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中药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再灌注24 h后抗神经元缺血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改善神经元自噬相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CAO法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处理2 h,再灌注24 h后成模,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在MCAO造模手术后进行24 h再灌注,治疗组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方剂,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均腹腔注射接受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计14 d。再灌注损伤后1 d、7 d、14 d进行神经系统损伤严重程度(NSS)评分;第14天进行平衡木行走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大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分析皮质缺血区存活神经元密度;采用免疫印迹法对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Beclin1,LC3)和线粒体动力学蛋白水平(Parkin,DRP1,OPA1)。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MACO术后1 d、7 d、14 d NSS评分显著升高;第7天模型组和治疗组间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第14天时治疗组大鼠NSS评分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大鼠评分(P <0. 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均显著延长(P <0. 01);而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显著缩短(P <0. 01)。第14天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显著升高,缺血皮质缺血区神经元密度显著下降(P <0. 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皮质区神经元丢失程度显著缓解(P <0. 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质区Beclin1、LC3-II、Parkin、DRP1和OPA1水平显著均下降(P <0. 001),而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皮质区Beclin1、LC3-II、Parkin、DRP1和OPA1蛋白表达下降程度显著缓解(P <0. 01)。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调节大鼠脑卒中后皮质缺血区域自噬,稳定线粒体功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影区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56只分为正常组(n = 14)、假手术组(n = 14)、模型组(n = 14)和VNS组(n = 14)。模型组和VNS组线栓法建立缺血1 h再灌注模型,VNS组于缺血0.5 h时行左侧VNS。再灌注24 h后,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Beclin-1水平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Ⅱ/Ⅰ比值,并检测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缺血半影区Beclin-1、LC3-Ⅱ/Ⅰ、AMPK磷酸化水平和Sirt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VNS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 P < 0.001),Longa评分降低( P < 0.05),缺血半影区Beclin-1水平和LC3-Ⅱ/Ⅰ比值显著上升( P < 0.001),AMPK磷酸化水平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上升( P < 0.001)。 结论 VNS通过调节AMPK-Sirt1自噬通路,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调控及电针足三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0只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阻断剂组,每组各25只。电针+阻断剂组造模前注射H-89阻断剂,模型组、电针组、电针+阻断剂组均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干预,电针组、电针+阻断剂组电针足三里干预7 d。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脑梗死体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REB和磷酸化CREB(p-CREB)的表达水平,记录CREB和VEGF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2 h、干预7 d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阻断剂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造模2 h比较,干预7 d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阻断剂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降低,电针组干预7 d脑梗死体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电针组比较,模型组、电针+阻断剂组干预7 d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电针组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阻断剂组VEGF表达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电针+阻断剂组p-CREB和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与VEGF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电针组比较,模型组、电针+阻断剂组p-CREB和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与VEGF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改善脑缺血神经行为学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REB通路,刺激下游VEGF表达,进而促进神经血管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各12只,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实验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右美托咪定(40μ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的脑梗死体积、前脑总体积、Morris水迷宫实验、脑组织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的mNSS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大鼠的m NSS评分显著的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大鼠的Morris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高于假手术组(P 0. 05),穿越平台次数、搜索时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0. 05);实验组大鼠的Morris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穿越平台次数、搜索时间显著高于模型组(P 0. 05);三组大鼠的前脑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大鼠的脑组织中的Glu高于假手术组(P 0. 05),脑组织中的GABA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0. 05);实验组大鼠的脑组织中的Glu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脑组织中的GABA显著高于模型组(P 0. 05)。结论Dex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对照组、灯盏生脉胶囊(DZSM)组和DZSM对照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大鼠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1 h再灌注模型。3-MA组和3-MA对照组造模前1 h立体定位侧脑室内注射3-MA或生理盐水,DZSM组和DZSM对照组从造模后4 h起每天予DZSM 20 mg/kg或生理盐水灌胃,共3 d。再灌注3 d后,各组采用Longa评分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表达,化学荧光法检测DZSM组和DZSM对照组活性氧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LC3、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01),尤其在梗死灶周边的皮层和纹状体区。3-MA组LC3、Beclin1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少于3-MA对照组(均P0.001),Longa评分显著低于3-MA对照组(P0.001)。DZSM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DZSM对照组(均P0.001),活性氧水平、Longa评分也显著低于DZSM对照组(P0.001)。结论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反应可保护神经功能。DZSM胶囊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自噬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能否促进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并且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促进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造模24h后,运动训练组给予跑台训练,每天30min,连续训练2周,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相同的抓取和固定。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造模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2周后,运动训练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低于假手术组(P〈0.05);运动训练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运动训练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组和参芎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I/R)模型,用Zea Longa 5分制评分和TTC染色法评价行为学和脑梗死体积;再灌注24h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各组在I1hR6h、I1hR24h时,Zea Long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参芎组I1hR24h Zea Longa评分较I1hR6h有明显改善(t检验,P<0.05);和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参芎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t检验,P<0.05),川芎嗪组和参芎组两组比较无差异;MCAO大鼠血液出现粘、浓、聚等病理变化,参芎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明显改善(t检验,P<0.01 或P<0.05),优于川芎嗪组。结论参芎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对缺血性脑卒中(AIS)再灌注大鼠模型自噬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级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只分离颈总动脉不插入线栓)、AIS再灌注组(B组,构建AIS再灌注模型)、AIS再灌注+犀角地黄汤组(C组,于构建AIS再灌注模型前30 min经腹腔注射10 mg/kg犀角地黄汤)、AIS再灌注+犀角地黄汤+JNK抑制剂组(D组,于构建AIS再灌注模型前30 min经腹腔注射10 mg/kg犀角地黄汤和JNK抑制剂),每组各15只。于建模后24 h麻醉大鼠取脑组织做切片,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自噬超微结构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Beclin 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TTC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构建AIS再灌注模型后,与A组大鼠比较,其余组大鼠神经功能均出现异常,自噬泡增加,Beclin 1、LC3蛋白表达增加。与B组比较,C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自噬水平、脑梗死体积、Beclin 1、LC3蛋白表达、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P <0. 05);与C组比较,D组大鼠自噬水平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进一步改善(P <0. 05)。结论 AIS再灌注后神经细胞损伤严重、自噬水平升高,犀角地黄汤可通过激活JNK通路显著降低自噬水平而降低神经功能损伤,这可能为AIS再灌注后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脂氧素A_4(LXA_4)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缺血脑组织周边区域的NLRP3阳性神经元数量和NLRP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R组和LXA_4组,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R模型,LXA_4组大鼠侧脑室注射0.2 mmol/L LXA_45μL;观察各组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学评分、病灶周围NLRP3阳性神经元数及NLRP3蛋白表达。结果:LXA_4明显降低了MCAO/R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少大鼠缺血灶周边NLRP3阳性神经元数量及NLRP3蛋白表达。结论:LXA_4抑制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0只。后两组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再灌注动物模型,亚低温组进行亚低温处理24 h。Longa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湿/干重法测定脑含水量;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ELISA法检测脑组织VEGF、HIF-1α蛋白含量;q PCR法检测脑组织VEGF m 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脑含水量及脑梗死率增加,脑组织HIF-1α蛋白、VEGF蛋白及m RNA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亚低温组神经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χ~2=26.657,P0.001),脑含水量及脑梗死率降低,脑组织HIF-1α蛋白、VEGF蛋白及m RNA水平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HIF-1α介导VEGF上调,促进缺血组织区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发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梗死边缘区皮质神经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并分成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运动训练组大鼠给予运动训练;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则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造模术后第3、7、14d采用改良神经损伤程度评分(mNSS)对各组大鼠进行功能评估,同时以尼氏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梗死边缘区皮质自噬标志物LC3-Ⅱ及凋亡标志物TUNEL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术后14d运动训练组大鼠mNSS及脑梗死体积均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训练组大鼠梗死边缘区皮质LC3-Ⅱ阳性细胞数在造模后14d少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C3-Ⅱ阳性细胞数与mNSS(r=0.901,P0.001)及梗死体积(r=0.832,P0.001)成正相关。TUNEL阳性细胞数在造模后7、14d均少于对照组(P0.001),且44.6%的LC3-Ⅱ与TUNEL存在共定位。结论: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脑梗死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自噬及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梗死侧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影响,探讨FES治疗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FES治疗组、安慰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进行FES治疗.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评定大鼠神经功能,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侧SVZ区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及BrdU/巢蛋白(nestin)、BrdU/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结果:各时间点FES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低于安慰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FES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侧SVZ区BrdU+细胞数较安慰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各组BrdU+/nestin+细胞数占BrdU+细胞数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ES能显著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促进梗死侧SVZ区N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饮食诱导的肥胖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别经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组,n=30)或正常饮食(正常饮食组,n=30) 3个月,每组再分别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5只。模型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进行永久性脑缺血。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评估各组神经损伤情况;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的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缺血大脑皮层去乙酰化酶(Sirt1)、Wnt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7 d,高脂饮食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高于正常饮食组(t=10.053, P0.05),两组脑梗死体积无显著性差异(t=6.872, P0.05);高脂饮食小鼠缺血大脑皮层Sirt1表达高于正常饮食小鼠(t=8.462, P0.05),Wnt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饮食小鼠(t=17.752, P0.01),细胞核中AIF表达高于正常饮食小鼠(t=8.471, P0.05)。结论肥胖可影响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后恢复,可能与Wnt信号通路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比较符合人类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但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如线栓直径选择、插入深度等不适当会导致模型失败。目的: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进。设计:单因素设计,动物实验。单位:广州医学院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材料:实验于2002-01/2004-03在广东省实验中心进行。取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2组,每组10只。方法:模型组首先分离、结扎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由颈总动脉到颈内外动脉分叉之间的切口插入线栓,插入深度(2.0±0.2)cm,插入到不能再进为止,然后轻抽2mm。线栓为直径0.2mm的尼龙线,线栓头端先用融化的石蜡处理。血循环阻断时间为3h。假手术组在将尼龙线插入后退出时,轻拉尼龙线使头端退回到颈总动脉中即可。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行为评定:缺血后3,12h进行,0~4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陷越重,1~3分为模型成功。②脑梗死体积:缺血12h后断头取脑,20g/L红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率。③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10只大鼠中8只出现向对侧倾倒和/或向外画圈,并见结扎侧霍纳氏征阳性(3分);1只表现为不能完全伸展结扎对侧的爪(1分),一只未出现神经症状。②模型组大体病理见栓塞侧脑组织肿胀,较对侧增大,颜色苍白;红四氮唑染色显示栓塞侧皮质、基底核和丘脑呈现苍白色,假手术组脑组织呈现红色,界限清楚。③假手术组无梗死,模型组脑梗死体积百分率为(22.40±4.52)%。结论:制备成功的模型要求合适直径的线栓、插入深度和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15.
DWI评价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制备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探讨DWI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判定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梗死组(10只).脑梗死模型组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大脑中动脉闭塞),假手术组手术方法同脑梗死模型组,仅将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内约1 min即拔出.两组分别于术后6 h行MR扫描.各组大鼠均于检查完后行断头取脑,将脑组织进行TTC染色和常规HE染色.结果 脑梗死模型组中,栓塞后6 h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3.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梗死模型组中1只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果为正常,T1WI、T2WI及DWI均未见异常信号.脑梗死组8只DWI序列显示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出现高信号.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判断脑梗死造模成功的敏感性为89.00%,特异性为100%;DWI表现判断脑梗死造模成功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 DWI技术在显示急性期脑梗死的灵敏度方面较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优越,可以早期显示脑缺血部位、范围,为动物脑梗死造模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经颅刺激小脑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治疗组。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造成大鼠左脑缺血2h再灌注24h,采用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筛选大鼠。采用干重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TTC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灶体积,并分析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即刻组除外)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脑组织中SOD含量增加,而MDA值下降(P〈0.05)。结论超声-中频电经颅刺激小脑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缩小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脑血流(CBF)、血管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A-tDCS组)、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C-tDCS组), 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将MCAO组、A-tDCS组、C-tDCS组大鼠制成MCAO模型。造模后24 h开始给予大鼠tDCS刺激, Sham组和MCAO组大鼠均安装电极, 但不给予电流刺激, A-tDCS组给予阳极电极刺激, C-tDCS组给予阴极电极刺激, 刺激强度200 μA, 每日20 min, 刺激5 d, 休息2 d, 再刺激5 d, 整体周期共12 d。造模前、造模后24 h和治疗12 d后, 采用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4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造模后3 d和治疗12 d后, 采用MRI观察4组大鼠的CBF变化情况;治疗12 d后, 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4组大鼠血管的再生情况,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VEGF和CD34...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脑缺血耐受与脑自体神经干细胞均具有脑保护作用,但前者能否促使脑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学者们报道不一致.目的:明确缺血预处理与大鼠脑梗死后7 d海马区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其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次线栓法建立局灶-局灶性SD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预缺血+缺血组,每组10只.脑梗死后3,7 d采用Zea-Longa评分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运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脑缺血侧海马区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量. 结果与结论:脑梗死后3,7 d的Zea-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预缺血+缺血组低于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P < 0.01),而缺血组和假手术+缺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脑梗死后7 d缺血侧海马区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预缺血+缺血组高于假手术组(P < 0.01);预缺血+缺血组高于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P < 0.01);而缺血组和假手术+缺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缺血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海马区齿状回颗粒下层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能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脑核磁共振(MRI)诊断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3例VD患者作为VD组,另选取55例AD患者作为AD组。2组患者均接受脑MRI检查,比较2组患者颞角深度、海马体积与各脑叶体积(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差异、LA严重度,分析2组的脑MRI影像结果。结果脑MRI对VD患者海马体积检测结果显著高于AD组(P 0. 05),颞角深度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检测VD组颞叶与额叶体积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检测VD组LA评分为3分与4分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D组(P 0. 05),0分与1分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D组(P 0. 05)。脑MRI显示,AD组患者脑内未见梗死病灶,VD组患者大血管病变累及区域为大脑前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10例,大脑后动脉6例,顶枕叶分水岭3例;小血管病变累及区域为基底节梗死17例,丘脑梗死5例。结论脑MRI对VD与AD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进行手术过程而不造成缺血,模型组大鼠直接行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实验组大鼠采用高压氧预处理再行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对比三组大鼠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病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假手术组的脑组织没有受损,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为0。模型组和实验组脑组织均受到损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及AI这3种指标均升高,但实验组损伤较轻,其数据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SOD、LDH活力及MDA、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LDH活力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实验组大鼠脑组织SOD.LDH活力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DA、NO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实验组大鼠脑组织MDA、NO活力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通过改善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