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河南省中部地区三级医院中2003-2013年罕见病住院患者分布情况,了解罕见病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进行罕见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河南省38家三级医院中2003-2013年罕见病住院患者病历68 544例,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是最主要的罕见病类型,占30.12%。河南省中部地区排名前10位的罕见病依次为心间隔先天畸形,紫癜及其他出血情况,新生儿呼吸窘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帕金森病,肛门及直肠区的裂和瘘,面神经疾病,脑的其他疾病,腭裂及大动脉先天性畸形,其中心间隔先天畸形与紫癜最为常见,分别占11.89%和11.85%。2003-2013年河南省中部地区三级医院罕见病住院患者中,0~5岁患者病例数最高,占24.99%;15岁以下儿童占46.86%。男性罕见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患者,二者比值为1.2。在罕见病类型方面,男性和女性的罕见病分布情况相似,最主要的罕见病种类均为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男性为28%,女性为32%。罕见病在豫中地区三地的分布相似。结论罕见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异,不同年龄段主要罕见病类型不同,不同性别主要罕见病类型相似,不同性别主要罕见病发病率不同,儿童主要罕见病为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且儿童罕见病住院患者人数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3-2013年河南南部地区城市住院患者人群罕见疾病不同性别、年份和地区的分布特点,判断罕见疾病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豫南地区城市三级医院2003-2013年罕见病资料,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3年患病构成比居前3位的系统性罕见病分别是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28.2%),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20.6%),神经系统疾病(13.0%);患病人数居前10位的罕见疾病分别是紫癜及其他出血情况、室间隔缺损、肛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蛛网膜囊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面神经相关疾病、腭裂、葡萄胎、吉兰-巴雷综合征,共18 323例,占47.4%;男女患病比例均大于1,且以肛瘘最明显(4.74),其次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37)和蛛网膜囊肿(1.79);2003-2013年男女患病人数分别为21 840例和16 846例,且均以0~组患病人数最多。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多发生在幼年青年时期,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占罕见病总患病数的27.24%,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则在0~患病比例最高(47.36%),消化系统疾病在40~组所占比例最大(14.96%)。结论豫南地区男性罕见病患者人数高于女性,罕见病的发病年龄有随时间推移而增长的趋势,紫癜相关疾病和室间隔缺损是罕见病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豫北地区2003-2013年罕见疾病住院患者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确定高危人群及主要罕见疾病类型,为卫生资源的分配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罕见疾病ICD-10编码及家庭住址进行筛选,收集豫北地区三级医院2003-2013年的罕见疾病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3年豫北地区罕见疾病住院患者共55 675例,1 560种疾病,其中男30 401例(占54.6%),女25 274例(占45.4%)。罕见疾病住院患者人数由2003年的494例增加到2013年的12 406例。年龄呈偏态分布,中位年龄及四分位年龄分别为17岁(4岁,45岁)。此外,0~1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23 254例(占41.8%)。男性患者普遍多于女性患者,各种疾病总人数中男性患者为女性的1.2倍。位居前三的罕见疾病是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其患病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7 511例(31.5%),12 169例(21.5%),7 578例(13.6%);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例数最少,为115例,占0.2%。结论 2003-2013年豫北地区的罕见疾病住院病例呈增多趋势,其中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例数较高;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10岁年龄组,且男性患者略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王芳  李新霞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165-1167
目的分析河南省某三级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5岁以下患儿疾病谱及死亡情况,为确定重点人群、重点病种采取健康管理,为提高5岁以下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南省某三级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收治的5岁以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诊疗信息,分析其疾病谱及不同年龄段死亡情况。结果神经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均是影响5岁以下儿童健康的重要病种。新生儿患儿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生期疾病、先天性畸形、染色体异常及呼吸系统疾病在5岁以下患儿死亡病种中居主导地位。结论为提高5岁以下儿童健康水平,要加强对神经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的防治工作。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是减少先天性畸形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分析406例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染色体,检出异常核型75例,占总检人数的18.47%,其中常染色体异常54例,性染色体异常21例.发现染色体多态现象57例,占总数的14.076;就诊者以智力低下和先天畸形最多,占45.56%;生过异常儿的双亲占40.64%;性发育异常者占13.79%.对检出的异常核型及染色体多态现象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龚莉 《中国病案》2023,(9):83-86
目的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病案管理系统提取某院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共计744313例住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编码和离院方式等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运用Excel 2010和SPSS 22.0对其中7831例住院患者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某院住院患者病死率从2012年的1.4%下降到2021年的0.71%。死亡患者集中在40岁及以上人群组,占总死亡人数的75.34%;其中病死率最高的是80岁及以上人群组(2.72%),死亡人数构成比最高的是60~69岁人群组(18.22%)。不同年龄段患者病死率不同。死因疾病分类排名第1的是恶性肿瘤,其中因肺癌死亡的患者居首位,肝癌次之,胃癌第3。结论 应密切关注中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恶性肿瘤是主要致死的疾病类型,医院应加强肿瘤学学科相关建设提升肿瘤综合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邱晓峰 《吉林医学》2010,31(12):1675-1676
目的:分析246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46例颌面部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人数占住院人数的14.7%。男女比例为4.46:1。21~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在致病原因中占首位,占43%颌面损伤以骨折为主,其中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颅脑外伤是颌面骨折最常见的并发性反应。结论:男性青壮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交通事故是颌面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常造成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并可合并颅脑外伤。  相似文献   

8.
391例儿童眼外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眼外伤发生的原因、规律及特点,探讨儿童眼外伤防治措施。方法对391例14岁以下的眼外伤住院儿童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比例4.6∶1;4~8岁年龄段是儿童眼外伤发病的高峰期,占总受伤人数的48.6%,且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各个年龄段发生眼外伤的差异显著(P<0.05);致伤环境主要是在公共场所和家庭;锐器伤所占的构成比高于钝器伤及爆炸伤;眼外伤发生类型中穿通伤占50.6%,居首位,其中由剪刀、竹签和铁丝所致者比例最高(62.0%);1、2月受伤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28.1%;12月到翌年2月鞭炮、玩具子弹及弹弓致伤比例最高。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儿童眼外伤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儿童眼外伤发生的原因、规律及特点,探讨儿童眼外伤防治措施.方法 对391例14岁以下的眼外伤住院儿童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比例4.6:1;4~8岁年龄段是儿童眼外伤发病的高峰期,占总受伤人数的48.6%,且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各个年龄段发生眼外伤的差异显著(P<0.05);致伤环境主要是在公共场所和家庭;锐器伤所占的构成比高于钝器伤及爆炸伤;眼外伤发生类型中穿通伤占50,6%,居首位,其中由剪刀、竹签和铁丝所致者比例最高(62.0%);1、2月受伤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28.1%;12月到翌年2月鞭炮、玩具子弹及弹弓致伤比例最高.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儿童眼外伤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我遗传室从 1991~ 2 0 0 0年共接受咨询者 4 65人 ,通过遗传学诊断方法 ,检出遗传病患者 70例 ,染色体病携带者 7例。染色体病脆性 (表达 >10 % )者7例。总累积人数 84人 ,占全部咨询人数的 18.1% ,其中 2例为国内外罕见病例 ,1例国内未见报道。单基因病占 5.59% ,多基因病占 3.4 8% ,染色体病占 9.0 3%。对各种遗传病发病机制及传递规律进行分析 ,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提高人口的遗传素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各种先天畸形、性征异常、原发闭经、习惯性流产、早产、死产、不育夫妇…  相似文献   

11.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病案服务创新是病案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病案服务创新要做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医院各项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133例临床上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的不孕患者通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检出胰岛素抵抗(IR)患者81例.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促排卵药、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用药前后及用药后三组间的Homa IR(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游离脂肪酸)、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排卵率的变化.结果: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患者的Homa IR指数、血清FFA和TNFα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排卵率明显优于单用促排卵药(P<0.05)和单用罗格列酮(P<0.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7.
探索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中国病案》2008,9(6):16-17
目的通过探讨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提高病案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病案质检的实际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之中。结果改进了病案质检的工作模式,由单一质检转变为多元化工作模式。结论环节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强化了临床的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七情病因概念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情作为病因概念,首见南宋·陈无择<三因方>.一般对这一概念来源的讨论,多仅追溯到<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而对于七情病因概念中可能存在的"非<内经>"内容,讨论甚少.通过分析<三因方>中与 "七情"有关的论述,笔者认为,陈无择的七情病因概念,由<素问·举痛论>"九气"、<诸病源候论>"七气"、<礼记>"七情"以及宋明理学心性论等多种元素构成.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认识中医学概念的建构规律,正确理解和改造现代中医学七情概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