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入治疗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急性行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比较,A组为ST段回落良好组(回降率≥50%),B组为ST段回落不良组(回降率<50%).比较A、B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A组190例(61.29%),B组120例(38.70%).随访3年,A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低于B组,B组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较高为45.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延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药物溶栓以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药物保守治疗至少1周再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3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vs45.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功能(LVEF)、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先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而后进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改善个体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药物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再灌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后10~12 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发病10~12 d行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心脏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变化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急症PCI行延迟PCI术仍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延迟PCI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7%(4/60);药物保守治疗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3%(11/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显著大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10~12 d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秋菊 《中外医疗》2014,(32):117-118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介入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患者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罗非班+PCI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PCI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IRA血流情况、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术后ST段回落情况。结果观察组IRA血流情况、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术后ST段改变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0 d内出现心绞痛3例、脑卒中2例,TVR1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7.6%;对照组出现心绞痛9例,脑卒中5例,TVR4例,非致命性再梗死1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效果,提高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心脏功能及6 min步行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后的左心室充盈类型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6 min步行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1995年4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230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13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结果介入治疗组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16和1041).结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将其中120例应用血栓导管抽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92例常规行PCI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血管开通率、ST段下降率及血管"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血管开通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术后ST段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3例(2.50%)出现再发心绞痛,对照组14例(15.22%)出现再发心绞痛,均强化抗凝治疗后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无1例发现心血管事件,对照组8例(8.69%)发生心绞痛,2例(2.17%)发生心力衰竭,观察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可明显降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减少住院期间及PCI术后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优于常规PC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7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罪犯血管行急诊PCI,共置入了289枚支架。观察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率和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266例患者术后即刻恢复TIMI-3级血流,未发生与PCI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心电图24hST段回落率93.8%,术后6个月内发生猝死4例,其余患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既往未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12个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的LVEF与LVED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冠脉再狭窄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术后冠脉再狭窄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用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按照置入支架系统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Firebird2支架,观察组Nano无载体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1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1 d,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s-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Firebird2支架,置入Nano无载体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有效抑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1例和对照组(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00%vs 80.6%)。治疗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为38.7%,高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建民  朱莉  殷屹刚  王如珠  林杰 《吉林医学》2014,(25):5551-5553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7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血栓负荷,其中观察组49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对照组48例行传统PCI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梗死血管的TIMI3级血流、术后1 h ST段回落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球囊使用少于对照组,两组在植入支架、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三个月随访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减少手术中球囊使用,同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有利于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急诊PCI组)与对照组(不同意PCI)。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动脉再通率分析: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住院病死情况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治疗期间病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在院接受康复治疗期间,共发生10起不良事件,其中观察组2起,占4.08%;对照组8起,占27.59%。c2=10.582,P=0.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中应用GP域b/芋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疗法治疗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入选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20 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观察组患者进行GP域b/ 芋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联合疗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PCI 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4% 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临床监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 术中应用GP域b/ 芋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心肌灌注较佳,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始心电图缺血分级对已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3年内在本中心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术的患者188名。患者按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2级缺血组(GI 2,ST段抬高不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和3级缺血组(GI 3,在ST段≥2个相邻导联抬高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分析患者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与心电图缺血分级之间的关系,观察终点为院内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GI 3组患者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体表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发生率高于GI 2。结论尽管已经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GI3仍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49-5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接受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LVEDd均较手术前减小,LVEF较手术前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LVEDd减小幅度和LVEF上升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术后加强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保障介入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方法观察210例接受PCI的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及随访期的临床事件。结果 210例患者PCI成功201例,失败6例。住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死亡,无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0年6月接受直接PCI的AMI患者63例,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31例患者作为ZEEK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要ST段回落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心肌酶达峰时间、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诊血运重建等有无差异。结果 ZEEK组TIMIⅢ级血流比例、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及心肌酶达峰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可安全有效地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速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速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ST段下移率、胸痛症状缓解率、左心室射血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ST段下移率、胸痛症状缓解率、IRA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速室颤的效果优于单纯PCI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