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9):845-84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01—2016-10间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验组)和健康体检人员74例(对照组)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和斑块数量。结果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212例患者(包括脑梗死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了解有无斑块形成,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病变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的好发部位以颈动脉窦部(BIF)处最为常见.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将同期我院住院患者随机抽取82例作为对照组,同样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其稳定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和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及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表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对比,观察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表现和血脂水平,分析超声检查表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斑块总数、斑块检出率及易损斑块比例均显著多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脂水平显著差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有明显的粥样硬化,对诊断和预防脑卒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下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和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冠心病单支病变患者47例作为单支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31例作为多支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高频超声下诊断。结果:多支组、单支组患者的IMT、EAT厚度均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组患者的IMT、EAT厚度均厚于单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检者男性与女性间IMT、EAT厚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下颈动脉IMT厚度和EAT厚度在冠心病和正常患者中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可较为准确的预测冠心病,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选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开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3.3%,对照组36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MT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关系,可以将其作为评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参考指标,具有较广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色超声检测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各组内软斑和混合斑比硬斑更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P<0.05)。两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软斑与混合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在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淑银  吴金萍  段琼 《吉林医学》2012,33(23):4953-495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数量、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病变组的IMT值、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的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彩超能准确判断颈动脉内的斑块和狭窄面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观察两组受试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IMT,0度斑块、1度斑块、2度斑块、3度斑块出现情况及斑块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颈总动脉IMT(1.15±0.15) mm、颈内动脉IMT(0.87±0.08) 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68±0.04) mm、(0.43±0.05) mm,有斑块的例数及其发生率(33,75.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准确检测出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对于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采用配对原则选取同时期在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7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对比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硬斑块、软斑块构成比和斑块形成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内膜增厚但是并未形成斑块者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壶腹部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诊断能够明确斑块性质,还可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8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adia thickness,IMT)、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观察斑块情况并与28例同龄健康对照组颈动脉检测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血管内径、IMT厚度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对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非脑血管病患者 (对照组 ) 7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 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中膜 (IMT)增厚、斑块或血栓检出率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DSA比较 ,对颈动脉颅外段 <70 %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 70 %~ 99%的狭窄诊断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颈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为 76 4 7% ,DSA为 5 2 94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直接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病变 ,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重视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贺炳满 《吉林医学》2013,34(14):2672-2673
目的:探讨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观察组的IMT值与总斑块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DV与RI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SV与P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反映脑梗死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但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其两组检出率、误诊和漏诊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诊断符合率95.56%,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漏诊率2.22%、误诊率2.2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预防误诊和漏诊现象的发生,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缺血性脑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确诊的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壁是否有粥样斑块及血栓形成,血管内径改变情况,内膜的变化等,并对颈动脉直径、动脉粥样斑块或血栓形成及血管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检查结果血管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或血栓数目存在着统计学差异,血管内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血管内膜中层厚度阳性率、斑块或血栓阳性率及血管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诊断及治疗缺血性脑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建辉  陈娅萍 《当代医学》2012,(28):103-10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2月泉州市惠安县医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各部位的IMT、斑块检出率、不同年龄段患者斑块检出率及各种类型斑块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各部位的IMT均小于对照组,各部分斑块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60岁以上患者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并以硬斑检出率最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检测中的价值较高,对于IMT及各类斑块的检测均有较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双支病变组33例,三支病变组34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单支病变组内膜中层厚度低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阻力指数低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径、阻力指数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脉压、体重指数是导致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指数、颈动脉内径、阻力指数增加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有利于向诊治人员提供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数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冠心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冠心病患者7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测两组的EAT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两组的颈动脉IMT及EAT;比较不同病变程度的IMT及EAT值;评估冠心病颈动脉弹性与EAT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IMT、EAT、低密度脂蛋白、腰围、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颈动脉IMT、EAT、低密度脂蛋白、腰围、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密切相关;重度冠心病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EAT指标显著高于中轻度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及EAT随着冠心病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EAT是评估冠脉病变的敏感指标,冠心病病变程度与IMT、EAT、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围、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98例,异常检出率为83.05%;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17例,异常检出率为2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缺血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用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2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颈动脉彩超结果,划分三组,比较各组患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测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轻度狭窄组70例、中度狭窄组90例、重度狭窄组80例,三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狭窄组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值、斑块检出率、颅内动脉的血液流速增加及颈动脉与颅内动脉均为异常所占比重均高于其他两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应用颈动脉彩超,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