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首次前瞻性研究 1 8F- FDG (1 8F-氟代脱氧葡萄糖 )PET显像检出和分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6年 10月~ 1998年 7月 ,前瞻性检查了连续5 2例未治疗的恶性淋巴瘤 (均经组织学证实 )病人 ,其中霍奇金病 2 7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2 5例。以 1 8F- FDG PET显像、CT和骨髓活检 (BMB)对每例的淋巴结、淋巴结以外组织和骨髓进行研究。通过活检 ,MRI或临床随访 (4~ 2 4个月 )对1 8F- FDG PET显像与 CT和 BMB间的分歧发现进行验证。1 8F- FDG平均剂量为 390 (2 30~ 5 5 0 ) MBq。 1 8F- FDG PET扫描范围包括 :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淋巴瘤病^18F—FDGPET/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在评估神经淋巴瘤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神经淋巴瘤病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5~82岁)^18F—FDGPET/CT影像学资料,比较神经淋巴瘤病受累周围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PET/CT表现的异同,并利用SPSS12.0软件对两者SUVmax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神经淋巴瘤病患者PET/CT共发现病灶11个,PET示病灶均沿神经丛、神经束或椎问孔走行,表现为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FDG代谢异常增高,SUVmax为6.54±3.23;病灶CT表现为沿神经束或神经根管走行的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软组织及邻近脂肪间隙分界不清。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在^18F-FDG PET/CT上未见明确显影,其SUVmax为1.15±0.48。神经淋巴瘤病受累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P〈0.001)。结论神经淋巴瘤病^18F—FDG PET/CT主要表现为沿神经丛、神经束或椎间孔走行的束条状、根块状或结节状FDG异常摄取灶,PET/CT可以准确反映肿瘤细胞对周围神经的浸润,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分布及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前瞻性地比较^18F—DOPA PET/CT与FDG PET—CT在检测甲状腺髓样癌(MTC)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此前瞻性研究连续评估26例降钙素升高的病人[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14)岁]。所有病人最长在4周内(中位数7d)行DOPA和FDG PET/CT检查。以病人和病变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PET的阳性病变的确诊依据为组织病理学结果和(或)至少6个月(范围6~24个月)的影像随访检查,即DOPA和(或)FDG PET/CT。DOPA PET共检出21例(21/26)病人至少有1个恶性病灶;  相似文献   

4.
淋巴瘤肺浸润的CT表现和病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淋巴瘤肺浸润的特征性CT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肺浸润的CT影像资料,并与组织病理学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3例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16例。肺叶肺段型9例,结节肿块型8例,混合型6例。CT病理对比研究显示支气管充气征(14/23,60.87%)、CT血管造影征(12/23,52.17%)、磨玻璃结节(3/23,13.04%),跨叶病灶(4/23,17.39%)为较具特征性的征象,对诊断意义较大。结论:淋巴瘤肺浸润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淋巴瘤肺浸润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RRHL)病人免疫治疗后的CT和氟18(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表现尚不清楚。目的比较CT与PET/CT对纳武单抗治疗后早期反应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李毅红  丛粮  顾倩 《武警医学》2008,19(8):684-687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淋巴瘤患者(HL6例,NHL22例)在治疗前后进行^18F—FDG PET—CT对比检查的结果,并与增强CT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68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67个,检出率为98.5%,其中结内37个全部检出(100%),结外31个检出30个(96.8%);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45个(66.2%),其中结内37个检出32个(86.5%),结外31个仅检出13个(41.9%)。6例(21.4%)的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1例(3.6%)的治疗方案。治疗后32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29个,检出率为90.6%,其中结内17个检出15个(88.2%),结外15个检出14个(93.3%);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18个(56.3%),其中结内17个检出13个(76.5%).结外15个仅检出5个(33.3%)。治疗后有2例(7.1%)的分期得到上调,8例(28.6%)下调,改变了8例(21.4%)的治疗方案。^18F—FDG PET—CT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结内病灶检出率与增强CT相似(P〈0.05),而结外病灶检出率则明显高于增强CT(P〉0.05)。28例中25例^18F—FDG PET—CT与骨髓穿刺结果一致。治疗后^18F—FDG PET—C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为83.3%;增强CT的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50%。结论^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恶性淋巴瘤侵犯肝和(或)脾的PET/CT影像学表现,总结肝和(或)脾内病变累及的特点,为以后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41例累及肝和(或)脾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进行52例次全身PET/CT检查,追踪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影像表现,以期发现恶性淋巴瘤侵犯肝和(或)脾的规律.所有病例均由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8例,霍奇金淋巴瘤(HL)2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FDG) 222~555 MBq 1h后行PET/CT显像.测定肿瘤体积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avg),并与PET/CT检查中单纯CT平扫(41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淋巴瘤侵犯肝和脾的表现形式明显不同.(1)有30例(30/41)患者肝受累及,肝侵犯以肝实质内结节或肿块状病变和肝门部淋巴结受累,并形成体积较大的肿块压迫和侵犯邻近的肝实质最为常见.(2)有23例(23/41)患者脾受侵犯,脾侵犯以脾体积明显增大,PET显示整个脾代谢弥漫性均匀性增高为主要表现.(3)除全身淋巴结组织和肝、脾侵犯以外,还有一些少见部位的累及:肺内13例、骨皮质和骨髓内12例、胃9例、胸膜6例、皮下软组织5例等.结论 PET/CT可以较准确地发现恶性淋巴瘤对肝、脾的侵犯,并准确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和分布,为淋巴瘤的诊断和准确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50例不同病理亚型的淋巴瘤肿瘤增殖性抗原Ki-67表达水平与^18F—FDGPET显像病灶^18F—FDG浓聚程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淋巴瘤病例,每个病例均有酶标肿瘤增殖性抗原Ki-67染色免疫组化报告,病理检查前或后常规行PET/CT检查。病理分型均采用WHO分类标准,并对非霍奇金淋巴瘤例按WF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大小细胞类型归类。Ki-67酶标染色结果统一采用分级方法: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为0~5%,表示为微弱阳性(+/-);百分数为5%~20%,表示为弱阳性(+);百分数为20%~50%,表示为中阳性(++);百分数大于50%,表示为强阳性(+++)。PET/CT影像上,病灶^18F—FDG摄取程度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病灶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SUVave)。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计算不同病理亚型的病灶^18F—FDG摄取值(以^-x±s表示),并对大、小细胞类型淋巴瘤的FDG摄取值差异显著性行t检验;对所有病灶Ki-67表达水平与^18F—FDG摄取程度两者之间采用Spearman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细胞来源的淋巴瘤^18F—FDG摄取值远高于小细胞来源的淋巴瘤^18F—FDG摄取值,特别是B系大小细胞不同类型淋巴瘤,其^18F—FDG摄取值差异性更显著;Ki-67表达水平同结性与结外病灶^18F—FDG摄取值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750和0.843。结论:反映肿瘤增殖活性的Ki-67与淋巴瘤病灶^18F—FDG摄取程度有明显关系,Ki-67表达程度较高的大细胞性进展性淋巴瘤.其病灶^18F—FDG摄取值很高,而Ki-67表达程度较低的小细胞性低度恶性淋巴瘤,其^18F—FDG摄取值较低。  相似文献   

9.
A.  Kumar  R.  Kumar  V.  Seenu  S.D.  Gupta  M.  Chawla  A.  Malhotra  范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4):409-410
我们评估^18F—FDG PET/CT对于乳腺癌病人新辅助化疗(NACT)2个周期后反应的评价作用。23例女性局部进展性乳腺癌病人纳入本研究。NACT2个周期后,根据临床检查、CT和^18F—FDG PET/CT评价早期反应。以NACT6个周期后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治疗前PET/CT显示23例病人共有26个病灶。原发性肿瘤大小为1.90~11.60cm,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3.6~38.6(平均11.7)。NACT2个周期后行PET/CT检查,原发性肿瘤大小为0.0—7.6cm,  相似文献   

10.
杨桂芬  朱虹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77-1280
目的:探讨PETCT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患者,3例在治疗前行PET—CT检查,14例在治疗后进行了22次PET—CT随访,4例在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在PETCT图像上观察有无病变,并测量病变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治疗前7例患者PET—CT显示肿瘤呈增厚浸润型5例,SUVmax为16.8±4.42;结节型1例,SUVmax为7.0;肿块型1例,SUVmax为18.9。18例治疗后患者中7例共9次PET—CT显像阳性,包括胃肠道瘤灶2例(SUVmax分别为9.3和9.2)、病变淋巴结6例(SUVmax为11.10±7.99)、肺浸润及腰大肌浸润各1例;6例PET—CT显像阴性;5例手术区呈术后改变,PET—CT显像为阳性,SUV为2.88±0.81。结论:PETCT在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春雷  李天然  陈自谦 《人民军医》2006,49(12):736-738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也称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两大类。ML多以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其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等与肿瘤分型和分期等密切相关,因此,早期确诊对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放射性示踪剂正电子发射体层照相术(^18FDG—PET)对ML的诊断、分期及预后等均有较高价值。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胃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7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患者,包括1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和1例NK/T细胞淋巴瘤,均在治疗前行PET/CT显像。结果:胃淋巴瘤的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和显著增高的FDG代谢为主要特征,6例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7例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3例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1例呈Ⅳ型表现(胃壁多发结节样增厚伴FDG代谢串珠样增高);PET/CT评价4例仅累及胃壁,3例累及胃壁和淋巴结,10例累及胃壁、淋巴结和其它脏器。结论:胃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以Ⅰ型和Ⅱ型更为多见;18F-FDG PET/CT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病情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肝癌肺转移灶FDG摄取的假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探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肺转移的价值,并分析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的原因。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HCC肺转移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根据FDG摄取阳性或阴性分为2组:A组18例,肺转移灶表现为FDG摄取增高;B组14例,肺转移灶表现为无FDG摄取。结果32例HCC肺转移患者中,27例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肝内高代谢病灶,12例伴发其他肝外转移,其中包括腹膜后淋巴结、肺门或纵隔淋巴结、骨骼转移。PET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35.6%,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6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肺转移灶的FDG摄取变异较大,从无FDG摄取到少数病灶的显著FDG摄取,83.3%(25/30)摄取阳性的转移灶最大SUV(SUVmax)≤3。结论HCC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率较高,除与病灶大小有关外,可能与原发病灶的病理特点有关。呼吸控制的薄层CT图像以及必要时增强CT对肺部小结节的检出非常重要,对CT显示小的肺结节病灶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肺结节^18F-FDG和^18F—FLT PET/CT鉴别诊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其他示踪剂补充^18F—FDGPET/CT显像的不足、提供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组织国内6家医院进行^18F—FDG/^18F—FLT肺结节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用规范化操作、随机、前瞻方式,收集55例临床诊断困难的肺结节病例的^18F—FDG和^18F—FLTPET/CT显像结果,通过盲法集中阅片方式,以病理组织学或确定临床证据为真实标准,分析双示踪剂PET/CT方式与单一示踪剂/显像方式的诊断效率,通过检查前后临床问卷方式,分析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与^18F—FDG、^18F—FLT单显像比较,双示踪剂PET/CT使诊断特异性从58.97%-76.92%提高到89.74%,准确率从67.27%-74.45%提高到92.73%。以FLT/FDGSUV比值0.4-0.9为阈,可以最大程度区分肿瘤(16例)、结核(16例)和其他良性结节(23例)。双示踪剂PET/CT改变和部分改变了33%和14%病例的临床决策,除3例外,这些改变最终证实是正确的。结论:通过显示病变的不同生物学特征,^18F-FDG/^18F—FLT双示踪剂显像可以明显改善肺结节PET/CT的诊断效率,并可以对临床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淋巴瘤病人在自体和异体干细胞移植前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评价病人预后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遵循HIPAA,并经过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侵袭性淋巴瘤病人均在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进行自体和异体干细胞移植。本组研究中的病人均在干细胞移植前3个月进行FDG PET/CT检查。对PET/CT影像上FDG摄取高于肝脏本底的病灶进行评估。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一个与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COX回归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1例,继发性49例)CT表现。结果 50例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多样,根据CT表现可分为5型:多发结节型、单发结节型、弥漫浸润型、邻近后腹膜淋巴瘤侵犯型及肾周肿块型。本组36例多发结节型,其中双侧多发34例,单侧多发2例;8例单发结节型,其中右侧单发6例,左侧单发2例;3例弥漫浸润型;2例邻近后腹膜淋巴瘤侵犯型;1例肾周肿块型。结论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形式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导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40例周边型肺癌(PLC)行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与^18 F—FDG PET/CT显像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淋巴瘤骨髓浸润的18F-FDG PET显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研究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方法 恶性淋巴癌患者30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0例、霍奇金病(HD)10例,进行全身^18F-FDG PET显像。局灶性边缘清楚的淋巴结相应区域^18F-FDG浓聚视为恶性淋巴结显影。利用灰度色标,视觉分析骨髓及肝脏内^18F-FDG浓聚情况。骨髓的^18F-FDG分布不均,摄取高于肝脏,判断为骨髓^18F-FDG摄取异常;骨髓的^18F-FDG分布均匀,摄取低于或等于肝脏,判断为骨髓^18F-FDG摄取正常。所有患者均行髂棘的骨髓活组织检查。结果 30例中18例有淋巴结摄取^18F-FDG;12例淋巴结摄取^18F-FDG阴性患者中,8例NHL,4例HD。有26例患者的骨髓^18F-FDG摄取情况与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致,其中骨髓有淋巴细胞浸润7例,无淋巴细胞浸润19例。有3例骨髓组织学检查阴性的患者,^18F-FDG PET示骨髓^18F-FDG摄取异常、骨髓有淋巴细胞浸润;1例NHL患者,骨髓组织学检查阳性但^18F-FDG PET示骨髓^18F-FDG摄取正常。结论 ^18F-DG PET全身显像能正确评价骨髓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减少对淋巴瘤分期所进行的骨髓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淋巴瘤累及腹膜和/或网膜及肠系膜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且均行腹部CT检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T图像.CT征象包括:腹膜线样或结节样增厚、腹水、网膜肿块、淋巴结肿大、实质性脏器累及、肠道病变等.结果 淋巴瘤累及腹膜、网膜和肠系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弥漫大B细胞型(n=8)多见.CT表现为腹膜线样或结节样增厚10例;网膜结节或肿块6例;系膜结节、肿块或条形密度影10例;腹水9例;肠道病变5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9例;肝肿大2例,脾肿大2例,肝、脾同时肿大2例,肾脏浸润1例.结论 淋巴瘤累及腹膜、网膜和肠系膜CT表现缺乏特征性,遇有腹膜和/或系膜和网膜病变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继发性骨淋巴瘤在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的46例继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PET/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骨髓穿刺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对两组显像相应穿刺部位(髂棘)SUV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绘制穿刺部位SUV诊断继发性骨淋巴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46例继发性骨淋巴瘤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单发10例,多发18例,全身弥漫分布18例。46例患者骨质异常表现多样,其中,骨髓浸润型31例(67.40%)、混合型10例(21.74%)、硬化型3例(6.52%)、溶骨型2例(4.34%)。46例患者中肱骨或股骨受累32例(69.57%),均为骨髓浸润型表现。骨髓穿刺阳性组及阴性组SUV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4.036,P < 0.001,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部位SUV诊断继发性骨淋巴瘤的ROC曲线结果显示SUV诊断界值为2.35,其诊断继发性骨淋巴瘤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3.3%和80.0%。 结论 继发性骨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的特征性,在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对骨髓穿刺部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