及术后出现下肢感觉或运动异常的例数。结果 超声组麻醉前定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腰硬联合麻醉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成像技术定位L3~L4椎间隙,有助于提高腰硬联合麻醉的1次穿刺成功率,且与麻醉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垫枕平卧位对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是否会头痛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腰硬联合麻醉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术后垫枕平卧,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头痛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无硬脊膜穿刺后头痛发生.结论 垫枕平卧位适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有助于患者增加舒适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在L2~3间隙进行麻醉穿刺,对照组患者在L3~4间隙进行麻醉穿刺,对两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5min脊麻平面、硬膜外用药剂量、术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2~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的麻醉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行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腰麻方案对患者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完善所需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27%(P0.05)。结论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腰麻方案对老年患者实行下肢手术,阻滞效果较快,平面调控较易把握,且麻醉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辅助技术,提高25G单次腰麻在下腹及下肢手术中的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于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超声辅助25G单次腰麻组和传统腰硬联合组。腰硬联合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进针,硬膜外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置入腰麻针以脑脊液流出确定到达蛛网膜下腔后注药;超声辅助组利用超声扫描技术观察穿刺部位椎间隙确定穿刺点,必要时实时引导25G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记录试穿次数、穿刺点疼痛、术后腰背痛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与腰硬联合组比较,超声组的试穿次数明显减少(P0.05),一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穿刺点及术后腰痛发生率大大减少,同时患者舒适度以及满意度高。结论超声辅助25G单次腰麻用于下腹及下肢手术效果良好,可使穿刺定位更加准确,术后穿刺点腰背痛大大降低,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不同穿刺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186例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93例,分别行正中入路组和旁入路组麻醉方法后,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正中入路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旁入路组(P<0.05);正中入路组麻醉药物用量、穿刺点腰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旁入路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入路组牵拉痛发生率以及肌松欠佳发生率均高于旁入路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旁入路法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术复杂程度较高,需要时间较长、但麻醉药用量较小,且可以明显提高麻醉的成功率及降低腰痛的发生率,因此在穿刺技术过关的前提下腰-硬联合麻醉应尽量采用旁入路法穿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平行穿刺法减少椎管麻后腰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拟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平行法(P组)150例和与脊柱垂直法(C组)150例,分别于麻醉后第1天、第3天、第7天随访观察记录两组腰背疼痛情况。结果:P组第1天、第3天、第7天腰痛疼痛情况为25例、11例、3例,发生率为17%、7%、2%,C组为56例、34例、8例,发生率为37%、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针斜面与脊柱平行穿刺法可明显减少椎管麻醉后腰背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硬-腰联合麻醉L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2月ASA分级Ⅰ~Ⅲ级硬-腰联合麻醉病例。患者采用侧卧位,Tuffier’s线确定脊柱间隙,L4-5椎间隙之间硬-腰联合麻醉套针穿刺(针内针型)。正中入路、锐角侧入路,"把持式"方法穿刺。硬外穿刺、腰穿任何一方累计三次失败者,改用其他方法。硬外穿刺一次成功病例数,硬外、腰麻穿刺针触及到神经病例数,硬外穿刺耗时,穿刺后第6天腰痛病例数,置管顺畅否,引流脑脊液情况。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261例所用穿刺方法:正中入路穿刺法(Z组)133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组)128例。Z组较B组单次穿刺用时短(P0.05);麻醉后第6天腰痛发生率高(P0.05);腰穿一次成功率低(P0.01);腰穿碰到神经、置管有阻力、脑脊液引流不畅发生率高(P0.01)。结论 L4-5间隙硬外穿刺,"把持式"锐角侧入路优于正中入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腰硬联合麻醉脑脊液引流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下腹部、下肢及盆腔等手术患者。将既往无腰痛病史、无脊椎畸形、无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身材较匀称且ASAⅠ~Ⅱ级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正中入路组(A组)和侧入路组(B组),每组65例。选择L_(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观察记录腰麻针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腰膜外置管困难发生情况以及神经异感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一次性腰穿脑脊液引流情况,并将其分为两类:1型完全不能引流出脑脊液,2型脑脊液引流不畅。比较两种不同入路方式对腰硬联合麻醉脑脊液引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操作中腰膜外置管困难发生情况以及神经异感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腰麻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B组(P<0.05)。同时发现,B组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比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路腰麻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同时,侧入路方式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B组(40例),每组各40例,A组为试验组(行超声实时引导),B组为对照组(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及阻力消失法)。记录两组麻醉前准备时间、穿刺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和穿刺次数。结果超声实时引导组麻醉准备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P 0.05);超声实时引导组置管出血、神经刺激征、下肢感觉异常、术后腰痛并发症均显著低于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P 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能增加老年患者PFNA手术的麻醉质量和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麻醉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杨胜和 《大家健康》2013,(6):146-147
目的:分析剖宫产不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麻醉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6月份-2012年6月份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2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L间隙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选取L间隙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经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5min麻脊平面和麻醉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不同穿刺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不同的效果,虽然观察组的麻醉效果和15min脊麻平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但是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小于观察组,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