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所有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均达标,同时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依帕司他50mg,一日3次,口服);对照组(甲钴胺0.5mg,一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神经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短期疗效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方法 DNP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mg静脉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日3次口服,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韩世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7):2120-2122
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硫辛酸治疗)和观察组(应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两组,每组各27例。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主要症状(肢体麻木、感觉减退)消失时间、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神经症状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麻木、感觉减退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症状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可加速症状消退时间,疗效更佳,且安... 相似文献
4.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32例,对照组(仅控制血糖)28例,各组治疗前、后测FBG、2hPBG、HbAlc、神经电生理检查并进行多伦多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正中神经与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及TCS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提高DPN神经传导速度,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TCSS评分)。 相似文献
5.
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3次/d;对照组40例给予肌注维生素B121 000μg,隔日1次;均以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治疗,连用8周。评价治疗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CV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帕司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且患者对其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积极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空腹5.1~8.0 mmol/L,餐后2 h控制在4.4~10 mmol/L。两组患者共同用药维生素B1、B6片、优降糖、胰岛素。观察组选择运用依帕司他片口服,联合甲钴胺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选择丹参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讨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5%和70.73%,两组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依帕司他可有效减少山梨醇的合成,促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把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弥可保,治疗组28例应用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显效率25.O%;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显效率1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神周围经病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50 mg口服,3次/d,疗程为3周,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经检测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较...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糖尿病科符合纳入标准且确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依帕司他治疗,研究组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均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相应指标,采血测定血清学指标,同时对比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高,疼痛、灼热感、感觉异常、麻木及总分较低,CRP、8-iso-PGF2α、TNF-α 及IL-6水平较低,T-AOC、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病例脱落现象,不良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推测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与甲钴胺对照观察两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住院DPN病人80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按症状改善程度,依帕司他治疗DPN有效率达到90.00%,甲钴胺治疗DPN有效率达到57.5%,依帕司他组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组(P<0.01)。观察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依帕司他组优于甲钴胺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DPN疗效确切,并优于甲钴胺对照组,治疗病例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和银杏注射液联合使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分为依帕司他联合银杏注射液组(观察组)及单用依帕司他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口服依帕司他50 mg,3次/d,同时用银杏注射液20 mL配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口服依帕司他50 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及相应体征,并比较治疗前后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65.0%).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银杏注射液与单用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均有效果,但联合治疗较单用依帕司他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控制血糖和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 tid×3周)的治疗,3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学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各种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尺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MNCV及SN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仅3例患者出现短时间轻度发热、恶心,未予处理自行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且轻.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亚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9(2):126-127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和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5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和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依帕司他治疗,连用20 d后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魏酸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较单用依帕司他疗效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弥可保治疗,初始剂量0.5mg/次,1次,d,肌内注射,4周后改口服弥可保0.5mg/次,3次/d,服用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50mg/次,3次/d,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总症状积分(TSS)、下肢神经损害(NIS—LL)评分、神经症状改变(NSC)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2_3%,显著高于对照组(59.0%)(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TSS、NSC和NIS—LL评分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升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铁蛋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以个体化降糖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口服依帕司他,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八味芪丹胶囊,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用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神经电检诊仪检测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F、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F、MDA水平的降低程度以及SOD水平的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且能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铁代谢途径、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康医学》2019,(2)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给予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葛根素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28例,用葛根素400mg+NS 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同时用依帕司他50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单独使用依帕司他50mg,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其他治疗基本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7例(25%),有效16例(57.1%),无效5例(17.9%),总有效率82.1%。对照组:显效3例(10%),有效14例(46.7%),无效13例(43.3%),总有效率5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9,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别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别。结论:葛根素与依帕司他联合府用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