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药,可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水肿和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后6h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h脊髓损伤区域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h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可观察到PKH-26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联+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金阳性神经纤维数: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最多,依达拉奉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依次为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依达拉奉组〉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有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方式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5只,设正常组大鼠6只,其余39只大鼠进行脊髓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剔除造模后死亡的9只大鼠,余下30只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成7 d对照组、35 d对照组、减重平板组、游泳组和转笼组5组,每组6只大鼠。其中减重平板组、游泳组和转笼组损伤后第8天开始运动训练,30 min/d,共4周。于不同时间点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对各组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损伤后35 d,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脊髓及腓肠肌形态变化,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大小。 结果①减重平板组和游泳组在训练后各时间点的运动功能评分较7 d对照组和35 d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转笼组与7 d对照组和35 d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②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减重平板组经过4周的训练,损伤部位脊髓水肿消退明显,细胞空泡变性明显减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趋于完整,神经纤维增生也较明显,改善情况较其他各组更为显著。③减重平板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分别为(55.34±14.46)μm2和(8.32±0.99)μm,接近正常组的(55.49±13.84)μm2和(8.37±1.13)μm(P&rt;0.05),游泳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分别为(46.05±8.50)μm2和(7.68±0.76)μm,与对照35 d组的(36.16±12.84)μm2和(6.62±1.33)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笼组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39.83±8.35)μm2和(7.19±0.68)μm]与35 d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3种训练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减重平板训练和游泳训练效果优于转笼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后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联合应用低强度超声(LIU)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损伤组(SCI组);C组,单纯移植NSCs组(NSCs);D组,NSCs移植联合应用超声组(NSCs+LIU)。每组8只。除A组外,其余3组制作T8平面脊髓全横断模型,将含有NSCs悬液的明胶海绵植入C组和D组横断损伤脊髓处,B组在损伤处移植含细胞培养液的明胶海绵,D组同时应用超声治疗。2个月后,实验各组采用BBB(Basso,Beatti,Bresnahan)评分、电镜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观察大鼠运动传导功能恢复的作用。结果术后2个月BBB评分,B组为(2.5&#177;1.05)分,C组为(5.0&#177;0.89)分,D组为(6.8&#177;0.75)分。C和D组评分明显高于B组,以D组最高(P〈0.05)。但未达到正常。脊髓损伤2个月后,B组波形仍完全消失,C组D组的波形有所恢复,但潜伏期延长,波幅幅度降低。电镜显示,C组D组损伤区见再生髓鞘、轴突及神经元。而B组仍见明显的髓鞘细胞变性及瘢痕组织。结论NSCs移植联合应用低强度超声能促进损伤脊髓运动和传导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督脉电针组(电针组,EA)和训练+电针(联合组,BWSTT+EA)各18只,每组再分为8d、15d和30d 3个小组(n=6).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损伤尾端组织中BDNF的表达.结果:单纯减重步行训练或/和督脉电针均能使不同时间点脊髓损伤大鼠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5);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对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联合干预对促进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更佳.各治疗组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1);尽量长时间的应用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的联合治疗对促进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最佳.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督脉电针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干预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且3者间存在协同作用,这种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脊髓组织中BDNF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01/2004-12辽东学院医学院脊髓损伤住院及门诊患者30例。于椎体减压及内固定术拆线后转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电针配合减重步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6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l指数评定,步行功能采用Lindmark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评分接近(8.5&;#177;6.3.8.8&;#177;7.2,t=0.12,P&;gt;0.05);Lindmark指数评定无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Fugl-Meyl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8&;#177;4.1.17.2&;#177;5.0,t=3.95,P&;lt;0.01)。Lindmark指数评定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177;3.8,112.0&;#177;2.6,t=19.8,P&;lt;0.01)。结论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NSCs移植治疗SCI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作大鼠SCI模型。设立NSCs移植组、SCI组、假手术组各10只。NSCs移植组大鼠SCI后3d进行NSCs移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情况以及NR200的表达,采用行为学(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NSCs移植组在移植区域及其邻近区域可检测到BrdU阳性NSCs;NF200免疫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较SCI组明显增高(P〈0.05);NSCs移植组术后第28天NF200免疫阳性轴突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O.01);BBB评分亦明显高于SCI组(均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在移植到SCI区域后可存活、迁移,参与了SCI处神经轴突的结构重建,可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01/2004-12辽东学院医学院脊髓损伤住院及门诊患者30例。于椎体减压及内固定术拆线后转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电针配合减重步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6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指数评定,步行功能采用Lindmark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评分接近(8.5±6.3,8.8±7.2,t=0.12,P>0.05);Lindmark指数评定无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Fugl-Mey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8±4.1,17.2±5.0,t=3.95,P<0.01)。Lindmark指数评定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3.8,112.0±2.6,t=19.8P<0.01)。结论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采用改良的简易打击装置制作T11完全性SCI模型,将SCI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减重步行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干细胞移植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和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处理),每组10只大鼠。SCI手术1周后,对干细胞移植组及联合治疗组大鼠进行干细胞移植。取传至第3代的BMSCs,移植前1天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标记,移植后减重步行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其余2组进行自由活动。分别于SCI后第1、2、3、4和5周,通过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来判断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于SCI第5周,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神经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MAP-1β)及波形蛋白(VIM)的阳性表达,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及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 结果①BBB运动功能评分显示,SCI手术第2周联合治疗组BBB评分为[(6.60±0.97)]分,明显高于其余3组;干细胞移植组和减重步行训练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00±0.67)和(4.80±0.63)]分,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第3周,干细胞移植组的BBB运动功评分为[(8.00±0.67)]分,高于减重步行训练组[(6.80±0.7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特异性标志物(NSE、MAP-1β、VIM)阳性细胞充填于各组大鼠的SCI组织中,通过半定量分析法读取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阳性表达半定量值,联合治疗组分别为[(4.72±0.19)、(4.50±0.22)和(4.62±0.27)]分,明显高于其余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特异性标志物(NSE、MAP-1β、VIM)荧光表达明显强于其余3组,同时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增生和分化。 结论干细胞移植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可有效促进SC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组和减重步行训练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移植组,每组10只;损伤组和移植组制作成平面的脊髓全横断模型,将培养的大鼠L4NSCs悬液注入移植组损伤脊髓处,损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个2月,采用BBB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运动和传导功能的恢复程度。HRP结果:术后个月2BBB评分损伤组、移植组大鼠有所恢复,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其中移植组的大鼠恢复较好,评分较高,与损伤组有显著性差异。脊髓损伤后,损伤组、移植组的CSEP波消失,术后2个月移植组的波形有所恢复,但潜伏期延长。对照组脊髓前角可见到许多HRP标记阳性神经元,损伤组未见阳性神经元,移植组可见有阳性神经元,但数目较对照组少。结论:NSCs脊髓内移植能促进损伤脊髓运动和传导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成仁  李巍  蔡文琴  陈德英  苏炳银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364-6366,i004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移植组,每组10只;损伤组和移植组制作成L4平面的脊髓全横断模型,将培养的大鼠NSCs悬液注入移植组损伤脊髓处,损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2个月,采用BBB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运动和传导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术后2个月BBB评分损伤组、移植组大鼠有所恢复,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其中移植组的大鼠恢复较好,评分较高,与损伤组有显著性差异。脊髓损伤后,损伤组、移植组的CSEP波消失,术后2个月移植组的波形有所恢复,但潜伏期延长。对照组脊髓前角可见到许多HRP标记阳性神经元,损伤组未见阳性神经元,移植组可见有阳性神经元,但数目较对照组少。结论:NSCs脊髓内移植能促进损伤脊髓运动和传导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1.
细胞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嗅鞘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修复脊髓损伤,两者联合能否发挥出更佳的修复效果还不太清楚。目的:观察唉鞘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10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和昆明医学院完成。材料: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雌性,体质量220~280g,分为:正常对照组(n=5)、嗅鞘细胞移植组(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n=10)、联合细胞移植组(n=10)、手术对照组(n=10)。方法:分离大鼠嗅球组织和股骨,分离培养嗅鞘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暴露大鼠脊髓予以尖刀离断制备完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打开椎板未行脊髓离断,嗅鞘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分别在断端及远近端注射嗅鞘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嗅鞘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采取3点注射,3点的注射深度分别为0.5mm、1.0mm和1.5mm。手术对照组在脊髓离断后仅注射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将嗅鞘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培养,并应用P75抗体和BrdU抗体对联合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移植后评定大鼠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存活情况。结果:联合培养的细胞部分相互编织成网,部分呈条索状,荧光鉴定双标阳性者为嗅鞘细胞,只发红色荧光而不发绿色荧光者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嗅鞘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鼠脊髓功能均有改善,移植4周后,联合移植组脊髓功能恢复优于单细胞移植组。病理学观察显示,手术对照组脊髓结构破坏严重,损伤处可见大量空洞及神经元胞体萎缩,周围存在较多的空洞及组织液化,细胞数目较少,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移植鞘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脊髓结构仍破坏严莺,但是空洞面积较少,有较多细胞存在,神经纤维排列较为整齐,荧光显微镜下见脊髓损伤处有较多的细胞核发出红色荧光,在脊髓损伤处的远近端也见有较多阳性细胞存在,联合移植组可见两种细胞同时存在,但细胞分布乱,无明显的排列方向,未见明显的迁徙现象。结论:嗅鞘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很好的联合培养,修复脊髓损伤,并且联合移植的恢复效果较单一细胞移植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背景:单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兼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起生长双重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42只,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伤后1周于损伤处分别注入培养液、单纯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于伤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伤后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rdU免疫组化染色,伤后8周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及体感诱发电位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神经于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较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液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病理切片显示培养液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BrdU的阳性细胞数及HRP阳性神经纤维数: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培养液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优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组(P<0.05),明显优于培养液组(P<0.01). 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对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目的:以神经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观察联合作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以半切法制成胸段脊髓半横断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单纯损伤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及高压氧治疗组,每组20只。伤后第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8周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透射电镜观察轴突的再生情况,通过体感诱发电位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造模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结果与结论:观察伤后4周病理切片,单纯损伤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高压氧治疗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BrdU的阳性细胞数及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高压氧治疗组最多,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单纯损伤组最少,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正中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高压氧治疗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短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波幅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明显优于单纯损伤组(P〈0.01)。伤后4周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高压氧治疗组较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恢复快(P〈0.05);单纯损伤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高压氧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对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目的:以神经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观察联合作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以半切法制成胸段脊髓半横断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单纯损伤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及高压氧治疗组,每组20只。伤后第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8周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透射电镜观察轴突的再生情况,通过体感诱发电位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造模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结果与结论:观察伤后4周病理切片,单纯损伤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高压氧治疗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BrdU的阳性细胞数及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高压氧治疗组最多,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单纯损伤组最少,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正中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高压氧治疗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短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波幅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明显优于单纯损伤组(P<0.01)。伤后4周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高压氧治疗组较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恢复快(P<0.05);单纯损伤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高压氧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是两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脊髓损伤方法,关于二者联合治疗脊髓损伤的报道较少,结果也不尽相同.目的:通过对大鼠行为学评分和诱发电位学检测了解嗅球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以及二者之间有无协同作用.方法:以NYU脊髓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T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注射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无血清的DF12培养液、生理盐水.于术后8周进行后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并通过BBB评分了解各组大鼠手术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术后8周,嗅鞘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组与损伤组、DF12组比较,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升高,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嗅鞘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升高,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单独应用均可以显著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二者联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远端脊髓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减重平板组.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1周开始训练,30min/d,共4周.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1d、1周、2周、3周、4周、5周时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压迫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制作后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分别进行DME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损伤区周围局部4点注射。结果假手术组脊髓组织中仅见微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细胞移植后1,3,5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趋势与DMEM组相同,但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DMEM(P0.05),移植后7,14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仍明显高于DMEM组(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加了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延长其表达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在脊髓损伤(SCI)大鼠康复中的作用及其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 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水疗训练组、减重平板训练组及水中平板训练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各训练组于术后1周开始进行8周的康复训练。采用BBB评分、爬网格试验评定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的表达。 结果水中平板训练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较其他组明显改善(P<0.05)。3个训练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BDNF及NT-3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BDNF的表达在3个训练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水中平板训练组NT-3的表达明显高于减重平板训练组(P<0.05);而水中平板训练组与水疗训练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水中平板训练可能通过影响BDNF及NT-3的表达增强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可塑性,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行走能力障碍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 :对 3 1例T12 ~L2 脊髓损伤患者在传统康复基础上 ,运用减重支持步行训练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 ,Fugl Meyer评定法 ,Barthel指数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 1例患者经过减重步行训练后 ,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 (P <0 .0 5)。结论 :减重步行训练能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